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商环境优 双城发展暖

2022-10-13范吴瑕

当代党员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文︳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记者 范吴瑕

重庆企业工作人员在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自助服务一体机上打印出营业执照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巴蜀大地,春风浩荡,活力汇聚。

“‘跨省通办’太方便了,从提交资料到审核完毕,一张营业执照的办理用时不到半小时,办完还给我免费邮寄过来。”提起在四川政务服务网“跨省通办”专区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经历,长住重庆的谭先生赞不绝口,“没想到异地也能快捷办理,省时又省心。”

“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这份实实在在的便利带给如谭先生一样的企业主们更多惊喜。更简单的办事流程、更快捷的办理服务是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有力印证。

用营商环境“一子”激活经济发展“全局”,川渝两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协同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让两地营商环境的每一寸“土壤”土质更优、肥力更足、养分更多,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成渝双城厚植发展“沃土”

这两年,对于川渝两地不少企业来说,营业执照的办理、身份信息的采集和认证等事项正由繁到简,这与川渝两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正式拉开了川渝两地以“硬举措”全面加强营商环境“软实力”的序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被纳入川渝两地工作计划,成为两地落实《规划纲要》的实在之举。

画出时间表、标出进度图,从沟通交流到形成初稿,从征求意见到修改完善,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川渝两地协同制定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指引,牵头起草《方案》,力求为市场主体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旨在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政务服务规范便捷、法治保障协调联动,同步提升两地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

营商环境优化一小步,双城发展前进一大步。得益于这些务实的改革举措,一批改革创新成果渐次显现。“省一体化平台上打造的‘川渝通办’专区,打通了重庆‘渝快办’和四川‘天府通办’数据共享通道,两地86.7%的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川渝两地大数据合作已建立起长效机制。

如今,川渝两省市已实现市场主体设立、注销网上办理,营业执照互办互发“一日办结”、当场领件……一系列利企便民的政策措施不仅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的“土壤”更优、更肥沃,更让两地企业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

有温度的双城“服务圈”

与一流的营商环境相呼应的是高质高效的服务。

2020年,川渝两地证照的互发,标志着成渝两地政务服务异地办理渠道正式打通,此后川渝政务服务的质效不断提升。

“打开‘武侯服务’微信公众号,点击预约排号,系统会自动推送办事指南,在线填写办事材料……”得益于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的“一屏通办”智慧服务体系,准备开办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的成都市民陈先生很快就从自助服务一体机上打印出了营业执照。

与陈先生一样体验到舒适的政务服务的还有重庆橙子智善财税顾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玲玲:“我不仅在温江区就办理了重庆颁发的营业执照,还享受到温江区推出的‘提醒服务’,这么好的营商环境,让我对企业发展更有信心。”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温江区行政审批局以“提醒服务”为开始,高效办结为结束,用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诠释着“双城效率”。2021 年,川渝两地税务部门深入推进税费通办便利化、税费治理协同化,推出电子税务局线上“川渝通办”特色办税功能模块,各类异地纳税业务均可网上办理,高频涉税事项真正实现“5分钟办结”。

从两地跑、就近办到网上办,大幅提高的办税效率在川渝高竹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2021 年10 月25日,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正式运营,15 台智能办税终端可同时让川渝两地纳税人缴费人办理发票申领、一体办税等业务。目前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累计办理税费业务6万余件次,网上办理税费业务占比达96%,涉税业务办理流程节点压缩75%。

变得更简单的纳税申报过程,背后是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随着川渝两地生产要素及人员流动日趋频繁,跨省(市)业务也不断增多,以“川渝通办”为抓手,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川渝两地无差异的政务服务,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法治保障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法治服务和保障,川渝一直在路上。

2020 年5 月12 日,一起因进口货物退货运费导致的合同纠纷案件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了远程开庭,在线进行举证质证、庭审调查和辩论。

这是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与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完成的首次司法协作连线“云”庭审,也是两院合作办结的首起“跨域立案”案件。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全力服务保障两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0 年9 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域诉讼服务合作协议》,一系列跨域诉讼服务合作循序展开。

诉源治理、纠纷联调、诉讼服务……目前,成渝地区诉讼服务已全部实现一体通办,四川法院140余家诉讼服务中心、2900 余个诉讼服务站点均设置有跨域诉讼服务岗。

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任何一个诉讼服务中心或诉讼服务站点提出立案申请,最快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实现跨区域立案。2021年以来,四川法院已经办理跨重庆地区立案200余件。

不仅如此,为提升两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水平,川渝高竹新区法庭与重庆渝北区茨竹法庭还协同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妥善化解园区建设中产生的厂房买卖合同纠纷。

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着成渝地区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向“圈”内集聚。2021 年2 月,天府中央法务区揭牌,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支撑。

数据的背后,是成渝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川渝两地法院全面深化区域联动的最有力证明。

2021 年2 月,川渝两地多部门签署《关于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实现川渝六项知识产权的司法执法合作;2021 年4 月,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签订《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建立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跨域协作机制……

不断健全的司法协作工作机制、务实有效的服务举措,越来越敞亮的营商环境不仅回应着企业期盼,更将让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全局的能力全面加强。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冷眼看首都经济圈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