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

2022-10-13江苏开放大学秦健高峰

工业设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文化

乡村博物馆对于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乡村博物馆将是未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传统村落与现有乡村博物馆的实地调研,梳理村落文化的特征,总结乡村博物馆在展示设计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为乡村博物馆提供展示设计方面的思路,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乡村博物馆

2015 年我国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对博物馆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性组织。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乡村博物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乡村博物馆的概念是在“泛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及“民俗博物馆”等创新认识基础之上建立的。它是以博物馆为平台,在乡村文化资源的梳理、组织和发展过程中,借助博物馆的形式、空间、表征及组织形态,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遗产,发挥乡村博物馆的功能,为乡村建设发展助力。从空间边界来看,乡村博物馆包含了以特定建筑空间为边界的室内空间,以及从“泛博物馆”角度出发的,以乡村为边界的各类展示空间群落。文章所探讨的即是整个乡村博物馆群落系统的展示设计。

1.2 地域文化

不同的乡村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文化生态,主要体现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物质遗产、传统技艺等

。文章所研究的内容,即是基于乡村地域文化的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

2 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现状

2.1 地域文化属性特质模糊

在乡村建设的热潮中,许多乡村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对乡村进行无“文化”的拆建,使得原有的传统建筑、景观消失,乡村文脉断裂,村落雷同化发展。乡村博物馆作为乡村文化的展示平台,其建筑样式、展示内容及空间展示风格亦存在地域文化属性模糊的问题。笔者在对多个乡村博物馆的调研中发现,乡村博物馆的建筑与当地传统建筑没有文化传承关系,且不同乡村地域中的博物馆建筑风格也存在雷同的现象。在空间展示设计中,展示的手法、展品类型也没有深度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特质模糊。

2.2 展示形式与手法单一

当前,我国乡村博物馆在展示形式上基本以静态的物品结合图片、文字展示的形式为主。展示形式固定,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突出博物馆主题,缺乏吸引力。在展示手法上,展示内容的连贯性较弱,没有章法。此外,展厅中的灯光、展柜尺度、视觉效果也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如展厅灯光不能很好地营造展览的氛围,空间各元素的尺度没有考虑不同人群的观展需求,展品介绍、说明、视觉展示设计几乎没有,缺乏新型展示技术的运用。

2.3 展示脉络紊乱

乡村蕴藏着多种文化元素,如何能将乡村多样文化有条理地、系统化地展示出来是乡村博物馆展示中需要考虑的。当前,大多数乡村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脉络紊乱,主题模糊,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连续性较弱,各展品之间也缺乏较为清晰的连接关系。从整体来看,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缺乏地域化的主题特征,观众在参观之后对于当地文化的理解、记忆淡薄,没有达到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初衷。

2.4 缺乏受众导向

在体验经济时代,设计是皮肤,服务是骨架,而有意义的体验则是灵魂。也就是说,服务通过体验产生意义,并带给顾客安全、舒适、贴心与幸福感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空间设计,都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也就是“以人为本”。乡村博物馆的受众主要以当地村民和以旅游、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乡村之外的参观者为主。对于村民而言,乡村博物馆展示要充分贴合本土文化,让村民在空间中寄托乡土情怀,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为下一代提供乡土文化教育。对于乡村之外的参观者而言,乡村博物馆要具有特色鲜明的主题性,具有可观、可游、可玩、可学的丰富业态,展示设计的形式要具有乡土的审美趣味,满足其审美需求。因此,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遵循受众导向的设计原则。

2.5 空间相对封闭

目前,大多数乡村博物馆仍然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内进行的文化陈列,在展示空间上显得相对封闭,且空间普遍较小,可展示的内容、形式也受到限制。因此,博物馆普遍缺乏趣味性,缺少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不利于乡村文化的系统展示。

推行厂务公开,就是要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依靠职工办企业,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尊重和体现职工主人翁地位。厂务公开也是一号煤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其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有效手段,在推进一号煤矿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民主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原则

3.1 文化导向原则

4.2.1 原境空间展示设计

3.2 受众导向原则

从博物馆的功能上看,乡村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展示与传承乡村文化、发展教育与休闲娱乐,而乡村博物馆所面向的受众不仅是乡村的村民,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乡村以外的参观者。如何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参观需求是乡村博物馆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大多数乡村博物馆在展示主题、展示风格、文化审美、功能业态等方面并没有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其展示内容脱离了现实需求,也导致了乡村博物馆无人问津,直至最终闭馆。

3.3 系统导向原则

系统导向原则,要求在进行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时应从乡村整体性角度出发,将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乡村产业等多要素进行融合,因为各要素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乡村博物馆就是要发挥其文化的主体性,将各要素进行整合、体系化,以达到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的。因此,系统导向原则是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公司办公楼一层,有一面墙,“定格”了些许精密达的重要时刻及重要产品。其中,“剑桥-12000高速胶装联动线”和“2000C数码机器人”两个明星产品颇为吸引眼球,其也是此次报道组的主要参观目标。

桐庐县气象台7月26日11时发布《气象信息快报》(2018年第42期)指出:7月27日晴到多云,午后局部有阵雨或雷雨。“桐庐气象”微信公众号、“桐庐发布”微信公众号也在26日相继推送消息,提醒广大公众注意防范近期局地强对流天气。

4 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策略

4.1 强化乡村文化特征的展示设计策略

乡村博物馆在设计的时候应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前文提到,参观使用乡村博物馆的人群主要为乡村本地村民与乡村以外的参观者。对于本地村民而言,乡村博物馆在设计时应充分融入本土文化、日常生产与生活,将多种文化生活嵌入博物馆体系中,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博物馆带动乡村三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如在博物馆中以实景展示的形式呈现乡村的集体记忆,让村民在博物馆中能切身感受到乡村记忆的烙印,寄托乡土情怀,达到身心休闲的状态。结合乡村技艺的活态展示,打造乡村品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对于乡村以外的观众而言,他们来到乡村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感受乡村的特色文化。因此,在展示的形式上应该着重突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制定特色主题展示。如特色技艺的展示与体验,特色民俗活动的活态展示,村民生活、生产的原境展示等。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趣味性、叙事性、沉浸式、高参与度的综合展示空间。

目前有防洪任务的城市大都只编制了应对江河洪水的城市防洪预案,缺乏城市内涝积水、山洪泥石流、交通瘫痪、地下设施雨水倒灌、供水供电中断等次生灾害的应急预案。同时,城市建设不断向空中、地下发展,出现了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设施,高度集中的供水、供电、能源、通信系统增加了城市的脆弱性,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往往会发生水电中断、交通瘫痪等一系列次生灾害,缺乏应对这些次生灾害的应急预案,会导致灾害来临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防灾减灾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4.2 基于“泛博物馆”理论的展示设计策略

目前,学术界对于“泛博物馆”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界定,从字面上来看,泛博物馆中的“泛”有广泛、多元、泛在之意

。博物馆从传统的对于“物”的收藏、展示、研究等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休闲、娱乐、社交等注重人的体验性功能。博物馆的功能变得更加广泛和多元,泛化之后的功能又影响了空间,便产生了博物馆空间的“泛化”,泛化的空间是突破了既定的建筑空间,转而向建筑外部空间延伸。乡村博物馆是乡村文化系统的展示平台,在泛空间的展示形式之下,乡村文化能够得到更为系统、全面地展示。

乡村地域特色文化是展示乡村特色、体现乡村差异性的重要媒介。因此,在进行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中,应以文化导向为原则,努力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充分考虑乡村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特征,设计符合其特征的展示形式与展示手法。在保存与展示乡土文化的同时,也能为乡村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均是在特定的博物馆建筑空间内进行的,如今这种脱离事物原境的展示形式常被学界讨论,认为这种将文物从其原始语境中抽离的展示形式,不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文物的真实内涵与全部意义,也就不利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乡村而言,乡村博物馆最理想的状态与目标是尽可能有血有肉地、全面系统地、真实亲切地向观众展现出民间民俗生活与民俗文化的某种状态或某些场景

。因此,结合原境空间展示形式是乡村博物馆展示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具体来看,在对乡村传统生活、生产器具的展示中,可以将展示空间延伸至器具的原境空间中。如村民的家庭生活空间,通过活态的展示形式,能够全面系统地、准确地诠释器物的功能、形态及文化内涵等。在原境空间中展示给看客的“物”或“民俗物”,不仅在数量种类方面更加丰富,而且在“器物组合”、被使用与利用乃至废弃的状态、情景等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信息

。尤其在一些乡村特色文化较少的情况下,充分探索乡村博物馆的外延展示空间,也可以极大地丰富其展示内容。如由焦兴涛发起的“羊磴艺术合作社”艺术乡建行动,艺术家与当地营业店铺共建“冯豆花美术馆”“西饼屋美术馆”等文化展示空间,将日常生活、生产纳入到展示空间中,使“人”与“物”的关系更加紧密。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具有极大地帮助作用。此外,还可以串联起乡村历史遗迹、乡村生态景观等原境空间,以乡村博物馆主体建筑空间为核心,打造一个乡村内部的博物馆群落展示系统,有利于乡村文化的整体性展示(如图1)。

4.2.2 流动展示设计

“流动博物馆”作为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盛行的一种博物馆形态,是对国内已有博物馆形态的一种重要补充

。简单来说,流动博物馆是相对于固定封闭式的博物馆空间,而进行的突破空间与时间的文化展示形式是物理空间的延伸。乡村博物馆流动展示的形式可以为乡村与城市打造一个灵活的文化交流平台。在乡村博物馆的展示体系中引入“流动展示”可以将乡村文化更加灵活、广泛地进行传播。

11月6日至8日,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主办,中国银行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次对接会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大规模的配套活动,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海外展商与3000余家国内客商,进行对接洽谈。

具体展示形式,除了将乡村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流动展示之外,还可以以文化展演的形式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展示,如传统技艺展示、民俗活动表演等。增强观者的互动参与及沉浸式观展体验,充分发挥了乡村博物馆对于文化活态展示的功能,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的建筑空间,让展示形式更加自由、灵活。

4.2.3 数字化展示设计

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活动中。在传统的博物馆展示中,文物、藏品的信息基本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表现,其形式较为单一,且信息展示不够生动、全面,而结合数字化的展示形式,可以很好地将藏品所蕴含的信息生动地展示给观众。对于一些非物质的、没有实物遗存的文化,运用数字技术复原,以视频、音频、全息投影的形式展现,增加了藏品的展示维度,丰富了展示效果。此外,运用数字化的展示技术打造线上乡村博物馆云展厅,可以打破原本相对固定的博物馆真实展示空间的时空边界,延伸展示空间的范围,丰富博物馆的展线(如图1)。乡村博物馆云展厅可以让参观者随时随地地了解乡村文化,同时高清晰度、全方位地展示乡村藏品,这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为了避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资金管理作为切入点,在保证成本预算和资金预算相结合的基础上,严格进行资本预算的编制和相应的审核,对整个预算管理的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全面的把控,最大限度地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比如,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要根据上一年的收支情况为依据,并考虑其他的增长因素合理测算、编制下一年的收入和支出预算。

4.3 以受众为导向的展示设计策略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建设乡村博物馆的主要目的便是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因此,在乡村博物馆的展示中,对乡村文脉的梳理与表现是关键。在进行展线脉络设计时,从系统设计观的视角出发,充分梳理乡村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以多维展示形式,对乡村文化进行解读、阐释与展示,从而充分体现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文化表现上,可以从空间装饰、材料、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展示。如从乡村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中提取元素,进行解构、重构,形成具有高识别性的装饰形态,将此形态贯穿于博物馆的平面版式与空间造型中,强化其地域文化符号的特征。在展示材料使用方面,应充分运用乡土材料。如常见的竹材、藤编、夯土、砖石等,营造具有强烈空间特质与场所精神的文化空间。

4.4 基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策略

“博物馆+旅游”的展示策略。乡村博物馆作为乡村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形成具有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品质。以乡村博物馆主体建筑空间为中心,以乡村社区为边界,打造集生态休闲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工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展演、乡村生活生产体验于一体的乡村博物馆生态群,以沉浸式展示、互动体验展示等形式展示乡村文化。

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全面安排部署农业节水工作。哈尔滨市阿城区、讷河市、大庆市大同区、绥棱县4个县(区)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技术评估和行政验收。双鸭山市与北京国泰公司合作,在完成市人民医院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成立双泰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新的合同节水项目,实现合同节水企业、用水户共赢[3]。

“博物馆+教育”的展示设计策略。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职能,乡村博物馆也应该担负起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通过乡村研学旅行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与学校、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合作,吸引乡村和城市学习团体。在展示设计中,应该注重学习者多感官的体验式学习。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在生理、心理认知特点上存在差异,就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展览路线。如儿童由于其认知的敏感性特点,就要求展示具有趣味性,可以融入多样的民俗活动、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与实践互动的项目,让儿童在“参观—讲学—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博物馆教育活动。在展馆中的静态展示中,应结合实物、图片、文字、视频、数字化与多种展示形式进行展示,观者可以更好地吸收文化知识。在动态展示形式中,通过知识讲解、动态演示、具身参与等方式完成整体乡土文化的学习。

在博物馆功能日益泛化的今天,从功能视角所拓展的“博物馆+”的展示形式也日益丰富,除了旅游、教育,还有“博物馆+文化创意”“博物馆+产业”等,空间的展示形式也将会更加灵活多变。

5 结语

乡村博物馆是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研究乡村文化振兴路径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然而,当前我国对乡村博物馆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发展模式,许多已建成的乡村博物馆因为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或功能定位不清,导致文化缺乏活力。文章基于当前乡村博物馆现存问题,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总结出乡村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三导向原则,并在三导向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出强化乡村文化特征的展示设计,基于“泛博物馆”理念的展示设计,以受众为导向的展示设计及基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四大设计策略,希望为乡村博物馆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提供新的思路。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精盐的添加量,来探究精盐对凤尾鱼片感官评价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以1.5%,2%,2.5%,3%(以凤尾鱼100 g计)4组添加量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凤尾鱼片口感的变化,选择适当的精盐量。

[1]荣振霆.地域文化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色营造设计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

[2]李四达,丁肇辰.服务设计概论:创新实践十二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杜越.试论“泛博物馆”现象[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03):21-24.

[4]周星.本土常识的意味: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谢春明,陈程.传播学视域下流动博物馆的发展[C].传承域创新——地方性博物馆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议文集,2018,09.

猜你喜欢

博物馆空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博物馆
谁远谁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