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理论意旨与践行之道
2022-10-12刘世磊
刘世磊
2010年,在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四位一体”目标,对学校体育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四位一体”目标,阐析理论意旨,剖析科学内涵,明晰时代意义,探索践行之道,以期促进对“四位一体”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价值。
1 “四位一体”目标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引领及其阐析
1.1 “四位一体”目标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引领
1.1.1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校体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不少差强人意之处,尤其在人才培养上,尚未充分发挥其本质功能。改革不停顿,发展无止境。在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快车道上,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锐意改革进取。在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四位一体”目标的新要求,即“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主要新在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要求在如此重大的教育会议上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明确提出,以及体育课程教学文件中被明确标明,均为前所未有。以代表国家意志的体育课程标准为例,以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虽然也涉及到了“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部分内容,或者说意思大致如此,但都不够明确具体。比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喜欢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所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位一体”目标是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要求。
1.1.2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目标定位理应为学校体育性质、功能、价值、发展理念、现实条件、时代要求的综合体现。只有对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正确认识、教育价值的准确把握、发展理念的科学表述、现实条件的客观判断、时代要求的精准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目标,这个目标才能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走向真正的成功。事实上,学校体育目标本来就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四位一体”目标,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健身育人,强调了学生的体质问题,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高度概括,是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是现阶段甚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行动依据、效果评判,将会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此外,新要求本身就意味着学校体育在所要求的方面还做得不好,今后要以此要求为努力方向。所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位一体”目标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1.2 “四位一体”目标的阐析
1.2.1 享受乐趣 针对“学生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体育”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学生上了 12 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学生难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现实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运动乐趣”的目标。“享受运动乐趣”能够位居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之首,绝非习主席随意的排列或偶然的陈述,而是有意为之。将“享受运动乐趣”置于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之首,其依据如下:“享受运动乐趣”相较于以前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或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激发运动兴趣”“体验运动乐趣”“培养运动兴趣”等目标,含义更深,要求更高,表述更准。具体而言,“享受运动乐趣”是对“激发运动兴趣”“体验运动乐趣”“培养运动兴趣”等学校体育目标的全面深化。由“兴趣”到“乐趣”,由“激发”“体验”“培养”到“享受”,是对体育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体育运动感知的进一步升华。“兴趣”是指对事物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事物的表达情绪。“乐趣”是指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表现为事物反馈给人的情绪。对一事物感兴趣并不必然意味着能够从中得到乐趣。“激发”的意思为激励使奋起;使原子、电子等的能量由较低的状态变为较高的状态。“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享受”是指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激发运动兴趣”“体验运动乐趣”“培养运动兴趣”等以前的学校体育目标要求,主要是从如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好感进而参与其中考虑,仅仅是一种入门级的引导与诱导,但能否长期或终身进行体育运动,并未做出要求。而“享受运动乐趣”的意思为体育运动反馈给人的愉快情绪,并且使人得到了满足。不但包含了体育运动中有趣的游戏、小玩笑、滑稽或幽默等,更为重要的是含有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和从中获得的快乐与趣味,比如掌握运动技术的成就感、身心向着预期效果发生变化的获得感、比赛中得到人们的称赞或认可、运动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等。显然,“享受运动乐趣”较之前的“激发运动兴趣”“体验运动乐趣”“培养运动兴趣”,从体育参与的深度而言,前者比后者更深;从体育参与的时间而言,前者比后者更长;从参与者的获得感而言,前者比后者更多。实践中,我们只有从运动项目中获得乐趣并满足于这种乐趣,才可能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一种动力,才可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进而实现学校体育更高层次的目标。因此,“享受运动乐趣”作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驱力,是对“终身体育”的培养与要求,是真正实现学校体育其他目标的条件,同时也是对学校体育带给学生更多获得感的要求。
1.2.2 增强体质 针对“广大青年体质健康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甚至呈现下滑局面”和“30多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肥胖问题、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现实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从学校体育近30年的发展来看,学生体质问题(实为体能问题)可谓是学校体育的一大痛点。习主席在此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一方面说明了对学生体质问题的关切,另一方面亦表明主席对人才培养的通透理解,以及对体育的深刻认识和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任务的深刻理解。习主席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目标的要义,一是学生的体质问题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关系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实现,必须予以重视,努力实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水平。二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要想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意志品质的人才,应从使其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着手。从学校体育具有体育和教育的“二重性”及其本质功能为“健身育人”来看,“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最基础、最本质的功能和任务,尤其是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学校体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习主席将“增强体质”置于“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之前,不仅是对学校体育“健身育人”(强身健体基础上的“成人”教育)本质功能的深入认识,而且意在表明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最应首先实现的目标,是学校体育最低层次的目标,是对学校体育的最低要求。没有学生体质的增强,就很难说学校体育搞得好,更不用说学校体育实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更高层次的目标了。因此,在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中,“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最本质功能的体现和对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较低位的目标。
1.2.3 健全人格 针对“青少年人格问题日益突出”和“新时代大学生人格养成问题颇多”的现实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健全人格”的目标。在人格是最高学位的当今社会,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健全人格是各种积极人格特征的完美整合,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如果说“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育体”(身体健康),那么健全人格则是学校体育的“育心”(心理健康)。只有强健的身体,没有健全的人格,就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建设者,有时甚至会成为危害社会的暴徒。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认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不是单纯为了锻炼而锻炼,不是机械地重复每一个动作,是要在运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更好地自己,从而促进自己的人格健全。学校体育的学科性质使其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遵规守纪、诚实守信、自主进取、团结互助、人际和谐、自尊自信、自我控制、情绪稳定等人格。因此,“健全人格”目标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学校体育功能价值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是赋予学校体育的伟大使命,是对学校体育的更高要求。
1.2.4 锤炼意志 针对“学生怕苦怕累怕困难和缺乏自制力、坚毅性等意志品质薄弱”的现实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锤炼意志”的目标。意志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一般包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自觉自律、自制自强、勇于挑战、不骄不馁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成功人生的有力保证,是卓越人才所具有的特质,更是“时代新人”的必备条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同时向教育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就意味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吃更多更大的苦,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鉴于锤炼意志常常与经历挫折、克服困难、遭遇失败等联系在一起,所以,从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而言,“锤炼意志”是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目标,同时对培养优秀人才也是最具有意义的。因此,“锤炼意志”目标的提出,可谓是国家、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最高期许,是委以学校体育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综上,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针砭时弊,内涵丰富,重新界定了学校体育“育体+育心”的育人价值。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逻辑缜密,最终指向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时代新人”。“享受乐趣”作为内驱力为学生“长期从事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提供动力支持,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育体”,是学校体育最基础的功能和任务,是实现更高目标的基础(强身健体基础上的“成人”,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是学校体育的“育心”,是学校体育的更高目标追求,尤其是“锤炼意志”这一子目标,彰显了学校体育的独特功能价值,赋予了学校体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勾勒出了学校体育“培养什么人”的美好蓝图:通过学生持续地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享受运动乐趣,成为“时代新人”。学校体育的“四位一体”目标就是要与其他学科目标一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
此外,“四位一体”目标是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突出和落实。增强体质对应运动能力中的提高认知、运用技能和发展体能;健全人格对应健康行为中的锻炼习惯、身心和谐和适应能力;锤炼意志对应体育品德中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四位一体”目标也是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与规定。体育课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同时还要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加强思想育人(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 贯彻“四位一体”目标的重要意义
2.1 有助于理解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新定位和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将学校体育定位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新定位,明显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的传统表述,超越了就体育论体育的狭窄视野,超越了体质、技能、比赛、终身体育乃至全民健身的任务范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体育更大的期待。但由于学校体育长期以来主要承担军事、体质、技能等任务,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难免存在一些疑问:学校体育与“立德树人”有多大关系?又何以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这些疑问不仅存在于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思想中,而且实践中也影响了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独特功能的发挥。正确认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与新任务,是有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前提。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其中“三位”均是“立德”层面,清晰地表明了学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有力地说明了新时代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新定位。同时,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彰显了学校体育的独特育人功能,也有助于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2.2 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驶入快车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在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过去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应该升级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其中又以大学生为最。这难以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才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四位一体”目标中的“增强体质”,就是强调学校体育要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为现在及今后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讲,健全人格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基础。人格不健全的表征为缺乏责任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虚伪势力、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等。只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四位一体”目标中的“健全人格”,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条件。
2.3 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国梦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新时代需要新的人才,新事业需要新的人才。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教育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只有培养造就大批时代新人,才能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就意味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吃更多更大的苦,要求时代新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时代人才特征。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自觉自律、自制自强、勇于挑战、不骄不馁等意志品质方面距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仍有较大的空间,亟待进一步培养与提升。体育在培养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方面从来不缺少案列,比如曾培养出20名首相、37名十字勋章获得者的英国伊顿公学,就是得益于体育。还有体育健将奥巴马、拥有柔道黑带的普京和赢得帆船赛冠军的英国前首相泰德─西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中的“锤炼意志”,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2.4 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学生体质健康目标
2016年的《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下降,近视率低龄化,肥胖率上升。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体质标准》)达标优秀率 25% 以上”。《纲要》对学生体质达标优秀率的硬指标规定,反映了学生健康状况对整个国民健康发展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在15-20%之间,距《体质标准》要求的25%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大面积、大幅度提升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健康中国2030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中的“增强体质”,由国家最高领导人在我国最重要的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学生体质健康目标,进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践行“四位一体”目标的对策
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四位一体”目标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如何落实“四位一体”目标,是对“怎么培养人”的思考。除了完善“人财物时空”和“师生校家社”,在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中还应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以下关系。
3.1 处理好“四位一体”目标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我们将习主席对学校体育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求称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四位一体”目标。“四位”是指“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个维度,“一体”是指一个整体,即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时代新人。“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就是由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时代新人。但在落实“四位一体”目标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对其片面理解、顾此失彼、人为割裂等现象。因此,我们在落实“四位一体”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唯物辩证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我们在落实学校体育目标时,首先,要树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时代新人的整体观念,思想和行动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培养人,而不是对学校体育目标进行片面的理解,不应停留在“中途”,如单一为了乐趣和体质开展的“游戏课”“放羊课”“劳动课”“军事课”。其次,要抓住“享受乐趣”这一对整体目标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动力作用,为实现整体目标提供动力支持,如在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上进行变革,让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术并在锻炼和比赛中获得乐趣。第三,“四位一体”目标虽然是层层递进,但培养人的整体目标不是四个分目标逐一实现后的简单相加,而是乐趣、体质、人格、意志同时共生于体育锻炼之中,即在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同时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
3.2 处理好“四位一体”目标中的育体与育心的关系
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中,“增强体质”侧重于育体,是体育强身健体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侧重于育心,是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功能在学校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体现。无论是育体还是育心,由于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自然也是指向育人。学科的性质不同,其育人的方式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学校体育的育人方式是强身健体基础上的育人,即通过身体活动使身心承受一定的负荷,从而达到育体和育心,最终实现育人。鉴于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体育与教育的二重性)和本质功能(健身育人),增强体质虽然也是育人,但仅是较低层次的育人,解决的是青少年儿童体质下降的问题,培养的是精力充沛和能够承受一定工作强度的建设者。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言,仅有强健的体质是不够的,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在过去至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虽然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实践却是呈现出育体(增强体质)有余和育心(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足的特征。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努力扭转“30多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状,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又要不止于“增强学生体质”目标任务的完成,还要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意志品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3 处理好体育锻炼中的成功与挫折的关系
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中明显存在着一对矛盾关系,即“享受乐趣”与“锤炼意志”。在体育锻炼中表现为成功与挫折的关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乐趣来自哪里?来自通过体育锻炼所获得的成功,这个成功应该包括运动技术掌握或提高的成就感、身心朝着预期效果发生变化的获得感(体态匀称、体格强健、乐观开朗、人际关系和谐、坚毅品质)、明白体育锻炼道理的求知满足感、获得表扬后的被承认感等。成功又来自哪里?来自对挫折和困难的战胜。“锤炼意志”中的“意志”来自哪里?来自体育锻炼中对困难的克服、挫折的战胜、痛苦的承受、失败的面对、极限的挑战等。“锤炼”也蕴含着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痛苦、失败,只有承受了这些痛苦与挫折,并勇敢的面对它,战胜它,才能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耐力跑中承受不了强大的生理、心理负荷,就难以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运动技术学练中的无数次失败,锻造了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四位一体”目标既要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成功中获得快乐和趣味,又要在体育锻炼中通过挫折、困难、痛苦、失败来锤炼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其处于一种合理的张力,服务于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实现,避免现实中因目标设置过低或过高而使学生感到无趣、无望。因。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成功与挫折、快乐与痛苦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对痛苦和挫折的战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乐趣,只有快乐和成功的体育锻炼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对痛苦和挫折的战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锤炼意志,也不会培养出坚毅的意志品质。基于体育锻炼中既要使学生获得成功(享受乐趣),又要科学合理的设置挫折(锤炼意志),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条件,设置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目标既不能过低,也不要过高,最好是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即“跳一跳摸得到”。这种目标不难也不易,融成功、快乐、挫折、失败于体育锻炼中,便于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享受体育锻炼带了的乐趣。
3.4 处理好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的关系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主渠道。课外体育是体育课以外的体育,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其在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更全面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任务的实现,仅靠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是很难实现的。以体育课为例,无论是小学每周4或3节体育课,还是中学每周3节体育课,短短的约40分钟的体育课,是不可能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体育“四位一体”宏伟目标的。就连“增强体质”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实现(事实亦是如此)。课时较多的小学都难以做到,更不用说课时较少的中学了。课外体育亦是如此,离开了体育课运动技术技能的教授与掌握,学生很难能够从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中体会到成功和乐趣。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尽人意,可谓跟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的关系不无关系。因此,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任务的实现,必须诉诸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的协同。由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的地位、任务以及在学校体育目标实现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实现“四位一体”目标任务意义非同一般。鉴于体育课课时的极其有限性和课外体育时间的较为充裕性,借鉴学校教育中其他学科的经验,结合学校体育的性质,认为学校体育应在明确体育课和课外体育地位的基础上分工明确,各有侧重,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时间极其有限的体育课上,主要任务为传授体育知识(含体育价值观)、体育技术、体育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或基本掌握体育相关知识、技术、技能,也就是我们说的“教会”。课外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勤练”和“常赛”,即将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体育实践中、所学的运动技术进行复习巩固从而熟练掌握、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强化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通过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比赛等形式实现“四位一体”目标任务。我们应该吸取以往急功近利的教训,那种试图通过体育课将学生的体能扭转甚至提高,乃至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4 结 语
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重要历史性会议,大会对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在大会上一经提出,立即在学界与业界引起强烈反响。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阐析理论意旨,剖析科学内涵,明晰时代意义,探索践行之道,助推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由国家最高领导人在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是对学校体育价值的新界定、学校体育任务的新表述,为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指明了新方向。“四位一体”目标针砭时弊,内涵丰富,科学严谨,层次分明,逻辑缜密。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最终指向“培养什么人”──体魄强健、人格健全、意志坚毅的“时代新人”。贯彻“四位一体”目标有助于理解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新定位和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学生体质健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