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病预防与治疗
2022-10-12余格琪
余格琪
(广东省饶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 潮州 515700)
0 引言
养猪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手段,广受农民青睐,却易出现养殖不当,导致猪生病的情况,特别是季节交替,温度变化幅度大,降低了猪免疫力,或是个别养殖场位置偏僻,消毒不充分,养殖户缺乏防范疾病意识,增加了猪染病几率。疾病管控中,养殖户如果处理不科学、不及时,将会导致大规模疾病传输,引发生猪死亡。生猪养殖中,应当采取先进科技方式,树立健康猪、生态猪养殖理念,做好常见病预防与治疗工作,规范治理体系,保证猪养殖质量。
1 危害与原因
1.1 猪常见病危害
生猪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问题显现出来,传统养殖方式难以形成生态养殖,增加了生猪发病率,发病呈现突发性、隐蔽性、多样性特点,加大了饲养成本与治疗成本。加上近几年出现多种疾病,混合染病增加了生猪死亡率,为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生猪养殖多追求规模化,对于生猪防疫工作与饲养环境有所忽视,增加猪感染疾病几率。还有小规模养殖户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病猪危害性认知不足,导致生猪混合感染疾病,降低生猪抵抗力,危害巨大,需要引起重视。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必须做好病猪处理与治疗工作,面对猪常见病种类的增加,混合感染多种疾病的病例,增加治疗难度,生猪疾病治疗将成为养殖业发展阻碍,需做好处理工作,选择恰当治疗药剂,从而保证生猪健康成长。
1.2 猪病发生原因
猪病发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饲养环境与管理水平,猪舍环境对于生猪健康具有直接影响,圈舍温度、饲养规模、卫生情况、饲养管理科学性关系生猪发病频率,进而影响养殖者利润。现阶段,中小型养殖户猪病发生频率较高,发病程度种,主要是爆发疾病原因在于环境不达标、建设猪舍结构不合理、消毒不彻底、设施不健全。生猪如果感染疾病后,未能及时隔离,则会引发群猪感染,经济损失难以估计。而大规模养殖场应普遍具备健全防控措施与正确管理理念,消毒系统完善,拥有充足经验应对猪常见病,控制萌芽阶段疾病,减少经济损失[2]。二是药物滥用影响,猪养殖场普遍出现药物滥用情况,部分养殖户使用抗生素药物欠缺理论依据,使用存在盲目性,药剂量加多,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增加病原体耐受性,形成更为严重的变异细菌。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方法还会损害猪体内器官,肾脏与肝脏排毒系统水肿,生猪则会死亡,严重损害经济效益。
2 预防
2.1 科学选址布局
生猪养殖中,对于生态环境要求较为严格,规划建设养殖场时需要保证选址合理、布局合理,方能满足不同阶段生猪发育需求。此过程中,养殖户应当根据环境保护与国家要求,保证选择猪舍地质通风良好、地势较高,不会产生浓烈气味影响周围居民,有助于动物防疫[3]。还要确保背风向阳、光照充足,远离公共场所,附近有水源,为猪舍提供充足水电资源。而养殖场内部规划布局中,需满足生态健康生猪养殖需求,合理划分养殖场为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两部分圈舍分隔开来,保持距离超过300 m。其中,生产区域需设置规范消毒通道,配制消毒喷剂,隔离该区域病死动物、污染物等,以免污染物蔓延、扩散。养殖场规划时还要使用生态养殖模式,建设发酵床养殖、高床网架养殖模式,自动化收集粪污,以免粪便和猪群接触频繁。圈舍内部布置自动化供给饮水与饲料设施,降低人员养殖场出入频率,控制注射温湿度,实现猪群健康成长。而生活区则需要定期消毒,为人员提供办公、住宿场所。
2.2 选择生猪品种
生猪品种与疾病预防及最终收益息息相关,养殖过程中会逐渐暴露生猪品种的差异,即繁衍机能、疾病发生率、酮体质量、长势情况直接展现。选择品种中,应选择繁衍机能高、适应水平良好、性成熟早、精肉占比多、肉品质好的类型。而适应水平作为重要环节,是生猪养殖是否能够实现人工环境、地域气候统一的关键点,生猪如果自身适应性不足,品种优势再多,投入养殖后也易受到应急刺激,感染疾病,降低养殖效益。根据各地养殖而言,生猪养殖品种分为改良品种、引进品种、本地品种,引进生猪时,需注意避免疫区引种,或是疫病高发阶段引种,从正规猪场引种,加强健康检疫,查看接种疫苗情况,无异常方能引种。生猪运输也要做好管理,隔离饲养30 d后方能合群饲养,以免传播疫病。诸多地区引进长白猪、杜洛克猪,瘦肉占比高,口感却略有不足,本地生猪口感良好,长势和瘦肉占比却不高,可推进生猪自繁自养、品种杂交,利用杂交技术优化猪种,提高生猪抗病能力的同时,提高生猪养殖效率。
2.3 保证环境舒适
生猪养殖中,需要结合养殖场规模做好环境调控工作,打造不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得生猪能够健康发育,做好常见病防控。建造养殖场时,需合理选择地面材料,保证圈舍透光性与通风性,减少尿液与粪便储存量,随时观察垫料渗水情况,维护圈舍整洁干燥,垫料变质发霉后及时更换。同时,养殖户需明确猪为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通常控制温度约为19 ℃,湿度约为60%。夏季较为炎热,圈舍及时洒水通风,降低舍内温度,冬季寒冷则要做好防寒工作,养殖场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检测系统,动态检测圈舍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环境,为生猪打造舒适健康的环境,促进其发育生长。此外,还要控制饲养密度,30~60 kg猪1.1 m2/头,60~100 kg猪1.8 m2/头,以免过度拥挤,增加发病几率。
2.4 饲料饮水安全
生猪饮水、饲料作为猪养殖重要环节,必须符合防控疾病需求,增强生猪抵抗力,有效降低猪发病几率。需合理搭配饲料,饲料养分占比与质量优劣和猪免疫机能具有密切联系,猪作为杂食性动物,可食用食物类型多样,养殖者需掌握配料技术,结合生猪养分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养分供给充足。此过程中,选择饲料原料以高粱、麦粉、玉米为主,加入野菜、南瓜等青绿饲料、蛋白质饲料作为辅料,实现均衡搭配。养殖者加工饲料时,不能过细或过粗,过细会加大生猪溃疡几率,过粗则难以消化,控制饲料直径约1 mm,保证口感,便于消化。还要注意饲料中不能随意添加抗生素,会提高生猪抗药性,也不能使用质量不合格饲料,或是以泔水作为猪食,需结合生猪发育特征,喂养全价饲料,予以生猪健康体魄。
2.5 定期定时消毒
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下,常见病呈高发趋势,对猪群健康成长造成危害,消毒不彻底、不及时,会增加发病几率。养殖户应当对消毒工作高度重视,结合养殖数量、规模,制定消毒计划,选择恰当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等,通过消毒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消毒过程中,侧重于槽具、圈舍、地面、走廊、墙面、出入车辆等,做到不留死角,灭杀病毒细菌。圈舍入口部位设置消毒室,出入人员均需要进行消毒,人员进入生产区,需穿戴专业鞋帽与衣服。通常情况下,每周开展3次消毒,流行疾病阶段每天均需消毒,净化环境,避免传出或传入疾病,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2.6 规范用药免疫
生猪养殖用药过程中,应当执行休药期制度,保证规范用药,以免发生盲用、滥用、超剂量用药情况。养殖者需要正规途径进行药物采购,控制用药方法与用药量,提高用药效果,还要合理存储药物,以免失效,不能使用“禁用药”“三无药”、过期药等,可合理使用中草药,其毒副作用较低,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养殖者还要对生猪进行驱虫,秋季、春季各驱虫1次,选用伊维菌素、双甲脒、敌百虫、阿维菌素、阿苯达唑等药物,能够降低吸虫、线虫发病率。同时,生猪免疫还要制定免疫接种方案,做好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预防工作,控制免疫接种剂量、方法、时间,优化免疫效果。如猪口蹄疫可接种猪O型口蹄疫灭火疫苗预防,生猪出生约35 d接种,种母猪分娩前45 d接种,种公猪每年12月和9月接种,接种半个月生效,半年免疫有效期,到期后需继续接种。养殖者应当注意,发现群猪患病需及时隔离治疗,诊断为烈性传染疾病需要上报疫情,将疫区封锁,生猪全部无害化扑杀,避免疫病扩散传播后,对养殖业造成更为严重损失。
3 治疗
3.1 非传染性疾病
3.1.1 肠胃炎治疗
症状:猪肠胃炎为常见胃肠疾病,发病时肠、胃炎症相继发生,合称为肠胃炎,根据病因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肠胃炎。而猪肠胃炎发病原因多是吃食变质发霉,饲料腐烂冰冻,或是水源污染不洁,或是饲养不善,卫生不良、气候突变,降低生猪抵抗力。患病猪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呼吸增数,体温升高,口臭,腹泻时有腥臭味,症状严重猪排便失禁、肛门松弛,尿量减少,心率加快。后期由于痉挛、魂币,脱水消瘦,衰竭死亡。
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与病情轻重,急性肠胃炎选用0.05 g/kg痢特灵,分2~3次服用;0.03 g/kg体重黄连素,分2~3次服用。单纯性肠胃炎使用8g磺胺脒、2.5g小苏打,混合内服1次,2次/d,2 g酞酰磺胺噻唑,2次/d。肠胃炎使用5mL氯霉素液或氨苄青霉素,添加350 mL葡萄糖液5%,静脉注射,2次/d。
3.1.2 骨折治疗
易错点提示:①注意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中电子转移(得失)数目的问题分析,如Na2O2、NO2与 H2O 反应;Cl2与 H2O、NaOH的反应。②注意变价金属参与的反应,如Fe、Cu与S、Cl2的反应。③注意原电池、电解过程电子的转移,如电解AgNO3溶液、CuSO4溶液等,分析该类题目时还要注意反应产物、可逆反应以及过量计算问题。
症状:生猪骨折症状是患病肢体无法负重着地,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完全骨折时,下端能向各个方向活动,断裂处触摸后凹凸不平。
治疗:生猪有治疗价值,将患肢向上侧卧保定,双手对其断骨两端,以竹片、模板固定,用布条或绷带在断裂位置缠绕,预留12 cm长以剪刀剪开布中间,打结后布料1端从背面向正面绕去,两端相交后打死结。两侧垫上少许棉花,安装固定板,在两端用铁丝在凹槽位置绕2圈,用钳子拧紧铁丝后,固定约30 d可拆除。
3.2 传染性疾病
3.2.1 细小病毒治疗
症状:细小病毒为传染性疾病,会导致母猪繁育技能障碍,后期无显著症状,患病母猪会流产、不孕、木乃伊胎、产死胎、弱胎或畸形胎,少数妊娠母猪染病会出现体温升高、发情异常情况。公猪与未妊娠母猪染病无显著症状,公猪精液带有毒性,不会对受精率造成影响。
治疗:怀孕母猪注射头孢注射液,2次/d,持续3~5 d用药;延迟分娩母猪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引产,以免发病母猪导致胎儿子宫腐败,引发母猪不孕或子宫内膜炎;母猪心律不齐使用强心药剂,出现脱水症状可静脉注射补充体液。现阶段,细小病毒无有效治疗方法,需要加强饮水与饲料管理。
3.2.2 猪肺炎支原体治疗
症状:该疾病也可称其为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常见性疾病,猪患病后会气喘,影响生猪生长发育。较差饲养环境下易患病,气候与气温变化较大地区,疾病易于流行传播。
治疗:在治疗中常用四环素、泰乐菌素、盐酸土霉素等,治疗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时,患病朱起关注社盐酸土霉素7 mg/kg体重,连续6 d治疗;肌肉注射泰乐菌素,剂量是10 mg/kg体重,1次/d,连续注射4 d。
3.3 寄生虫传染病
症状:猪囊虫病也称为囊尾蚴病,初期感染无显著症状,感染严重可见贫血、消瘦、发育不良、水肿,行走时肢体僵硬,不同寄生部位症状不同,寄生于脑出现急性脑炎或癫痫;寄生于眼睛会产生视力障碍,情况严重则患病猪失明。
治疗:治疗中使用氯苯咪唑,用药剂量60 mg/kg体重,内服,1 d/次,连续服用4次即可,混合至饲料内让患病猪自行采食;或是使用丙硫苯咪唑,用药剂量60~65 mg/kg体重,用豆油或橄榄油配制6%悬液,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治疗;或是用吡喹酮,用药剂量50 mg/kg体重,口服,1 d/次,连续服用3 d。
3.3.2 蛔虫病治疗
症状:猪患蛔虫病表现出皮毛脏乱、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病猪食欲不振,伴有贫血、营养不良的情况,体温逐渐升高至40 ℃,加大呼吸次数。
治疗:信得虫清200 g+黄金维他500 g+拌料500 kg连喂7 d。
4 结束语
生猪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下,管理不到位会增加生猪染病几率,阻碍生猪健康发展。生猪养殖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并根据猪常见病,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确保猪群健康生长,增加出栏率,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助推养殖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