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黑腹果蝇原种的培养方法

2022-10-12王竹林

甘肃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原种果蝇培养箱

胡 甘,孟 敏,王竹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黑腹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与教学的经典实验材料之一[1-3]。1908年遗传学家摩尔根在实验室内培育并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随之把它带入了经典遗传学的研究领域中,用它作为材料证实了孟德尔遗传规律,此外还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规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及连锁交换的规律,并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生态学、群体生物学、系统学、行为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果蝇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主要是因为果蝇以其生活史短、易于饲养、繁殖量大、染色体数目少、变异类型多等优点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动物。如基因编辑技术、新一代转基因RNAi技术等。

在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过程中,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项目有:果蝇实验技术、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果蝇杂交大实验室的讨论等,占遗传学课程开设实验总项目数的35%[5],是农科、生物及医学类各专业本科学必做的典型实验。然而,在果蝇培养过程中常会出现培养基污染、长势弱、羽化数量少等问题,因此,获得良好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即材料质量越高,实验成功率就越高。本实验室对果蝇材料培养方法做了合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1 果蝇原种培养基组成及基本配制方法

1.1 培养基组成

果蝇首要食物来源于水果腐烂的微生物及其他发酵的有机物,如:酵母菌和细菌等,其次是以含糖的水果为食物,喜欢营养物质丰实和温暖湿润的生存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所需原料成分及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2 培养基制备

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于煮溶琼脂和蔗糖,另一份煮溶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至稠糊状,期间不断搅拌,防止糊底,去火后再加酵母粉和丙酸。然后,将粘稠的培养基充分搅拌后再分装在50 mL三角培养瓶中,厚度2 cm左右,把灭菌的粗滤纸剪成小方块折叠成扇面状(缩短三龄幼虫化蛹时间,羽化成虫多),插入培养基中间,加盖棉塞,在0.11 mp、121 ℃下灭菌15 min[6],待培养基冷却后,即可分装果蝇。冷却后的培养基也可放入冰箱冷冻层中保存,接种时取出,置于桌面上自然解冻,随后分装果蝇。长期保存我们选用高压灭菌然后冷冻的方法,现配现用。25 ℃发酵2~3 d,分装果蝇,此方法适用扩大原种种群,进行一系列实验材料的培养。缺点是易污染和干燥。因此,只能短期使用,最好使用一代,随即弃之。

2 果蝇原种的培养方法

(1)接种。接种前,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在25 ℃培养箱中,待1~2 d后酵母菌大量繁殖,创造果蝇营养物质丰富的生存环境,随后仔细检查品种是否出现混杂。用75%酒精喷洒超净工作台,擦拭双手及操作器械,在无菌条件下,将12 h以内羽化出的果蝇培养瓶与麻醉瓶口对口相接,麻醉瓶在下培养瓶在上,轻拍瓶壁震落果蝇[7]。此后,从麻醉瓶口滴入2~3滴乙醚,轻轻晃动,轻度麻醉。0.5 min后[8]果蝇整体昏迷,迅速倒在白瓷板上,选取个体较大,性状具有本品种特征明显的雌雄果蝇各5只,用毛笔扫入侧倒的新制培养瓶中配对繁殖,待清醒后,竖立加塞,防止原种粘附在培养基上死亡。每个品种至少保留两套[9],注明名称和时期。随后将剩余果蝇立即投入装有70%酒精的死蝇瓶中。

(2)培养。原种保存必须在单独的环境中分房、分箱独立培养,温度是控制生长发育和培养基使用时间的唯一手段。将果蝇原种置于25 ℃培养箱中有光培养3~4 d,在适宜温度下雄蝇不停飞舞,表现活跃。寻求交配,产卵。大量的虫卵产于培养基表面后,温度调至18 ℃继续培养,延长幼虫生长周期,使其充分的生长发育和吸取营养物质,达到育肥的目的[10]。培养温度不同,培养基消耗程度就不同,后期的营养成分殆尽。应减少转接次数,防止品种混杂的概率。一般4周左右更换培养基,这样才能保证原种长期性、连续性地健康生长。果蝇生长规律详见表2。

表2 25 ℃果蝇发育过程及现象

果蝇在不同温度下生长速度是不同的,高温生长快,消耗的食物也多,果蝇在不同温度下消耗培养基时间大致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果蝇在不同温度下消耗培养基时间

3 常见问题处理

3.1 培养基发霉

原种在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期在培养箱中进行,通风不良,时间久易滋生霉菌。霉菌生长快,活性强,不易剔除,并迅速蔓延。一旦发现培养基小面积污染,可用酒精火焰灭菌过的接种环将霉菌斑挑出,剔除的范围相对大一些。操作时注意动作轻缓,避免霉菌孢子漂浮于培养瓶的整个空间[11],然后观察48 h,确认除去污染即可。若染上霉菌,将带有霉菌孢子成蝇倒入灭菌过的空培养瓶中,棉塞上滴适量75%酒精,利用其挥发性,使其充满整个瓶内,时间2 h为宜,第二天再次把果蝇转另一新培养瓶中,反复5~6次,过程同样。然后倒入装有培养基瓶中,观察48 h。如果是培养瓶内大面积污染,此原种必须停止使用,立即淘汰。

3.2 培养瓶内壁出现水珠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时热蒸汽会凝结在瓶壁,冷却后,产生水珠。使用前若发现瓶壁沾有水珠,则需要用灭菌滤纸条吸干或用灭菌干棉球擦干,以免移入的果蝇被粘住溺死。

3.3 培养基干结

配制的培养基放置时间过久或培养温度较高时,培养基因为失水与瓶壁分离,干结成块,影响果蝇正常生存,无法产卵,出现寿命短、长势弱、无后代的情况。可用灭菌过的蒸馏水,使用移液器适量加入培养基与瓶壁分离处[12],达到其生长环境60%的湿度。

3.4 培养基过稀

如果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原料煮沸的稀稠,灌装灭菌后,培养基冷却,干结程度不够。可采用将培养瓶放入30 ℃培养箱中,脱水2~3 d,时间自行掌握。达到一定的干湿度,接入原种。培养的过程中出现培养基渗出多余的水分,可用灭菌干棉球贴压表面,吸走多余水分。避免果蝇粘附在培养基表面,无法飞行和觅食而死亡。

3.5 原种复壮

由于果蝇长期在无通风且相对偏低的温度下保存,使其活力下降,性状出现退化,表现在体色减弱,性功能衰退,幼虫体内产生寄生虫(将幼虫身体解剖,平拉开,镜检),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每次接移原种,都要采取刚羽化的成虫作为原种来保存。

3.6 品种死亡丢失

在培养保存原种的长期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人为多方面因素,造成果蝇死亡,品种丢失,可采取杂交选纯的方法来恢复本品种。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一定的性状资源。通过选取所需性状杂交,对其后代F1相同性状的处女蝇不断筛选、繁殖,直至完全纯合,获取你需要的品种资源。否则需引种。这一方法也适用果蝇新品系开发,扩大种质资源库,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材料来源。

4 小结

用以上方法培养的果蝇具有明显的优势,提升了原种活力,保持了原种纯度,遗传了本品系性状特征;虫卵产量多,长势优良,幼虫肥大;羽化成虫群体大,身体强壮,生命力旺盛;为遗传学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基础性材料等,值得同行借鉴。

猜你喜欢

原种果蝇培养箱
果蝇也会“触景伤身”
小果蝇大贡献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婴儿培养箱的质控办法及设计改良探讨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微生物培养箱的选购与管理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细胞培养箱温度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