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体系研究

2022-10-12冷从斌陈俊松刘永杰赵磊磊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10期
关键词:草原体系生态

冷从斌,陈俊松,李 雄,刘永杰,赵磊磊,杨 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西南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我国有草原面积3.928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0.9%。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1]。然而,长期以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是过度放牧、工程建设、违法占用草原等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草原退化、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突出,影响草原多功能发挥,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

为加快草原保护修复进程,2021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因此,加强草原修复措施体系研究对推动草原生态修复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草原由单一治理走向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 草原生态修复概念、内涵及研究现状

1.1 草原生态修复概念及内涵

草原是由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并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修复一般指通过人工干预,按照自然规律,引导或加速草地生态自然演化过程的生态恢复过程和措施[2-3]。但不同领域对草原生态修复还有不同的表述。在生态学角度下,草原修复是为了恢复并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经济学视野下,草原生态修复是恢复甚至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从环境伦理学来看,是对“人类中心论”的批评[4]。法律意义上的草原修复是指草原受益者、损害者通过人工技术手段,使受损的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基本功能并获得生态平衡的能力,同时对生态保护者、受损者予以经济补偿或赔偿,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5-6]。

根据不同领域的表述,草原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类的主动干预,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按照客观规律,帮助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至接近于受损害之前的功能或满足人类某种需求,实现草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事业。

1.2 我国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的草原生态修复主要是从草原被破坏的原因、退化类型和程度、植被情况、土壤条件、地区气候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草原修复措施体系。如:针对土壤改良,采用浅根翻、振动深松、切根等措施,甚至引入昆虫、微生物(如蚯蚓、菌群)等来促进土壤改良[7-9];针对沙化严重的高寒草原,张璐等[10]发现以OH-1A为基础材料的修复措施可为植物的生根发芽提供有利的保障环境,防止草种或幼苗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何京丽[11]提出了以草地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思路,通过建立水-草-畜平衡的发展体系,完善草原区水利设施,利用水利设施建设满足草原用水,促进草原植被恢复;草种方面,周悦等[12]提出了利用本土的种质资源进行草原修复的对策;在政策方面,利用禁牧、休牧、轮牧等管理措施促进草原休养生息。

2 草原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早期对草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牧草产量和质量、草地利用模式、草地资源等方面,较少关注草原生态[1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草原修复进行了更全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重生产轻生态,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发挥

草原是具有多功能的重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由于过度追求草原的生产功能,过多关注牧草产量和品质,而忽视其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导致草原退化形势日趋严峻[14]。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草原修复项目,草原总体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但由于草原生态赤字突出,因此草原生态修复任重道远。生态赤字长期存在,与治理过程中重资源轻生态、重生产轻生态的倾向是分不开的。因此,草原生态修复必须统筹考虑草原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采取一体化管理与修复模式,形成生态、社会、经济协调统一的草原生态系统。

2.2 重建设轻管理,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草原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地方出现了为修复而修复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取国家资金,前期重视项目申请,后期建设中缺乏系统管理和思考,或存在草原专业力量薄弱、施工监管不到位等情况,造成“连年修复,年年不见草”的现象。忽视“三分建七分管”的道理,从而出现重修复轻保护、重工程建设轻管理的情况,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 措施类型单一,不利于草原系统修复

草原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需采取科学的修复措施和方法。从当前治理实际来看[15-16],部分地方对草原修复工作不够重视,采取的修复措施类型单一、针对性不强,修复效果较为有限。因此,草原修复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根据修复区草原自然因素、植被特征、土壤条件、利用方式等实际情况,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运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实现草原系统修复。

3 新时期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体系构建

3.1 体系构建原则

3.1.1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在自然面前就只能消极、被动接受。草原生态修复应充分尊重草原自然分布、演替规律,并充分发挥草原自然修复能力,根据草原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大小,因地制宜地选择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人工重建等方案,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

3.1.2 坚持以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为目标

草原既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源,尤其是在牧区、半牧区,草原在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草原生态修复不仅要考虑草原自身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还要兼顾草原具有的生产、生活功能。要坚持以恢复草原多功能生态系统为目标,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实现各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3.1.3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草原面积辽阔,退化原因多样,草原生态修复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根据退化原因、程度,因地制宜地采取修复策略。林业上在处理树种选择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时有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三种策略,草原生态修复中也应根据修复目的、经济性、可行性借鉴和吸收。

3.2 体系构建结果

为适应新时期草原生态修复和管理需要,便于学术交流和开展草原修复行动,根据草原生态修复措施的对象和特点,可将草原生态修复措施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三大类。修复实践中,应根据具体地块退化类型、退化原因、退化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一类或多类措施,综合施策,提高修复成效。

3.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改变一定范围内(有限尺度)的小地形或土壤性质,改善土壤含水量、温度、物理结构、养分和生物组成等草地立地条件,充分利用光、温、水、土资源,建立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以草原土壤为主要修复对象,强化草原地区三化问题治理和限制因子处理,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草原围栏、草地治理、水利灌溉等措施,改善草本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提高立地条件质量,为草原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具体措施体系见表1。

表1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体系

3.2.2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通过种草和鼠虫害防治、毒害草治理等方式改善草原质量和发展草业的措施。具体是指以草为主要修复对象,通过种草、鼠虫害防治等措施改善草原质量,并通过补播、毒害草治理等方式,调整草原种群、群落结构,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可利用性。具体措施体系见表2。

表2 草原生态修复生物措施体系

3.3.3 管理措施

草原管理是规划和进行草原保护修复利用的综合性技术措施,是人类主动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在保持草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从草原上获得量多质优的牧草、家畜与野生植物等产品。包括规划措施和草原禁牧、草原休牧、草原轮牧、草畜平衡等措施,具体见表3。

表3 草原生态修复管理措施体系

4 结 论

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是新时期草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体系构建又是草原修复中的基础性工作。笔者针对当前我国草原生态修复中存在“类型较为单一,针对性不强,修复成效不明显”的现状,系统梳理了我国草原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并根据草原生态修复措施的类型和特点,构建完成了我国新时期三大类十四项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体系,以期为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的规范化管理和开展草原综合修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草原体系生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可可托海的草原
生态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