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理论视域下恋爱真人秀综艺节目对受众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2022-10-12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滕建珊滕陆叶
■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滕建珊 滕陆叶
恋爱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节目特色和风格,成为了当前受大众喜爱的综艺形式之一,在其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上也有巨大的参考性价值,节目中嘉宾的一言一行对受众的影响更不容小觑。因此,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受众群体的婚恋观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中国恋爱真人秀综艺的发展
我国的恋爱真人秀综艺节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8年山西卫视推出的《电视红娘》的节目,这档节目被称为我国婚恋节目的发展源头。直到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了《玫瑰之约》、上海电视台推出了《相约星期六》,这段时期这两档节目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也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这标志着恋爱真人秀节目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两档节目分别于2003年、2005年停播。
恋爱真人秀节目经过了几年的沉寂之后,2009年湖南卫视推出都市男女约会节目《我们约会吧》,紧接着2010江苏卫视又推出了《非诚勿扰》。随着这两档节目的热播,恋爱类真人秀节目再次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每个地方电视台都开始用恋爱真人秀节目来抢占收视率,《百里挑一》《非常完美》《为爱向前冲》等相同类型的节目不断涌现。
2016年,由金星主持的节目《中国式相亲》的热播,这档恋爱真人秀节目主要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这档节目首次将父母邀请到舞台上,而嘉宾却在幕后小房间对台上的一切进行观察,父母则成为整个场上的主导者。这档节目更多展示了子女与父母、女嘉宾和未来婆家、男嘉宾和未来岳父家的一些交流与互动。
2018年,随着腾讯视频的《心动的信号》的热播,开辟了社交恋爱观察类真人秀的先河。在节目中里陌生的男女嘉宾会一起住进一个小屋子,每天晚上都会给一个异性嘉宾发送心动信息,然后通过日常的相处交流、约会等环节之后,在节目结束时选择告白对象。随着这种节目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女儿们的恋爱》《怦然再心动》《遇见你真好》等相同类型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从恋爱真人秀综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恋爱真人秀综艺节目演变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恋爱真人秀节目互动形式单一化到多元化。从最开始相亲节目是台前交流的形式,后期发展到可以一起居住恋爱小屋、约会等多种互动方式,实时的记录嘉宾的真实情感和状态,在受众的角度而言更像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一样,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性;第二恋爱真人秀节目从单一叙事到二元叙事结构。2018年之前的恋爱真人秀节目都是台前的单一叙事把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现出来,但是从2018年《心动的信号》之后,开始了台前+台后的二元叙事模式;最后的特征是嘉宾从素人到明星。在早期的恋爱真人秀节目中,观众是在男女嘉宾情感的互动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在节目邀请明星嘉宾之后,不但能找到情感的共鸣,明星嘉宾的私下生化的展露还能满足不少粉丝窥私欲的心理,这使得荧屏上出现了恋爱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潮。以上恋爱真人秀节目这些形式的转变获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
2. 理论支撑和研究假设
2.1 培养理论
“培养”理论,也称为“教化分析”或“涵化分析”。这个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社会的暴力和犯罪问题十分严重,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根据一系列实证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
1998年,中国学者廖圣清基于培养理论的视域下,对观看美国电视剧对受众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得出电影《干杯》能够教化大众的结论;在2007年格林和休奇等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将培养理论运用到脱口秀综艺节目中,结果发现观看脱口秀节目越多的受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参与政府的社会活动也就越多;2009年,埃格伯特和贝尔彻对真人秀节目的培养研究效果进行研究,为我们理解真人秀节目接触与身体形象间的关系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因此本文也将基于培养理论的视域下,研究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群体婚恋观方面的影响。
2.2 研究假设
婚恋观是人们对于婚姻的恋爱的看法和态度,也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婚恋观也不尽相同。从大环境而言,婚恋观的形成会受到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除此之外还会受到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问卷除了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对真人秀恋爱综艺节目的态度之外,还对未婚受众的择偶观、性观念、婚姻观进行了调查。
假设一:未婚群体的择偶观、性观念、婚姻观都会受到恋爱真人秀节目的影响。
假设二:男女对于性观念的开放程度会有所差异。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调查对象
本文问卷发放时间在2022年4月9日至4月16日,主要以微信和QQ两个平台推送问卷,其中共收回问卷326份,有效问卷3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3%。由于本次选择的样本为未婚的受众群体,因此在选择有效问卷时去除了12份已婚群体的样本。选择未婚群体为主要的调查对象主要的原因是:未婚群体包括了生活环境、职业背景、学历背景都不一样的群体,这样得到的数据可靠性更高。
3.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用李克特量表设计问卷,在网上以无记名自填式电子问卷星形式进行,对调查对象进行线上调查,所有参与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进行填写。调查问卷题目为《“培养”理论视域下恋爱真人秀综艺节目对受众婚恋观的影响》,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媒体接触、对恋爱真人秀综艺的态度、择偶观、性观念、婚姻观以上几个方面。最后将数据导入Excel汇总后导入SPSS 23.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斯皮尔曼分析、交叉表分析等。
4. 数据分析
本调查主要研究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受众的择偶观、性观念、婚姻观三个维度的影响。其中,择偶观维度具体操作化为: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群体在择偶时物质、外貌以及人品方面的影响。性观念具体操作化为: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受众在婚前性行为看法的影响;婚姻观维度具体操作化为: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受众对于闪婚的看法以及在选择另一半对父母意见的接受程度的影响等。
4.1 恋爱真人秀节目对受众择偶观的影响
对于未婚受众的择偶观的维度主要是分别对择偶时外貌、学历、物质和人品四个方面进行考量。由于是对一个名义变量(接触频率)和有序变量(13-16题择偶观的相关题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选择斯皮尔曼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下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 观看频率与择偶观相关性分析
从上组数据中可以得出:在选择未来另一半时重视外貌形象、需要与自己学历相当以及收入相当的显著性都小于0.01,说明观看频率与外貌形象、学历、收入都呈显著性相关,它们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46、0.511、0.576,并且相关系数都分布在0-1之间,说明外貌形象、学历、收入都与观看频率为正相关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观看频率越频繁,对重视外貌形象、要求学历和收入相当方面的影响就越大;而在重视人品方面而言,显著性值为0.409,远远大于0.01,因此不存在相关性。可见未婚受众群体在对于人品的选择上,并不会因为观看恋爱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多少而发生改变。根据问卷星数据统计,314名被调查者有141名“非常同意”人品是很重要的,可见大家对于人品的选择上是非常理智的。
4.2 恋爱真人秀节目对受众性观念的影响
对未婚群体性观念的考察主要是他们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的考察。接下来用观看频率与婚前性行为(17题、18题)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 观看频率与性观念相关性分析
数据表明:无论是自己能接受婚前性行为还是能接受未来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的显著性都小于0.01,说明观看恋爱综艺的频率会对未婚受众群体产生影响。自己能接受婚前性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266,而能接受未来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相关性系数为0.510,说明后者的相关性比前者强。从大环境也可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性观念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自身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而在接受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接受程度较高,也有部分原因是在很多恋爱真人秀综艺节目里面,男女嘉宾对对方的过往经历都呈现尊重的态度,因此受众群体也会受到嘉宾观念的影响。
其次由于为了证实是否性别不同,自己性观念的开放程度也不同。将性别和性观念相关题目(17题)做了交叉表分析,具体数据见下表3:
表3 自己能接受婚前性行为*性别 交叉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非常同意”婚前性行为的选项,男性占比为35.4%,而女性占比为29.4%,在“同意”婚前性行为选项上女性比男性多1.1%。总体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加同意婚前性行为,但数据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4.3 恋爱真人秀节目对受众婚姻观的影响
对于未婚受众婚姻观的维度主要是对闪婚的态度(19题)以及选择另一半时父母的意见(20题)的考量。具体数据见下表4:
表4 观看频率与婚姻观相关性分析
数据结果显示:在同意闪婚这个观点上,显著性小于0.01,说明同意闪婚与观看恋爱综艺节目显著性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575,呈正相关关系。观看恋爱真人秀综艺节目越频繁,同意闪婚的几率越大。而在选择另一半时会听取父母的意见来看,显著性为0.627,且大于0.01,所以听取父母意见与观看恋爱真人秀节目的没有相关关系。但是从总体数据而言,大部分未婚群体在婚姻选择上还是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但是也不完全是上一辈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的未婚年轻人在听取父母意见的同时也多了自己的主见。
5. 结语
近年来,未婚群体的婚恋观处于多样化的特征,由传统的婚恋观正在向开放的婚恋观转变。并且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的受众群体有一定的“培养”影响,但是也有一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就未婚受众群体的择偶观而言,未婚受众群体在外貌形象、物质追求以及学历方面受恋爱真人秀节目的影响比较大。这和恋爱真人秀节目在挑选嘉宾时有一定的联系,能够参加恋爱真人秀节目的嘉宾在颜值、收入、学历等方面都是比较可观的,久而久之就会对观众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对人品的选择上,恋爱真人秀节目并没有产生影响,可以看出大家在此选项是比较理性化的;就未婚受众群体的性观念而言,性观念与恋爱真人秀节目呈显著性相关,且男性性观念比女性更开放;就未婚受众群体的婚姻观而言,闪婚也受到恋爱真人秀节目的影响,但是对于选择另一半时会听父母意见与恋爱真人秀节目没有任何影响,大部分人都还是愿意听父母的建议。最后,在恋爱综艺节目对未婚受众婚恋观的影响并非是绝对的。比如用性观念这个维度来看,很多人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从一而终的理念。
考虑某媒介对其受众群体是否有“培养”效果时,不仅仅要考虑对媒介的接触频率、了解程度、观看习惯等直接因素,也要考虑受众本身所处的家庭背景、生活地域、文化因素、自主意识等因素。本文研究恋爱真人秀节目对未婚受众恋爱观的影响仅仅是对数据做浅层次分析,其内部原因并没有做到深入讨论,这是本文需要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