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 真情播芬芳 蝶变天地新
2022-10-10付瑞勇,向运涛,田燚
2019 年,一根15.5 公里长的水管从绿葱坡镇中村纸厂沟,翻越高山峡谷、腾架悬崖峭壁,横跨绿葱坡、茶店子2 个乡镇,滋润2 万群众心田。茶店子供水工程改变了缺水大镇的历史,被水利部列为典型精准扶贫案例。
一条“天渠”引来幸福水,“挖井人”是全国对口支援巴东的“亲友团”,拿出3000 万元支援开沟凿渠。这群“挖井人”用对口支援使命,改写了湖北省巴东县“吃水难”历史:支持水布垭、东瀼口等6 个乡镇16 个村的集中供水项目建设,建成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0 处、分散及单户供水工程112 处、较大水源及应急供水工程3 处,16.5 万巴东乡亲实现有水吃、吃好水。
三峡工程,国之重器,其背后的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属于“世界性课题”。1992 年,一声号令从首都传到巴东,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号召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有关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历史走过30 年,北京领跑对口支援巴东的赛道上,国家电网来了,杭州市来了,省内各对口支援单位也来了,带来了援助资金、民生项目、就业岗位、人才课堂等,引领巴东从库区移民致富到城市蝶变、脱贫攻坚奔小康,“援”来一片好风光。
“种柑橘挣钱成了一门轻松活儿,成熟的柑橘坐‘过山车’出果园,再靠一张张快递单运到大城市。”东瀼口镇雷家坪村李圣军和柑橘打交道20 余年,三峡库区蓄水前,采摘的柑橘装入竹筐,背篓驮到公路边,再整车运到城市。进入移民搬迁后时代,雷家坪村借助开发性移民试点机遇、三峡后续扶持政策及北京市、杭州市的援手,安装单轨运输机、改良品种、打造生态观光园,如今,橘园有一条条轻轨运输线,集镇上网店或物流点,打包式解决运和卖的难题。“雷家坪脐橙”“雷家坪椪柑”成为巴东农业名片,移民村变成小康村。
>巴东县溪丘湾乡金果茶园
雷家坪村仅是库区移民致富奋斗史中的一页。在有超过100 年种茶历史的红砂村,山坡梯田上2000 余亩茶叶基地,托起了400 户茶农的小康梦。俯瞰巴东109万亩特色产业“扶贫田”,低山柑橘、二高山茶叶、高山药材呈三级阶梯分布,5.4万脱贫户在土地里种出甜果子、在国家对口支援中过上甜日子。
从家难离到家业新,对口支援单位不负三峡移民,为库区添彩点睛。支援资金450 余万元,以特色产业链、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特色旅游圈、“五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在水布垭、官渡口、沿渡河等乡镇建设标准橘园、柑橘深加工生产线;支持1800 余万元,将生态有机茶园标准化厂房建到金果坪、溪丘湾等乡镇;援助1.8 亿元,实施还林6 万亩;整合4 亿元,推进生态修复、库岸治理……为长江、清江库区筑起经济、生态“双赢”的绿色屏障。
穿行八百里巴东,“对口支援元素”遍布城乡。一条贯穿主城区的最繁华、最长的街道被命名为“北京大道”,巴东一中的“北京楼”,阳光小学的“杭援楼”……以对口支援地命名的建筑、街道,成为两地友谊的永恒见证。一部巴东城乡蝶变史,也是一本全国对口支援巴东30 年的成果缩影。20 世纪80 年代,扁担一条街“挑”起老城主骨架;90 年代,荣光染尽移民新县城;进入新世纪,现代山城崛起再到江北神农新区腾飞,一条长江对称轴串起了巴东县城的变迁。
从拔掉穷根到迈进小康,全国对口支援单位引领巴东走上一条向着幸福出发的战贫路:109万亩特色产业“致富田”遍布山乡,118 座光伏电站将“阳光存折”送到村,14 栋扶贫车间建进易迁安置点,265 个易迁安置点成4 万余名群众新家园,爆款“山珍”乘上了消费扶贫专列出山……2020 年4 月21日,巴东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载入史册的巴东战贫史中,对口支援是最鲜明的减贫“巴东策”。
>巴东一中北京楼
>茶店子水厂
>巴东影视文化中心
>神农小区北京园
巴山,巍峨连绵;江河,奔腾逶迤。30年时光沐浴,全国对口支援巴东的这棵“友谊之树”根深叶茂。新征程上,巴东正紧抓长江经济带、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等机遇和浪潮,谱写移民幸福花开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