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渔综合种养及其发展分析

2022-10-09邵德升

新农民 2022年26期
关键词:种养鱼类稻田

邵德升

(肥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安徽 肥东 231600)

1 前言

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来说,这种农业种养形式不仅意味着农业方向所发生的改变,同时还促进了水土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也能够让农民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具有更加稳定的积极性,有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大大地降低农药化肥的应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所种植作物品质的提升,从而助力农业的发展。

2 稻渔综合种养的应用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

稻田养殖本质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不仅将传统以及现代的种养方式相互综合,同时也能够使稻田与鱼类养殖相互融合,使两者优势互补。鱼类的粪便能够为稻田增加肥力,在鱼类动物的活动之下,能够对于水体实现除草增肥的效果。而稻田中的害虫则能够成为鱼类的食物。通过稻渔综合种养的开展,能够对于病虫以及杂草,实现有效的控制效果,提高土壤肥力,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让稻田具有更加良好的水体环境。

2.2 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

在稻渔综合种养的过程中,稻田与鱼类可以相互融合,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中,在上述系统之中,不仅需要种植水稻,同时还需要对水生动物进行养殖。在水稻种植区养殖水生动物,能够让土壤具有更强的透气性,提高作物根系活力,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水稻增产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大的稻田经济效益。

2.3 有利于改善鱼类养殖效果

稻渔综合种养能够为鱼类的生长提供支持,首先,稻田的环境能够为鱼类提供充足的养分以及合适的空间,鱼类能够以水稻种植作为依托,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对鱼类的养殖,水稻的种植户还能够从多个方面出现实现产出,在获得水稻效益的基础上,通过鱼类的销售等途径提升经济收入。由此可见,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之内,使农户获得更大的效益,为养殖业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思路,从而不断地推动生态经济朝现代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4 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对于目前的综合种养来说,属于两种传统农业功能的互补融合,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结合作为主要的特征,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能够将水产养殖充分地结合水稻的种植,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对不同的养殖品种的综合培育,通过统筹规划的方式,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在协同作用的推动之下,资源浪费的问题也能够被有效解决。由此可见,在这种全新的养殖思路的引导之下,能够减少养殖资源的浪费。

2.5 有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

现阶段,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于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充分迎合现阶段的消费环境,养殖人员通常会在养殖的过程中,针对养殖模式进行开辟和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综合养殖的发展。综合养殖模式,能够充分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这两个领域的共同发展。同时,综合养殖模式能够在有限的养殖区域内部,实现效益和产量大幅度提升。

3 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做好场地建设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运用期间,首先要做好场地建设,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稻渔综合种养获得了持续性发展,做好场地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养殖模式转变,确保上述技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对于稻田技术来说,涉及鱼沟开挖技术(图1)、田埂修整技术、防逃技术等。在鱼沟开挖的过程中,应当进行规模开挖。在场地建设期间,需要首先开设鱼沟,插秧前边需要挖好鱼沟,可采用十字、田字或目字形进行开挖,确保从原来单一的水稻种植改变为当前的水稻种植加水产养殖,形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另外,还需做好拦鱼栅的形状,以倒V形状或弧形为佳,栅栏高度可为120cm,宽度为80cm。此后,需要对田埂进行加固,将高度设置为30~60cm,避免鱼类游出。

图1 鱼沟规模开挖

3.2 合理选择品种

合理选择品种,能够帮助提高稻田养殖技术水平,促使养殖规模得到扩大。为了达到提高品种选择合理性、推动综合种养模式的应用的目的,则需要进一步对技术进行总结。建议农户选择抗病能力强、野食能力强的品种,推出多种典型模式,同时构建科学的技术措施。可以选择的品种,主要包括河蟹、小龙虾等。当然,在 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之下,不同的地区都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养殖人员也要基于不同地区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具体的区域内部对水产品的养殖,进行科学的开发。

3.3 做好放养准备

在正式开始放养鱼类之前,需要做好放养准备。农户需要根据生产的需要,开展放养准备工作,实现良好的田间改造效果,确保能够为鱼类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除了上文所述的开挖鱼沟之外,放养准备工作的另外一方面内容便是消毒。农户需要对鱼沟进行消毒,按照鱼沟的面积,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处理,处理7~10d后,便可以放养。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准备需要针对养殖类型进行确定,也要在地方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对鱼类的科学养殖,高效地规划养殖区域。

3.4 做好日常管理

首先,对于田埂修整而言,在投放鱼苗之前,要做好加固和修补的工作,确保夯实田埂,让其不会出现水分渗漏的问题。再次,加强田间规划布局。在综合养殖模式之下,涉及多项环节,比如说施肥、加工、田间规划、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等等。在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田间规划布局,强调在科学的视角之上,筛选种植区域,并且能够严格地遵循种植要求,加强规划设计,从而符合养殖的需要。田间管理和规划要能够同时符合渔业和农业栽培条件,并且优先考虑水稻种植,确保所选用的稻谷种子,具有优良的适应性能。同时,所开展的追肥工作也要采用生态肥料,这样才能够保持粮食有一个稳定的产量。另外,还要通过对多项举措的综合运用,对养殖环境起到改善和调节的效果,从而为渔业产品的生产,打造一个优质的生态空间和环境,针对病虫害问题的防治,也可以将渔业和农业综合起来,协调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最后,遵循农药安全的相关技术规程。

4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问题

在综合养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未能将生产质量摆在首位,并且大力推进渔业和种植业的结合,则会导致无法实现对生态化养殖的大面积推广。当前,产业化无法实现以及技术无法创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渔综合种养的效果。当前我县在生产的过程中举步维艰,而政府提倡科技强农,但因技术创新不足,故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效果差。

在渔综合种养发展过程中,产业化水平低、缺少技术示范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当前产业未能充分结合现代农业,导致产业化示范无法顺利实现。其次,在稻渔综合种养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尚未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技术水平低。再次,稻渔综合种养期间,并未构建示范标准体。最后,针对关键技术参数的探讨和研究不够深入。

渔稻综合种养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而言,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并未得到加强,导致主体缺失。另外,产业化配套技术的集成和发展并未实现,同样阻碍着渔稻综合种养的有效实现。

5 稻渔综合种养策略

5.1 强化综合种养的产业化,推动技术创新

针对水稻种植的全过程,包括选种、种植、田间管理、施肥、除虫害等多个环节,加大研究和创新的深度。在综合养殖应用的过程中,也要以不会影响水稻产量以及种植范围的缩小为基本原则,能够对于养殖条件进行有效利用,从而推动渔业的持续发展,让有限的资源条件具有更高的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同时不会对水稻的产能以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创新方面以往的养殖模式有待完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种植户应当基于多元模式进行探索,在原有稻鱼的基础上,建立立体式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科技强农。并依据稻鱼生态为依托,结合当地的地貌特征,分层次开挖池塘,形成自上而下的养殖模式,实现品种多样的稻鱼养殖结构。从单一品种不断扩增,实现“稻鳖”、“稻蟹”等共生种养模式。技术上从人放天养模式,转变为种植与养殖技术集成发展,形成一体化的种养模式。根据自上而下的养殖模式为基础,打造山区梯田种养模式,利用山区微流水,建立生态型种养模式。其中,稻蟹种养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杂草、虫害,对于稻田生长有一定保护作用。有效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计量;稻虾种养则采取共作洗头膏,有着绿色环保的优势。并且基于该生态系统,能够保障经济、生态双丰收。稻虾共作利用池塘、湖泊养殖,以种植稻田为中心,构建复合生态模式,从而减少稻田杂草增长趋势。综合性系统的影响下,水体肥力得以提升,有效保持区域内稻田土壤肥力,促进稻田健康生长。

5.2 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的产业化发展,加强技术示范

首先,从全局角度出发,在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在高标准农田整治的基础上,强化综合种养机械化应用,推进规模化的开发,实现产业化管理以及现代化运作,加快综合种养示范田的建设,从而实现特色农业的建设目标。在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持续地扩大实践范围,实现更深入的应用。

其次,有关部门要重视技术普及的工作,加大推广力度,并且能够与有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协同合作,组建技术小组,在种植和养殖一线,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技术上的支持和沟通。这样就能够依靠各领域的技术人员,促进本领域和其他领域技术内容的融合,对于养殖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科学的角度上给予帮助,从而有助于其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在具备一定的养殖规模以后,就要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示范标准体系,并且能够按照行业、地区的差异,提高所制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标准中也要对相关的标准指标,比如说养殖原则、目标等,做到明确和标注。在此基础上还要构建一套评价方法,能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而在综合养殖工作的推进中,让所建立的制度体系更加标准、规范,从而提高稻渔综合种养开展的规范性水平。

最后,为了实现更好的种植效果,促进综合养殖的深入应用,就要重视起对于技术参数的研究。在水稻种植的多个环节,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从而获得参数指标,能够为养殖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并且要立足于该种养殖模式的产出能力、生产效果,提高所给建议的可行性。并且通过调研,预测综合养殖的未来发展前景,也能够对于后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技术上提出保障和支持。

5.3 健全渔稻综合种养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管理机构要对于一些大规模企业和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从而提出全新的管理和经营模式,通过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打造一条健全的产业链经营,这样就能在整个经营链条中,实现多项环节的全产业链化。比如说,可以充分贯彻休闲农业的发展理念,将稻渔综合种养的示范区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推进乡村旅游,促进产业链的构建。

其次,要促进产业化配套技术的集成和发展。技术人员要在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强化技术指导和反馈,并且加大技术宣传和推广力度,这样也能够将养殖技术的益处发挥出来,实现更大的技术应用效益。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稻渔综合种养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考虑到区域实际,从而提高所应用的技术的有效性,确保该种种养模式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带动农业和渔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种养鱼类稻田
万州区科技助农效果明显
鱼类运动会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袁善楚
引发海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