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尊严

2022-10-10温欣华

时代报告 2022年8期
关键词:残疾人家庭

■ 温欣华

依然是这片天空, 依然是不变的距离,五月的云朵依然飘动在北方的天空,他们依然守候着乡下那段弯弯的矮墙。

曾经破败的土房,隆起生辉的脊梁,春联照亮初夏的院落。屋角火炕,老母鸡在注目诵经,蛋壳正经历复苏的轮回。

千言讲出丹心志,万步排除百年愁。村头老树新枝渐茂,东风无限,吹艳窗口迎春花,小村偏远,焕发了安详的模样。

一、高家往事

杭宁达莱山的汉语意思为“羊的海洋”,坐落在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查干镇南边两公里。初夏,绿树掩映的小山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刚刚舒展的叶片连在一起一波又一波,像淡绿色的轻纱飘动在山间一浪接一浪。盛开的丁香花一丛丛镶嵌其中,扑鼻的香味弥漫在空中。穿过弯弯的山路,往前走两公里,出现了一片开阔的缓坡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郑海村静静地坐落在小山东坡。干净的水泥小道遍布全村,曲曲折折通向了家家户户。时隔半年,一户人家院门上贴着的春联依然鲜红,上面写着“告别贫困感谢党,奔向小康依靠党”的字样依旧醒目。一条立着不锈钢护栏的斜坡直通家门,七十一岁的侯玉莲老奶奶笑容可掬地用轮椅推着身患脑瘫的大孙子,沿着斜坡走出了屋子,阳光洒满了整个院落。

曾经,这户人家是村里最无望的贫困户。48年前,高日军降临到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家庭,他的到来,无疑又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增加了一份负担。在他出生前,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出生不到两年,母亲又生了一个弟弟。20世纪70年代的乌兰察布草原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家庭养育着五个孩子,其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那个年代,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过度生育使母亲体弱多病,一家七口人的生计全部落在父亲高品的身上。高品老实本分,就靠种地为生。家里孩子多、劳力少,一年辛苦得来的工分不够一家人全年的口粮,有半年的时间靠野菜树皮充饥。村中一共就住着十几户人家,都是一些本分的农民,他们祖祖辈辈生于此、长于此,以种地为生,各家的经济情况都不相上下,年年岁岁在温饱线上挣扎着。

那样的困境是漫长的,村民们在苦苦地煎熬着,渐渐地,一些人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给了庙里的神灵。

郑海村前面有一座小山叫阿贵山,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小庙,叫阿贵庙。阿贵庙名曰善福寺,是一座黄教喇嘛庙,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阿贵庙整体坐北朝南,山下通往正殿有108级台阶,有90°角的陡坡,从山下往上看,有一种高路入云端、巍峨无比的感觉。传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从西藏出发,周游各地,行至今日察哈尔右翼后旗的察哈尔草原,见此处草原空旷,草长莺飞,有白云一样的羊群,哈达一样的白云,便停下来栖身此处,打坐念经。一日,喇嘛正闭目养神,突然,从天上飞来一只翠羽乌鸦,盘旋许久,急落头顶,顺势把喇嘛的头冠叼走了。喇嘛睁开眼睛一看,说:“怎么?你要戴我的头冠吗?”顺着乌鸦飞行的方向望去。乌鸦飞了100多米之后,落下来,把帽子放在那里就不动了。喇嘛便跑向乌鸦落脚的地方,想把帽子追回来。可是,当喇嘛跑到帽子跟前时,乌鸦叼着帽子又向前飞行了100多米,停了下来。喇嘛只好又向前追了100米。就这样,乌鸦100米、100米地吸引着喇嘛来到了阿贵山顶。把喇嘛的头冠扔到了山上,便飞得无影无踪。喇嘛把头冠捡起来戴上,环视四周,惊叹道:“此乃龙须宝地也!这不正是修建寺庙之佳处嘛。”喇嘛喜出望外,于是便动员民众,开工修建庙宇。

阿贵庙的建成,为这个古朴的塞外小村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宗教色彩。那个坐落在草原深处的村落,在苍茫之中,平添了一份烟云古刹的意境。为处于贫困中的村民们增添了一份精神依托。村民们以庙为生,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寄托于对神灵的信仰上,把对寺庙的奉献作为自己祈盼幸福生活的投入。他们有的为庙里种地,有的在庙里打扫卫生、做饭、守夜、干杂活,再不济就是经常到庙里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周围方圆二三十里的村民们都和阿贵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庙里行善积德的信条也潜移默化地教化了周围的善男信女。他们在祈求神灵护佑、期盼自己吉祥安康幸福的同时,也把善良和祝福送给了别人,一定程度上,也修养着当地的民风习俗。

初夏,上午的阳光温和地洒落在一个简朴的农家小院,10多只长着红色羽毛的柴鸡围在墙角,在青草里刨食,两只洁白的羔羊跳来跳去。侯玉莲老奶奶扶着轮椅,时而看看远处,时而看看院子里的一切,有一搭没一搭地对着轮椅上躺着的孙子唠叨着。孙子高祥患有脑瘫,今年13岁,对于奶奶的话似懂非懂。但是,一向躁动不安的他,今天却异常安静,也随着奶奶的语调一会儿看看头顶蔚蓝色的天空,一会儿看看地上刨食的老母鸡,若有所思,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笑容。

这是一个新旧相接的院子。2018年,村里实施危房改造工程,高家的房子作为第一批危房被列入改造范围,由国家投入资金,当地政府组织工人将其原来的两间土坯房推倒,在原址上重建了两间砖瓦房,按照城里人的住房标准,配套安置了自来水、下水道、暖气、电视、电话等相应设施,使得高家人彻底告别了土坯危房,当年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这个在苦难中挣扎了几代人的残疾家庭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

说起房子,古稀之年的侯玉莲奶奶真是感慨万千,说,打她嫁入高家起,53年了,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生孩子、盖房子、娶媳妇。年轻时生了五个孩子,费尽浑身气力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长大,紧接着就是给孩子们成家立业。四个儿子挨个儿成家,首要解决的就是房子问题,家里的两间土坯房根本满足不了儿子的娶妻所需。于是老两口就挨个儿盖房子,盖了一辈子房,娶了一辈子媳妇,到头来他们二老住的还是土坯房。

帮扶队员帮助贫困户种菜 ▲

因为耗尽精力的老两口再也折腾不动了,只要有地方住,就别无所求了。可是土坯房年久失修,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如果遇上地震,只能“束手就擒”,干等着倒塌。都说多子多福,可是高家四个儿子带给这个家庭的却是无尽的辛劳,好像四挂沉重的大铁车,让这对老夫妻像两头老黄牛足足拉了一辈子,没有一天松懈。在巨大的家庭负担面前,在落后的农村,老夫妻俩别无他计,只有土里刨食一条路。生活赋予他们的,除了耕田种地还是耕田种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岁岁如此。在高强度的重压面前,女人总是有些体力不济。有的时候,侯玉莲实在扛不住了,就到庙里祈祷。祈求神灵赐予她福气,给予她的家庭更多福报,让他们免去更多的辛苦。可是,高高在上的佛祖从来都是缄默无语。尽管如此,每当遇到困难,她还是习惯性地跪拜在佛堂中静静地祈祷一番。片刻之后,便获得了力量,又开始了新的劳作。有时候,玉莲奶奶也在想,人啊,真是个怪物,她和老伴儿给儿子们娶妻盖房子时,不知哪来的劲头,干多少活也不觉得累。可是一旦完成孩子们的任务后,轮到自己的事情时,就没有了一点气力。眼看着自己的住房一天天地破落,就是没有精力去翻修一下。有时,她责怪丈夫,说他不顾家,数落他两句。可是,没说两句,看着老汉的两只眼睛空洞无光,她就张不开口了。她发现,不知啥时候,丈夫衰老得早没了当初的样子,过度地劳累,早早地驼了背,一头乌发早已不见了踪影,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球浑浊,目光呆滞。一听她数落,原本老实的丈夫更加没有了主意,像个孩子一样低头不语。她的心都碎了,一行眼泪流了下来,蓄积已久的怨气也就消失了。

生活真是一团麻,总是理不清道不明。就这样,那座岌岌可危的土坯房伴随着高家老少度过了将近50年的时光,破旧的屋子带给他们极端艰苦的生活,无声地记录了高家人点点滴滴的沧桑岁月。

如今在旧址上建设的新房子,散发着崭新的光泽,却弥漫着浓浓的往事遗韵。夫妻俩躺在宽敞舒适的新房炕上,往日的辛劳渐渐退却,远去的记忆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像电影镜头一样在脑海里回放,挥之不去。人们发现,一辈子只知道闷头干活的侯老太太近来的话特别多。

二、悠悠风铃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农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在他们的世界中,也有自己的追求。侯玉莲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一个温情的女人,生活的辛劳剥夺了她青春的容颜,但岁月的风霜也磨砺了她坚韧的性格。在她的世界中,房子,固然是生活中心,孩子却是她毕生的事业。五个孩子在她的精心抚养下悉数长大,个个成家立业,侯奶奶好像完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成全了孩子,耗尽了心血。

有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常常在庙里祈祷,此生别无他求,只愿孩子们安度一生,即便是自己受尽苦难,也心甘情愿,她愿意以自己一生的辛劳度孩子们一生的安康。都说光阴似箭,但是艰难的岁月却格外漫长。一生泡在辛苦中的她也为自己无数次祈祷,让孩子们快点长大,让辛苦的日子早点过去,让自己从苦难中早一点解脱。

一生劳碌,饱经风霜,侯老太太那颗操劳的心早已疲惫不堪。进入晚年,对于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奢求,只愿世间给她一点清净,让她劳碌的心安静下来,得到片刻休息,因为心灵的疲倦比身体的疲惫更加令人不堪忍受。然而,命运就是这样冷酷,心神疲惫的侯玉莲来不及喘息,世间的另一种残酷就接二连三地抛向了她。

儿子高日军成家后,生下一个女孩子,胖嘟嘟的脸上永远洒满了阳光,为那对和美的小夫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也为饱经风霜的侯奶奶平添了些许心灵的慰藉。按常理,老太太盼着孩子们成家立业,个个独立生活时,可以安度晚年了。可是,五年过去了,这个可爱的小孙女竟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渐渐地,人们醒悟了,孩子脸上那种永不消失的笑容是不正常的。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肯定是一种病态。另一种莫名的灾难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笼罩了这个家庭……

春天,是个多风的季节。黄昏,狂风猛烈地呼啸着。高日军骑着自行车在风中吃力地行进着,心烦意乱,六神无主。车把上挂着一只褪了色的帆布书包,里面装着女儿的诊断书,像千钧重物,压得自行车步履维艰。几天前,他带着女儿到医院做了身体检查。今天,心存侥幸的他早早到了医院,等待检查结果。好像接受命运审查一样,在通过层层关卡后,终于拿到了最后的诊断结果,果不其然,心爱的宝贝女儿患有先天性脑瘫。接到诊断书的那一刻,高日军感觉五雷轰顶、天旋地转,许久回不过神。

傍晚,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对着医院的诊断书,如同接到了命运判决书,悲凉得说不出一句话。高日军站在家门口,沉重的双腿不知往哪里挪。母亲侯玉莲满头银发,凌乱地拢在脑后,憔悴不堪地坐在炕沿边,耷拉着脑袋。父亲高品嘴里叼着一杆大烟袋蹲在墙角一声不吭,脸色黑得发青,瘦弱的肩膀上撑着的头颅皮包骨头,目光浑浊、游移不定。高日军看着父亲,父子俩的目光碰到了一起,他的心一下子慌乱起来……

此刻,生来面带微笑的女儿躺在炕上,似乎觉察到了什么,顿然收回了笑容。两只眼睛滴溜溜地看着大人,胖乎乎的小脑袋转来转去,翻过身,用小手和小脚在炕上摆动着,爬向炕沿边坐着的奶奶……

她的眼睛是那样的清澈,像一汪泉水令人不忍惊动,哪怕激起一点涟漪,都会让人心疼。她的面容是如此皎洁,生于这个贫寒的家庭,却没落下半点瑕疵,恰如她的名字——高璐,像一盘白玉永远那样动人、沁人心脾。与其说是自己生的孩子,倒不如说是上天的恩赐,天定的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五年来,尽管孩子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但她的笑容和眼神与大家的交流足以使彼此心领神会。那如精灵般带给这个家庭的抚慰与欢乐是每个人无法忘记的。孩子那张稚嫩的小脸贴在奶奶那粗糙的手背上,像只温顺的小羊羔一样蹭来蹭去,似在安慰,又似在祈求。粉白色的脸颊上两只小酒窝在眼前晃来晃去。看着小孙女,奶奶的心都化了,眼角流下了浑浊的眼泪。

满脸皱纹的侯奶奶好久没有流泪了,岁月侵蚀了她的芳华,干枯了那双湿润的明眸,不知啥时起,侯奶奶的眼中没有了泪水。此刻,当那两行浑浊的眼泪再次在那张干涸的脸庞纵横蔓延时,全家人的心都碎了。看见母亲的泪水,高日军愣怔了。他明白,母亲脸上流的何止是泪水,分明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在滴血。母亲太爱这个孙女了,祖孙俩日夜守在一起,常常用眼睛对话。自从有了孙女儿,母亲就不去庙里祈祷了。她说孙女是上苍派来的使者,给了她生活的奔头,抚慰了她那疲惫的心灵。当她听到孙女被确诊为脑瘫患者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可怜的孩子,该怎样度过往后悲惨的一生?回想自己的一生,作为一个健康人,尚且历经坎坷、受尽磨难,那么,对于一个身患脑瘫,无法行走、不会说话的人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她无法想象幼小的孙女该如何面对今后的一切。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残疾的孩子在风雨中挣扎的凄苦生活,她的心在阵阵绞痛。此刻,她比谁都明白,孩子的病情对于他们这个生活困难的家庭,就是雪上加霜。可是,对于这个心地善良的家庭,再难也做不出抛弃孩子的事情,因为这个小精灵已经融入他们的生命,良心绝对不会容许他们做出那样伤天害理的事情。然而小孙女的这个诊断结果的确太突然了,对于这个单薄的农村家庭简直就是一个噩耗,心怀仁慈的奶奶更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奶奶的两行老泪流出了全家人的苦楚。

这个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之后,一家人更加百般呵护这个不幸的小生命。当面对更大的问题时,时刻伴随着这个家庭的贫困似乎不再是这家人的困扰了。而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始终是这个家庭不愿提及又无法回避的现实。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总有一天,当疼爱她、照顾她的亲人们因为年龄大而离去的时候,她该怎么办?谁会为她的生活提供保障呢?

就在这样的纠结中,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孩子的母亲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让她的弟弟(妹妹)照顾她。一年后,高日军的妻子曹艳如愿为这个家庭生下了一个男孩儿,起名叫高祥,寓意着他的到来,能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吉祥如意的转机。

带着一家人的期盼,高祥长到3岁时,种种迹象表明,他的生理发育特征和姐姐高璐一模一样。经过姐姐高璐的风波,对于高祥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症状,人们内心不言自明了。经过医院诊断,的确,这个孩子依然是先天性脑瘫。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旧愁未消,又添新愁。高祥的到来,无疑使这个举步维艰的贫困家庭更加难上加难。一时间,全家人蒙了,究竟该怎么办?这个顽强的家庭彻底迷失了方向,到底路在何方?回想过往,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每当遇到困难,奶奶都会以坚韧待之。在她的感召下,全家人咬紧牙关,闯过了一次次的难关。然而,面对没完没了、接踵而至的重重灾难,作为一个女人,她那瘦弱的肩膀再也无力承受生活的重担对她无休止的巨压。此时,风烛残年的侯奶奶显得愈加苍老。

那日上午,天气晴好,儿子领着孙子去医院检查身体,奶奶也一同走出了家门,望着父子俩远去的身影,就像前方不见尽头的道路一样。心,顿然变得空洞了起来,一下子没了底儿。恍惚间,她的脚步又一次挪到了山顶的那座古庙。

阳光下,阿贵庙一如既往,伫立在风中,古旧的门窗散发着岁月的流光,小小的院落是如此的幽静。然而无论怎样优美,对于六神无主的侯奶奶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她视而不见,径直走进了大殿,拿起三炷草香,在豆粒般的酥油灯上点燃,面对佛像举上眉头深深鞠下了三躬,插在了香炉里。然后跪在了蒲团上,双手合十,闭目无语。

风透过窗棂,吹进大殿,抖动着袅袅上升的香烟,灯头随风微微晃动了起来,殿内鸦雀无声。奶奶闭上了眼睛,在那里足足跪了一个上午。佛陀无语,奶奶无语,大殿无声。正午,奶奶走出大殿,阳光直射在头顶,她的目光更加浑浊了,眼睛彻底干枯了,没有泪水也没有声息。阿贵庙落满了岁月的风尘,积淀了厚厚的沧桑,静穆地伫立在风中。檐角的风铃轻轻地摆动着,细碎的铃音幽幽地飘向空旷的山谷。

下午,奶奶什么也没干,坐在炕上等着儿子回家,等待着医院的“判决”结果。黄昏时分,儿子推着自行车,脚步沉重地迈进了院门。侯奶奶透过窗户玻璃,猛然发现,高日军健壮的体魄不见了,不知啥时候开始驼起了背,走路的身姿和他父亲一模一样,身体变得单薄了起来。夕阳的余晖照在高日军的面颊上,他眼神呆滞地看着前方,显得神情恍惚、垂头丧气。不用说,高日军的神态已经表明了诊断结果。侯奶奶明白了一切,默默地坐在炕上靠着墙角,用目光迎接儿子进入家中,什么话也没有说。一家人在无奈中显得平静了许多。日子在无助的期盼中煎熬着,而两个孩子依然像两个小精灵一样,用他们特殊的心智抚慰着这个家庭的焦虑,用他们动人的俏皮调和着家中的沉闷。

草原的夜晚,星光闪烁,寂静无声。辛苦劳作一天的人们早已入睡。阿贵山彻底恢复了安静,周围散落的七八个村庄偶尔闪耀着点点灯光,或明或暗,缥缈不定,应和着幽幽的风铃声,似乎散发着生活的长长叹息。的确,在这个静静的夜晚,依然还生活着一些无奈的人,因为先天遗传性疾病无法治愈而煎熬在病痛中、贫穷中。

三、揪心的老泪

风也有影,它走过草原的春秋,在寂寞的黄昏里,带上彩霞的叮咛,将阿贵山带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中。在残疾人的世界中,一缕阳光照彻封冻的冰河,拂开冬夜的静寂,如一脉清音,吹彻了神州大地的千年遗梦。

午夜已过,在阿贵庙不远处的另一个村子,一个小院里的灯依然亮着。和这些特殊的家庭一样,有几位年轻人常常也是深夜难眠。2016年的冬天特别漫长,国庆节一过,察哈尔右翼后旗草原的气温骤然降到0°以下。尽管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室里生起了火炉,但还是抵不住深夜凛冽的寒风。几个年轻人围着火炉穿着军绿色的棉大衣,一次次地核对着三义村328户农民80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越理问题越多,越理心情越沉重。

三义村属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管辖,包围在县(旗)城西南部,属于典型的城郊接合部,2014年精准识别为贫困村。常住户382户795人,村民总体生活情况占据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两个极端。一方面由于靠近县(旗)城,村民就业、产业调整相对容易,一度成为察哈尔右翼后旗产业发展示范村,人均收入达11286元。而另一方面是该村80户171人贫困人口的情况极其特殊。其中因病致贫35户67人,因残疾致贫6户15人;有低保173户337人,残疾人51人,有的人家居然一户能有三个残疾人。残疾人所占比例高,覆盖范围广,牵涉事情多,是这个村长期遗留下的最难缠的贫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使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可是,像侯玉莲这样的家庭,家中有两个脑瘫患者,怎么摆脱贫困?一个残疾人,就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51个残疾人,就是51座大山矗立在那里,就是三义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天然阻力,理所当然地成为驻村工作队和三义村党支部重点铲平的艰巨障碍。

夜已很深,王世新和韩国强起身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走出家门,东方天空升起了启明星。经过一个礼拜的突击,三义村171户贫困户档案终于被他们整理完了。乱头无序的贫困情况渐渐有了眉目,而他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夜色中,站在院里的韩国强浮想联翩,思绪纷乱,没有丝毫睡意,脑子里一直翻腾着海窝村六户残疾人家庭,像过电影一样,不停地闪现着他们的名字、住房和生活情况。

下午,他俩到村委会所在地海窝村逐户排查村民的年度收入情况,李平老汉的眼里流出的两行混浊的泪到现在还不能从韩国强的脑海里消失,隐隐地牵动着他的心弦。

北方的冬季,天短得出奇。下午4点,太阳就接近了西山, 呼啸的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子一样刮得皮肤生疼。李平老汉去县城送完上幼儿园的孙女,早早回家了。昏暗的屋里,隐约地散发着煤气的味道,李老汉倒坐在炕沿上,长叹一声,把头埋在了双膝间,整个身子卷成了一个箩圈儿,在深褐色衣服包裹下,仿佛整个人都浸泡在忧郁的盐水中,屋子里压抑得透不过气来。李老汉沙哑的嗓音、哽咽的哭诉声一直萦绕在韩国强的耳畔。

老汉的一生是在愧疚中度过的。年轻时,因为自己没有文化,根本不懂生育常识,老伴儿在孕育孩子的那几年,由于家庭困难,只是一味地辛苦劳作,根本没有健康的生育观念,更没有得到科学的保养,致使她生下的儿子是个聋哑人。早年间,由于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李平一家总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上天在惩罚他们,让他生了一个聋哑儿,夫妻俩一直生活在愧疚中。后来,随着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慢慢地人们才明白,这是由于不健康的生育所致。但是,不管怎样,李平总认为这个孩子的出生就是自己的错,所以,无论怎样,总是无法摆脱心中的愧疚。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儿子的心情越来越郁闷,自己的心情也愈加沉重。近年来,一种无望的情绪在心中莫名地积淀,动不动就流眼泪,他不知道究竟该怎样结束这样的日子。

眼看儿子过了成家的年龄,依然孤独一人,作为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自己和老伴离开人世后,儿子怎么办,谁来照顾他等一系列的难题萦绕在心中,都无法找到答案,他常常被这些念头捆绑得出不上气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个孤儿,于是在村里乡亲们的撺掇下,为儿子收养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到来果然没有辜负一家人的期望,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为这个冷清的家庭平添了无穷的生机。聋哑儿子似乎也为这个女孩的到来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开始变得开朗起来,并承担起了抚养孩子的责任。主动出去干活,挣钱养家,像其父亲李平一样,将深深的父爱给予了孩子。这个残疾的家庭曾一度有了平常家庭该有的温馨和快乐。但是好景不长,到孙女上学的年龄了,户口却迟迟得不到落实,无法到国家公办幼儿园接受教育,聪明伶俐的孩子只能暂时上了私立幼儿园。几年过去了,一家人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都没有结论,原因是孩子没有出生证明,不符合现行上户政策,不能办理户籍手续。眼看学前教育即将结束,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依然无法上户,这下急坏了爷爷李平。因为有个残疾儿子而愧疚一生的李老汉,生怕在孙女身上再有什么闪失。如果落不了户,就意味着孩子不仅上学成问题,今后在社会上的一切活动都会受到限制。爱子心切的老两口怎能不着急呢?年迈的老奶奶为了陪伴孙女上幼儿园抛下了家,借住在城里,老爷爷守在家里,逢人就说孙女的事情,一说这事就流泪。

午后,低矮的屋子显得更加昏暗,白炽灯散发着微弱光芒,无力地照在墙上,李老汉佝偻的身姿在地上投下了一条长长的黑影。看着李老汉年过古稀,为了子孙仍然不厌其烦地诉说,韩国强的心一阵阵地跟着抽搐。生命原本就是此消彼长的过程。就在李老汉流着两行浊泪在向他们诉说小孙女的情况时,韩国强猛然发现老人的眼光是如此的犀利,像把利剑直逼人心,强烈地撼动着他的心灵。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老人对生命、对孩子的保护愿望是那么地迫切与强烈。老汉的诉说更像一把重锤,声声敲打在他的心上,重重地把他那扇关闭已久的心门撞开了。猛然间,他发现,现实中在自己的生活半径之外,还有更为复杂、更为紧要的事情纠缠在那里。像乱麻一样缠绕着、悲伤着、痛苦着、无奈着、焦虑着……而这些就在自己的身边真切地存在着。尽管他们发出很多呼唤和祈求,甚至是哀求,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他们的真情、他们的急切呢?这个麻木的世界,对于这样的人间真情,究竟了解多少呢?虽然生活并不只有诗意和远方,可这些沉淀多年的无奈和焦急究竟有多少人放在了心上?这才是生活最迫切、最紧要的问题……想到这里,韩国强的心紧缩了起来,他被自己震撼了,也被眼前的无奈惊醒了……

韩国强也是一个困难户,他育有三个儿子,是个糖尿病患者, 血糖指标一度飙升到 20 毫摩尔/升。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负和体质的下降,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来。带着脱贫攻坚的任务,他来到察哈尔右翼后旗三义村驻扎了下来。开始,他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信心,对脱贫攻坚提不起丝毫兴趣,只是出于服从单位分配,凑个人数而已,思想上处于被动状态。在他看来,自己的处境可能和农村的贫困户差不多,能帮个啥忙呢?他的心思依然停留在个人沉重的家庭生活中……

直到此刻,他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一个驻村工作队员应该肩负的使命,就是要体恤这些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户,帮助他们把各自急难愁盼的事情梳理出来,通过国家的扶贫政策,对号入座消灭掉,早日让他们脱离苦海,奔向小康。面对那些堆积如山的贫困户档案,面对这些情况各异的困难家庭,他觉得驻村工作队责任重大。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着一个家庭的疾苦与幸福,他们的效率直接决定着眼前这些人是否能够早日摆脱苦难,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派到村里解救这些人的特派员,是播撒阳光的使者,他们要把党的阳光送给那些真正需要关心帮助的人。

将心比心,此刻,韩国强似乎更加明白李老汉那两行老泪的滋味……韩国强豁然开朗,身负重任,他顿然觉得自己无比自豪,因为他在代表党和国家在史无前例地消除一个人类痼疾——贫困。这是一个国家的行动、民族的行动、人类的行动。他肩负的任务是庄严的、神圣的,也是值得自豪的。

从李平家回来后,他再次翻开档案,认真地研究着三义村所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情况各异、存在的问题各有千秋。但是,透过这些千差万别的数据,他看到了一部部惊心动魄的人间苦难剧,就在身边延续着,他们管辖的80户贫困户,户户都是压在崖头下面的紧急救援户。此刻,除了沉重的心情外,更增添了一种迫切的情绪。将心比心,看看这些疾苦的家庭,长期以来他们所承受的折磨、煎熬、焦虑该是怎样一种生活呢,如果换作自己,他又能坚持多久呢?心底一种强烈的声音在催促着他,“赶快动起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早日让村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都说农村的生活艰苦,可是此刻,在城里长大的他,说什么也想象不出这些残疾人在如此极度贫苦的状态下是怎么生活下来的。

晚上,他上网专门查阅了残疾人的资料。全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说:“残疾人大都没有生活能力,有的没有亲人,有的常年躺在炕上,见不到阳光,没有护理条件,肢体萎缩,生活质量低下。有的家庭成员因为要照料重度残疾人而不能去干活打工,而失去劳动创收的机会,他们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低收入地区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托养服务,很多贫困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的贫困家庭‘脱了贫,也解不了困’。”

夜色茫茫,思绪如麻,韩国强漫无边际地在网络世界里急切地搜索着,思考着……天色渐渐发亮,又是一夜无眠,他感觉脖子好像插了一根硬棍,又疼又僵,动也动不了。坐在对面的王世新看见他的样子,连忙起身从炉盖上温着的茶壶里倒了半盆热水,将毛巾泡暖后轻轻地敷在了他的脖颈上,把一件棉大衣搭在了他的肩上,扶着韩国强缓缓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地上转了几圈,又扶着他慢慢地躺在床上,帮他盖好被子。

天蒙蒙亮,王世新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表,凌晨4点,离上班还有几个小时,两人对视一眼,没有说话,王世新拉灭灯,也躺到了被窝里。炉膛里的火焰在热烈地跳动着,照得屋子忽明忽暗,韩国强很快睡熟了,传来断断续续的呼噜声,而王世新则心绪难平无法入眠。

韩国强是工作队的候补队员,2016年,王世新作为队长带领乌兰察布市文联驻村工作队入驻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三义村以来,不到两年时间,有两位同志因身体不适应脱贫攻坚繁重的工作,生病退了回去。其中一位因为过度劳累,血压高压一度达到200mmHg,被送到了医院紧急治疗。每每想起这些,他都会心有不安,觉得都是自己这位队长没照顾好队友。韩国强到来后,他汲取前车之鉴,分外小心,每天除了费尽心思完成工作外,还要时刻记挂韩国强的健康,保证他的身体不要再出现故障。近来,韩国强为了村里的几个残疾人上了劲儿,常常彻夜不眠,找资料、填档案、查政策,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他非常理解韩国强的心情,但更加担忧韩国强的身体,他陪伴在韩国强身边,常常是提着半颗心……

四、寻找突破

一名盲人在书中写道:“一条河在地面奔腾时是一条河,在地底下流淌时仍然是一条河,当它们面对大海的时候,它们的灵魂是平等的。”为了这份特殊的平等,王世新和他的队员们绞尽脑汁,想办法,找对策,想让这些残疾人贫困户及早摆脱困境。住在同屋的韩国强是个网络高手,他习惯遇到问题先上网找答案。面对村里的这些难题,也不例外。自从那天从李平老汉家回来后,他像着了魔,一有空,就爬到电脑上。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世界翻山越岭、翻江倒海般寻找答案。

受他的影响,王世新也是一到晚上就钻到屋里,眼睛盯在电脑上,残疾人的事情也住到了他的脑子里。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家政策,在那堆枯燥的文件中,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旅程。像一个迷茫的寻梦者一样,蹚过当下管理的河流,以一个平民视角,自下而上,穿越遥远的时空,踩着岁月河流的纹路,穿过层层迷雾,居然觅得一个出乎预料的突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深入实施《中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结合残疾人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特殊困难和需求,2016年12月22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国家民委等中央26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确定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明确主要任务为:通过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通过减少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刚性支出并改善其身心功能状况缓解一批。通过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推动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解困一批。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赋能一批。通过产业带动、资产收益折股量化等多种方式帮带一批。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行动结对帮扶一批。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贫困残疾人扶贫帮助一批。多措并举,帮助残疾人实现稳定脱贫。明确通过开展十项重点行动,保证任务如期实现。

包扶单位乌兰察布文联春节期间慰问贫困户 ▲

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行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资金。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结合健康扶贫、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下乡入户等工作,推动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依托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对15~50岁有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文盲开展扫盲工作,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提高他们学习文化技能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业技能培训,利用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资金支持,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帮带贫困残疾人从事产业项目增收脱贫。光伏助残扶贫行动。利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建造光伏设施,或集中建设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配发给残疾人贫困户,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获得资产收益。电商助残扶贫行动。依托国家电商扶贫相关政策和有利环境,借助知名电商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电商培训,扶持有意愿且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电商创业,帮助贫困残疾人从事与电商相关的增收项目。

百村千户乡村旅游助残扶贫行动。依托旅游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结合中西部地区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实际,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在适当的岗位就业增收。“妇女编织”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施开发就业岗位、开展手工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妇女从事手工编织与制作,帮扶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阳光志愿者助残扶贫行动,发动各级共青团、青联、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依托现有扶贫和助残政策项目,针对贫困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支教助学、扫盲、康复服务、文体活动、爱心捐赠、技能辅导培训、生产服务、创业扶持等志愿扶助。残疾人脱贫典型示范引领行动。遴选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残疾人脱贫典型,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示范引领贫困残疾人增强脱贫信心,自觉参与到就业创业和劳动生产增收的行动中。并确定了二十四项保障措施,完善残疾人贫困户精准识别机制,加强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加大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进度。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贫困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保障水平。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支持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发展产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残扶贫专项行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保障贫困残疾人优先获得资产收益,构筑农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地区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

像发动一场战争,中央对残疾人脱贫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这个计划的制定,宛如为残疾人脱贫致富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天网,将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事业统筹在一起协同作战,共同配合。形成了重点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组成了地方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联合会履行职能,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

午夜网上漫步,翻阅生疏的文字资料,在时间的延续中,一颗迷茫的心灵渐渐开朗。思绪如流水,潺潺着无边无际的忧伤。

时光在夜色中如叶子般无声地飘零,五个压在心头的残疾家庭渐渐地轻松了起来。在他们的心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蓦然感动如潮水般阵阵袭来。此刻,笼罩在王世新心头已久的浓云顷刻间随着一袭晨风飘散而去。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清晨,朝霞将一缕橙色的光芒送入房间,屋内的炉火依旧跳动着热烈的火苗。终于,他从屏幕前移开视线,站起身子,走向屋外……眼眸中透出明亮的光芒。此刻,他坚信,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由他带领的乌兰察布市文联驻村工作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因为,新时代已经完全不是他印象中的政治环境,国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诚意,对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所缺的就是脚踏实地、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给他们的锦囊妙计是:“下足绣花功夫,沿门逐户,帮助贫困户一一解决问题,直到全部脱贫。”就是让他们用绣花针一针一针去丈量每一个贫困户的困难。他觉得,此次脱贫攻坚战役的部署,党中央的确是高瞻远瞩,也绝对明察秋毫。

当下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渐渐丢掉了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作风,浮躁之风在社会上日渐抬头,的确需要改变作风,以一种扎扎实实的绣花功完成这项史无前例的人民战争。作为军人出身的他理应担当起这份重任,他要带领他的团队用绣花针丈量三义村这块贫困的土地。虽然他身在清水衙门,但执行政策的权力是平等的。倒是理解政策的水平是因人而异的,落实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因人而异的,而这两点和单位的实权没有关系,作为文联干部,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一定程度还有相当的优势。

一夜未眠,王世新的脸色有点憔悴,但他的神情却开朗了许多。简单的早餐过后,他们很快又投入新一天的战斗。凉风吹过,草原漫起了阵阵晨雾,空气中弥漫着炊烟的味道,阿贵山披上了金色外衣,一个冬天即将过去。

五、烟火乡情

冬天,早晨,太阳从前方的山顶升起,阿贵庙的风铃随着阳光飘向远方。王世新披着军绿色的棉大衣,走出屋子,院子里的矮墙上挂着一层薄薄的清霜,微风将清冷的空气吹到脸上,他打了一个寒噤,熬了一夜,混沌的大脑经冷风一吹,清醒了许多,天空出奇的蓝。在一家不如一家的残疾家庭走访中,一种醒世的苍凉滑落在了文联驻村工作队三位同志的心间。

贫困户领取补贴金 ▲

在郑海村有个三口之家,两个残疾人、一个呆傻人。父亲温启腰残、手残,凭借自己残疾的身体,在村里干点轻体力活儿,挣点微薄的工资维持着这个家庭。女儿现年20岁,患有先天性疾病——脆骨症。骨头极易断裂,稍有磕碰,就会骨折。从小到大,她的骨头折断了无数回。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近年来,更容易骨折,所以整日坐在炕上不能活动。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温馨萌,也有一张面若玉盘的容颜,但无情的命运赋予她一个残疾的身体,只能整日坐在炕上望着天空发呆。母亲有点呆傻,还得靠父亲和女儿操心,古稀之年的爷爷奶奶依然在抚养着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家庭。

杭宁达赖山像一座敖包,伫立在白音查干镇南侧,紧挨着袁翠花老人的院子。上午,太阳从山顶升起,阳光正好照在炕上。

每日,老人所能做的事就是看着阳光移动的路线,从早到晚度过自己一天的光阴。她患有胸椎结核,下身瘫痪已有40余年。40年的生活就是这样度过的,丈夫去世21年,自己的生活完全依靠儿子抚养。

以杭宁达赖山为中心的51位残疾人、6户残疾贫困户,像星星般散落在三义行政村的村村寨寨,像51颗钉子一样顽固地钉在那里。它们就是村里的疾苦,也是脱贫攻坚任务的碉堡,就是这个村完成任务的突破点、攻坚点。每一户人家就是一座人间的悲苦大山,他们正在经受着人间最苦难的煎熬,是那么的孤独与无奈,作为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无视他们的疾苦?怎么能容忍这样的苦难长期存在?否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如何体现?答案只有一个,绝对不能坐视不管,驻村工作队是共产党派来的工作队,代表党来帮助他们解除困难,越早越好。

在入驻三义村的这段日子里,驻村工作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完成国家政策的强化补充学习,在长达一个冬天的漫漫长夜中,他们围炉夜学,结合白天入户调研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查找问题。他们夜晚网上“冲浪”,在国家制定的政策中找思路、找答案,完成了从中央到户家的天地对接。与其说他们在完成帮扶工作,倒不如说使自己完成了一次对社会的全新认识。国家在此次脱贫攻坚中,配套制定了30项扶贫政策,覆盖了当前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几个残疾人贫困户,直接对应的有社保扶贫政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危房改造扶贫政策、智志双扶政策、教育扶贫政策等,只要将这些政策对号入座,精准地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头上,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因病致贫以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以户为单位,纳入低保范围兜底保障。制定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兜底扶贫对象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确定赡养义务的老人,纳入农村牧区特困人员集中、分散供养范围,发放生活补贴。全面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着力解决兜底扶贫对象中的困难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陪护支出困难的问题,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2019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并且残疾人两项补贴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对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给予12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对因病因残致困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每人每月给予6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对低保家庭儿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儿童按相关政策给予保障,并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对其他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临时救助。这些政策,全部囊括了五户残疾家庭存在的困难。

高日军家的两个脑瘫儿童的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医疗报销全部得到了保障。对于没有能力建造和维护房子的残疾户,申请国家的危房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以此类推,三义村的80户贫困人家的困难情况在国家制定的30项扶贫政策中都能找到对应点。他们严格按照政策去逐户落实,按时实现了稳步脱贫。而国家制定的30项扶贫政策像一部“葵花宝典”,囊括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贫困类别,并设置以合理的施策良方,只要精准对号,无论什么问题,都会合理得以解决。不得不承认国家对脱贫攻坚所付的良苦用心,和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一片真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经过实践证明,的确如此。

随着他们对政策的深入理解、逐步掌握、不断推进落实,三义村51户残疾人的困难问题像剥洋葱般层层推进,于2019年底得以全部解决。饱受苦难折磨,几近绝望的侯玉莲老奶奶的两个残疾孙子、一个残疾媳妇全部享受了国家给予的残疾人生活补贴,全家住进了宽敞的砖瓦房。从此,一个近乎绝望的家庭得到了拯救,彻底摆脱了困境,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医疗、上学有保障的幸福生活。这是老奶奶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感慨万千,逢人就说自己的意外遭遇。

据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在现行脱贫标准下,乌兰察布市1935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全市自2016年起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制度,贫困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纳入两项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200元,每年有5万名残疾人领取两项补贴;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代缴和补贴,养老保险按100元标准代缴,其中代缴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0元。将家庭无力供养的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低保。

对于特困残疾人家庭低保户,可按当地标准的5%-10%适当提高其低保补助水平。靠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立户,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残疾人在家庭危房改造中优先享受国家政策,对其中特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按危房改造最高补贴标准给予补助,贫困残疾人家庭C、D级危房已全部实施危改。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贫困残疾人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将29项残疾人康复项目列入医保报销范围。使贫困残疾人大病、重病、慢病都能得到集中救治。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0~8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肢体、智力、听力言语),贫困残疾人家庭儿童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及旗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免费康复训练,为减轻残疾家庭生活负担,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贫困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在训练期间给予每人每天30元伙食补贴。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育上门服务工作, 残疾儿童普遍实行随班就读,对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全市1134名适龄残疾儿童已入学943人,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598人,送教育上门232人。“十三五”期间开展对学前教育机构招收残疾学生实施补贴工作, 近年来共补贴学前教育机构47万余元,受益残疾儿童350多名;对应届残疾大学新生进行补贴,截至2019年已补贴残疾大学新生113人,补贴资金15万元;对全市200名贫困残疾高中生实施救助,发放助学金40万元;与统战部门联合实施的“泛海助学”行动,有1790名残疾大学生审核通过,受助金额895万元。

马上就到新年了,又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回首往事,王世新有一种漫步在岁月岸边的感觉,满脑子都是脱贫攻坚的事情。当新时代的号角召唤着人们踏上各自追逐人生梦想的新征程中,在三义村有一群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残疾人以各种姿态挣扎在生命线上,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在全体脱贫攻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精心梳理完成了全村错综复杂的家庭贫困情况后,区别对待,在一项项具体的扶贫政策中找到了各自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如约实现了整体脱贫。

当新年的太阳升起之时,王世新和韩国强站在村口,回望着这个奋斗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村子,家家户户都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冬日的乡村笼罩在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之中,偶尔走过几个老乡,脸上都挂着掩饰不住的笑容,看见他俩站在村口,远远打起了招呼,向他们问好致意,丝毫没有初来之时的抵触情绪。他俩对视一下,也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太阳已经升高,韩国强诡异地向王世新笑了一面,冲他打了一个响指,跑向了村里的小卖店,王世新哑然一笑,想:“看来国强调皮淘气的天性复苏了。”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来到三义村5年了,韩国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松过。

六、围炉跨年

梦若白云,在冬日的草原徐徐地游走。告别2019年,当新一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王世新、江涛、韩国强三位队友在三义村的宿舍里围炉夜话,举杯欢庆。这是他们驻村工作的第五个新年,也是最欣慰的一个晚上,这一年,三义村的脱贫攻坚任务经过重重考核,终于整体脱贫了, 这是他们当初无法想象的事情。回首往事,思绪无边,感慨无限。夜色茫茫,在寒风刺骨的冬季,草原上的人们早早进入了梦乡。可是,在东双井村后排的那个小院子里,市文联驻村工作队的小房子里经常彻夜通明,屋子里的火炉跳动着热烈的火焰,伴着世新、国强俩兄弟守着电脑常常彻夜不熄。

王世新是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记得当初来到三义村后,他对自己的工作并不自信。在他看来,帮助农民脱贫,最需要的是资金、物资。可是自己的单位叫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搞的是文艺创作工作,所拥有的只是一堆文艺作品,和解决住房、交通、穿衣吃饭等物质问题相距十万八千里,根本搭不上边。如此,没有物质、没有条件,怎可完成任务?

静静的夜晚,是他和伙伴韩国强最惬意的时刻。作为同龄人,他们头顶头躺在两张床上,可以海阔天空侃大山,也可以讨论私人问题,更多的是交流困惑;遇到问题,他们可以趴在电脑上查找答案,交流思想。总之,在那个偏僻的小村,他俩不仅是工作的伴侣,更是灵魂出窍、神游天地的挚友。这样的夜晚,注定只属于他俩。也许是文联的职业习惯,遇到问题,他俩总爱刨根问底,讨论个没完没了。面对新岗位的一大堆问题,自然成为他们讨论的中心话题了。在一个个满天星斗的夜色中,他们开启探究的征程,在一个个东方泛白的黎明中结束战斗。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热烈讨论乃至面红耳赤的争执中,他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档案资料归整。在一个个贫困家庭的走访后,他们对症下药,在国家的扶贫政策中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通过他们调查摸底和统计申报,为5户最困难的残疾人贫困户申请到残疾人生活补贴、医疗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对其居住的房屋进行了危房改造,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解脱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这5个苦难深重的残疾家庭从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困苦的重压下被解救出来,如漫长的冬夜迎来了曙光,温暖了这个家庭,更是温暖了一家人疲惫的心灵。脱贫攻坚这项事业对于那些残疾人家庭来说,无异于终结了命运对他们的折磨,如一轮朝阳照彻了黎明,照亮了整个残疾人群的世界,用侯玉莲奶奶的话说“真是功德无量”。

此刻,让他们惊讶的是,5年来,重度糖尿病缠身的韩国强居然坚持了下来。而且,过去孱弱的身子明显变得壮实起来。韩国强是单位的计算机高手,在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日子里,有大量的资料需网上报送,为了保证完成任务,韩国强带病被配到扶贫一线,原计划只是间断性工作一阵子。可是,来了之后,他的工作从来没有松懈的空,因为永不间断的信息报送工作一刻也离不开他这个电脑人才。没办法,他只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5年。在攻坚克难的高峰期,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常常昼夜加班,填报表格,报送材料,韩国强的血压一度高达200mmHg,血糖达20mmol/L。但是大局面前,他总是经过短暂的休息,稍有恢复就又投入工作,如此反复,竟然坚持了5年。5年前,家庭是他的重心;5年后,三义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他事业的全部。过去一个文弱书生,现在变成了一个胸有成竹的攻坚干将。经常有人问国强:“放弃城里安逸的生活,加入脱贫攻坚工作队,住在村里,不觉得辛苦吗?”国强懒得回答,笑而应之。

江涛是个细心人,与他朝夕相处的5年间,韩国强的点点滴滴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一个大姐的身份体恤、照顾着王世新、韩国强。三人自诩为“铁三角”,相扶相搀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在呼啸的春风中,走进牧场,调查牧业详情。在冷暖交替的季节变化中,细数村民的油盐涨落。

作者 ▲

江涛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位大作家,从小生长在文艺的天地中,骨子里浸泡着文艺养分,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来到三义村,农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她那天生的艺术气质简直是天壤之别。江涛喜欢干净,可是村子里到处都是泥土,这里的一切都和江涛的生活环境大相径庭。初来乍到,她被眼前的生活环境镇住了,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样进行,脑子里一片混沌,举步维艰。如果说让她临时待一会儿半会儿,她硬着头皮、咬咬牙,勉强能行。可是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是与单位脱产,要求昼夜住在村里,一年驻村时间不得低于200天。一时间,眼前的一切如立在路边的道道藩篱,阻碍着她前行的脚步。面对那尘土飞扬的道路,她心生厌恶,面对那蚊虫飞舞的屋子,她眉头紧锁……农村的一切使她连起码的生活关也过不了,何谈工作。几次都想打退堂鼓,可是,她又是一个有着悲悯情怀的人。当她看到有那么多贫困人挣扎在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样子,她那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被一次次地震颤着,她无法做到视而不见,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洗涤。只有置身其中,她才真切地体会到农村,各种矛盾纠结交织在一起,贫困户和一些上访户纠结在一起,真正需要救助的贫困户得不到应有的帮扶。一些多年盘踞在村里的奸人、懒人,混乱视听,造谣生事,投机取巧,谋取私利,严重扰乱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进行。有的农民因为没有文化,不懂政策,有了困难找不到解决渠道,常年拖延,造成了更大的困难。特别是那乱如鸡毛一样的家长里短、村务杂事琐事,需要有人细心耐心地建档立卡,帮其理出头绪,按照合理渠道予以解决。村中堆积如山而又杂乱无章的事情如果不彻底理清、解决,这个村子如期脱贫摘帽就会成为一个问号……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落,居然会有这么多的事情。

看到问题的江涛开始犹豫了,如果自己离去,谁能对这些问题了解得这么清楚?谁又能耐心地把它们梳理清楚?像一个母亲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村里那些可怜的人无奈地生活,江涛心软了。比起自己在村里生活的不适应,那些依然深陷在困难中煎熬的人更令人揪心。她无法放下这些而离开,于是,她咬牙坚持了下来,一头扎在了档案盒里,把各家各户的家长里短梳理在表格里,记录在档案里,保存在柜子里,一家一盒、一村一柜,整整齐齐装了十一卷柜,如宝贝一样锁在了一个单独的屋子里。人们看到的江涛手里始终拿着一块橡皮、一支笔、一沓表格在填写着。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竟然持续了5年。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人生旅程,会在那个偏远的小村留下5年的印记。

而她,此刻早已忘记了农村不讲卫生的简陋环境,渐渐适应了这里。如今他们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有了这样的一段历练,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都不会迷惑了。来之前,摆脱贫困是一个遥远的神话;临走之时,曾经落后的村落成为一个温暖的家园,那些疲惫的灵魂有了温暖的归宿。没有大浪淘沙,没有无边风雅,一切都是这般朴素无华,而就是这个朴实的村落、朴实的村民使她的心情变得格外踏实。

新年时,爆竹在夜空响起,草原上,古朴的村庄灯光闪烁。炊烟升起的地方,是牧民们朴实的家。香喷喷的奶酒,热腾腾的奶茶,传递着人间最真挚的祝福,这里曾经有他们的一段别样牵挂,江涛的眼睛湿润了。

猜你喜欢

残疾人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我骄傲
老爷爷,我来帮您
十二则
反腐败——从家庭开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浪漫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