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实践
——以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模块为例

2022-10-09蔡琼北京景山学校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结构图作业目标

蔡琼|北京景山学校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师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1]。相应地,“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可以解决单元组织方式问题,也便于和课程与教学有效呼应和对接”[2]。作为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单元作业应置于课程视域中加以思考,这样才能解决缺乏统一设计、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实现从设计到实施的一体化。课程视域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需要培养怎样的学生?”“通过学习什么来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如何判断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并进行反思调整?”等基本问题[3]。课程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具有系统设计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与内容具有一致性、基于作业批改结果反思作业目标达成度等基本特征,体现出“目标—内容—批改—分析—讲评—辅导”的系统性思考。下面以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八模块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基于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作业目标

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之前,首先要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为此,在设定单元内分课时作业目标之前,教师应思考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单元内分课时作业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综合考虑三者,才能有效保证作业的信度和效度,最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第八模块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文学、艺术与体育”主题群,子主题内容为“中外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该模块由多种类型的语篇组成,各语篇内容及其主题和主题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模块语篇内容及其主题和主题意义

在深入分析模块教材语篇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学情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且以英文童话故事居多。部分学生能列举出部分故事要素,但对故事要素缺乏整体概念;多数学生对故事类题材语篇的语言特点不大了解,且用英语讲述故事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搭设支架,帮助其在单元学习后能够用英语讲述完整故事。结合以上学情,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重组,并制订了单元教学目标、分课时教学目标和分课时作业目标(详见图1),以充分发挥作业巩固、内化课堂教学内容与弥补课堂教学由于时间或容量等原因暂时无法达成的教学目标的作用,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后学习的互补。

图1 单元教学目标、分课时教学目标和分课时作业目标

由图1可知,单元内分课时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高度关联,但它们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课时1作业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巩固当天课堂所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完成语篇任务;课时2作业目标基于学生能够提炼完整的“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故事结构图的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课堂所学,尝试对新语篇进行结构化提炼,为后续课时的交流分享活动作准备;课时3作业目标为梳理单元语法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语法知识——一般过去时进行显现的归纳和梳理,并为课时4的语法学习总结活动作热身铺垫;课时4作业目标,即本单元的最后输出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运用所学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讲述自己熟悉的中国神话故事。

二、结合作业目标设计作业内容与评价方式

在明确作业目标后,教师应据此设计具体的作业内容与评价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确保作业目标的顺利达成。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分课时教学目标、分课时作业目标以及学生学情,教师设计了如下单元作业内容与评价方式:

课时1作业

【目标】巩固课堂所学,归纳概括“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内容】1.熟读第48页的课文,复习第108页的单词,然后用方框中词汇的适当形式补全短文。词汇和短文如下:

One day Goldilocks walked into the forest and some flowers.It was very and soon she was lost.She looked her,and saw a little house,and she walked it.Then she on the floor,but there was in.She the door and the house.There were three on the table,a small one,a big one and a very big one.

2.模仿作业1语段,用3~5个句子概括“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评价方式】在课时2上进行生生互评与班级共评:

1.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朗读自己的词汇填空答案并相互纠正,随后全班与教师一起核对答案;

2.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讲述自己的故事概述,其他学生从语言准确性和内容完整性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课时2作业

【目标】运用课堂所学,补全“Tom and the Bear”,并提炼故事结构图,为课时3的语篇提炼任务作准备。

【内容】1.用方框中词汇的适当形式补全短文。具体如下: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small boy called Tom.One day Tom to go for a walk in the dark forest.He for a short time and then he some flowers.Next,he a little house.He on the door but nobody .He the house.There a big table,a big bowl and a big bear.Then Tom at the bowl with big eyes.The bear Tom,“Are you hungry?Try some of the food.”Tom tried the food.Then they were good friends.

2.模仿课上提炼的“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结构图,自主提炼作业1中“Tom and the Bear”的故事结构图。

【评价方式】在课时3上进行生生互评与班级共评:

1.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朗读自己的词汇填空答案并相互纠正,随后全班与教师一起核对答案;

2.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展示并简要介绍自己的故事结构图,其他学生从是否准确包含了故事五要素(主要人物、背景、冲突、情节概要和主题意义)维度进行评价。

课时3作业

【目标】梳理本单元不同语篇中一般过去时行为动词的形式、意义和用法,为课时4的分享活动作准备。

【内容】参考第七模块“一般过去时be动词用法小结”笔记,结合教材第98页的讲解和前三课时的学习,梳理一般过去时行为动词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结构图,并辅以相应的例句。

【评价方式】在课时4上进行生生互评与班级共评: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展示并简要介绍自己梳理的语法结构图,其他学生从结构图是否清晰提炼出一般过去时行为动词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是否辅以准确的例句等维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然后每组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分享,教师点评。

课时4作业

【目标】迁移本单元所学,撰写自己熟悉的中国神话故事,树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意识。

【内容】我校与美国友好学校正在举行“讲述我们的故事”系列交流活动,本期主题是“我国的神话故事”。请你撰文讲述一个你熟悉的中国神话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学生根据写作评价表(如表2所示)进行自评打分(1~5分),然后教师根据表2对学生自评及其改进后的写作进行评价,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学生课后单独指导。

表2 写作评价表

三、尊重学生差异,提供作业支架

《义教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4]。不同学段的学生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其心理机制、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感觉和知觉的灵敏度、智力、知识范围、学习成绩、兴趣、态度以及其他种种不同的心理特征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性[5]。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基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架,把综合、复杂的单元作业加以合理分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进而顺利实现作业目标。

例如,在课时4作业“我校与美国友好学校正在举行‘讲述我们的故事’系列交流活动,本期主题是‘我国的神话故事’。请你撰文讲述一个你熟悉的中国神话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中,教师提供了以下三个支架:

首先,在课时4上,教师借助师生共同优化的一般过去时结构图(如图2所示),引导学生回顾行为动词过去式的形式、意义和用法,为学生写作作语法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对于语言能力偏弱的学生而言,该支架可以帮助他们有意识地关注过去语境中行为动词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进而促使他们提升动词表达的准确度。

图2 一般过去时结构图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所学故事的内容要素和语言特点(如图3所示),形成撰写故事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撰写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故事作准备。尤其是对于逻辑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该支架可以为他们提供故事结构脚手架。

图3 故事的内容要素和语言特点

接着,考虑到不同学情的学生完成单元作业的实际差异,教师提供《精卫填海》故事的相关图片和关键动词(如图4所示),引导学生借助图3,口头讲述、分享《精卫填海》故事,作为完成后续作业的示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课后撰写其他自己熟悉的中国神话故事,语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撰写课堂上口头分享过的《精卫填海》故事。

图4 《精卫填海》故事的相关图片和关键动词

通过上述支架的搭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开始写作前逐渐获取了完成作业所需的语言和语篇结构支持。作业支架的创设不仅可以有效确保体现核心素养理念的单元作业的真正落实,也可以有效解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时的困难,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增效。

四、分析作业结果,改进作业设计与后续教学

“现在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实施时,普遍缺乏对学生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的习惯,从而使得作业的诊断调节作用无法发挥,也缺乏对作业设计质量及作业效果的有效反思。”[6]作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去发现教与学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改进作业设计与后续教学。

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课时2作业“模仿课上提炼的‘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结构图,自主提炼作业1中‘Tom and the Bear’的故事结构图”的目标达成度不高。班内近一半学生的故事结构图仅仅是“Tom and the Bear”故事的主要情节罗列,或是对故事中部分句子的摘抄,并没有形成包含主要人物、背景、冲突、情节概要和主题意义等方面的整体结构。教师对该作业设计进行了反思,认为“该作业目标是合理的,目标达成度不高的原因在于不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意义与绘制方法不甚了解,以为画个图,用几根线条连接部分摘抄内容就是‘故事结构图’”。基于反思,教师对教学进行了如下改进:其一,补充一项铺垫性课堂活动,即借助本单元介绍“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故事的语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课上生成的相关信息结构图,思考故事要素的真正作用与绘制方法;其二,展示完成较好的学生作业案例(一名学生的作业如图5所示,为保持原貌,学生作品中的个别表达或书写问题未作修正),并邀请学生进行评价分析,帮助作业完成不理想的学生吸收优秀案例的可借鉴之处,为后续完成类似作业积累经验与方法。

图5 一名学生的作业

总之,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实现单元内不同课时教学与课后作业之间的有效勾连,体现出课上课下学习任务之间的衔接性和递进性,有利于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结构图作业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P-3C“奥利安”反潜机结构图
中产直九型多用途直升机结构图
卡-60轻型突击运输直升机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