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彰显强大韧性和活力

2022-10-12中国报道徐豪

中国报道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想经济发展

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总量从53.9万亿元到114.4万亿元,在全球占比从11.3%上升到超过18%,这是中国经济从2012年到2021年实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10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充分彰显了强大韧性和发展活力。

经济奇迹背后的思想引领

这些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最大引擎。

这1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经济总量从50万亿元量级跃至110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21年达到53.3%;内需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需贡献率有7个年头超过100%。

从制造业看,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从进出口看,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去年的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元,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从投资看,2013—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409万亿元,年均增长7.8%;从消费看,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

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

回望这10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根本原因就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从指导理念看,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安全发展理念,从理念层面回答了经济现代化的动力、路径、目标等重大问题。从发展阶段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新发展阶段等重大判断,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出现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从战略路径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经济现代化战略路径,推动实施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军民融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美丽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

“尤其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经济现代化战略路径,对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黄群慧说。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放眼全球,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客观要求,将在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中国经济经过40多年高速增长,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需求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新”谋划经济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马克思关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循环的理论,也与我国一直以来坚持发展的独立自主、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一脉相承。”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这10年,我国经济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6.2%。

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上半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高企、滞胀风险明显上升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较快恢复,物价保持基本平稳,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实现企稳回升。刚出炉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多数经济指标好于上月。路透社9月16日报道评论:“好于预期的数据表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获得发展势头,这也提升了今年剩余时间里实现经济复苏的前景。”

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有望持续稳定恢复,加快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这也正是由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十足。

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

发展为了谁?这是时代之问的必答题。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把效率和公平统一起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可以说,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扎根于中国大地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思想。”张占斌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扩大和质量提升,居民收入发生了巨大变化,10年收入翻番,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从平均数据看,201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0元;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35128元。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同步,经济发展与成果分享的差距逐步缩小。

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7元;2021年增加到47412元。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89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第12年领先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9倍缩小至2021年的2.5倍。

这10年,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的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猜你喜欢

思想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