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环境与区域创新
——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

2022-09-30杜伟岸张宇浩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效应金融

杜伟岸,张宇浩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在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新产品、新部门可以带来科学技术知识存量突破性地增长,帮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升级。我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而出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有关知识产权的部署内容为历次规划中最多,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正不断增强。面对“卡脖子”问题,实现各类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已经刻不容缓,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力量,建设能够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知识产权环境。本研究将从金融发展的视角研究我国知识产权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影响路径。

1 相关分析基本概念

知识产权环境一般由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意识3 个要素组成。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产权规范存在形式和基本构成的总和[1]。其不仅包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包含着审核、确立、交易、维持等规则制度。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推动经济、文化、科技健康高速发展的必要前提。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以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事务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各类组织为服务载体,以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权利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提供代理、评估、质押、风险投资、预警、展示交易、许可、培训、诉讼、维权、信息等服务的各类机构和社会资源的总和。知识产权意识指公众对于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所有权的认同,包括创新意识、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制度意识。应当通过社会教育和宣传,使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激发创新欲望,提高创新能力[2]。

2 文献回顾

目前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文献较多,主要探讨其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而研究知识产权环境对创新影响的文献较少,其中主要围绕保障知识创新全链条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展开,也有部分关于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以提升知识成果转化效率的理论研究,总体上,能够综合考虑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服务体系及知识产权意识普及程度的相关文献不多。

2.1 知识产权环境与区域创新

区别于一些官方文件,现有研究较少将知识产权环境作为整体概念来表述。Nee[3]指出区域整体市场化水平是知识产权环境的基础;姚铮等[4]认为知识产权环境对于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向以及被投资企业的研发绩效具有调节效应;毛牧然[5]提出加强知识产权环境建设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Tödtling[6]指出初创企业的创新意愿及能力会受到知识产权环境的影响;Faccio[7]认为在新兴市场中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受到恶劣的知识产权环境影响。

已有研究进一步将知识产权环境划分为知识产权制度、服务、意识。关于知识产权制度,如冯晓青等[8]认为知识产权制度能够高效地推动知识传播、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增加社会福利,体现其正当性;吴汉东[9]认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需要依照公共政策的模式来建设完善、协调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关于知识产权服务,周静等[10]通过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情况进行研究,提出高校内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专业人才稀缺,缺乏深层次服务;杨红朝[11]则从国际比较角度提出了关于充分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政策建议;王家宝等[12]剖析了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毛昊等[13]实证验证了企业购买知识产权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创新效率、驱动企业创新,并指出服务机构需要优化自身服务内容以提升其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从而拉动企业的服务需求。关于知识产权意识,陈士林等[14]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得出结论,认为总体上我国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仍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创新成果转化数量,抑制了创新产出能力;汤庆慧[15]认为培育青年的知识产权意识有助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型国家;林洪等[16]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家的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较强,有效地推动了知识产权产出。

2.2 知识产权环境、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

知识产权产出与研发投入直接相关,关于企业研发对于创新的作用已有较多讨论,如Cheung 等[17]提出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企业得以实现良性循环、获得外部投资的重要前提。以宏观视角来看,企业研发投入受到外部环境如国家与地区政策的影响[18],而知识产权环境属于政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发存在客观影响,如许玲玲[19]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制度环境会影响高新企业的创新绩效;邵同尧等[20]研究证明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其作用大于风险投资;Chang[21]认为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产出可以提升企业绩效;周密等[22]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下研发强度对创新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张春红[23]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证明研发投入强度可以影响区域创新能力。

2.3 知识产权环境、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

直接研究知识产权环境与金融发展之间联系的文献较少,个别相关研究如李后建等[24]主要从政府的制度建设角度出发,发现当公职人员有腐败行为时金融发展带来的创新效果可能会受到抑制;钟腾等[25]提出具有知识产权政策层面的保障才能更好地增强金融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不同文献对于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如赵增耀等[26]基于开放度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方向与程度不同;冉光和等[27]发现金融发展规模区别于金融发展结构和效率,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相似地,孙德梅等[28]发现金融发展对省域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但存在滞后的正向效应;张宽等[29]证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金融深化都对区域创新质量有正向作用;张丽华等[30]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相当显著的正向作用;杜江等[31]发现金融发展在短期内能促进科技创新,但长期来看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不同时间长度上比较,可以得出金融发展对于科技创新的不同影响结果,这符合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一般影响规律——短期能缓解融资约束,长期则会存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此外,王世强等[32]从空间计量的角度发现金融发展对地区创业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徐晓舟等[33]通过实证证明我国金融发展程度与中部省份创新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有区域差异性;王淑英等[34]从新地理经济学角度构建模型进行研究,得出当以金融发展作为调节变量时,研发投入能显著影响区域创新的结论。

上述相关研究中,对于金融发展定义的不完全相同可能是导致结论出现分歧的原因之一。基于已有相关研究,本研究参考冉光和等[27]的研究,以金融发展规模的视角来分析金融发展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是否会受到环境、制度等因素干扰。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知识产权环境对区域创新的直接影响效应分析

自进入21 世纪第2 个10 年以来,我国对智力成果独有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创新成果以注册知识产权的形式使之受到法律保护以降低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行为,我国知识产权授权数量的快速增长体现了社会的创新活力,然而也存在着创新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却缺乏市场化能力等问题。知识产权环境渗透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阶段过程影响着创新活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有助于科研机构和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便捷的方式申请知识产权,打破因经济、地理、时间限制而形成的知识产权申请壁垒,减少信息不对称,例如,通过减免知识产权注册费用或简化知识产权申请步骤等方式来降低创新活动的显性和隐性成本,刺激创新活动;或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费用进行补贴来减少企业长期维护知识产权的资金压力,使其能不断创新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池。从创新活动的中试阶段来看,发达国家的科研、中试、产出三阶段资金投入比例大多在1 ∶10 ∶100,我国仅为1 ∶0.7 ∶100[35],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存在中试资金投入机制落后、政策扶持力度和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当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建立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弱化事前审批,降低交易成本。其中少不了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建设贯穿创新活动始终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可以加速改变长期以来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创新模式,使市场在推动创新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将推动形成全民尊重知识成果的良好风气,让拥有创新能力的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知识产权环境的改善意味着创新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尊重,也可使创新成果所有人充分得到法律保护,减少其合法权益受到的侵犯,进而从整体上助力创新活动开展。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改善知识产权环境能有效提升区域创新产出能力。

3.2 知识产权环境对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从知识产权环境影响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影响区域创新产出两个层次来分析知识产权环境对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首先,政府层面对于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变化会直接以知识产权制度变更的方式体现,如通过注入财政补贴直接对企业研发投入造成影响[36],或调整知识产权相关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政策影响人才供给,进而造成研发投入变化[37];其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与企业在研发论证阶段、产出阶段的潜在成本相关,由其提供的与金融系统结合的中介功能影响企业的融资渠道。上述两方面共同影响实际投入研发的资金。另外,知识产权意识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研发成果社会效益的预期:若社会不尊重知识成果,侵权行为会更加肆无忌惮,其负外部性会使研发投入逐渐成为无收益付出;反之,则能使创新意识蔚然成风,促进研发投入持续地增长。研发投入的增长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多方面影响:通过规模效应和机会成本效应影响区域创新产出,使两者关系呈现出非线性特征[38];而销售、维护等属于其他部门的资源也会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而受到一定挤压,这部分挤出效应也会随着知识产权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知识产权环境能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影响区域创新产出。

3.3 金融发展的调节效应分析

中小企业是产业部门创新的主力军,但一直以来资金约束是其创新的最大阻碍。金融是流动在整个生产部门躯干的“血液”,健全的金融体系可以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同时也帮助金融行业自身获得高额利润而形成良性循环。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会通过提升资金流动性拉动投资,缓解资本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创新;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放大金融对研发的支持;优化金融发展结构能通过分散投资风险、增加投资路径的方式促进研发投入[39]。

然而恶劣的知识产权环境就如同血管被堵塞,金融成为“血栓”吸收资本、阻塞创新,对需要大量前期资金投入的高新行业形成了挤出效应、造成负外部性。我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证券化及质押融资的制度,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优化了知识产权环境,企业依靠抵押知识产权获得的贷款数量快速增长,融资约束缓解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达到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的,发挥了金融对知识产权发展的正外部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金融发展能提升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

H3b:金融发展能提升知识产权环境改善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我国31 个省份(未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样本。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40]自2011 年开始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2010 年为基期年份设置2010 年综合及创造、运用、保护、环境发展指数为100,因此选取2012—2019 年作为研究区间,以知识产权环境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他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国泰安数据库,并通过插值法对其中少部分缺失数据进行填补。

4.2 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区域创新产出(inv)。已有相关研究一般以4 种指标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分别是专利授权量(Patent)、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及新产品销售占比,其中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 种类型。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产出主要是论文、专著出版物和专利,而企业需要考虑市场盈利,往往以新产品的形式形成创新产出;专利申请量还需要经过详细验证和审核,因此专利申请量并不能代表创新产出;新产品销售占比则没有考虑到理论层面的知识成果。综合来看,技术合同成交额既代表了区域创新成效,也可以避免与解释变量产生内生性问题,因此,选用技术合同成交额取对数作为衡量区域创新产出的指标。

(2)核心解释变量:知识产权环境(Envir)。知识产权环境发展状况主要从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服务水平以及知识产权意识3 个方面综合探讨。其中,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主要考察相关法律、规章、战略、规划的制定情况;服务水平主要考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员分布情况;知识产权意识反映公众知识产权意识,通过知识产权人均申请量、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以及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官方网站的访问量来测评。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知识产权环境分析指标构成

(3)中介和调节变量。选取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RD)作为中介变量,将金融发展(Fin)作为调节变量,并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和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发展规模,以验证知识产权环境对于区域创新在不同路径下的激励效应。已有相关研究多用研究人员全时当量、折旧的研发存量、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度作为衡量研发投入的指标,但由于折旧度不同会使得研发资本存量估计存在差异,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选取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度作为衡量研发强度的指标。

(4)控制变量。选取可能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对外开放程度(Open)用进出口总额与GDP 的比值表示;固定资产投资(Invest)是基本设施建设的重要来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应控制其影响,因此以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对数值表示;通货膨胀率(Inflation)、消费水平(Cost)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对创新活动均存在潜在影响,因此分别用各省份消费品支出与其GDP 的比值以及CPI 指数表示;财政补贴直接影响企业创新,因此应控制政府干预程度(Gov),用各省份的财政支出与GDP 的比值表示。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3 模型设定

首先探究知识产权环境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构建基础计量模型(1)如式(1)所示,用于表示知识产权环境对于创新产出的直接影响机制,可以验证H1是否能够成立。

为考察知识产权环境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路径(见图1),对模型(1)进一步拓展,引入调节变量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环境的交互项(EF)构建模型(2),引入中介变量RD以及EF分别构成模型(3)和模型(4)。具体分别见式(2)~(4):

图1 知识产权环境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路径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直接效应检验及分析

由于数据的方差对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有明显影响,因此首先对检验直接效应的模型进行面板数据的组间异方差沃尔德检验、组间自相关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F检验和Hausman 检验结果强烈拒绝原假设,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表3 模型变量的组间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结果

另外,由于模型存在组间异方差及相关,因此采用稳健标准误以消除异方差进行检验,并与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修正结果对比。从表4 的基准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面板校正标准误差回归,知识产权环境指数的系数都显著为正,在面板校正标准误差回归下的知识产权环境指数每提升1%,区域创新产出增加5.846%,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提升知识产权环境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从控制变量角度看,各变量大多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控制变量的选取比较合适,各控制变量与区域创新关联紧密。据此可以推测,区域知识产权环境的改善可能通过溢出效应、开放程度提升带来的制度优化、融资水平提升效应等路径促进区域创新,从而验证了H1。

表4 样本创新产出的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5.2 间接效应检验及分析

通过模型(3)和模型(4)验证知识产权环境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如何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为缓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对数据统一量纲并进行对数化处理,在交互项相乘前进行中心化处理以防止数据偏离带来的影响。由表5 可知,知识产权环境对于研发投入的影响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知识产权环境指数每提升1%,研发投入相应增长1.163%,说明改善知识产权环境能有效促进全社会的创新投入;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在调节效应作用下,知识产权环境指数每提高1%,能增加3.037%的创新产出。从而证明了H2和H3。

表5 样本创新产出的中介及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此外,无论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还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功能层面分析,引导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都是题中之义。从模型(2)的估计结果来看,金融发展与知识产权环境的交乘项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证明改善知识产权环境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增加银行等投融资机构对企业的资金支持,通过建立更多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模式来纾解知识成果创造过程中的融资困境。

5.3 异质性分析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知识产权环境对于区域技术创新的不同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 年之前对我国省级行政区东中西部的划分方式,考察东中西部知识产权环境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异质性。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因素影响,因此物流成本较高,缺少培育新技术的市场条件,但得益于20 世纪60 年代的“三线建设”,拥有了充足的高教资源和军工企业,军用技术发展为中西部的创新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中西部在后续的绿色创新中具有后发优势。另一方面,中西部的政策制定往往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国家有关政策普遍由东部试点后再于全国推广,因此中西部对于知识产权环境构建的依赖性较低,其知识产权环境与创新活动关联性也会相应降低。与中西部不同,现有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部分都在东部,东部地区不仅可以优先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也可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从而拥有贸易优势以及扎实的经济基础,创新动力较强;同时东部地区也更为重视知识产权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知识产权环境优化,其知识产权环境改善的作用将面临边际效益递减,从长期来看,如果继续推出更倾向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

由表6 可知,各地区知识产权环境指数与区域创新产出的系数皆为正,且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东部地区知识产权环境改善对于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再次,与上述推断相符合。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较为依赖农业和服务业,创新产出最多的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缺乏创新基础,发展路线仍处于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知识产权环境改善对促进区域创新的贡献相对小一些。而东部地区金融资源丰富,已然进入了知识密集型、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区域内的创新活动对于知识产权环境敏感度较高,改善知识产权环境的需求相对最为迫切。中部地区则处于转型阶段,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正在不断提升,未来知识产权环境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程度也会更深。

表6 样本分区域创新产出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7 可知,中、西部地区的交互项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其金融发展都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东部地区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且系数为负,可能是因为其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并没有与知识产权环境建设产生有机结合,存在脱实向虚现象。知识产权环境改善对于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说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环境对于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边际效益递减,对于欠发达或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进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增加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至关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研发投入增长。而从金融发展对于研发投入的中介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来看,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不但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系数较大,而东部地区的调节效应为负,说明金融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对于创新存在负向调节效应,不再是单纯地提供资金流动性,而是会造成虚拟经济的高收益带来的脱实向虚现象,从而抑制区域创新。这与王淑英等[34]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

表7 样本分区域创新产出的有调节和中介效应估计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以上分区域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已证明了本研究基本结论相当稳健,为进一步增强结论的可靠性,使用以下3 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1)剔除部分年份样本,选取2013—2018 年作为研究时段再次回归;(2)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创新产出的替代变量进行估计;(3)变换模型,考虑到知识产权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使用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知识产权环境作为工具变量,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重复上述估计。由于篇幅限制,仅列示直接效应回归的结果(如表8 所示)。3 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核心解释变量知识产权环境和各控制变量的系数均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说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良好。

表8 样本创新产出与其影响变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8 (续)

6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利用我国31 个省份2012—2019 年有关面板数据,从金融发展视角分析知识产权环境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知识产权环境改善明显促进了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提升,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我国知识成果产出及转化的重要因素,且东部地区接受的创新溢出红利不如中、西部地区;(2)知识产权环境能影响社会研发投入、创新产出,其影响的间接效应弱于直接效应,且东部地区对应研发投入的提高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3)金融发展在知识产权环境对区域创新的直接和中介效应中都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且在中、西部强于东部地区。

6.2 政策启示

(1)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释放创新活力。从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开始计算,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只有30 年,与世界上其他传统工业化强国相比十分短暂。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刺激创新,应当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现状、针对存在弊病构建适应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求平衡知识产权创造者与知识产权运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制度层面引入金融“活水”,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逐步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支持知识产权债权融资,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信贷融资的扶持力度。除统一立法外,地方政府应当制定与自身经济水平适配的知识产权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挖掘知识产权债券融资等模式的巨大市场潜能,东部发达地区应当关注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中、西部地区则应降低知识成果融资的门槛,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基于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性质的金融工具,充分发挥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

(2)聚焦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破解创新成果转化难题。如何打通产学研合作链条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面对的一个巨大问题,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作为知识产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的正是将各类金融服务与知识产权服务结合、疏通产学研合作中关键环节的角色。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快速、更灵活、更贴近需求的知识产权服务,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横琴金融与国际特色试点平台为代表的国家及地方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以六棱镜(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呱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知识产权新兴服务商等,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1+2+20+N”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下一步应当推动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保密前提下的科技资源共享,加强知识传递和转移的效率。将知识产权作为新生产要素与金融紧密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使金融机构在主体供给、资金供给和经验供给等层面与创新链的主体全方位适配。

(3)广泛培育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公平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增强对人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有助于提升对于知识创造者的尊重和对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认知程度。应打破申请知识产权是单纯逐利行为的传统思维,形成创新光荣、创新成果理当得到保护的正确观念,区分个人知识成果与团体知识成果合理分配创新收益,激发群体创新创业热情。同时,从国际知识产权竞争角度来看,一方面通过广泛培育知识产权意识,加大对盗版、侵权等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吸引更为优质的外商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加大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加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促进建立对第三世界国家公平合理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效应金融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