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路径分析
2022-10-12王晓铄
王晓铄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0 引言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为培养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应将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加强对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并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强化畜牧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路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质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职能。
1 畜牧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1 明确教学目标
考虑到畜牧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工作及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需要首先明确畜牧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要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校内完成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后,需要联系相关的检疫站、防疫站和宠物医院等与其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从事相应岗位工作的机会,使其在院校所学知识能够在岗位工作中得到合理应用。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配度,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为特定行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1]。
1.2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内容体系
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内容体系构建。主要是根据畜牧相关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包括行业能力需求和认知规律等来确定专业学习内容。在畜牧专业中,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公共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在这其中,除公共通识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内容均需要根据特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明确学习内容,并对应完成专业能力训练和实践。
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的内容体系构建。将岗位需求作为专业课程内容选定的依据,并且对应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对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合理划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人才能全面适应岗位要求,在特定岗位中发挥突出的作用。就畜牧医学专业的岗位工作机制来说,可对应开发牛羊生产与疾病预防课程,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治课程以及动物临床诊疗课程等,并且有针对性的根据课程内容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使相关岗位技能得到全面锻炼,确保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符合岗位需求。
以职业资格为基础的实践内容体系构建。首先需要根据特定职位资格的标准对教学大纲进行有效修订,使课程教学内容均能围绕从业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岗位的工作流程对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具体可根据职业特点,构建岗位工作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对特定的专业能力进行强化。其中的实训内容要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符,实训方式要努力联系实际,形成教、学、训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2]。
以岗位工作为基础的实训体系构建。对于畜牧专业课程,其实践教学应包含实验、实训、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几个方面。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检验和应用。而实训则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属于锻炼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2 课程实践教学路径
2.1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相关的师资人员除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岗位工作经验,能够对畜牧专业课程进行专业指导,并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特定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锻炼,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格标准进行调整,由原本的单一教学能力标准,转变为教学能力为主,岗位工作经验为辅的准入标准。对于已有的师资力量,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到企业参与岗位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加深对岗位工作的了解及对具体工作流程的了解。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可以被作为实践教学的根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有效强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也可聘请特定企业的岗位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其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科学指导。在高职院校内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用于推进畜牧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对于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提高畜牧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3]。
2.2 努力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已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并且在校内建成了用于实训练习的校内实训基地。对于畜牧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种鸡孵化场、饲料厂、动物医院及动物疾病化验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的畜禽生产规模及生产条件等均与当前的实际畜牧行业发展状况相适应,且其现代化程度也与当前的畜牧行业发展技术呈现一致状态,为畜禽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了有力的根基。在实践教学中,可根据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度,指导学生到特定的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在校内便接触特定的专业技术,对于畜禽生产、繁殖及饲料喂养等专业知识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对于那些建设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强的高职院校来说,也可通过与特定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搭建校外实训基地。
2.3 健全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
为推动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除由教务处针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宏观管理以外,还需专门设置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中心,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部门和师资人员的工作任务,并指导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对既有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先后推出有关实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实训室的工作章程等,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成输出高质量应用型畜牧专业人才的目标。各个专业需要根据院校统一教学要求,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实践教学文件,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其中对于教学责任和活动任务加以明确。编制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并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组织,由学生、教务处和教师等分别针对实践教学活动给出评价,争取能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教学效果[4]。
2.4 实施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国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处,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符;教学计划不满足专业学习需求;理论课程居多,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相脱离,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这些问题的产生,均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有效改善此种教学现状,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将就业需求作为核心培养目标,通过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来提高人才输出质量。
3 结束语
为增强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质量,在针对畜牧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实训岗位和实训平台,努力强化畜牧专业人才的动物饲养管理能力及动物疫病诊疗防治能力等;通过健全实践教学组织机构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组织支持;最后,通过实行岗位轮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岗位现场教学,进一步强化畜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