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棉23 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2-10-08孙建船杨涛詹有俊张璇范术丽杨军张金忠李渊
孙建船,杨涛*,詹有俊,张璇*,范术丽,杨军,张金忠,李渊
(1.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甘肃 敦煌 7362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55000)
1 选育过程
酒棉23 号(原代号:酒棉332)是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棉花品种。 2012 年以引进的优质、高衣分、耐黄萎病材料硕丰165 为母本,以引进的早熟、抗枯萎病、 抗黄萎病材料ND04-11 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冬季F1在海南自交加代;2013 年在枯萎病病圃内种植并选择抗枯萎病的优良单株;2014 年继续在枯萎病病圃种植并筛选抗病株行;2015 年筛选出田间生长稳健、综合表现良好的株系,命名为酒棉23 号;2016 年参加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新品系鉴定试验,酒棉23 号表现突出;2017—2018 年参加品系多点比较试验, 该品系表现出丰产、优质、抗性优良等特性。 2019—2020 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21 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 2022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甘审棉20220001。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酒棉23 号为早熟陆地棉品种, 在甘肃省种植的平均生育期135 d,霜前花率92.8%;植株筒形,Ⅱ式果枝,茎秆绿色,有茸毛;叶片较大,掌状五裂,叶色淡绿;开花结铃早,铃卵圆形,多4~5 室;株高73.4 cm,第一果枝节位4.9,单株果枝数8.6,单株结铃数7.9,铃重5.7 g,衣分43.7%,籽指11.0 g;吐絮畅,含絮力高,棉絮洁白,易拾摘(参见封四彩版)。
2.2 产量表现
2019—2020 年酒棉23 号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多点平均每666.7 m2籽棉产量为359.3 kg(表1),比对照品种酒棉10 号[1]增产2.6%;每666.7 m2皮棉产量为160.8 kg,比对照品种酒棉10 号增产12.1%。 在2021 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中,酒棉23 号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50.2 kg 和157.8 kg(表1),比对照分别增产5.1%和19.5%,5 个试点皮棉全部增产。
表1 2019—2020 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21 年生产试验中酒棉23 号产量表现
2.3 纤维品质
在2019—2020 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混合取样,统一委托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 校准棉花标准校准),2 年结果平均:酒棉23 号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6 mm,马克隆值4.0,断裂比强度31.3 cN·tex-1,长度整齐度指数85.8%,断裂伸长率6.1%,反射率80.8%,黄色深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64.0。
2.4 抗病性
2019—2020 年区域试验承担单位委托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在甘肃省敦煌棉花枯、黄萎病自然病圃内种植鉴定抗病性[2],结果显示:酒棉23 号2019 年枯萎病病情指数19.1,黄萎病病情指数7.6;2020 年枯萎病病情指数13.5, 黄萎病病情指数6.7。 2 年平均:枯萎病病情指数16.3,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7.2,高抗黄萎病。
3 适宜种植区域
酒棉23 号适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植棉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2-4]
4.1 适期早播
根据土壤墒情,在4 月上中旬播种较适宜。
4.2 合理密植
每666.7 m2播种1.0 万~1.1 万株。
4.3 科学施肥
全生育期每666.7 m2施纯氮18~20 kg、 五氧化二磷10~20 kg、 氧化钾5~10 kg。 施用方式:40%氮肥基施,60%氮肥在初花期、花铃期、铃期分3 次追施;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施入。
4.4 合理灌水
头水不宜过早, 以现花期前后灌头水为宜,之后每隔20~25 d 灌1 次水, 全生育期内灌水3~4次,8 月下旬停水。
4.5 全程化学调控
全生育期用缩节胺化学调控3~4 次。 现行后化学调控1 次,每666.7 m2施用缩节胺1 g;盛蕾期,每666.7 m2施用缩节胺2 g; 头水前进行第3 次调控,每666.7 m2施用缩节胺4 g;打顶后,每666.7 m2施用缩节胺8 g 重控。
4.6 适时打顶
7 月10 日前结束打顶,每株留果枝10 个左右。
4.7 防虫
及时防治地老虎、红蜘蛛、棉花蚜虫及烟粉虱等害虫。在棉花蚜虫的防治上,注意保护天敌,减少农药用量和施用次数,保护农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