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2022-09-29闵素芳尧国军黄克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8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评分差异

邓 玲,闵素芳,尧国军,袁 婷,黄克明,许 婷,施 丹

(1.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2.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此病属于神经外科疾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位置。此病患者可出现头痛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的情况。有研究指出,此病对患者具有致残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可造成一定的威胁[1]。由于此病有着较快的进展速度,患者在发病初期便应到医院接受治疗。有研究指出,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2]。近年来,新型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尽管其可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从而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后,若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其会出现睡眠障碍、躁动不安及拒绝治疗等情况,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及预后[3]。有研究指出,对患者进行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可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该护理模式可实现对患者自身优势及潜力的挖掘,护理人员会与患者共同构建解决方案,以达到某种预期目标。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该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4]。本文对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 例(就诊时间为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均为6 例,年龄为55 ~84 岁,平均年龄(73.6±3.3)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 例和7 例,年龄为54 ~85 岁,平均年龄(72.9±3.1)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进行,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经血管造影术及头颅CT 检查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2)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者;3)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4)首次接受头部手术治疗者;5)患者无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6)临床资料完整。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脑梗死、脑出血;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4)合并肝肾功能障碍;5)有精神疾病史;6)近1 年内发生重大不良事件;7)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差。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应进食高纤维素、高蛋白类的食物,禁食牛奶,以避免胀气。为了确保造影剂能够排出,要求患者应多饮水。2)用药指导:要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用药,不可擅自更改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3)运动指导:告知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参与运动,运动方式包括:被动运动、翻身、床上坐起、床边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扶墙行走、室内行走。4)病情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其出现任何的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观察组进行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方法是:1)组建聚焦护理小组:成立聚焦护理小组,小组中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高年资的护士担任。结合本次研究活动的内容,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方法、颅内动脉瘤及颅内血管介入栓塞术相关知识。

在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输入聚焦解决模式、综合护理、颅内动脉瘤、疾病不确定感等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制定《颅内血管介入栓塞术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手册》。2)描述问题:当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来了解患者对颅内动脉瘤的认知度,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并将疾病相关知识材料发放给患者。添加患者微信,邀请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告知其护理人员会定期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疾病相关内容。增强患者对颅内动脉瘤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相关知识的了解,使患者能够了解手术流程,并告知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成功治疗案例,邀请病区中一些疾病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向其他患者分享疾病治疗经验,确保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能够得到其他病友的支持。3)建设可行性目标: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了解其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向患者发放颅内血管介入栓塞术后的康复护理路径表,为患者制定术后康复目标,嘱咐患者应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以确保疾病治疗目标的实现。4)探查例外: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评估。采用共情法、心理暗示法和正性引导法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要求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以促进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要求患者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教会患者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5)反馈控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肯定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所做出的努力。对于一些康复效果好的患者,应给予表扬,以促进其疾病治疗自信心的提升。6)评估进步:以患者出院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其目标值达标满意情况进行询问,使其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及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了解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我,从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疾病不确定感:使用MUIS 量表对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评估,总分125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不确定感越强[5]。2)心理状态:使用HAMA 和HAMD 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感越强[6]。3)生活质量:使用GQOL-74 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四方面内容,得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UIS 评分

干预前,观察组的MUIS 评分为(99.25±8.42)分,对照组的MUIS 评分为(98.03±9.15)分;两组的MUI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UIS 评分为(83.12±9.52)分,对照组的MUIS 评分为(96.54±9.65)分;观察组的MUI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MUIS 评分(分,± s)

表1 MUIS 评分(分,± s)

干预前 干预组别 后观察组(n=30) 99.25±8.42 83.12±9.52对照组(n=30) 98.03±9.15 96.54±9.65 t 值 0.704 7.053 P 值 0.376 0.000

2.2 心理状态评分

干预前,观察组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分别为(16.58±1.42)分、(25.32±4.56)分,对照组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分别为(16.50±1.38)分、(25.46±4.05)分;两组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分别为(4.45±1.52)分、(5.85±6.35)分,对照组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分别为(9.58±3.25)分、(10.47±3.65)分;观察组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评分(分,± s)

表2 心理状态评分(分,± s)

组别 HAMA 评分 HAMD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16.58±1.42 4.45±1.52 25.32±4.56 5.85±6.35对照组(n=30) 16.50±1.38 9.58±3.25 25.46±4.05 10.47±3.65 t 值 6.542 3.542 8.685 3.754 P 值 0.653 0.000 0.587 0.000

2.3 GQOL-74 评分

干预前,观察组的GQOL-74 评分为(74.09±6.25)分,对照组的GQOL-74 评分为(74.25±6.26)分;两组的GQOL-74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GQOL-74 评分为(92.04±2.35)分,对照组的GQOL-74 评分为(84.36±4.35)分;观察组的GQOL-74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GQOL-74 评分(分,± s)

表3 GQOL-74 评分(分,± 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74.09±6.25 92.04±2.35对照组(n=30) 74.25±6.26 84.36±4.35 t 值 0.225 10.685 P 值 0.824 0.000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发病的早期阶段,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瘤体破裂后,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8]。对于有较高破裂风险的患者,临床上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动脉夹闭术和开颅切除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但上述手术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创伤,手术风险较高。近年来,颅内血管介入栓塞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较好的疗效。有研究指出,颅内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神经功能,且创伤较小[9]。在得知自己患有颅内动脉瘤之后,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往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中主要是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以护理人员为中心,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护理内容的制定通常以其平时的临床经验为依据,整体护理质量不好[10]。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发展而来,在实施及开展护理工作期间,会充分尊重患者,致力于挖掘患者的潜能和个体力量,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有研究指出,该护理模式旨在转变患者应对健康问题时的思维定势,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积极性。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的MUI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UI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指出,患者之所以出现疾病不确定感,与其对疾病或健康相关知识不了解有直接关系。在实施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时,护理人员会鼓励患者对自身的现状及希望达到的状态进行积极的描述,这有助于提升其疾病治疗自信心,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干预前,两组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方法具有可行性,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干预前,两组的GQOL-74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GQOL-74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方法具有可行性,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评分差异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找句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