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口蹄疫诊断及防控措施

2022-10-12青巴图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口蹄疫传染性流行病学

青巴图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5450)

0 引言

牛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易受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如果没有做好针对性的疾病防范,势必会造成某类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口蹄疫是牛诸多传染性疾病中威胁最为严重的一类,属于国家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出现该类疾病后,往往需要执行严格的扑杀、封锁、隔离政策,养殖户需要面对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牛口蹄应该做到快速发现、快速诊断,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将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特征

口蹄疫病毒属于朊病毒,是一种小的RNA病毒,根据补体结合实验,能够将口蹄疫病毒划分成7个血清型。在标准化的实验室中进行序列分析后,已鉴定的口蹄疫病毒亚型超过60多种[1]。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病毒的变异能力不断增强,新的亚型不断出现,并且致病性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不同的口蹄疫病毒亚型由于抗原明显不同,在制备疫苗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疫病流行特点,保证所制定的疫苗符合当地的血清型要求。口蹄疫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酸性环境以及强烈光照和高温条件下,可以迅速失去活性,常用的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类、碘酸类以及酰胺盐类都能够短时间内将其灭活处理[2]。

1.2 流行病学

目前已知的口蹄疫病毒能对30多种牲畜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绝大多数的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对该种病毒均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病毒后,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大。成年动物感染口蹄疫病毒后,死亡几率通常在5%~20%,年龄较小的牲畜动物感染口蹄疫病毒后,死亡率能达到50%~80%。尽管口蹄病毒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只有强毒力毒株或者急性发病过程中引发严重的死亡,但是临床康复牛和患病牛持续不间断地向外排出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短时间内就会造成整个病情快速传播蔓延。口蹄疫病毒的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大风天气顺风的条件下,口蹄疫病毒能传播50 km以上[2]。当牲畜吸入到感染口蹄疫病毒的飞沫时,口体病毒就可以在气管黏膜中定制,并且存活时间长达24 h,在此期间又可经过呼吸道途径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健康动物。患病动物临床康复后,其扁桃体中仍然会携带有大量的病毒,携带病毒3年。口蹄疫病毒在患病毒的乳汁中可大量存在,乳汁中的细胞碎片、乳房和其他成分会对口蹄病毒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所以采用巴氏消毒法不能够将乳汁中的病毒完全杀灭,这也是口蹄疫病毒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2 临床症状

口蹄疫病毒的潜伏周期长短不一,最长的潜伏期在7 d左右,成年牛死亡率相对较低,犊牛感染病毒之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上患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属逐渐下降,在体表没有出现痘疹之前,体温迅速升高到40 ℃,最高升高到41 ℃,呼吸脉搏跳动逐渐加快,嘴唇不断粘合,从口腔中流出大量的唾液状分泌物,由于口腔、鼻腔及蹄部会出现大量的痘疹,疼痛难忍,患病牛不能正常站立,长时间卧地不起。口蹄疫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在患病牛的鼻孔、口腔以及蹄叉中间出现很多小水泡,水泡破裂后会形成表面红色的糜烂斑块,之后糜烂班逐渐愈合,形成瘢痕。水泡形成后患病牛由于腿部疼痛不能正常行走,妊娠母牛在任何阶段都可出现流产,生产的犊牛早期就会死亡。口腔鼻腔皮肤病变会引发慢性的继发疾病,有时会因为继发坏死杆菌造成蹄壳脱落,乳腺也可受到病毒的入侵造成乳房发炎,影响奶牛正常产奶。

3 病理变化

由于口蹄疫病毒属于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后不能自行进行解剖处理,应该在实验室条件下,由官方兽医人员对病死牛进行解剖处理,并做好环境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解剖后,发现大多数病死牛的真皮、齿龈、面部存在很多痘疹和溃疡面。患病牛的呼吸道,消化道表面也会出现很多的痘疹或者坏死病灶,心肌呈现淡黄色,外斑呈现灰白色带状,有时会呈现条带纹路,俗称虎斑心。

4 快速诊断

牛口蹄疫与水泡性口炎的症状十分相似,在诊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上述两种疾病的针对性诊断,可以采集患病牛的水泡内容物,制作成悬浊液之后进行补体实验或者抗体检测,明确抗原种类。一般选择使用口蹄疫抗体检测试剂盒,在短时间内能确定病原,具有检测周期短,时效性强的特征。

5 防控措施

养殖场如果出现口蹄疫感染后,首先应立即做好封锁隔离和疫病上报,由官方兽医人员对病情做出有效的诊断,确诊后下达封锁命令,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封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划定疫区、受威胁区域,做好受威胁区域内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强制性免疫接种,将意愿控制在萌芽阶段[3]。对发病养殖场的所有牛进行全面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并加强对患病养殖场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各消毒1次,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对于周边地区的养殖场,选择使用相对应血清型的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增强身体抵抗能力,预防口蹄疫疾病的发生流行。日常养殖期间应该做好适量的科学搭配,按照牛年龄的不同为其提供不同营养价值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有益于牛生长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添加益生菌制剂,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牛身体抵抗能力。根据口蹄疫对光、酸碱等比较敏感的特征,在养殖场中可安装光灭菌设备,采用酸碱消毒液,做好养殖场内部环境的消毒,一般选择使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复方亚氯酸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同时还应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牛在同一个圈舍中养殖。

6 结束语

牛口蹄疫作为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一旦爆发流行就会对一个地区的牛养殖产业构成毁灭性的打击,使大批量的牛被扑杀无害化处理,养殖户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当前牛口蹄疫的发生流行现状,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革新传统的养殖管理理念,注重做好牛口蹄疫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将每年春秋两季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集中免疫接种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加强养殖环节的有效调控,注重提高牛的身体抵抗能力,将口蹄疫疾病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

猜你喜欢

口蹄疫传染性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Kindness Is Contagious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