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控
2022-10-12陶延玲
陶延玲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东 810799)
0 引言
猪水疱病是由水疱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患病猪的鼻端、口腔、蹄部及乳房周围会出现一系列的水疱,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受到病毒的感染,特别是养殖密度较大的猪中易感性更强。猪贫乏管理、高密度养殖也是造成该种疾病爆发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和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在诊治中很多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经常将2种疾病混淆,造成防控方案缺乏针对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给疾病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条件。所以就需要饲养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工作经验总结,认真做好猪水疱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种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当出现水疱病后,能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防范病情进一步传播蔓延。
1 流行特点
猪水疱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对高温和常用的消毒剂都比较敏感,上述两方面因素都能短时间内使病毒失去活性,但是病毒能在低温条件下长时间存在,如-20~-18 ℃环境下能够存活两年以上,即使到50 ℃,加温30 min才能将其杀死。病毒能在污染的猪舍中生存超过8周以上,甚至在4 ℃的脏泥水中存活70 d以上[1]。患病猪的皮肤、肌肉及肾脏等脏器组织中存在大量病毒,-20 ℃环境下11个月后病毒依然存在致病性。猪水疱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会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畜禽类动物。病毒的主要来源是养殖场的个别患病猪及患病猪的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患病母猪所排出的乳汁中也会夹杂大量的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者损伤的体表粘膜及消化道呼吸道入侵,造成机体出现严重的病毒感染。在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圈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圈舍中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就会造成猪的上呼吸道黏膜受到严重损伤,病毒就会趁机侵入机体,引发严重的发病,并在体表组织表面形成大量的水泡。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水泡病毒也可以经过口腔入侵,通过消化道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的毒血症,水泡是该种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2 临床表现
自然条件下,猪水疱病的潜伏期通常在2~5 d,有时潜伏期能够达到7~8 d甚至更长。根据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可以划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急性型患病病例主要发生在局部组织。发病初期阶段在患病猪的蹄踵、蹄冠皮肤表面会形成很多针尖大小的小红点,患病猪体表皮肤肿胀不能正常行走,有时体表皮肤还会出现苍白色,一般经1~2 d小红点逐渐形成水泡,突出于皮肤表面在水泡中会存在很多淡黄色的液体,在经1~2 d后,水泡逐渐破裂,从中流出大量的清澈液体,破裂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破裂的水疱会形成溃疡面,真皮大量暴露,外观呈现鲜红色,疼痛难忍,患病猪蹄部不能正常着地。往往在蹄冠、蹄部与皮壳之间形成一个病变的环绕圈,蹄壳脱落[2]。由于局部出现了损伤,影响到猪的正常行走,疼痛难忍,患病猪行走时一瘸一拐。部分患病猪由于腿部疼痛不能行走,呈现犬坐姿势卧地,甚至会用膝盖爬行。病毒也可以在患病猪的鼻盘、嘴唇、舌头等处出现典型的水泡症状,其中以鼻盘水泡症状最为明显。在水泡没有破裂之前,患病猪表现为高热症状,体温升高到42 ℃,水泡破裂后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多数患病猪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甚至完全停止采食。育肥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放缓。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或者病毒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新生仔猪感染该种病毒后,死亡率相对较高。一般患病猪在短时间内能够恢复健康,通常发病周期在7~14 d,随后逐渐恢复健康。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少数患病猪出现水疱,病情传播速度较为缓慢,临床症状较为轻微,通常会被养殖户所忽视。隐性型主要发生在年龄相对较大或者抵抗力相对较强的猪中,不会出现任何的外在症状,但是通过血清检测能够发现抗体滴度相对较高。患病猪不会表现出任何的临床症状,但是在机体中能够形成较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在这类患病猪中,有2%左右的猪会出现中枢系统紊乱现象,表现为盲目地向前冲向后退,频繁的在卷圈舍中做转圈运动。
3 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要做好与猪口蹄疫、猪水疱性口炎、猪痘病毒的鉴别诊断。
(1)猪口蹄疫病毒传播速度较快,短时间内能向整个群体扩散蔓延,大多数患病猪在口腔、鼻腔、蹄部、乳房处都会出现痘疹,破裂后形成溃疡面。将病死猪解剖后,可以发现心肌表面存在条纹状的出血,俗称斑马心。
(2)猪水疱性口炎不会出现特征性的心肌病变。呼吸道黏膜也会存在大量的痘疹,属于水疱口炎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引发的死亡率相对较低[3]。猪水疱性口炎只会对猪群的口腔黏膜造成损伤,除了口腔出现水泡症状之外,蹄部、乳房通常不会出现痘疹。
(3)猪痘病是由猪痘病毒感染引发,主要对4~6周龄的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造成严重威胁。猪水疱病毒能威胁任何年龄品种的猪,传播速度相对较快,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与上述2种病毒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可采取典型的病例进行PCR检测,以确定病情。
4 防控措施
4.1 疫情处置
发生猪水疱病后,应该第一时间上报当地的动物防疫部门,由官方兽医到养殖场进行有效的疾病诊断,确诊为猪水疱病后,应该立即启动重大传染性疾病紧急处理机制,对养殖场进行有效的封锁隔离,禁止生猪调运和一切物品的运出,并加强对养殖场的彻底清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加大对周边地区养殖场,尤其是周边一些养殖场的抗体水平监测,加强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病防范过程中还需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网上处置养殖场的各种污染物,一般要焚烧或者深埋处理。并注重加强对发病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防范该类疾病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
4.2 防控措施
对于经常发生该种疾病的地区或者受到威胁的地区,应该制定针对性的免疫接种方案,定期对猪进行免疫接种,经常使用的是鼠化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前者能够与猪瘟鼠化弱毒疫苗同时使用,不会产生影响,保护期在6个月。后者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往往会给猪造成轻微的不良反应,但不会出现感染现象,安全性相对较高。结合养殖场母猪的妊娠现状,也可以推广应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常使用的是细胞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能够在妊娠母猪体当中免疫接种,保护率在75%以上。
5 结束语
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一样,同样属于重大传染性疾病,当养殖场出现该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后,应该执行疫病上报制度,由官方兽医人员对养殖场的病情做出有效诊断,真正做到早、快、严、小的原则,给猪实施隔离和封锁提供时间。日常要指导养殖户不断加强猪水疱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向养殖户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让养殖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另外还应该结合该种疾病的发生特点,注重做好养殖场周边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做好疫苗免疫接种,确保抗体水平达标,有效防范像猪水疱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领域的发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