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区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2022-10-12刘文聪
刘文聪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
0 引言
广州南沙区河流密布,具有丰富的水乡文化。当地农村住宅一般临河而建,与其他农村地区住宅有着明显的不同,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环境、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建筑布局,也逐渐成为影响当地农村住宅建设的关键因素。在这种特殊区域背景下,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
本文中的农村住宅不包含城市中的城中村住宅,而是指位于城市郊区的“自住型”农村住宅,即仍保留一定的农业用地,生活与生产方式基本接近于城市居民,但又不局限于农业生产的“自住型”农村住宅,其房屋的主要用途是村民自己居住而不是租售或者其他商业用途。这种“自住型”农村住宅建造模式是由农村居民自筹自建的,没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组织设计、建设、管理,其住宅前期阶段的宅基地申请、中期阶段的设计与施工、后期阶段的房屋验收等,全部由个人出资并组织建设。
2 影响因素及特性分析
2.1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对南沙区住宅设计有着重要影响。譬如气候条件,南沙区位于广州最南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多雨、湿热、夏热冬暖的特征。当地的传统民居常以通风、隔热、透气等建筑做法来改善室内环境,慢慢形成了当地建筑的地方特征,而此建筑特征也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元素。
2.2 社会环境因素
农村家庭结构反映了家庭关系复杂程度和家庭规模的大小,它是住宅中功能空间数量和尺度设计的主要依据。因为南沙区位于广州的最南端,区域内水网密布,此自然地理环境在早期形成了当地水乡文化——疍民。但1949年之后,南沙的疍民逐渐上岸居住,其住宅基本上沿着河流两岸建造,把建筑朝向河流,这种沿着河流布局的形式仍存在当前农村住宅中。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南沙区农村住宅仍沿用河流布局形式,同时当地居民仍然保留着一定的信仰,并在住宅中进行表达。由此可以得出,南沙区农村住宅的布局形式和居民文化信仰在住宅设计时应进行特殊考虑。
2.3 宅基地的特性
1)面积 笔者选取了设计实践中的南沙区榄核镇农村45户住宅进行统计分析,当地农村宅基地总面积和宅基地可建面积大于80m2所占比率分别为66.7%与64.4%。由此看来,选取的大部分农村住宅的可建面积都达到了平原地区80m2的建设标准。但仍存在可建面积较小的农户,譬如有一家农户的可建面积小于50m2,另有一家农户的可建面积小于30m2。针对当地农村宅基地面积差异较大问题,有必要对不同类型宅基地进行设计。
2)形状 宅基地的形状、长宽比例对建筑的布局、功能设计、流线组织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榄核镇农村45户的宅基地调查统计中,对宅基地的类型分为长宽比小于1.8、长宽比大于1.8、不规则形状三大类。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长宽比大于1.8的宅基地所占比率为13.3%,不规则形状的宅基地所占比率为24.5%。
此外,笔者选取了榄核镇九比村的部分片区的宅基地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片区相当一部分宅基地形状为狭长状,长宽之比已经大于2.0。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南沙区农村宅基地形状多样,在住宅设计时,应对宅基地的形状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形状进行相关设计。
3 设计要点及设计手法探讨
3.1 住宅规划布局
在一般的建筑设计中,通常都会认为建筑采取南北朝向布局是更为合理的,因为南北朝向有利于建筑通风、采光。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地新建农村住宅并不是都是按照传统南北朝向进行布局,根据上文分析,当地农村仍然保留原有村落空间格局,住宅沿河流走向进行布置,即使朝向是东西朝向,主入口一般也是朝向河流方向的,这是与我们一直以来所采用的建筑整体布局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在对当地农村住宅进行设计时,并不能理所当然地采用南北朝向的布局形式,应根据农户宅基地的具体情况以及农户实际想法进行规划布局。只有在正确把握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设计出适应当地居民的住宅。
3.2 宅基地设计
1)宅基地形状 ①狭长的宅基地形状(见图1),因其地面宽较小、进深较大,在设计时,应尽量把楼梯间布置在平面的居中位置,可以减小楼梯间到其他功能用房的距离,更方便居民使用,也有利于空间布局,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楼梯间应尽量避免偏向一侧布局方式,楼梯间偏向一侧布局会使楼梯间到其他功能用房距离增加,从而使得交通空间面积增加。此外,楼梯间偏向一侧布局也不利其他功能用房的布置,从而降低面积的利用率;②不规则的宅基地形状,此类宅基地应该根据具体尺寸、形状进行灵活布局,不能一味采用固定布局策略。
图1 狭长宅基地平面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宅基地面积 ①面积较大宅基地类型,住宅设计时,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用房的同时,还可以设置书房、储藏间等其他辅助用房,以满足今后家庭的动态需求。此外,部分基本功能用房面积可以适当增大,以提高居住的舒适性;②面积相对较小的宅基地类型,在设计时应先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用房要求,并适当缩小各基本居住功能用房面积,让住宅能够尽量满足使用者的基本居住功能需求。其次,较大面积的基本功能用房应分层独立设置,避免造成各功能用房面积急促,如客厅与卧室分层布置。最后,宅基地可建面积和建筑层数应尽量做大,以便有更多面积来布置基本功能空间。
3.3 空间构成与设计
1)居住功能 住宅的功能构成是由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生产方式决定的。在设计中,只有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进行梳理研究,探究当地农村住宅的功能构成,才能在住宅设计中,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功能需求。
2)生产功能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认为农村住宅需要设计大量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功能空间,这是一个不合理的设计想法。因为当前农村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居民的生活观念也发生改变,居民认为在住宅中饲养家禽会严重影响健康卫生,即使饲养也会在靠近新建住宅的闲置区域圈养。根据当地住宅建设规定,新建农村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超过80m2,建筑层数不超过2层或3层,总建筑面积不超过280m2。但仍有部分农户在宅基地和建筑层数都没有达到上限要求的情况下,在住宅中设置家禽饲养、农作产品加工空间。
因此,在当地农村住宅设计中,需考虑运输工具间和极小部分的农具及生产材料的置放空间,而不需要考虑较大面积的储藏空间、饲养空间。
3)精神功能 当地农村居民依然保留逢年过节祈福祭祖的习俗,并在家中设有神位,通常与客厅功能空间合并设置。农村居民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也有在家中聚餐设宴的习俗,这对客厅、炊事空间、卧室、庭院空间要求较高,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住宅设计中需考虑这些精神功能的表达,对所涉及功能空间尺寸、位置要进行特殊考虑。
3.4 适老性设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往大城市发展,而老年人、儿童则留在农村,因此农村住宅必须将适老性设计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此外,居家养老是农村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模式,适老型住宅将成为未来农村住宅的发展趋势。但从当地调研分析发现,对适老性设计的考虑还是比较缺乏的。笔者认为,农村住宅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卧室、卫生间、楼梯的适老性设计。①卧室应该设置一间老年人房,并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与朝向,即老年人间宜布置在首层且靠近卫生间的位置,方便老年人的日常使用,也能方便老年人与邻里日常交流。而合理的朝向能使得老年人间获得充足日照,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②卫生间设计时门槛处不宜有较大高差,避免老年人磕绊。卫生间应使用坐式马桶,方便老年人使用。③楼梯是日常的通行空间,时常有住宅的楼梯梯段高度大于175mm,这不利于老年人的日常通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楼梯的梯段高度一定要控制在适宜的高度,以方便老年人的日常通行。对农村住宅而言,笔者认为考虑适老性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卧室、卫生间、楼梯进行适老性设计也是实施可行性最大、效益最大的一种方式。
3.5 立面设计
关于南沙地区农村住宅样式设计,2019年,南沙区政府正式出台了《南沙区村庄民居风貌提升指南》,该指南把南沙农村地区分成岭南典范水乡片区、都市田园乡村片区、新型农村社区片区、滨海沙田水乡片区。提出相应的建筑风格应用于不同的村落,并对每种风格做出了建筑色彩控制与细节设计指引。《南沙区村庄民居风貌提升指南》对民居风貌设计提出了样式参考,也对一些细部装饰提供了设计参考。但该指南提供的细部装饰做法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施工难度与建造成本。笔者认为,农村住宅中的细部装饰宜简洁大方,避免复杂线脚,便于施工,造价合理。在设计时,应对建筑进行简化设计,即只需对建筑墙面和屋顶的色彩进行控制,并采用坡屋顶形式和简单线脚装饰,就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南沙区村庄民居风貌提升指南》的建筑风格要求。
3.6 经济与技术
通过对当地农村住宅调研发现,仍有许多住宅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遮阳设施和存在不合理的开窗。笔者认为,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和开窗,能有效减少外界阳光直接照射室内,降低室内能耗。住宅可采用门廊、飘窗、阳台、遮阳板、遮阳帘等遮阳方式。在情况允许下,应优先采用门廊、飘窗、阳台的遮阳方式。门廊遮阳有利于入口空间的营造,形成一个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能让人在此停留休憩,也能起到遮蔽风雨的作用。飘窗在满足遮阳的同时还能提升室内空间使用面积,也能作为空调机位,优化建筑立面效果。阳台在起到遮阳作用的同时还有利于居民活动,如远眺、休憩、盆栽、种植等。通过阳台形成光影、虚实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建筑立面。
4 结语
通过对广州南沙区农村住宅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适于当地住宅的规划布局,根据当地农村的家庭模式提出适老性设计策略。根据建筑风貌和经济与技术角度,提出适应当地建筑风貌的立面设计和适宜的经济设计手法。只有体现当地特色的建筑风貌,才能使这些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