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地市级党媒的视觉效果

2022-10-10刘海东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9期
关键词:日报社丹东摄影记者

刘海东

采编发流程再造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辽宁省丹东日报社按照移动优先发展方向,不断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积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媒体融合取得新的突破。2021年,丹东日报社负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丹东发布”,推送各类文字、摄影、视频融合报道的新媒体作品2800余条,累计点击量2500万次,粉丝达33.81万,全年位列澎湃新闻政务指数辽宁榜第一、二位。丹东日报社主办的“今日丹东”和“鸭绿江晚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稳定在20万,双双进入地市级新闻公众号三强和辽宁省新闻媒体公众号十强。“丹东报业”抖音粉丝数超10万,为丹东地区粉丝最多的官方抖音号,多条短视频流量达1000万+。丹东日报社还加大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送稿件的力度,平台刊发报社推送宣传丹东的各类稿件6300余篇,同比增长103%,供稿量排名全省前列。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报道,是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融合和创新,使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丹东日报社的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正是通过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使新闻摄影提升了地市级党媒的视觉效果。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许多平面媒体的文字记者和社会摄影爱好者也纷纷参与摄影采访工作,给专职摄影记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融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的需求,也为专职摄影记者和新闻摄影报道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的专业优势,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地市级党媒的视觉效果,笔者认为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新闻摄影的专业优势

新闻摄影的专业性不是指专业摄影器材的配备,而是强调新闻摄影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以及挖掘新闻、传播新闻的专业功底,更要增强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一组新闻性、艺术性、真实性、思想性兼具的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能够完整记述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貌、新闻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

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是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的最大困境。手机摄影的普及和社交媒体广泛应用,让我们迎来了全民都能参与新闻摄影报道的时期。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的摄影图片往往来自普通百姓,新闻摄影并不局限于对新闻事件及时的传播,其价值也体现在对新闻事件核心的揭示与挖掘。融媒体上发表的一组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够完整呈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貌,也应该能深刻揭示所要表达的主题。

2020年2月9日,丹东援助湖北的第三批医疗队员准备奔赴抗疫前线,医疗队队长徐雪锦的丈夫荣志辰从工作岗位上赶来送行;医疗队员姜旭东推迟婚期奔赴抗疫一线,现场与未婚妻道别……这些感人瞬间,被丹东日报社摄影记者及时捕捉。《丹东日报》、“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丹东新闻网”等媒体及时刊发了《奔赴武汉,夫妻相隔千里,“这次换我来支持你!”》《等我回来为你穿上婚纱》等专题摄影报道。

丹东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们用视觉思维、摄影技巧、影像理念力求在图片表现形式上求新求变,从小事件中挖掘大主题,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新闻图片的“贴近性”。比如反映科学防疫、共克时艰的《医护专家来助力》《夜空中最亮的星》《传递信心 记录温暖 定格感动》等系列抗疫专题摄影报道,发表在各新媒体平台和报刊,丰富了受众的视觉体验,提升了《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和“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今日丹东”微信公众号、丹东新闻网的传播效果。

二、强调新闻摄影拥有思想性

新闻摄影的价值还体现在思想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丹东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们坚守一线勇担重任,用影像传递信息、传递真情。用镜头记录抗击疫情各岗位不平凡的时刻、暖人心的瞬间。3月下旬开始,丹东市各县区复工复产逐步开始,丹东日报社摄影记者拍摄了系列“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专题摄影报道。《就业服务不打烊 网上招聘不停歇》《临时公交车方便学生复学》《爱心助力企业复工》《化肥送进农家院》《织牢防控网》《丹东新区:项目建设按下快速键》等数十组“抗击疫情 复工复产”专题新闻摄影报道陆续在各媒体发表。这些来自防疫一线的新闻摄影图片,不仅是全市各界携手战“疫”的真实写照,亦是城市历史上珍贵的影像档案。摄影记者们用独特视角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成为不平凡日子的记忆见证。

具备思想性的新闻摄影创作,增强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深度,使得新闻摄影照片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献价值等通过融媒体的报道得到全方位呈现。

三、加强摄影报道的人文关怀

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温度,能提升媒体融合报道的视觉传播力,让读者产生共鸣。一些自媒体的摄影作品之所以吸引读者,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图片相较于传统纸媒图片,能够做到深刻展现摄影图片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而传统的新闻摄影,画面构图相对模式化,新闻摄影的内容相对呆板。在媒体融合时代,专职摄影记者不仅要提高新闻摄影报道的传播速度,更要增强“人文关怀”,在摄影采访中,与采访对象拉近拍摄距离,贴近采访对象生活,与人物产生共鸣,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摄影作品。

2020年4月上旬,为了迎接援助湖北医疗队白衣天使胜利凯旋,丹东日报社摄影记者连续三次到沈阳桃仙机场采访报道。全体摄影记者全部到丹东街头一线,记录英雄凯旋的精彩瞬间。《终于迎来这一天》《孩子,你是父母的骄傲》《驰援武汉护士提前返岗》《为最美抗疫家庭点赞》《有一种团圆,笑着笑着就哭了》等一批聚焦白衣天使与家人团聚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摄影专题报道陆续在《丹东日报》、“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丹东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注重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读者对融媒体的视觉效果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融媒体吸引读者的关注也越来越依靠视觉新闻,增强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已成为提高地市级党媒视觉传播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保障真实性的原则下,合理运用构图、光影、色彩、快门速度等技术手段来优化专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更能增强新闻摄影作品的表现效果。

为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近两年来,丹东日报社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摄影记者综合采访能力,尤其加强摄影记者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培训。同时还发动创作水平高的社会摄影爱好者参与媒体的新闻图片报道,有效拓展了摄影作品来源。丹东日报社还通过流程优化,畅通摄影记者、文字编辑、纸媒编辑与新媒体编辑的采编发流程,提升时政新闻图片、人文新闻图片、社会新闻图片、专题新闻摄影等不同题材新闻摄影稿件在发稿环节的有效运转,让更多艺术表现力强的新闻图片见诸报网微端,有效提升了地市级党报及新媒体的视觉传播力和影响力。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近年来,《丹东日报》开设了光影摄影艺术专版和新闻摄影专版,充分调动摄影记者和社会摄影爱好者,做好英雄城市、美丽丹东图片新闻摄影报道。大量反映丹东市山川秀丽、人民豪迈,诸多艺术表现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陆续在《丹东日报》光影摄影艺术专版和新闻摄影专版,以及“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今日丹东”微信公众号、丹东新闻网等融媒体发表。

由丹东日报社选送的摄影记者和摄影爱好者拍摄的近百幅宣传“英雄城市、美丽丹东”的摄影图片,于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用艺术表现力强的摄影作品展现丹东“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和丹东“三美”中朝边境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这项活动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等众多国家级融媒体报道,仅新华社客户端12小时的点击量就超过百万。

结语:

对地市级党报摄影记者来说,不管是在传统纸媒出版,还是新媒体传播,用新闻图片记录时代变迁、讲好中国故事是其职业终极追求。只有以扎实的新闻摄影业务基础为根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及时更新思维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运用恰当的新闻摄影表现形式,才能发挥新闻摄影的视觉形象优势,提升地市级党媒融合传播的视觉效果。

猜你喜欢

日报社丹东摄影记者
关于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发展的思考
与人为善的喜鹊
Zhejiang in Jin Yong’s Wuxia World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检察版(四)
丹东味儿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
对峙
朝鲜在丹东设领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