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奋力书写民政答卷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2022-10-12王哲
文︱王哲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繁花绽放,十年硕果满仓。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株洲市民政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能,在“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中彰显了民政作为,为以“五化”民政创建引领“四个先行区”建设贡献了株洲力量,交出了一份殷实、厚重、出色的民生答卷。
2012年以来,株洲市民政局先后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湖南省“平安单位”创建示范单位等“国字号”和省级荣誉,多次在湖南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和株洲市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次,先后成功创建株洲市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全市民政系统涌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颜金仲、袁桂雄等一批先进典型。
织密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络
民政连着民心,民心感受幸福。10年来,株洲盯住最困难的地方,聚焦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民生升温,为幸福加码,株洲民生兜底保障网织得越来越牢。10年来,株洲民政系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擦亮株洲人民幸福底色,让高质量发展更具情怀、更有温度。
株洲民政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不少一人。株洲民政通过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实现42182人脱贫,占全市脱贫人口总数的1/4,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先后助力炎陵县鹿原镇湖田村等4个村如期脱贫,央视新闻频道“新春走基层”栏目以“一双鞋走出来的信任”为题,对市民政局帮扶队队长袁桂雄驻村经验进行了近3分钟的报道;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已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中符合条件的3.63万名对象纳入低保,0.11万名对象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切实巩固拓展好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自2016年开始,株洲民政实施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逐年提高补贴标准;推进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提标扩面,成为湖南省首个按照普惠制原则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的市州,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助提高到500元/月;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散居和机构孤儿月生活费分别不低于1085元和1506元。自2020年起,株洲民政实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及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950元,其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不低于475元。常态化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救助开放日”等活动,全市年均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万余人每天次。
株洲民政密切关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625元/月和6207元/年,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达到9750元/年、8069元/年,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现100%委托照料,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实现100%集中供养,全市社会救助水平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全市精准救助“评改算”、芦淞区“资金+物资+服务”救助等社会救助改革经验向民政部推介,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经验获民政部官网、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中国社会报、“学习强国”平台等推荐。
全力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10年来,株洲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助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幸福的味道变得更浓。
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等7个文件,形成完备的社区治理“1+7”政策体系,位居全国前列。
株洲在村务公开上坚持方案、进度、监督“三个较真”,掀起一场“规范村务公开栏革命”,相关做法获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批示肯定;1387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全面完成,7661名新任村(社区)“两委”成员实现集中培训全覆盖,工作经验获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批示肯定;加大社区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平均服务用房面积提升到812㎡,较2012年增加了近3倍;以创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天元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荷塘区、醴陵市被确定为“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株洲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成立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实行双组长制(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的市州,全面构建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社会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全市构建了“市有示范、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社有家”的四级儿童关爱保护平台体系,全市有乡镇督导员107人、儿童主任1388人,有1388个儿童之家,实现所有村(社区)100%覆盖。株洲市儿童保护“4543”工作法获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批示肯定。
株洲在省内率先下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质效进一步提升,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率达100%,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常态长效,全市3A等级以上社会组织达59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200余场次,捐赠款物2300余万元,服务群众60万人次。
株洲优化和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全市乡镇总数由101个合并为68个,减幅32.67%,建制村数由1561个合并为1020个,减幅34.65%。株洲县成功撤县设区,是株洲市最大、最深刻、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次区划调整,株洲城区面积随之“长大”一倍多,由原来的862.69平方公里,拓展为1916.38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至182.08万人,为优化株洲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提高城市化率,作出了民政贡献。
株洲全面实行“禾计划”,加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登记注册社工机构71家,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7500余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形成了芦淞区“全科+专科”、荷塘区“友邻帮”等一批特色社工服务模式。株洲全市注册志愿者达65万,年均开展志愿服务3000多场,服务市民8万余人次;在湖南省率先推出“爱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服务队伍1400余支,其中天元区志愿服务经验获《人民日报》专版推荐。
全面提高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恒有初心者,时光不欺;情系人民者,人民笃信。10年来,株洲民政全面从严治党,筑牢事业发展根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株洲以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在攸县和荷塘区分别探索推进“农村养老”和“家门口养老”,着力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市第一老年养护院项目有序推进,市、县、乡、村养老设施覆盖率超过90%,养老服务床位数达3.03万张。“一库一平台一热线一超市一频道”智慧养老格局初步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惠及40余万居家老人。2019年,株洲市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市州。
株洲民政采取“减、免、限、补”4项举措,切实降低殡葬服务费用,全市殡葬花费和墓地费用总体降幅为38.15%(其中殡葬花费降幅26.46%,墓地降幅42.08%),惠及群众4万余人;深入开展殡葬领域联合执法,累计整治搭棚治丧、违规收费、硬化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等突出问题5000余个,渌口区南山公园(市殡仪馆)、石峰区九郎山绿心片区墓地退硬复绿等工程有序推进;全市火化率逐年提升,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婚姻登记形成了株洲品牌,全市3A级婚姻登记管理机构达6家。今年6月1日,全市婚姻登记在实现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的基础上实现“全省通办”,举办了首届株洲青年人才集体婚礼,推出“婚姻第一课”、“倡文明节俭婚俗”集体颁证、婚姻登记与婚前医学检查“一站式”服务、网上预约等服务,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续华章。放眼株洲大地,民政领域处处涌动干事创业的热潮,竞相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立足新时代、新起点,株洲市民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株洲落地落实,在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