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0-10江,李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金竞赛

郭 江,李 荣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从2015年教育部组织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来[1],各高职院校相继展开相应的专业建设,随后的特色专业群、“双高计划”等关于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实施也接踵而来[2-5],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6-8]、课程体系的构建[9-11]、“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12-14],带来高职教育发展新起点、新高潮。按照《关于实施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19〕807 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的通知要求[15-16]和学院《关于开展院级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院政〔2021〕2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2021年成为学徒制建设项目,建设期2年。本文对建设期前后的建设举措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总结分析,为其他专业建设提供了建设思路和启发。

一、专业建设基础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是2005年根据济源市及周边地区冶金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纳入学院重点专业建设规划。2008年被确立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同年,“铅冶金”被确定为“河南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品牌示范校”骨干建设专业。目前,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业 总人数的77.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8.9%以上,双师型教师占88.9%,具备坚实的专业教师队伍条件。

二、专业建设目标

学院依据国家有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济源市“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服务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打造行企校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双师结构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和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把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打造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的全国冶金行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培训的核心示范基地。

三、专业建设举措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四合一、三融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校企合作的“四合一、三融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有限公司、济源金利冶炼有限公司、济源万洋冶炼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书与“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协议书,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育人的双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进行学生的培养。形成了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合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合一,构建知识与能力相融通、理论与实践相融通、思政与技能相融通的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四合一、三融合、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思政+基础+核心+拓展”的课程体系

面向绿色冶金生产的有色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根据“生产过程”确定“岗位(群)能力”,针对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结构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相关生产岗位的要求,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化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思政+基础+核心+拓展”课程体系以及以通用技能、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思政+基础+核心+拓展”的课程体系

(三)以“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目标,组建“教练型”+“工匠型”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明确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构建教师发展专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以标准为导向,建立双轨式“三阶段四级制”阶梯式“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其一为“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教练型”教师发展轨迹,如图3所示;其二为“青年教师—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技术大师”的“工匠型”教师发展轨迹,如图4所示。“双轨”并行,“双线”培养,依据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由低到高,分层次、分阶段、阶梯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图3 “教练型”教师培养体系

图4 “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

(四)以“产学研用”为目标,打造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所需的岗位技能设置实训项目,构建了“五层四位双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五层四位双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接“冶金生产全流程”,与中条山集团、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探索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如图6所示。

图6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五)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技术技能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学院系部重视,为技能竞赛保驾护航

学院和系部在每年的党政工作中单列“技能竞赛”作为重点工作,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大力支持院赛、省赛和购置竞赛设备;同时,出台激励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积极性。

2.竞赛融入课程,为技能竞赛打好基础

比如,在“转炉炼钢生产”“铜冶金”两门课程建设中,将竞赛任务融入课程工作任务中,将竞赛要求融入岗位能力要求中,将竞赛考核方式融入课程考核方式中,指导教师根据多年培训经验及积累的有关资料,设计金属冶炼与设备技能竞赛题库,让学生在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提升技能竞赛的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为技能竞赛指引方向

通过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平台,指导教师多次参与先进教育理念、新型冶金技术的培训学习,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理论实践双提升;利用省赛邀请行业专家来校,通过深入交流竞赛要点和技巧,在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为竞赛指引方向。

4.层层选拔、严谨培训,为技能大赛选好苗子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新生从入校就进入竞赛筛选过程,其需要经过的筛选赛事如图7所示。经过了层层选拔,赛前制定竞赛准备方案、赛中制定应对措施、赛后总结比赛经验,为参加技能大赛选好苗子。

图7 选手筛选程序

四、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一)以订单培养为基础,推进校企对接,构建“分阶段,四交替”校企共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探索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出以区域产业发展为需求,将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使专业教学改革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4月,我院组织并参加了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荣获省赛一等奖,2018年6月,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团体一等奖;2019年5月,以总分第一名的突破成绩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团体一等奖;2021年5月再次从天津捧回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的奖杯。

(二)“双轨”并行,“双线”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企业挂职等措施,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3年来的建设,共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1名教师晋升教授,6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省骨干教师2名,院骨干教师5名,双师素质教师5名;另外,聘请兼职教师4名,从而建立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优化、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有力地保证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

2018年本专业团队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0年以优秀等次通过了学院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验收,其中“转炉炼钢生产”课程在2018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中以优秀等次完成了建设任务,2021年立项为课堂革命示范课程;“铅冶金”被列为国家教学资源库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冶金基础化学”“冶金制图”被列为国家教学资源库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重点建设课程;2020年申报了“1+X”冶金设备点检证书试点专业,2021年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学院现代学徒制专业。

(三)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夯实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是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的办学宗旨,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铅锌培训基地为平台,以济源市冶金技术研发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济源市冶金原材料基础性能提升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为依托,一直坚持与地方冶金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扩大科研创新力度,开展横向与纵向课题研究,增强对外服务能力。3年来,与企业合作12项科技攻关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服务推广作用。

五、结语

通过本次骨干专业建设,我院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专业建设是一个持续、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在后期专业建设上有以下几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第一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冶金生产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接省内外冶金产业链,探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对外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全方位、全过程深度合作。第二是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方法。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创新创业实战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冶金竞赛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Cross-Lingual Non-Ferrous Metals Related News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CNN with A Limited Bi-Lingual Dictionary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DCS和PLC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