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不一定高学历一定要高文化
2022-10-11鲍世远
鲍世远
有同志写文章,认为戏曲演员的文化修养与时代的需要不相适应,提出“演员一定要有高学历”。
我记得,这篇文章是十年前在一家报刊上发表的,内容已不能完全记得,但是印象却比较深刻。随后,戏剧评论家刘厚生有感而发,以他从事戏曲改革工作几十年的体会,写了“戏曲演员不一定高学历一定要高文化”的专文,阐述他的意见。
我赞同刘厚生的观点,他全面分析戏曲演员的文化状况,新中国成立前后作了对比,实话实说,充分说理。
刘厚生说:“从前学戏的多是苦出身,缺少文化教学,学戏练功,下腰踢腿,吊嗓练唱,无奈之中,成为‘文盲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不适应时代的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国家办戏校,办研究班,为了改变现状,提高文化水平,上海淮剧团的梁伟平、辽宁评剧院的冯玉萍、北方昆剧团的史红梅都是有毕业证书的大学生了。”
刘厚生又说:“唱越剧的演员有高学历是好事,但不必人人都高学历,而且念了四年本科也不一定就能演好《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就是说,演好戏,不一定需要高学历,而是需要高文化。演员一定要有高文化,这是塑造人物,提高表演艺术,增强艺术修养,开拓思想境界的重要基础、根本需要。
那么,高文化从哪里来?刘厚生认为:
“高文化应当从多方面的自学中来,比如从读书学习中来,从寻亲访友中来,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来,从观察社会中来,从写作总结中来。”
我知道戏曲人才中有高学历的,十分喜人,但是有众多高文化的戏曲演员更是极大的好事。上海芳华越剧团(现为福建芳华越剧院)是一个生动的典型,鼓舞人心。
尹桂芳是浙江新昌县磕下村人。那年代,农村地少人多,农民多有破产,子女不得不靠卖艺为生。家里人给她取了个尹喜花的名字,她很不满意,后来有人说叫尹云峰,她还是不称心,她想到老家门外那棵桂花树,每到八月中秋花香沁人,她说就叫尹桂芳吧。
她曾与竺水招(当时是花旦角色)在黄岩演出,当地恶霸以“演唱有伤风化”的罪名,将她们禁闭40天,使她们经受了苦难的铁窗生活,懂得了旧社会的黑暗。尹桂芳深有感触地说,越剧姐妹应当“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后来,这句话成了越剧和电影《舞台姐妹》的主题名言。
尹桂芳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扮相
尹桂芳在《西厢记》中的扮相
1946年,芳华越剧团在上海创建,勇于创新,实行全方位改革。剧团需要热心人的支持。当时,谢晋是浙江上虞人,尹桂芳是浙江新昌人。谢晋从小爱看社戏,是越剧与绍剧的知音。芳华越剧团创建中,多亏有了谢晋这样热心人的帮助和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尹桂芳重建了芳华越剧团,设立了当时还不多见的剧务部,成员分三类:一是原有成员;二是电影界的编导(如谢晋、黄祖模、应云卫);三是社会上的有识人士,如冯允庄即苏青,别人不敢用她,尹桂芳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后来,冯允庄创编的《宝玉与黛玉》《屈原》不负众望,广受赞赏。
尹桂芳把剧务部当作剧团的灵魂,表明她的思想开拓,魄力不小。她把剧务部看做剧团的主心骨、智囊团,她又让新老文艺工作者,合作共事,团结互助,发挥各自特长,把剧团的演出质量抓实、抓细、抓好。
当年,赵丹、白扬主演的话剧《屈原》好评连连起,观众如潮涌。尹桂芳心中涌动,很想将屈原的形象搬上越剧舞台。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剧务部商量,得到剧务部的支持后,立即提上工作日程。尹桂芳向全团演职员作动员,学习有关屈原史料,观摩赵丹、白扬的演出,向他们讨教学习,编写剧本,聘请导演,投入排演。
尹桂芳在《宝玉与黛玉》中的扮相
尹桂芳在《屈原》中的扮相
当越剧《屈原》上演后,赵丹看了戏对尹桂芳说:“你演得比我好。”周信芳看完戏说:“没想到尹桂芳有这一招。”俞振飞和众多名家也是一片赞扬声。
尹桂芳演好《屈原》,这是越剧题材的重大突破,是越剧表演艺术一次重要革新,是越剧舞台艺术水平得到一次实实在在的提升,也是演员一定要有高文化的生动明证。演员具有一定的高文化,效果是多么显著。
20世纪50年代后期,福建文化厅向上海市文化局提出,希望上海派一个优秀越剧团去支援福建的文化建设。上海市文化局反复听取意见,认真研究以后,决定派芳华越剧团前去落户。消息传开,戏曲界一片欢腾。芳华越剧团是好样的,任务下来,尹桂芳全团动员,120多个团员(包括家属)异口同声:积极服从组织安排,他们齐声高唱:“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全团只用10天,打点行李,办好多种事情。1959年1月,上海戏曲界和热情观众,在大光明电影院欢送芳华越剧团走向八闽新天地、新战场。
芳华越剧团踏上福建土地,人地生疏自然会带来一些困难。他们思想上有了准备,从上海到福建是为了支援福建的文化建设,目的任务明确,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芳华越剧团落户福建60多年了。他们编演新戏,送戏上海岛,培养一代又一代如王君安、李敏、陈丽宇、徐伟钗、张倩倩、赵烨等优秀的青年演员接班人。他们坚持改革创新,又继承优秀传统,他们不断提高表演艺术,热情为军民服务,这不是演员高文化的典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