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10-02潘景丽
潘景丽
(北部湾大学 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的教育战略之一。教育信息化是我国高校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教40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等均明确要求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求各高校增强在线课程的增量提质工作。本课题组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学校发展需求,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探究并实施了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优化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
1.1 在线课程建设质量良莠不齐
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在线课程在短期内从规模、范畴和程度等各个方面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在线课程在育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在线课程的建设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在线课程只有简单的课程资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任务的安排和课程考核方法等不完善,达不到媒体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2 在线课程的“学、教、评”操作不到位
在线课程的建设更多的显现为将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简单叠加,而并非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革新,未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以我校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为例,线上的“学、教、评”存在教师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指导和督学不够到位,师生交互、师生互动的频率相对较低,课程讨论区讨论次数和频率够不高,线上评价有所缺失,线上线下教学任务分工不明确、融合度不够,课程建设的重点在资源的建设,缺乏对“学、教、评”的整体设计,“学、教、评”分离等问题。
1.3 未能处理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学、教、评”的关系
课程目标要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课程目标的实现要靠“学、教、评”的具体操作落实。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学+教+评”这三层的关系,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明确学的目标、教的目标和评的目标并开展相应的学习、教学和评价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但不少在线课程的建设没有关注到这三层关系,在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选取和设计方面相对随意,“学、教、评”三者不协同,缺乏三者的整体设计,没能很好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
图1 课程目标与相关要素的关系
2 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学、教、评”三者的内涵
“学、教、评”是教学的三大要素,三者相辅相成。三者是否能够互相补充,融合统一,影响到在线课程应用的有效性。
学是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将学科知识与能力转为为自身素养的行为。“学”涵盖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学习内容等范畴,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教是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为导向,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实施的育人行为,主要解决“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等问题。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基本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路径。
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对教与学效果的检测。评的目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解决“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等问题。
“学、教、评”三者在育人中角色与分工不同,但共同指向育人目标,目标一致。有效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学、教、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来达成。
2.2 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育人是个系统工程,整体性、综合性改革可以大大提升改革的效益。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是系统性的改革,其构建理念是:“系统改革,成果导向”,“学、教、评”一体化设计;突出评的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学、教、评共同指向人才培养目标。
(1)该模式采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线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整体设计采取反向设计,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育人目标层层落实。教学的“学、教、评”三维有清晰的具体目标和基于目标的操作行为。
(2)该模式整体设计“学+教+评”三维联动方案,合理安排线上、线下的任务以提升育人质量。安德森等人认为,有效教学需要考虑学的问题、教的问题、评的问题以及匹配问题[1],即要关注“学、教、评”三维并使之一体化。整体设计,三者各有各的任务并分工合作。线上学习有“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优势,媒体资源丰富,学习过程留痕;线下学习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即时反馈。线上、线下各有特点,各有优势。线上、线下的“学、教、评”也需融合,整体设计与实施,深化课程改革,达成育人目标。
(3)在线课程的“学、教、评”需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确保“学、教、评”三者在育人方面形成一股同向的力量。教师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系统设计学习方法、学习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活动、评价方法等;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合作交流;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成长状态。“学、教、评”三者融为一体,形成螺旋式上升,服务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促进学生成长的模式。
2.3 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课题组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建设了《中国文化概要》《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4门英语专业课程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宣》《多元智能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等4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在线课程,授课学生包括2018级-2021级全校学生。以上在线课程采用了“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图2所示。
图2 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
在该模式中,线上、线下的“学+教+评”整体设计,遵循“输入→内化→输出”的学习规律并搭建教学支架,利用线上、线下的优势,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阶段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实现从接触新知到深度学习的提升,层层推进,达成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
(1)课前线上学习阶段。在线课程具备容量大、开放式、共享性等特征。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等新的学习特征[2],在线课程应用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越来越趋向自主学习[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角色等发生了变化。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课前的学习以学生在在线课程自学为主。在学与教方面,学生通过在线课程直接获取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等多元化的资源,了解课程和课时的教学目标,完成课件、教学视频的自学和课前作业等,实现新知输入和自育。线上的学习,除了传统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实现了人机互动交流方式。在评价方面,学生课前自学的成果由教师通过在线课程或者由在线课程平台所设置的自动评价进行检测和反馈。在课前线上学习阶段,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教学资源提供者、线上测试题目设计者和引导者。
(2)课中线下学习阶段。课堂是教师阐述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阵地。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线上、线下的任务,充分发挥线上的“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以及线下的“师生可即时交流与反馈”等优势。依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生特点以及课前学生在在线课程自学自测所呈现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在该模式中,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前学生线上自学自测的学习数据作为课堂学情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自学的结果显示,有目的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处理。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等,以学定教。
在学和教的方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贯穿课堂,让学生做中学,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利用教师本身的知识和呈现能力、课件、观察图表、慕课堂作业和检测等,通过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同伴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器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看+听+讲+想+做”,学生理解、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促进增值性发展。在评方面,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多元化。教师监控学习过程,着重即时评价,即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引导学生思考与反思。按周或月进行阶段性检测,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与教。形成性评价结合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的人员可以是学生个人、同伴或教师。以使用课堂观察图表、同伴评价表等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该模式的课堂教与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关照学生的个性,学习评价更为全面和精准;也为课堂腾出了更多的师生交流与生成的时间,使学生能更多地参与促进知识内化和产出能力的相关教学活动,从而综合提高学习效益。
(3)课后线下学习阶段。课后的线上学习聚焦拓展延伸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效。课后在线课程的内容及相关教学活动设计更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征,能充分体现金课的“两性一度”。
在学的方面,学生可以继续利用在线课程丰富的资源,在讨论区与教师或同伴继续深入探究课程内容,提升反思、质疑、分析、应用等能力;学生还可以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改或科研论文,深化知识的理解,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升研究能力。在教的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进一步拓展学习,包括上传和分享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视频等,与同伴进行自身实践视频的分析,获取改进意见,持续改进和完善,增长知识与能力。在评的方面,通过在线课程系统评价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同伴评价或者教师线上作业批改与反馈等,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学习痕迹与成效,为后期的教与学提供准确的调整依据。课程的考核标准可以由四个方面构成:线上平时自学测评成绩+线下课堂表现成绩+线下期末考核成绩+线上期末考核成绩。
3 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实践的成效
3.1 新模式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
为了解本课题实施后的效果,课题组成员对实验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在线课程“学+教+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成功的。以在线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例,在2021年秋季学期的问卷调查中,“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得分均为9.4以上。问卷的每道题为10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调研的内容涵盖“学、教、评”三个方面以及与“学、教、评”紧密相关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的问题。具体的问卷题目包括: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得当,教学互动好,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教学活动丰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采用小组、俩俩等多元组织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法,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在线课程,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教学资源丰富;注重课程学习的延续性和拓展性,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课程考核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升实践、合作、思辨、创新等能力等等。课程的学期“学生评教”等级为“优秀”。
在访谈中,学生认为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习的时空拓展了,知识学习也更深入了。学生通过课前线上自学储备一定的知识量之后,教师可以节省线下讲授的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答疑解惑,学习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强。多元的媒体输入方式也增长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者的需求,学习变得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线上、线下的评价更全面和更精准;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的评价,让评价更科学和客观。
3.2 新模式得到同行的认可
新模式最初在英语专业的某些在线课程中应用,在实践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同行的认可,随后应用到全校性公选课,模式惠及2018级-2021级的全校本科生。在近年来的每学期的同行评价中,应用新模式的在线课程均获得“优秀”等级。在线课程改变了教师教学的理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能力。
3.3 新模式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
应用新模式的《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概况》等课程为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获得了校级“在线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课程《英语教学论》《中国文化概要》等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建设课程;课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宣》等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中国文化概要》获得校级信息化教学资源项目立项;课例“实践导向的《英语教学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获得区级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奖项;团队教师使用在线课程参加全国、全区或全校的教学大赛,获得奖项多项。使用新模式的在线课程质量建设和应用的质量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
4 结语
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正在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朝着更开放、更个性化和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线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典型实践,其“学、教、评”也需与时俱进,构建新的模态迎合新时代学习者的需求,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上的各自优势,整体设计“学+教+评”三维的融合与统一,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的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