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2019—2021年体质健康变化分析
2022-10-12喻丙梅
喻丙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提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之后,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基本工作目标和重要工作内容,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随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通过体质测试中设置个别项目附加分和要求“体质测试项目成绩必须在 50 分以上”(否则按结业或肄业处理),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校和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体质测试。新标准、新措施的提出并实施对高校体育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即便如此,高等院校体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改变和大学入学率的增加,使得更多女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出现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的现象,即使传统男生居多的理工科院校也是如此。但求职时,女大学生在同等竞争条件下较男生更难获得就业机会,同时,女生入职工资起薪也低于男生。这迫使女大学生在较大压力下只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可能会忽视身体锻炼而造成体质水平下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粤北3所高校(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2018级女大学生大学期间的2019—2021年的体质测试结果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情况、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等。之所以选择这三所高校,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它们都是地方师范类高校,女生多,就业难;其次这些学校中本地生源多,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缺乏帮助他们就业的社会资本,导致其学习和就业压力大。因此这三所高校有一定代表性,对其女生体测结果的分析有助于推测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变化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首先是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等,查阅和收集与大学生体质及体质测试相关的文献53篇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和帮助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
其次是联系上述的粤北三所高校学生体质测试中心,获取各校2018级女大学生在2019—2021年的测试结果。对因各种原因未参加体质测试或测试成绩不完整的女大学生数据进行剔除处理,最后筛选出2018级体质测试有效数据的女大学生人数为:2019年2 777人,2020年2 878人,2021年2 868人。
1.2.2 访谈法 对粤北三所高校的体育教师12人进行访谈,主要了解体测的内容和方法,女大学生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基本中的基本表现及原因,以帮助对体测结果的理解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统计软件对收集的体测数据进行统计,通过“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粤北三所高校2019—2021年女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采用“P>0.05水平一致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判断标准进行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访谈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学习、就业压力,学习和生活环境影响,以此来剖析影响粤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因素,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变化情况
身体形态指人的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包括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等方面,反映的是人体整体的生长发育水平。粤北高校对学生的身体形态主要采集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最后换算成体重指数(BMI)。身高反映人体的骨骼发育水平,而体重则反映的是人体肌肉和脂肪的增长发育情况,BMI指数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准,间接反映人体发育程度,因此对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等有极大影响。
从表1和图1数据可以看出,2018级女大学生身高呈缓慢增长趋势,但变化不大,体重呈稍微下降的趋势;体重指数在2020年体质测试中优秀率较2019年有所下降,但与2021年数据基本持平。三年体质测试结果都显示2018级的女大学生体重指数“优秀率”均高于85%,这或许和女大学生注重形象有一定的关系。2020年后女大学生体重指数“优秀率”下降,“良好率”上升(2021年和2020年相比,上升幅度不大),“及格率”稍有下降,而“不及格率”三年无变化。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明2018级女大学生2019—2021年的体重指数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表1 2018级女大学生三年体质测试体重变化表
从图1可以看到,虽然女大学生BMI的“优秀率”在下降,但“良好率”上升,两者的和在这三年分别为98.5%、98.8%和99.0%,总体是改善的。这说明女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虽然体育课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2020年)导致因可能体重增加而出现“优秀率”下降,但女性对体重的敏感而不至于增加太多,多数同学仍保持在“良好”及以上水平。
图1 2018级女大学生三年体质测试体重指数变化图
2.2 女大学生生理机能变化情况
粤北三校体质健康测试时以肺活量来检验生理机能情况。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功能紧密联系,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小说明人体供氧能力强弱,供氧能力强弱直接影响机体的人的正常工作。从表2可以看出,粤北高校2018级女大学生2019—2021年的呼吸机能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上成绩并不理想。
表2 2018级女大学生生理机能发展情况表
访谈发现,多数女生认为体育锻炼效果主要体现在肌肉和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方面,而和肺活量大小关系不大。加上女生运动强度普遍低于男生,也确实难以有效锻炼呼吸肌和肺泡弹性。这可能是该项测试总体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从图2可以看出,参与测试的女大学生,其2021年整体肺活量得分“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前两年,但总体成绩并不理想(多数同学测试成绩在“及格”线左右徘徊),女大学生2019—2021年的肺活量平均得分不足70分。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P<0.01,2018级女大学生呼吸机能三年的变化随年龄增长呈显著性差异(P<0.01)。
图2 2018级女大学生肺活量2019—2021年变化图
2.3 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变化情况
身体素质指人体在运动、工作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它与先天遗传素质有关,但后天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仍能有效改变身体素质。2014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对于单项成绩满分的项目实行加分政策,最高加分20分,以鼓励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018级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主要包括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800m。从2019—2021年测试成绩(表3)看,除800m成绩在2020年急剧下降后于2021年小幅度上升外,其他各项成绩都是逐年上升。研究者认为“800m成绩下降”的原因在于:首先,800m成绩反映学生耐力素质,而“耐力素质”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次,多数高校实行大学前两年“体育必修”,而后两年不做强制要求,于是多数女生开始脱离体育锻炼,特别是耐力跑项目;第三,调查发现,由于宿舍区和操场距离较远,往返及锻炼后的洗漱时间成本高,被调查高校的女生不愿意参与跑步锻炼;第四是疫情方面原因。2020年春季爆发的疫情,导致2018级大学生2020年上半年的公共体育课采用线上教学。由于老师无法有效监督学生锻炼,再加上学生自己缺少锻炼的自律性,导致多数学生即使“有体育课”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这样秋季开学一周后立即进行体质测试等原因,会导致女大学生800米成绩出现大幅下降。
表3 2018级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表
2.3.1 女大学生速度素质水平变化情况 速度素质是指在单位时间里一个完成某个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身体快速移动的能力,既反映个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同时又综合地反映个体的爆发力、灵敏性、应激反应、柔韧性等素质。速度素质通过50m项目进行测量。从表3可以看出,2018级女大学的50米平均成绩逐年上升,平均达标率在90%以上;从图3关于每个成绩段的学生分布情况可见,虽然学生成绩逐年上长升(且2021年测试结果中“优秀率”“良好率”高于前两年),但“不及格率”却增加了,这应该引起学校重视。这也和表3计算结果(2018级女大学生50m成绩2019—2021年的变化呈显著性差异)一致。
图3 2018级女大学生50m成绩2019—2021年变化图
2.3.2 女大学生爆发力水平变化情况 立定跳远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腿部力量和爆发力,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并快速发力,同时与上肢的摆动相互配合,此项目具有一定的灵巧性。从表3看出,2018级女大学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在大学三年级时(2020年)出现小幅下降。而图示4显示:2018级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大学三年级时,其“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与大学二年级时相比均有所下降,“优秀率”和“良好率”下降幅度较大。学生成绩出现下滑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体育锻炼。这当然也与2020年上学期疫情影响有极大关系,所以该项成绩在2021年测试时又出现了大幅上升,这也说明,立定跳远成绩在各测试项目中较易得到快速提高。表3同样显示2018级女大学生2019—2021年立定跳远成绩的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1)。
图4 2018级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2019—2021年变化图
2.3.3 女大学生柔韧性水平变化情况 坐位体前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等可能完成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几个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2018级女大学生的坐位体前屈的三年平均成绩均在15cm以上,超出全国平均成绩(全国女大学生平均成绩约为11~12cm)。而从图5可以看出:女大学在2021年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优秀率”上升幅度较大。
图5 2018级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2019—2021年变化图
访谈得知,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1)身体素质的先天优势,女生柔韧性较好;(2)上述3所高校地处山区,宿舍距离运动场较远,女生常在宿舍备有瑜伽垫和跳绳等简单健身器械,在宿舍进行瑜伽、体操等柔韧练习;(3)此3所高校的女大学生由于学校层级、家庭经济状况及性别原因,就业前压力更大,因此特别注意通过适当的柔韧练习维持身体形态。由于以上几点,2018级女大学的柔韧性不但没有随年龄增长下降,反而上升。表3显示2018级女大学生2019—2021年的柔韧性成绩呈显著性差异(P<0.01)。
2.3.4 女大学生肌肉力量变化情况 仰卧起坐是测试一个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主要是腰腹力量。从表7可以看出,2018级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都在及格以上。图6显示,女大学生2019—2021年仰卧起坐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较低,而2019—2021年成绩“不及格率”占比超20%,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成绩是所有项目中相对较差的一项,“不达标率”也最高,说明女大学生腰腹耐力跟其他素质相比较弱。调查标明,多数女生认为“仰卧起坐”训练起来枯燥、没意思,导致多数女生不能完成经常性训练。图6显示2018级女大学生仰卧起坐成绩2019—2021年的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1)。
图6 2018级女大学生仰卧起坐2019—2021年成绩变化图
2.3.5 女大学生耐力水平变化情况 800m跑运动项目是中长跑项目,该项目既测试学生的爆发力,也测试学生的耐力素质。2014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作为2014版《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的加分项,耐力跑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压力。从表3和图7可以看出2018级女大学生800m成绩在2019年成绩最好,2020年成绩最差,女大学生800m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下降明显,“不及格率”高达14.34%。虽然女大学生的耐力随年龄增长会下降,但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持耐力水平。
图7 2018级女大学生800m成绩2019—2021年变化图
女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可能与大学三年级没有体育专项课、疫情爆发停上体育课(2020上半年)和女生不爱运动等有关。2021年女大学生800m成绩比2020年虽有所提高,但总体成绩提升幅度不太理想,“优秀率”“良好率”都低于2019年的总体成绩。800m跑项目相对来说运动强度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学生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抵触与反感。
由于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核心指标,所以要想遏制学生运动素质的下降,首先要遏制其耐力素质的下降。学校体育工作需以耐力跑为锻炼手段,引导学生注重耐力和心肺功能方面的锻炼。表3结果显示2018级女大学生800m成绩2019—2021年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女大学生2019—2021年的身体形态未达标的比例相对较低。女生平均体重总体逐年下降,体重指数也有所下降,这与女大学生注重体型有一定的关系;粤北高校2018级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方面随年龄增长呈缓慢增长趋势,优秀率、良好率增加比较明显。但女大学生肺活量2019—2021年的肺活量平均得分不高,与学生不重视锻炼有极大的关系。由于心肺机能十分重要,还会影响其他素质(如耐力),所以应引起足够重视。
(2)女大学生的速度、爆发力、柔韧性、腰腹力量等素质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缓慢增长趋势。女大学生的腰腹力量和耐力素质成绩有较大下降。耐力素质的变动主要和是否参与有规律性的中等强度以上训练有关。
3.2 建 议
(1)通过宣传和制度规定,养成规律性锻炼习惯。教育女大学生“健身塑身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体育锻炼”;引导女大学生注重呼吸功能的训练,重视呼吸系统功能强弱对运动能力的影响。针对女大学生特点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根据师资场地情况多开、开好适合女大学生的体育专项课和选修课(如搏击操、瑜伽等),大学后两年增设体育选项课,注重女大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的锻炼。
学校要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根据学校多校区办学的特点,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多建女生宿舍身边的健身场地和配备适合女大学生运动的健身器材。
(2)注重对女大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及评优评先等方面的管理,强制性体育锻炼、体育参与等,比如可以采用校园运动APP方式,让学生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运动量,并参加运动打卡,运动记录实时上传云端等,加强学生运动管理,提高身体素质。对高年级女生,要求参加体育选修课,学习成绩不记录学分,但记入综合测评成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