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2-10-10干冬梅夏科君方洁
干冬梅,夏科君,方洁
性早熟是一种青春发育异常现象,是指提前呈现青春期特征,女孩8岁以前和男孩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潮。性早熟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PP)、外周性性早熟(PPP)和部分性性早熟。国内有研究证实,我国女童的月经初潮年龄呈提前趋势,但性早熟检出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了解宁波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本市6个区的3~12岁儿童进行抽样调查,以掌握性早熟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早期干预,防止性早熟发生,降低其危害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21年3-10月对宁波市6个区3~12岁的儿童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宁波市分6个区,分别为海曙区、鄞州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奉化区。在这六个区内各随机抽取3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总共18所小学和12个幼儿园。小学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幼儿园按大、中、小班各随机抽取1个班。
1.2 调查内容 专科医生进行体格检查,除了一般身高、体质量及腰围等检查外,还包括第二性征检查,其中女孩包括乳房分期、阴毛等;男孩包括乳房、睾丸、阴茎及阴毛等。同时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出生情况、父母身高、父母青春期发育情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睡眠情况及儿童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的年龄等。
1.3 调查方法
1.3.1 质量质控 调查于2021年3—10月进行,调查前所有参加人员都进行培训,统一检查标准,以避免人为的测量误差,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调查问卷由专人收集,数据录入由双人核对。
1.3.2 身高测量 统一在上午8∶00~11∶00进行身高测量,儿童脱鞋袜、帽子,同一测量工具,同一测量员进行测量,站在身高尺的底板上,取立正姿势,双眼平视正前方,微收下颌,胸部稍微挺起,腹部微后收,躯干自然挺直,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并拢,使其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平行于地面,双腿伸直,双足跟靠拢,两足尖成45°角,枕部,臀部及双足跟均紧靠在身高尺的立柱上,头部保持正直位置,将滑测板沿立柱向下滑至与被测者头顶点接触。测试者两眼和滑测板在同一水平面时读数,精确到0.1 cm。
1.3.3 体质量测量 统一在上午8∶00~11∶00进行测量,患儿均空腹,测量前排空尿液和粪便,脱鞋袜及外套(每次仅剩单薄衣物),均有统一测量员在同一体重仪器上进行测量,读数精确到0.1 kg。
1.3.4 性征发育评定标准 依据Tanner分期及标准图谱对儿童的乳房、外生殖器发育情况进行分期评定。月经初潮、遗精等情况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及询问本人获得。
1.4 性早熟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制定的标准:女孩在8岁前或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在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均属于性早熟。
1.5 统计方法 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早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共调查3~12岁儿童14 214名,男孩6 942名,女孩7 272名。共收到调查问卷14 214份(包括性早熟儿童),有效14 214份。所有儿童及家长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性早熟发生情况14 214名儿童中性早熟267名,性早熟发生率1.88%,其中女孩229名(3.15%),男孩38名(0.55%),女孩性早熟发生率高于男孩(P<0.05)。城区女孩共6 109名,性早熟检出194名(3.18%),城区男孩共5 666名,性早熟检出37名(0.65%);郊区女孩共1 163名,性早熟检出35名(3.01%),郊区男孩共1 276名,性早熟检出1名(0.08%),城市与郊区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宁波地区不同性别性早熟的检出情况
2.3 出生史及母孕期情况 性早熟组母孕期保胎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性早熟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性早熟组超重者及肥胖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出生史、母孕期情况及喂养方式等比较 名(%)
2.4 家庭情况 两组母亲文化程度、母亲月经初潮年龄及有性早熟家族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家庭情况分布比较 名(%)
2.5 饮食习惯 两组食用蔬菜及水果、普通家畜类、高蛋白饮食、油炸类及洋快餐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儿童饮食习惯分布状况比较 名(%)
2.6 生活习惯 两组放学后运动时间及晚上睡觉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儿童生活习惯分布状况比较 名(%)
2.7 性早熟影响因素分析 母亲初潮年龄、性早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食用油炸食品、食用水果、食用蔬菜、食用家畜类、高蛋白饮食、户外活动时间、晚上上床睡觉是儿童性早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6。
表6 儿童性早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性早熟发生率的提高,国内也有较多关于性早熟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但各个地区调查结果不一。2012年九江市城区3~12岁儿童性早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地区儿童性早熟总检出率为0.68%,其中女孩检出率为1.25%,男孩检出率为0.11%[1]。2020年李长秀等[2]报道指出:湛江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生率为2.05%。本研究共调查宁波地区3~12岁儿童14 214名,检出性早熟267名,性早熟发生率1.88%,且女孩性早熟发生率高于男孩(P<0.05)。
性发育的启动跟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有关[3-4]。本研究调查发现母亲初潮年龄、性早熟家族史均与儿童性早熟呈负相关。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母亲初潮年龄与儿童性发育启动的年龄有显著关系。杨挺等[5]报道指出,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母亲初潮年龄小于正常同龄儿童(P<0.05)。现已明确部分基因突变或基因的多态性与性发育有关,如KISS1、KISS1R及MKRN3等。Silveira等[6]的研究发现,77名中枢性性早熟儿童中发现3名儿童存在KISS1基因突变,而在对照组中则未发现该基因突变。我国也有相关研究显示性早熟与GPR54、KISS1基因的多态性紧密相关[7]。因此,建议有性早熟家族史或母亲月经初潮年龄早的儿童,可定期去专科随访,以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及治疗,以减少性早熟对儿童的危害。
本研究调查发现饮食习惯是儿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之一,喜爱油炸类食品、高蛋白饮食及家畜类饮食是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则是儿童性早熟的保护因素。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性早熟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经常食用滋补品、高蛋白饮食、含有防腐剂或色素食品等[5,8]。可能原因为油炸类食品、家畜类食品及高蛋白饮食本身热卡高,摄入过多导致能量堆积,从而导致脂肪组织堆积,增加性早熟的风险。同时高蛋白饮食或长期摄入含有激素类的生禽类,也有可能导致外源性激素在体内堆积,最终导致性早熟的发生[9]。杨章萍等[10]通过调查研究显示,蔬菜摄入量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学校及家庭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饮食均衡,荤素搭配,做到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重视食物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及烧烤等方式。
本研究调查发现体质量指数高是儿童性早熟的危险因素。肥胖主要通过脂肪量和由此增加的瘦素分泌,把能量状态的信息提供给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11]。本研究调查发现多参加户外活动是儿童性早熟的保护性因素。建议学校及家庭合理安排学业任务,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多做户外运动,合理控制体质量,避免肥胖发生,从而降低性早熟的发生率。
本研究调查发现晚上上床睡觉晚是儿童性早熟的危险因素。晚上睡觉越晚,发生性早熟的风险越高。杨章萍等[10]在女性性早熟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10 h是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荣志云等[12]对杭州部分学校行调查,结果发现性早熟组女孩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高于正常组儿童(<0.05)。其原因可能为:(1)已有研究示睡眠时间不足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由于睡眠不足导致摄食行为改变及能力消耗减少,导致超重肥胖发生,而肥胖又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2)睡眠不足可影响生长激素及性激素的分泌,影响体格发育。我国有关儿童睡眠时间与身高的关系研究也提示睡眠时间和身高呈正相关,和体质量呈负相关[13-14]。因此建议学校及家长应重视儿童的睡眠问题,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从而有利于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