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 对口支援传佳话 日新月异展新颜
2022-10-10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
三峡工程惠泽华夏,百万移民为国舍家,沧海桑田再造巴渝,对口支援人间佳话。1992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号召,自此,重庆市巴南区与河南等援助省市结下30 年山水不断的浓厚情谊。
补齐硬件,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致力补齐巴南库区发展硬件,有力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和提档升级。
走进巴南城乡,三峡移民广场、铁姑娘大桥、村级便民中心、慕禹学校......见证着河南人民对口支援的深情厚谊和无私情怀。木洞镇群众把当地最繁华的道路命名为“豫援路”“豫建路”,用来表达对河南人民无私援助的感谢。在龙洲湾街道、鱼洞街道、木洞镇、双河口镇,一个个崭新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一大批提灌站、移民公路、危房改造等项目相继完成,库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库区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日新月异。
30 年来,莲花街道中坝村民心驳船、木洞松子大桥、木菩路、木扇路、木双路等一大批重点交通项目相继投用,一个个长期制约库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被有效击破,库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河南省对口支援的巴南区王家山生态农业园
30 年来,乡村广播站、培训中心、自来水厂、健身中心、山歌广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库区“绽放”,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业余生活得以丰富,木洞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巴南,飞出重庆......
改善民生,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30 年来,河南省无偿援助了巴南区15 所学校、14 所医院等一批民生项目,着力提升库区公共服务能力。
麻柳嘴“豫兴小学”、龙洲湾“豫援小学”、木洞镇“希望小学”......崭新的学校饱含着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提升了巴南的办学实力。巴南急救中心、疾控中心、第三人民医院、麻柳生物医药产业仓储物流中心等一大批重点改扩建项目相继建成,核磁共振、彩超、影像会诊平台等一大批重点医疗设备相继投用,一批河南培育培训的医务专技人才能力大幅度提升,巴南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注入动力,优势企业落户库区
>河南省对口支援巴南区鱼洞中学操场安全隐患及周边环境改造
1995 年以来,河南省政府、重庆市政府相关领导不断互访,就对口支援事宜多次进行深入交流,确定了河南省对口支援巴南区的总基调,为对口支援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支援工作思路愈发清晰。
对口省市的支援成为推动巴南产业大调整的引擎,大批优势企业落户巴南,实现从“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发展转变。2004 年,巴南区对口支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零的突破。2007 年,巴南区对口支援招商引资引进资金13000 万元,浙江金昌不锈钢管厂当年投产,实现利润1000 余万元。2008 年,与全国服务业500 强企业厦门路桥工程物资有限公司签订钢材深加工及配送项目协议;2009 年,分别与连城万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温州中野交通电器有限公司签订了国际温泉度假胜地综合项目、汽车摩托车配套项目,签约项目资金21.4 亿元。
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巴南区改变单纯的无偿资金援助方式,创新与河南省的经贸合作交流模式。从2016 年起,巴南区和河南省启动“豫巴两地企业家交流合作”,多次组织河南省传统优势农业企业家组团赴巴南考察,形成了工业、农业、旅游、劳务输出等“合作共赢”战略。在市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多次前往宁波等沿海地区与对口支援单位进行洽谈,促成阿里巴巴商学院多次到巴南调研,并整合资金支持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科研项目,开展三峡库区农村电子商务的运用与推广。
智力支撑,人才培训成效显著
河南省以企业和职业技术学校为基地,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巴南区培训移民致富带头人,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激发了库区群众安稳致富的热情。利用各项优势技术,帮助巴南区培训培育医务专技人才19 人、移民致富带头人143 人、农村教师100人,促进了移民增收致富。
>河南省对口支援巴南区南泉卫生院眼科设备
共“话”同心圆
唐懿,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2001 年,我被选派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在当年,郑州是全国医疗水平排名前列的中部城市,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医疗资源,我很幸运获得了宝贵的进修名额。一年的进修虽然短暂,却是河南省倾力培养巴南区医疗人才的最直观体现。在20 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只要碰上了难啃的“硬骨头”,我就会回想起进修时老师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我热爱医学事业的初心来源之一,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给予的鼓励和认可。我时刻铭记着这段深刻的回忆,也怀揣着这份宝贵的经验,在医学道路上踏实而坚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