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河流域(惠阳区段)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9-30韬,陈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9期
关键词:惠州市防洪流域

林 韬,陈 璐

(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0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惠州市委、市政府立足惠州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治水探索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着眼于水、立足于城,为人治水、生态治水、水城兼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代表惠州品质的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淡水河流域”,树立湾区治水新标杆。

1 流域概况

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综合治理区域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河是东江水系二级支流,位于东江一级支流西枝江下游的左岸,发源于深圳市(原为宝安县)梧桐山以北;流经深圳市、惠州市惠阳区的淡水街道办、秋长街道办、三和经济开发区、永湖镇及惠州市惠城区的三栋镇和马安镇,在紫溪口汇入西枝江。全流域集水面积为1 172 km2,河床平均坡降为0.57‰,全河长为95 km(其中惠阳段为51.6 km)[1]。本次研究治理对象是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流域内比较大的支流主要有坪山水、横岭水、洋纳水、周田水、沙田水、麻溪水、大坑水(见图1)。

图1 淡水河(惠阳段)流域河流水系示意

2 防洪体系现状

2.1 防洪体系现状

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只有干流在下游的永湖镇建有永良围,以及在惠阳中心城区的人民路桥至淡澳分洪口处建有一段城防工程,其余河段均为天然河道。其中永良围从福地村至淡水河河口段已经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达标加固;城防工程段为近期新建的防洪工程,主要为解决惠阳城区的防洪问题,其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建设,除左岸部分堤防未闭合外,其余堤段均基本完成了建设。

2.2 排涝体系现状

淡水河(惠阳区段)现状排涝工程主要分布在永良围和惠阳城防工程所在河段,按排涝分区划分,主要由水背涝区、筷子堤涝区、稻元涝区、石门潭涝区、桥背涝区和桥南涝区。

现状水背涝区建有水闸、泵站,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 h暴雨3 d排干;筷子堤涝区建有水闸、泵站,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 h暴雨3 d排干;稻元涝区现状有绕颈水闸、淡塘水闸和淡塘排涝站、稻元上排涝站;石门潭涝区现状无排涝设施;桥背涝区现状建有桥背水闸和桥背排涝站;桥南涝区现状建有桥南水闸和桥南排涝站。

3 水质状况

淡水河(惠阳区段)目前共设置10个水质监控断面,其中在支流坪山河、横岭水、古屋水、洋纳水和周田水河口设置5个监控断面;淡水河干流5个监控断面分别位于惠龙交界处、西湖村、三太子水厂、迎宾路桥、紫溪,其中西湖村为省控断面,紫溪为国控断面,监测位置见图2所示。

图2 监测断面位置示意

4 流域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4.1 存在问题

经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淡水河流域发生洪水的频率高,1864年迄今,已发生30场年大水,其中1959年6月、1964年6月、1966年6月、1979年9月和2005年6月、2008年6月、2018年9月洪水为较大[2-3],小洪水较为常见,通过相关的实测资料对淡水河流域近20 a洪水遭遇进行分析,淡水河在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遭遇西枝江均发生不足5年一遇洪水[2],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就会大面积受灾,因此,应该正视淡水河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河道防洪基本不达标

淡水河除永良围和惠阳城防段建有防洪工程以外,其余河段均为天然河道。

2) 河床缩窄,阻水建筑物较多

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现状主要有两个行洪排水通道,受下游同频洪水(三和牛郎径段)顶托、淡澳河排洪标准低、淡水河下游河道缩窄阻洪(如淡水河秋湖路、坪山水汇入口上游、城防段、联想工业园段、永湖圩镇段等)等各方面制约因素影响,两条排水通道的泄洪能力均显不足,河道两岸存在较多阻水建筑物,阻水严重,河道被挤占,岸线缩窄严重,特别是城防段,流域防洪排涝体系存在明显的短板。另外,以城防段的铁桥为代表,相当一部分桥梁桥面低于洪水位,造成汛期河道雍水相当严重。

3) 排涝标准基本达不到要求

惠阳区常住人口为95.98万人(惠阳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根据《治涝规范》(SL 723—2016),城市区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0年一遇24 h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1 d排干;农村区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0年一遇24 h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2~3 d排干。惠阳区淡水河干流及支流排涝标准基本达不到要求,如城区桥背、桥南排涝站原设计标准低,该区域经常受内涝困扰。

4) 水质不稳定

通过调查和实测数据分析,河道上游深圳龙岗河降雨期间存在水质波动和超标现象、横岭水等支流存在氨氮等指标超标、淡水河干流雨水排口在降雨初期存在面源污染,尤其是国控和省控断面雨季水质波动大,氨氮指标出现超标现象[4]。

4.2 必要性

4.2.1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要求到202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惠阳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核心区域,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但区域所在的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由于防洪排涝保障措施滞后,近年来时常遭受洪涝问题困扰,洪涝已成为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惠阳区淡水河全流域整治,是加快构建水利现代化和水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区域战略布局意义。

4.2.2有效解决淡水河流域防洪排涝,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现状主要有两个行洪排水通道,受下游同频洪水顶托、淡澳河排洪标准低、淡水河下游河道缩窄阻洪等各方面制约因素影响,2条排水通道的泄洪能力均显不足,流域防涝排涝体系仍存在突出短板。因此,开展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是有效解决流域防洪排涝问题,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4.2.3落实淡水河流域相关规划,完善流域防洪排涝体系

对惠州市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符合《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惠州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2013—2030年)》《惠州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要求,有利于提升流域洪水防治水平,同时也是完善东江流域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一环。淡水河流域作为东江流域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对惠阳区淡水河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

4.2.4城镇治理面源污染,确保淡水河长治久清

随着水环境治理的不断推进,国家及地方也在不断提升检测断面的检测手段,由以往每月人工采样检测,逐步向自动在线实时检测的转变,未来考核方式也可能由平均水质达标向瞬时水质达标转变。同时国家已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晴天或小雨时水体水质必须达标,中雨、大雨停止3 d后水质需达标。

综上研究分析:一方面淡水河上游的深圳段和下游的惠城区东江段均已经按照标准进行达标整治,而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的整体防洪排涝标准都不达标,另一方面淡水河部分国考断面水质波动大,为适应考核方式可能由平均水质达标向瞬时水质达标转变,切实保障东江流域战略水源地安全,实现广东省和惠州市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淡水河Ⅲ类水质管理目标,无论从工程系统性、协同性还是从防御性、实效性等层面考虑,对该流域进行全面综合治理都是非常必要的。

4.3 治理思路

4.3.1水安全保障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和《惠州市惠阳区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8年10月)与《惠阳区淡水河干流干流防洪排涝规划报告》(2019年6月)的要求制定相应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

1) 淡水河、坪山河、横岭水和沙田河,防洪标准应为50年一遇,其余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 城市区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产生的径流量1 d排干且不成灾。

3) 农村区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产生的径流量2~3 d排干。

4.3.2水环境保障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广东省2020年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方案》(粤办函〔2020〕54号文件)《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东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的要求,通过雨污水管网系统完善,可进一步提高片区内污水处理率,使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治理范围内旱季污水集中处理率总体达95%。

4.3.3水资源优化配置

1) 对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内水系现状进行调查,梳理水系功能,通过水系连通、塘库整治、新建景观湖泊等措施,重塑水系、激活水网、打造景观水面,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地水环境。

2) 全面优化流域内水资源配置,灵活调配不同河段、湖库水资源,保证惠阳区淡水河流域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4.4 治理对策

4.4.1水安全

1) 整体分析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的行洪瓶颈段以及防洪安全隐患段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一需通过新建生态堤防、河道扩挖等措施,对惠阳区淡水河全流域进行整治;二需结合流域现状在有条件的河段设置湿地、分洪区等,完善防护区防洪管理体系,多举并措解决流域防洪隐患,确保河道沿线以及周边区域在设计洪水标准内不遭受洪涝灾害。

2) 应在流域生态治理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考虑防洪、景观、生态等多方位因素,按照分段分区要求,通过引入新工艺、新手段,按照生态健康呼吸河道要求,形成项目生态廊道。结合生态综合治理总体要求和河道周围现状,在不同河段应选择不同样式的断面形式以支撑流域内的河堤生态建设。

3) 全面梳理项目范围内的排涝现状,结合雨水管网的建设分片区治理,分析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特别是流域内中心城区易涝区域存在的排涝问题,针对性解决流域内涝,将排涝系统建成区暴雨设计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4]。

4.4.2水环境

1) 根据流域现状,一方面需科学实施沿河截污管道建设,另一方面需稳步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所截生活污水尽可能纳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排放,以实现流域内污水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2) 引入海绵城市治理理念,通过初期雨水调蓄处理、河道及湿地水生态修复、沿河设置截流井等措施来控制和管理城市、镇区的径流污染,从而削减城市、镇区的面源污染,减少雨季污水的下河量。

4.4.3水资源治理措施

1) 近期通过对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内的水系进行整治,将水系连通,深入挖掘和轻度布设沿途水景,如流域内自然条件较好的马蹄湖和秋月湖,可以打造成自然观湖景观,营造“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人水交融水生环境。

2) 远期通过新建东江或西枝江取水泵站、大坑水库扩建、鸡心石和沙田水库的供水连通、优化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运行方式等措施,多重保证惠阳区淡水河流域生产、生活、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5 结论与建议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淡水河是惠阳人民的母亲河,由于历史原因,该流域范围经常受淹,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对该河段进行治理,需提升治理理念,坚持流域系统观念,用规划统领流域治理,并综合考虑流域的功能定位,科学确定流域治理工程的布局、规模、标准,统筹安排工程实施优先序,做到目标一致、布局一体、步调有序。

淡水河(惠阳区段)流域综合治理范围广,投资大,为顺利推进工程建设,建议一方面争取列入省重点以上水利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河段、分建设任务、分建设期对流域内项目逐步进行实施。另一方面向广阔的社会市场拓展投资渠道,广纳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吸引社会投入水利,体现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水利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及受益者出资,广泛吸纳受益者的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突破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难题,共同推进惠州水利事业大发展。

猜你喜欢

惠州市防洪流域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压油沟小流域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惠州市海洋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沙颍河流域管理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