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8千米的穿越之美
——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2022-10-08

风采童装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轴线轴线北京

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它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这就是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代、明代清代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周围。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 千米。

背 景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 千米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形态或空间的分布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之中。

起 源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 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布 局

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春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历史上的王者之轴

北京的中轴线,其意向直接来源于“中”这个汉字。

“寻中”观念

在远古的农业社会,太阳对人的生存极其重要,以观测日照为目的的“立杆测影”活动被视为神圣之举;而观测太阳所立的“杆”,因其具有报告时间、标定方位的作用,也就具有了神性。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考古遗址曾出土过测日影所用的“圭表”,通过太阳照射下“表”杆的阴影投射在“圭”杆上的长短来进行大地测量。在冬至这一天的正午,如果在某个地方测量时投影正好到达“圭”杆上一个特定刻度,此处即为“大地之中”,由此有了“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国”的定都准则。测影所立“中杆”被视作天地之中的象征,往往成为一个聚落的中心图腾,由此又成为政治意义上的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张法教授认为,当时“中杆”的形态类似于旗杆,这就是甲骨文“中”字的最初象形含义。

因此,“中”字在其诞生伊始,便被赋予了天人合一、居天地之中的神圣意义。从“中杆”开始的“寻中”的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向心力、大一统国家的愿望,从古至今都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

“择中”活动

都城,作为政权的象征,理所当然被视为天下的中心。《吕氏春秋》曾提到:“于天下之中而立国,于国之中而立宫,于宫之中而立庙”,是一国都城营建的原则。“紫禁城”之得名,便与星相学中紫微垣( 即北极星)有关——紫微垣位于中天,传为天帝所居,因而天人对应,地上宫城成为天子居所。可见,紫禁城的选址与命名便是一种“择中”活动。

在这一观念指引下,历代帝王,均将“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坛台四环”作为都城营建的总原则,这一原则构筑了一种“居天下之中”的心理效应,与中国的国名一样,契合了古代中国区别于西方民族国家的特殊性质,故而日本学者渡边信一郎称其为“天下型国家”。在地理上,中国北部为干旱的荒漠,西部与南部为高耸的高原,东滨大海——这些天然屏障使得中国获得了超级稳定的自我认同;更由于“寻中”思想造成的大一统观念,使得“王者以天下为家”成为每一个统一王朝的基本政治形态。在记载历代王朝始创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定有天下之号曰新”(王莽)、“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改元大赦”、“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定有天下之号曰清”——所谓天下,是古代中国人所认知范围内世界的总和,其最和谐之地即为王都,周边地区随着与王都之间距离的变化,文化与道德被认为呈反比例下降,所谓“狄夷”的概念便由此生成。在此指导思想下建立的国家,与欧洲同一块大陆上的不同民族国家具有本质的不同,这就是中国与欧洲之间都城形态差异的根源。

天下之中心

在这一情形下,象征都城中心线的城市轴线,成为天下之中心的象征,自然必须被代表权力的建筑所占据,而不能如罗马一样,将它们排列于这一轴线的两侧。中国建筑的轴线是围绕尊者代表物设置的,尊者代表物——不论是宫殿、陵寝还是碑楼、享殿——不但是轴线存在的唯一原因,而且是轴线中断的结点。当人沿轴线的空间运行到御座所在的太和殿或陵寝神道上的大碑楼时被中断,人必须不断地离开轴线,绕过这一代表物才能继续沿轴线的运动。这些代表物占据了轴线,使其他来到轴线的人均处于客位的角色。即便轴线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其结果仍然完全是烘托尊者的地位,而不是为在这里活动的人所考虑——事实上,他很可能在需要绕过建筑之前便被制止了前行。

北京的中轴线终止于美丽而宁静的钟鼓楼。钟鼓楼的角色,实际上与太和殿前的日晷、嘉量有相似之处,因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授时功能,而体现了统治者的特权。因此它们有足够理由坐落在中轴线上,就像很多中小型城市鼓楼位于十字大街交叉口的现象。

梁思成先生说,中轴线在向北到达钟鼓楼后便不再延伸,而是“平稳地分配给”北面的两个城门。这固然引起人们对旧京景物的思古幽情,然而剥离感情的因素来看,中轴线在钟楼戛然而止,是由于不再有政权的代表物需要占据轴线——没有人被允许从背后拜见皇帝,因此北城墙没有了礼制上开设中门的需要,只从军事安全角度开设了东西两门。没有尊者代表物占据的中轴线,在钟楼之后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便无须延伸,隐没在墙根街巷中即可。如果说“中国”的“中”字就是早期聚落中心的符号模型,那么后世集权的一再强化和北方崇拜的形成,终于消除了它上面没有必要的出头。而今天北京城市规划中,中轴线的北延和南延,实际是向西方轴线概念的靠拢。

北京的中轴线,是紫禁城轴线的延伸。只有在出了内城的前门大街、天桥一代,才沾染上了普通的生活气息,提供给城市中的市民活动。不得不说,北京只有前门到永定门这一段,可算与卢浮宫前的香榭丽舍大街相对应。事实上,这一段原本并不是北京城规划的一部分,它的出身是一条城外大街。自打进了前门,这条线就像卢浮宫大楼和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本身建筑的对称轴,脱离了公共空间,专属于建筑的主人。只因为东方建筑是在平面族群上展开,而不以单体的宏大取胜,才有了这条比西方长得多的轴。长长的轴线,仿佛漫长的皇权时代……

猜你喜欢

中轴线轴线北京
北京“实景三维中轴线”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凸轮轴孔轴线与止推面垂直度超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