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路径与方法探究
——以长沙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团队为例
2022-09-30刘弘毅高凯鹏陈敏健孟子涵赵俊程
刘弘毅 高凯鹏 陈敏健 孟子涵 赵俊程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一、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志愿服务是指个人为改善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时间及精力,并不求报酬所进行的社会服务。1993年,共青团中央宣布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号召全国青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建设。从此中国志愿服务开启了以青年力量为核心的新篇章。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要重点推进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其中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力量主力军,具备了高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等优势,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点关注。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应当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作用
一般的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缺乏完整的志愿服务体制,其选拔要求也较低。但目前社会上已具有完备和较规范的志愿服务体制,故当高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可与社会上相应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合作,通过机构专业的培训,实现自身服务效益的最大化。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还应制定符合自身的针对性志愿者培训计划和制度等,逐渐形成完整志愿服务体制,以便志愿服务的开展更具规律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等[1]。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应当如何结合自身学科优势
在高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如物理、化学等专业,可开展一系列科学知识课堂,科普实验等志愿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长沙理工大学物电学院的小小科学家志愿团队为例,自2016年创立以来,以“为中小学生播种科学梦想”为团队的奋斗目标,结合自身学科专业,致力于为偏远地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社区的中小学开展基础的科学公益科普活动,为提升青少年儿童对基础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祖国培养未来科技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该与学科的发展结合,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的同时有利于志愿服务长期高效的开展。
四、高校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高校志愿者组织若要长久高效地做好志愿服务,需客观分析实际遇到的各项问题,找出症结之所在,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网络。高校志愿组织们亦需不断审视自己,帮助解决问题,使志愿服务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提升了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志愿者组织整体也变得健康有活力[2]。
1.高校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志愿服务不能调动大学生自觉性
从目前来看,高校志愿者组织在实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多依赖的是学校的强制力量,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学生很难对志愿服务产生兴趣。
此外,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为奖励而参加志愿服务,有悖于志愿服务初衷,致使其非自觉参加活动,且有很强的功利性。
(2)高校志愿组织活动经费不足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学校拨款、社会赞助和广告等方式。
经费不足会造成部分志愿者组织无法大规模、多次数地开展活动,制约了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
(3)高校志愿组织内部不够稳定,服务过于注重形式
客观而言,多数大学生会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最后不得不退出志愿组织,造成有经验,有能力的志愿服务人才流失,使志愿服务开展出现断层的现象。
且有经验的志愿者快速流失以及志愿服务形式化的现象形成恶性循环,无法被有效解决。
(4)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志愿服务宣传氛围不浓厚,且宣传活动未实现常态化,主要在“学雷锋活动月”等重要活动才会进行宣传。
2.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
(1)定期开展志愿服务讲座,提升志愿者自觉性
定期的志愿服务讲座可加深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提高自身志愿服务意识,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并将志愿精神与自身相结合,以及深化志愿理念,形成一种高度自觉性。志愿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广大的志愿者,只有志愿者积极自觉地参加志愿服务,才能为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拓宽酬金渠道,保证经费充足
为合理解决经费受限问题,志愿组织可有选择地与某些企业合作或部分服务项目收费的方式。以长沙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组织为例,其的志愿服务多为免费项目。该组织将科普内容汇编成教材进行售卖,盈利部分用到其他免费的服务项目上,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公益反哺模式。
(3)坚持开展活动,做到去形式化。
志愿组织在开展活动之前,应做到对每个阶段做好计划。只有长期坚持开展活动,多让志愿者参与,使志愿者心里有一种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不让志愿服务流于形式。此外,还要定期开展对志愿者的培训,着重强调志愿服务的内核,使志愿者深刻认识到参与志愿活动的重心是内容而非形式。
(4)借助多种平台,做到有力宣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宣传方式也不能拘泥于以前的传统形式,志愿组织应充分借助如抖音、B站、两微一端等各类媒介,找准自身的定位,做到有力且有效的宣传。
3.高校志愿者在长期志愿服务活动中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转变
高校大学生参与进志愿服务,一方面促进了志愿服务公益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学生志愿者身心的发展。小小科学家志愿服务团队从成立到现在的五年里,累计培育千余名志愿者,其中不乏优秀的同学,比如直博北京大学的李辉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李新普同学等。开展志愿服务,一方面服务了我们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成就了我们的志愿者同学。为此小小科学家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多次参与志愿服务同学的访谈。综合采访,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通过与社会上的志愿组织和学校交流,锻炼了沟通协调领导等能力。
(2)提升了自我专业的应用水平,达到学以致用。
(3)共情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丰富了课余生活,奉献了爱心。
综合上述结论,开展志愿服务,一方面是为了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是助力了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个落脚点。
五、高校志愿者团队组织框架的概述
以长沙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团队为例来介绍高校志愿者团队组织框架的构成和完善。2016年,长沙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志愿服务公益组织正式成立,5年来,小小科学家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几个人发展成为几百人的公益组织。
小小科学家组织从温情化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制度化管理模式,在未来,小小科学家组织将会往系统化管理模式发展,但由于外部因素和时间因素,这种发展模式运用在高校志愿者组织上仍需一部分时间。在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管理制度中,我们仍是探索者[3]。
1.高校志愿者团队组成成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基于团队中的成员全部是学生成员身份,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们的时间分配问题,特别是在理工科学院的背景下,并没有很多精力能全部投入到组织的运行和建立之中。所以,合理的组织框架就成了这个组织能够顺利运转下去的关键。以小小科学家志愿者团队为例,高校志愿者团队组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设置组织架构?
②如何合理安排上百位团队志愿者的志愿活动?
③如何开展并维持与合作社区以及小学的合作关系?
④如何增加团队的影响力?
⑤如何吸引优秀的大学生人才加入我们的组织?
2.高校志愿者团队组织框架的演变
2016-2019年度小小科学家团队的组织框架图
2016-2018年,小小科学家只是学院学生会下属部门的一个组织。所有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学生会的基础上的。因此造成两个问题
①负责人负责大部分事情,分工及其不协调。
②活动开展随意潦草,无组织无纪律。
一个组织想要往更大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要摆脱温情化的管理方式,将有组织,有纪律的管理方式引入组织中。这样不仅仅可以减轻负责人的压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团队正向发展,提升开展活动的质量、更加提高参与学生的满意度。
在经历了多方面的探索之后,小小科学家在2020年初步推演了这种组织方式:
基于组织分工,小小科学家也建立了一套基于该组织分工的活动开展流程和奖励惩罚举措。
各个部门之间有效形成反馈和上下链条的关系,可以有效监督活动开展的每一步流程,无论是线下开展活动还是假期的线上活动,都可以保障每个部门职能的完整有序。
这样的组织框架相比于之前的组织形式是创新性的,将小小科学家组织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应对更复杂的外界环境,可以承接开展更多的志愿者活动,可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可以让每一位管理者都参与进整个流程之中。
六、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形成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高校如何根据自身学科特色设计相关品牌的志愿活动是一个难题,对于高校各院系自身来讲,分析专业特色,利用自身专业特色与院校资源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团委传达致各个学院,各个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孵化适合学院情况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养成式培养,另外构建“项目化”体系,将志愿服务活动不单单局限在活动上,而是提升成项目进行培养,采取项目孵化模式,孵化志愿服务活动,提升项目的专业程度,让参与到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自身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和变化,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以志愿服务项目为桥梁,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也尽到了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