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的新媒介艺术特性与影响
2022-10-11陈雨薇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陈雨薇 曾 新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在21世纪,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VR电影时代的到来。VR电影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发展瓶颈,其沉浸式的体验改变了人与媒介交流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20世纪中叶,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指出研究者应关注新媒介本身带来的社会现象变革,而非关注媒介内容的影响。现通过分析VR电影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影响,探讨VR电影对个人的感官、情感等方面,以及对社会关系、角色认知等带来的改变,明确VR电影的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其对传播学的意义。
VR电影及其新媒介特性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技术,是20世纪以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项依靠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等于一体进行呈现的实用技术。VR电影是VR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产物,充分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和电影艺术的特点,通过计算机和传感器创造的一种全新的人与媒介的交流方式,通过构造虚拟的观影环境,给予人们与众不同的沉浸式体验。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VR电影有2016年导演Rob McLellan执导的《ABE VR》,2017年Oculus工作室制作的影片《Dear Angelica》等。
与传统电影相比,沉浸感是VR电影最与众不同的技术特征和新媒介艺术特性。VR电影的沉浸感主要来自VR技术本身具备的沉浸式媒介体验,就像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份研究《VR新闻学》中,传媒研究者认为,“VR是一种沉浸式媒介体验,它复制的世界可能来自现实环境,也可能来自想象空间,用户与VR世界的互动方式是身临其境的”。
在电影百年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想在画幅、叙事、音效等方面作出突破,而VR技术的沉浸式媒介体验正好可以使电影行业所构想的全景式画幅、真实生动的叙事手段、身临其境的音乐效果等得到满足,VR技术的出现给电影的发展拓宽了创作空间。
VR电影本身的沉浸式媒介特性比VR电影的内容更具传播艺术学层面的意义。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对整个社会来说,媒介传递的信息内容并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媒介本身的性质和未来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产生的变革才具备一定的研究意义。而计算机这一媒介带给人们的奇妙感受不同于语言、文字等传统媒介,这种体验重新构建了个体的知觉空间,本质就是通过媒介呈现人类个体当下意识可以理解的世界,展现了人们利用媒介探索世界的过程。
“媒介即讯息”理论及其应用
“媒介即讯息”理论概述
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的第一章麦克卢汉就对“媒介即讯息”这一理论作了阐述,其研究本质是从社会学角度探寻媒介的影响。麦克卢汉在书中写到“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尺度产生的,都要在原有事物中引进新的尺度”。
例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许多产品的生产流程工业化、自动化,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小,就使得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难度增大,机械生产的产品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本身给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和个体能力发展带来的变革。
麦克卢汉的理论思想在历史上掀起了三次浪潮,归纳总结其理论、理论发酵时间及产生原因如下表所示。其中,第三次热潮来临时国内才真正开始流行麦克卢汉的传播学思想。
“三次麦克卢汉热”概况表
媒介对个人的影响
在撰写《理解媒介》这本著作时,麦克卢汉将对媒介的理解重心放在了人内心的纯粹之物,即其本人作为媒介变化体验者所感受到的直观意识和行为变化。他在书中列举了电影的出现对立体派画作透视手法、光线、画作质感和画作内容矛盾的影响,通过两者在意识体验上表现出的超越机械论局限的现象,得出媒介通过丰富个体的感知体验来产生影响。
在麦克卢汉看来,铁路、印刷术、电视的出现,使人的出行能力、视觉读取能力、综合视听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使人类可以在媒介影响下建构新的意识形态,媒介也深度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个体组成社会,个人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客观社会的改变,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就是媒介变革的发展史。麦克卢汉在书中表明,因为铁路的建设,人的出行能力相较过去有了本质改变,人们才有勇气去探索远方,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加快了铁路网建设,地方经济也随之增长。语言媒介使人们突破交往障碍,文字媒介能记载历史并传承,印刷媒介推进现代文明,电子媒介构建新社会结构层次,媒介通过其自身的力量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让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价值愈发凸显。数字技术影响下产生的VR、AR等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使社会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VR电影的出现就是如此。
作为新媒介,VR电影将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解构,通过个体新意识下产生的行为带给社会新时空环境、新情感认知,模糊社会角色认知,拉近人与媒介之间的距离。
VR电影的新媒介艺术表达
对个体能力的突破
1.延伸感官——提升感知能力
每一种媒介都会对个体感官产生一定影响,VR电影的沉浸式体验调动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延伸了人类对已有科学技术的感官认知。麦克卢汉指出,印刷品是人类视觉功能的延伸,广播是人类听觉功能的延伸,电视综合延伸视觉和听觉使人们达到“感官平衡”。而VR电影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延伸了触觉,并调动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VR电影对所有感官的延伸使主体感知能力得以充分提升。
例如,2018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电影热映,男主角利用VR眼镜及手套在虚拟世界中闯关冒险,“绿洲”主题的繁华都市界面大大丰富了主体的视觉感受,复古流行音乐让人重回八九十年代,触碰虚拟物体以真切感受细微的材质纹理。VR电影通过对各种感官的“沉浸式”调动,真正传递“身临其境”之感,赋予观众一个超越现实社会的自由空间,从而提升个体存在感与浸入感。
2.丰富情感——引发受众共情
媒介的改变亦会带来个体情感的变化,情感沉浸是VR电影体验的最高层次。VR电影新媒介的沉浸式特性通过丰富个体的感官变化,使个体从生理需求过渡到心理需求,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触动。
VR电影在情感上更易引起观众的“共情”,这一优势常常被运用在一些社会类或新闻纪实类影片中。2018年美国的一个VR展览上放映了名为《Waves of Grace》的VR纪录片,生动再现了深受埃博拉病毒侵害的利比亚窘况。在电影中,观众置身在墓坑旁,看着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将患者遗体放入坑中,身旁还有人在挖掘新的墓坑,这种情感体验和心灵感应远比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报道来得猛烈。随着VR概念的深入,电影制作者不断尝试将第一人称叙事和VR技术相结合,让VR技术成为叙事的新方式,并努力建立新的叙事方式的语言和约规。
3.深度介入——参与信息传播
个体对事件的介入深度是评价沉浸式媒介的重要标准。在印刷传媒时代,人们通过纸质媒介被动了解时政;在电子传媒时代,人们利用电视被动观看电影,且个体情感容易因电影情节内容产生波动;而到了数字时代,VR技术本身具备的交互性、CG技术的成熟使人们在VR电影中能够主动参与互动甚至参与设计,并且可以置身于与现实并无二异,甚至“超现实”的虚拟世界中。
VR电影提升了主体的介入深度,让人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历史事件产生交互,成为传播信息的一员。
如果说互联网这一媒介改变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那么VR电影除了改变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外,还实现了人和媒介的交互。
Oculus工作室的VR电影处女作《Lost》通过描述机器人的手臂寻找自己完整身体的故事,让观众参与到媒介叙事的过程中。在预设的森林环境中,萤火虫会被观众的手吓跑,观众控制的机器人手臂也会对周围观众的靠近作出反馈。《Lost》是Oculus工作室利用VR叙事的初步探索,虽然叙事方式不够成熟,图像的交互性较弱,但体验者的行为对媒介内容产生了影响,间接反映出体验者参与媒介叙事的过程。体验者将会是电影的编剧,并对电影情节的发展产生影响。
对社会认知的改变
1.时空的认知
“媒介即讯息”理论认为媒介本身比媒介内容更重要,媒介本身通过改变人们对时空的认知,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VR电影通过其沉浸特性对人体感觉进行延伸,改变了人们对现有社会的认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人们认为“梦境”亦可成真。例如,科技类VR电影《火星救援VR体验》完整地展现了从地球到火星的太空旅程,满足了人类奔向太空的幻想,使过去与未来、虚拟与现实完全交融。
2.社会关系的认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通过情感沟通来构建社会关系,自然世界中真实的关系就是人和人的关系。而VR电影让主体可以完全融入虚拟世界中,并通过改变个体情感来对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电影《头号玩家》的男主角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害羞、胆怯、生活贫苦的普通人,但在虚拟世界中却英勇无比,甚至收获了自己的网恋女友。VR电影对人类个体情感表达产生了影响,那么费孝通所说的“以血缘为基础的人情社会”在VR时代很有可能不复存在,VR电影将逐渐改变社会关系。
3.社会角色的认知
VR技术的诞生给电影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同时也使电影制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当大众参与到电影制作的过程中并起到主导作用时,人们对电影的审美标准和电影传统的创作规律也将被打破。例如,Visionary VR公司开发的VR游戏《Mindshow》,每个观众都可以在其中定义自己的虚拟化身,带上VR仪器后以虚拟形象在其中进行表演,利用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组成连贯故事,最后在公司平台上进行展出,观众既是体验者也是创作者。VR电影加深了个体对事件的介入度,使媒介传播的使命不再只属于传播学,而属于每一个人。当主体对事件的介入度日渐加深,社会角色与社会分工就模糊了。
VR电影生动诠释了媒介形态本身的巨大影响力,它革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拓展了人们的行为空间,模拟了现代工业化的生活环境,构建了新的社会环境。因此对VR电影的评判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电影的发展视角,VR电影不是戏剧艺术的延续,而是一种新传播形态。VR电影的未来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它不应该只在影院,而应该在城市的街道、博物馆、建筑内部的走廊等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中,这样才能使VR的沉浸感新媒介特性发挥出最大价值。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写到“真实世界沦为简单的图像,影像却升格成看似真实的存在”这一现象可能会出现。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理性地看待媒介技术和人的关系,在其理论的启发下,我们应该从传播艺术学的角度,理性看待VR电影这一媒介的良性发展及对社会整体生态构建的影响,发挥出VR电影作为新媒介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