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爵士乐在海内外复兴
2022-09-29马尔科•费拉勒斯
马尔科•费拉勒斯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9月28日文章,原题:东南亚引领中国复古爵士乐复兴在吉隆坡的一个舞台上,聚光灯照在三位留着怀旧短发的华裔马来西亚女性身上。她们站成一排,轮流用普通话、马来语和英语演唱旋律优美的歌曲。舞台前,一群上了年纪的马来西亚华裔、手持智能手机的千禧一代和好奇的外籍人士一边哼唱,一边为上海复古爵士乐等曲目叫好。
混合多种语言、多元文化以及作为前殖民地所受到的英美音乐影响,这种南洋爵士乐的根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繁忙的中国港口城市上海。从俄罗斯难民到菲律宾人、日本人和当地中国人以及来访的美国人,上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爵士乐就是一个大熔炉。1935年,青帮头目杜月笙创立首个华人爵士乐队一一“清风舞乐队”,并安排他们在扬子饭店的舞厅表演。上海爵士乐奠基人黎锦晖在1927年写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这首歌由他的女儿黎明晖演唱。从录音中,可以听到黎尝试将爵士乐、现代古典音乐和西方乐器的各种元素与中国民歌融为一体。”马来西亚爵士钢琴演奏家郑泽相说。
“时代曲”一词起源于多年后的香港。在1949年后,许多演出者从上海出走到香港。爵士乐在内地一度被视作“黄色”或“不雅”的音乐。时代曲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达到顶峰,随后因港台流行歌曲日益受青睐而黯然失色。但在东南亚,得益于录音、广播和现场演出,海外华人继续一代又一代地珍惜并传承时代曲。在华裔人口占多数的新加坡,时代曲仍是一种小众音乐。
除东南亚外,时代曲在重返上海后也在世界各地得以传播。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开放,仍健在的爵士乐演奏者陆续回到上海的酒店大堂。在上世纪/I九十年代不断改编并录制诸多经典时代曲曲 目的邓丽君、费玉清和王菲等港台歌手走红,也让这种音乐能够被成千上万中国听众所聆听。
如今,中国爵士乐已摆脱“不雅”音乐的名声。京沪两地拥有相当数量的爵;士乐场馆以及国际爵士乐俱乐部的本地'分支机构。“疫情前,北上广每年都会举办国际爵士音乐节,世界各地许多著名爵士乐音乐家都曾在中国演出。”中国著名当代爵壬乐表演者之一张乐(音)说。▲(作者马尔科•费拉勒斯,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