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情境设计,培养高中生的基础学力
——以《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课为例

2022-09-29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力帝国文明

◎ 付 昕 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基础学力,是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即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钟启泉教授在其《深度学习》一书中提出,学生“应对未知情境的基础学力——‘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是深度学习的中心目标”。在基础学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情感、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回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深度学习”最根本的诉求。因此,基础学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由此可见,当“知识”被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被赋予意义,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建立过程。因此,通过情境设计,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基础学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同时,“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这三种能力是相互交叉且无法割裂的,笔者谨以部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以下简称《纲要》下)第2 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为例,通过三段话题的情境设计,探讨基础学力的培养路径。

本课课标的要求是“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结合课标中对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内容要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地展现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要“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对教材中三个小标题“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文明的交流”进行内容上的整合,采用叙事的形式设计三个话题,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逻辑,创设历史情境,搭建基础学力培养的“活动与体验”场,引导学生从对历史现象的观察到对历史发展本质的思考、判断,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敢表达独立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认识古代文明的拓展和古代帝国的扩张在横向上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流,在纵向上促进了世界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从而得出历史结论:古代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流有利于各个地区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趋势 。具体设计如下:

话题一:回望公元前4 千纪至公元5世纪文明区域的发展,你观察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从现实回到历史现场,从历史观察的角度去了解“文明扩展与交流”的历史现象。确认历史与地域空间的关系,梳理古代文明扩展与帝国崛起、扩张和衰亡的史实,了解不同地区间文明交流的表现。设置历史情境如下:

1.用洪水传说切入主题,回到历史的远古。

材料一: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这些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代希腊人那里,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P4“历史纵横”

学生通过阅读,得出历史信息:在更遥远的远古时代,文明就有了横向的交流。

2.展示第1 课地图(教材P3):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地图略)。

通过地图建构起时空观念,并从远古逐渐走近到公元前1000年代至公元5世纪(即第2 课的历史时间段),学生通过观察与判断,得出历史信息:文明的区域由独立分散到逐渐扩大,并连接起来。

3.分散的文明有了交集。学生自主梳理教材,了解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史实;归纳不同地区间文明交流的具体表现;并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地图,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以及罗马帝国的历史事件与文明发展空间逐一对应,对“文明区域扩大与文明之间交集” 勾勒出直观的历史画面。

话题一通过传说、地图以及教材描述,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考察文明扩展与交流的过程性变化,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此有了初步的印象与判断,这也是基础学力培养的第一环节——历史观察。

话题二:洞悉“帝国与文明扩展、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该话题主要是围绕“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设计主题,梳理具体史事,分析“帝国的形成发展”与“文明扩展、交流”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帝国兴起与古代文明扩展对于不同文明交流之间的意义,认识从分散孤立到成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趋势。

帝国推动下的文明扩展、交流

材料二:希腊化时代

希腊文化向外传输的广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远达希腊人未曾涉足过的地区。他们的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典章制度、文化传统、语言文字、科学艺术、价值观念以至宗教意识,一任渲泻而出。与东方异域文明不同程度地进行着交互作用,或奔突冲撞,或融汇交合,迸射出炫目的光彩,冶铸成崭新的文化范型。

——沈坚《关于希腊化时代的考察》

材料三:罗马的“烙印”

尽管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它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罗马法至今仍大量存留在欧洲和美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今日天主教会的组织和仪式也要大大归功于昔日罗马帝国的组织和宗教传统。最后,“罗马统治下和平”曾带来长达两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和繁荣,从而留下一个帝国统一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扩展交流下的帝国发展

材料四:早期的各帝国几乎完全被限制在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内,看起来就像尚处在汪洋大海般未开化状态中的几座小岛。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帝国建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政治也发生了同样重大的变化。军事贵族在公元前2 千纪的入侵活动中获得的显赫地位,由于商人、工匠和海员阶层的兴起而正在瓦解;旧的部落社会由于铸币的出现而正在被改变;个人的效劳尽忠也正随着市场需要的产生而消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希腊化时代”的情境材料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亚历山大帝国推动东西方文化在空间范围内的交流融合,推动大洲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材料三“罗马的‘烙印’”是从长时段看帝国建立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文明交流下的帝国逐渐走向更高的社会形态”。以上情境设计,即基础学力培养的第二环节——历史理解。学生能够在“思考、判断、表达”中洞悉“在帝国扩张和文明拓展的共同作用下,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人类文明成螺旋式前进趋势”,建立起历史发展的横纵联系。

话题三:对话“帝国与文明扩展、交流”,你想说什么?

第三个话题的活动与体验,是在前面触摸历史、理解历史的基础上解释历史,去辩证分析古代帝国扩张的破坏性与帝国统治的进步性,并能够用历史联系现实,对今天的文明发展与交流提出建设性建议。

抛出话题:

公元前1000年代到公元后500年,欧亚大陆上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提高。城市发展、贸易兴盛都前所未有,政治组织也与之前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汉、罗马等疆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这些帝国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推动了文明的扩展与交流,你如何看待这些方式?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对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你想说什么?

补充材料:

材料五: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三《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材料六: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船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设计基础学力培养的第三环节——“对话历史”情境下的历史解释。通过比较、判断与反思“‘在对文明扩展、交流的推动’方面,亚历山大帝国、古罗马帝国以及汉帝国的共性与不同”,学生能够辩证分析古代帝国扩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意识和平观念,也达成从“观察历史—思考历史—形成独立思想”的最后一环。

基于教学实践探索的两点思考

第一,教师深度引导是基础学力培养的关键。笔者认为基础学力培养的核心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何“教”与此密不可分。如何整合知识、确立主题,谋篇布局,适时、适切地引入情境,创设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判断与思考,由此形成历史智慧,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这些都值得思考。

第二,历史情境下的活动与体验不是要做成课堂的“表演场”,而是要服务于三种学力“思考力·批判力·表达力”。比如在本案例中运用历史情境,创设三个学习话题,既是从 “历史观察”到形成“历史理解”再到能建构起“历史解释”的过程中,也是从“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到形成“独立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尝试错误”“判断与批判”“推理与验证”“发现与创造”等诸多体验。正如钟启泉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基础学力的培养更需要的是“能否直面周遭环境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与不同背景的他人一起协作,合力探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即能够运用复杂的知识与信息,形成自己的思考、创造新的观念”。

基础学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研究、善于思考,拥有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课堂,值得我们砥砺求索,共同前行。

[1][4]钟启泉:《深度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2、27页。

[2][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1、12—13页。

猜你喜欢

学力帝国文明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请文明演绎
小学生数学隐性学力的提升
漫说文明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