APP下载

逆行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少荣

2022-10-13蔡雨耘

当代党员 2022年19期
关键词:险情公务员工作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蔡雨耘

李少荣(中)在巫溪县白鹿镇湖塘滑坡现场指导应急抢险救援

8 月30 日晚上10 时许,李少荣正通过视频会议调度指挥防灾工作。这天清晨,城口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部分乡镇街道降雨量已达200 毫米以上。上午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的李少荣,还未回到重庆,便立马投入到工作中,在酒店内紧急召开视频会议。

作为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的李少荣,十几年如一日战斗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线。灾险情现场就是他工作的“战场”,“时时放心不下”是对他工作态度的最好诠释。

谈到这次表彰,李少荣却说:“这个荣誉属于防灾减灾这条战线的每一个人,我只是代表大家去领了这个奖。”

能够救一人,再辛苦也值得

听到暴雨的声音就会担心有灾险情发生,半夜时常会突然惊醒,想想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是李少荣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5年里养成的“职业病”。

重庆的地表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绝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由降雨引发。因此,每年雨期,李少荣的精神都高度紧张,并持续大半年。

临危受命,在风雨中逆行,已是他工作的常态。

“我们的工作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多尽一份责任,就能更有效地避免老百姓的伤亡。”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在李少荣对每一次灾情的处置中。

2020 年7 月,重庆连续多天出现暴雨天气,李少荣连续7天驱车达1600 余公里,指导14 起重大灾害险情处置。为了百姓的安全,他争分夺秒,马不停蹄。谁都没看出,这是一位患有严重腰肌劳损的病人。

刚在綦江区处置完两起灾情,脚上的泥土和身上的汗水还没干,他又立马赶往南川区三泉镇。到达现场后,李少荣看着开裂、鼓胀的路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警觉起来。与专家共同研判后,他立马联系当地政府组织村民紧急撤离。第二天上午,该地就发生了山体滑坡。

在李少荣的工作经历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年,通过科学指导和果断决策,他成功预警和处置了60 多起重大地质灾害险情,避免了1500余人的直接伤亡。

既维护百姓利益,又守护百姓安全

“李处长,你快来看看,这里有变形……”

接到电话时已是晚上11 点半,李少荣立马从位于巫山县的灾情点出发,赶往奉节县。

“根据研判,山体滑坡的方向在群众居住点的另一侧,这个地方不会出现问题,不用撤离群众。”凌晨4点,带领工作团队仔细勘查后,李少荣给当地政府吃下了“定心丸”。

一有险情征兆,马上组织群众搬迁撤离,这可能是最“省事”的选择,但是群众搬去哪里?家里的物资财产怎么办?要解决这些问题无疑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打扰。

既维护百姓的利益,又保障百姓的安全,用科学的判断最大限度地让百姓“少折腾”,一直是李少荣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勇于担当的生动体现。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让灾害关口前移,主动发现风险点并及时管控,把工作做到前面。”李少荣说。

为大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建设,李少荣牵头制定和修订了《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构建形成“市区(县)联动、多部门协作、人民广泛参与”的共同防灾工作机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条例》中具有重庆特色的“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也是李少荣带头深化完善的。

“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由基层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技术管理员构成。网格员们及时进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有力保障了受威胁区域群众的生命安全。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工作人员需要时时保持警惕。重庆市1.5万余名一线的“四重”网格员就充当了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的手和脚,在监测预警网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驻守的地质队员们在遇到地质灾害险情时,第一时间作出专业判断,为地质灾害险情的处置抢时间。

抓住契机攻坚智能化

深蓝色的背景图上,橙色的点表示重庆市的地质灾害点,图的两侧清晰地展示出目前的隐患点、新出现的险情。用户可以点击相应的灾害点,详细查看该地的三维立体图,还可以查询网格员所在的位置,实时查看每处灾害点的变化情况。

这便是李少荣牵头研发的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信息系统。李少荣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这个系统,研判是否有新风险出现。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来说,人工巡查所能做的工作有限。如何能用“技防”补齐“人防”的短板,一直是萦绕在李少荣心里的问题。

2019 年底,“技防”建设迎来了契机。

在李少荣和同事们大力推动和积极争取下,重庆获得中央防灾减灾专项资金约26亿元。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促进管理系统平台提档升级被提上日程。

可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怎么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结合,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这些都成为摆在李少荣面前的难题。

刻苦钻研技术知识,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拟定相关技术标准,面向全国招标……李少荣回忆,那时的确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研究系统平台的建设上,不过现在看来一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3年努力,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信息系统终于建成。现在,全市安装智能监测设备6.6 万余台,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全生命周期管理,近1.5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被纳入监控,88%的地灾隐患点实现智能化监测。近两年,“技防”成功预警灾情12 起,直接避免了70 余名群众伤亡。

文︳李少荣

获得党中央和国务院授予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一荣誉,让我感到无上光荣,备受鼓舞。荣誉属于过去。我将倍加珍惜,并以此不断鞭策自己,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时,勇于担当作表率,坚决守护好巴山渝水一方平安,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将“人民满意”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对年轻的公务员,我有以下建议:一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新时代青年公务员,肩负历史使命,承担历史责任,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要用“顶格”的政治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二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进了公务员队伍,决不能有进了“保险箱”的想法,要抓住每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特别要加强系统学习和钻研,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将不断学习作为毕生追求,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理念。三要夯实本领提高综合能力。要加强工作调研,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训练逻辑思维,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工作要善于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综合协调能力,促进自身更好地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

险情公务员工作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河北销售备战险情
篮球公务员
不工作,爽飞了?
基于模糊理论的拦河闸病险情分析及安全评价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