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温暖千万家?
——党建引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的永川实践
2022-10-13冯驿驭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冯驿驭
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可要是在回家路上,看到小区内车辆乱停、绿植破败、邻里纷争等现象,即便回家锁上门,心中也难免烦躁,温馨感也会大打折扣。
一位学者曾说过:“有的居民不信业主委员会,不信物业管理公司,但总是信任中国共产党。”
前半句话阐明了小区物业矛盾频发的内因——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多为利益联结,缺乏情感纽带,所以互不信任,从而导致互不让步。
火电新苑小区党组织负责人正在收集群众意见
后半句则揭示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的根本途径——党建引领。党建引领不仅能化解小区物业矛盾,更能为群众重塑家的温馨。
在永川区,从自建房小区到国企“三供一业”移交小区,从老旧小区到现代商品房小区,党建引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身”和“魂”
——老旧小区改造如何生动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从见面‘瞪眼儿’到一起‘唱快板儿’。”
这句话用来形容位于永川区胜利路街道的火电新苑小区近年来邻里关系的变化再合适不过。前几年,作为一个老旧小区,火电新苑设施破旧,治安案件频发,居住环境较差。
“我是2010 年搬到这个小区的。那时由于小区闲置空地多,居民多在空地上种菜,由于菜地边界等导致的吵架时有发生,楼上楼下漏水的情况也很突出。”小区居民唐阿姨回忆,“那时候,走在小区里,人们见面互相都要‘瞪眼儿’。”
2019 年,永川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为火电新苑小区安装了路灯和治安摄像头,升级了污水管网,建立了专门的活动室,并引进社区物业服务站提供物业服务。
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同样带动着生活氛围的转变。“现在几乎没有因为种菜、漏水等问题导致的吵架了,邻居们都愿意走出门坐在一起聊天,小区氛围改变很大。”唐阿姨说。
“好的环境与设施,也为我们组织居民活动提供了基础。例如组织端午节包粽子等活动,有效拉近了居民距离、增进了邻里感情。”火电新苑小区党支部书记伍景红介绍,“前日,我们这儿一支由老年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还自发编了一段快板儿,专门赞美党建引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这一主题。”
小区硬件设施、绿色景观好比小区之“身”,生活氛围、文化底蕴好比小区之“魂”,没有健康的“身”,“魂”便无处安放;反之,好的“魂”,同样能反哺“身”。
离此不远的文曲路社区汇碧苑小区,曾因物业管理公司职能发挥不足导致各类矛盾频发。同时,该小区居民多为石油工人,主要听命于上级企业,对社区管理相对抵触。
今年1月,党建引领化解小区物业矛盾的实践在该小区展开。小区成立了党支部,推选了业主委员会,停车库堆积废物、缺乏晾衣设施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区居民总是很愿意讲述他们的故事。”文曲路社区党委书记蔡敏说。例如,该小区部分居民曾是某钻井队成员。20 世纪60 年代,该钻井队不顾生命危险冲进火场抢救国家财产,共有3 人牺牲、20 余人受伤,是一支英雄的钻井队。此外,许多小区居民都曾在工作中获得表彰,家中都存有各类勋章、纪念品等。
石油工人的历史荣耀,便是汇碧苑小区的“魂”。根据这一情况,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推动下,汇碧苑小区开始建设永川石油人社区博物馆,专门展出居民自愿捐赠、展现石油文化的藏品,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蔡敏说:“在得知要修建社区博物馆后,小区党员、居民争先恐后地捐旧物、提建议,还有许多附近的居民过来打听博物馆何时开馆,氛围十分热烈。走在小区里,常会有居民过来拉着我们的手说‘我家里旧东西多,来我家看看’。”
同步改造老旧小区的“身”和“魂”,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生动实践。
“破”与“立”
——如何让矛盾激化的各方,成为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那时候,我们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几乎没有沟通,甚至互相都不认识。小区居民有了意见,只能带着怒气去找物业管理公司吵架扯皮。大家怨气都大,小区环境很差。”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君临棠城小区居民何流说。
由于原小区业主委员会不称职,君临棠城小区各类物业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小区居民也以拒绝缴纳物业费回应,双方互不相让。
2018 年,原小区业主委员会自行解散,原物业管理公司撤场。面对小区混乱无序的状态,中山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在君临棠城小区成立党支部,并且对新的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进行严格审查、把关。
“新的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与新的物业管理公司开展沟通、签订协议,物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我们还发动广大党员利用休息时间同居民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小区党支部书记、业主委员会主任黄年秀说,几个月下来,居民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不信任感渐渐消除。
业主委员会是基层治理最末端的“触角”,是连接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桥梁。过去,由于缺乏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挂名而不履职、滥用权力为自身谋利等,成为许多小区物业矛盾的主要诱因。规范业主委员会行为,创立供各方有效沟通的平台,是党建引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的必由之路。
位于南大街街道的小桥子社区乾丰公园道小区由于正在建设二期工程,整体入住率较低,无法成立业主委员会。
“在这一过渡时期,我们创新思路,探索成立业主联合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采取‘党建+物业+业主联管会’这一承接模式治理小区、服务业主,取得良好成效。”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业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敖霞介绍。例如,小区进门的一大片草地此前因疏于打理而脏乱不堪,后经业主联合管理委员会收集意见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推动了草地修缮工作,使得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不仅如此,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如何做好生活保障、核酸检测等工作已成为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课题。在街道、社区指导下,乾丰公园道小区党支部会同业主联合管理委员探索“平战结合”治理模式。“平”指在平时生活中组织各类趣味活动,收集居民需求,构建和睦氛围。“战”指面临突发事件时,依靠平日建立的良好群众基础,动员参加活动的小区居民迅速集结成服务队伍,有序应对。今年3 月,永川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乾丰公园道小区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居民积极响应,及时配合完成了核酸检测、物资保供等工作。
党建引领破除了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之间零和博弈的关系,为他们建立起更加亲密的情感、价值纽带。一度矛盾激化的各方,如今成为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乱”变“治”
——如何寻求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
7 月的一天下午,在位于永川区中山路街道英井路社区的凉亭子邻里中心,几个小朋友正在嬉笑玩耍,还有几位阿姨摇着扇子,在这里纳凉聊天,一派安宁祥和景象。
凉亭子是个建于2004年的老旧区域,共有居民单体楼栋22 幢。这里的巷道如鱼肠般复杂细小,基础设施陈旧,此前盗窃案频发。由于在此开展物业服务收益较低甚至会亏本,所以并无物业管理公司愿意入驻。
针对这一情况,凉亭子建立起“社区党总支+联合党支部+自治委员会+楼栋长”的机制,探索党组织牵头、居民自治的新模式。
“居住在凉亭子、上了岁数的居民都互相认识多年,都很愿意参与自治事务,他们的积极参与也带动了年轻人。例如,我们发动党员、热心群众组成治安巡逻队在小区内巡逻,又带动了一些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其中,推动小区治安环境不断向好。”凉亭子片区党支部书记、自治委员会主任胡万英介绍。在党建引领下推动社区高度自治,让凉亭子这个“三不管”区域成了“全面管”的典范。
南大街街道泸州街社区石油小区建成于20 世纪70 年代,也存在各类尖锐的物业矛盾,同时该小区紧挨河流,雨季常被水淹,安全隐患较大。
石油小区整体规模较小,只有200 余名居民。要将这么一个大院治理好,就要合理调动内部、外部力量。为此,小区党支部积极协商,将原单位留下的空置库房出租给临街建材商铺使用,将经济收益用于修缮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同时聘请了新的保安,阻止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小区停放。
“我们还利用这笔收益,修建了专供青少年做作业、中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地。”石油小区党支部书记王维加介绍。此外,小区还将一处空置门面以优惠价租给一个体户开办火锅店,该个体户也会在小区举行居民活动时主动提供场地、茶水等。
由“乱”到“治”,是党建引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的目的与追求。要让居民、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小区内外企业等矛盾各方的“乱”,变为融洽和睦的“治”,就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个最大“公约数”。
“对永川而言,党建引领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更在于为永川加快建设‘一城两基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永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在永川,党组织的身影早已深入老旧小区、现代商品房小区的楼宇巷道间,在一次次居民活动,一次次座谈会,乃至一次次与居民的偶然交谈中传递党的声音。党建引领,让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不再被物业矛盾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