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与阿富汗的重要交往

2022-09-28姜长青

党史博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阿阿富汗国家

姜长青

阿富汗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他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学术界和大众很快接受了这个说法。

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把丝绸之路范围扩展到了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地区,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确定,即它是古代中国经过中亚区域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地区的陆上通商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为古代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地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丝绸之路依其位置和路径,有“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几种不同的线路。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官方、民间都进行了全面友好的交往。

传统的丝绸之路全长6000多公里,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贸易货物。数千年来,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和通道,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享有“文明的十字路口”美誉,与丝绸之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阿富汗是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地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之间,也是首批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阿富汗是重要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同中国经贸往来频繁,曾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狮子和鸵鸟等动物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中国的,《旧唐书·高宗本纪上》记载了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如驼,食铜铁,上遣献于昭陵”。吐火罗国就位于今天的阿富汗。

1955年至1966年中国和阿富汗的重要交往

20世纪50年代中阿交往

1955年1月20日,中国与阿富汗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1月19日中午,周恩来等一行到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下午拜会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时转达了毛泽东对国王的问候。然后,前往已故国王纳迪尔·沙阿的陵墓,在墓前献花圈。1月19日至22日,周恩来同阿富汗首相达乌德进行三次会谈,表示钦佩阿富汗人民过去和今天在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中的坚决态度和在国内和平建设中的努力;支持阿富汗政府奉行和平、中立及独立的政策;还表示中国愿意尽一点力量对友好国家有所贡献,并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而努力。会谈结束后,中阿发表联合公报,双方重申支持万隆会议的原则。

1月20日和21日,周恩来参观喀布尔博物馆和离喀布尔约80公里的索罗比水电站工程。当时鉴于国内根治黄河水害的措施,为了弄清有关水库淤塞的问题,周恩来向正在阿富汗的西德、美国和苏联的水利工程师询问、了解水坝的含沙量和洪水量等情况。周恩来又前往阿富汗南部的重要城市坎大哈访问并参观坎大哈附近的赫尔曼德河水利工程。

周恩来等对阿富汗的访问,是中阿关系史上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阿。周恩来和贺龙会见了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同阿富汗首相萨达尔·穆罕默德·达乌德、副首相阿里·穆罕默德、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达尔·穆罕默德·纳伊姆亲王举行了三次会谈。周恩来此行增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友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7年10月23日,周恩来与刘少奇、朱德会见到北京访问的阿富汗王国首相达乌德。24日,周恩来和达乌德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周恩来提出在促进世界和平问题上,国不分大小都可为和平努力。希望在联合国内外造成舆论,使反对裁军的人和继续试验核武器的人受到压力,使问题达成协议,这对和平有好处。具体做靠大国,因为它们武力最多,但道义上的力量对不愿裁军的也是压力,在世界人民面前有很大作用。我们认为全世界人民都需要道义力量,而这道义力量是来自许多小国,特别是亚非国家、新兴的国家。26日,中国和阿富汗签署联合公报。

1958年,鉴于中国和阿富汗关系的不断发展深化,交通部党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民用航空的发展方针: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积极增辟国际航线,除北京—莫斯科,北京—平壤线以外,还要争取与印度、印尼、锡兰、阿富汗等友邻国家通航。

1959年9月5日,周恩来会见来华访问的阿富汗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纳伊姆亲王,向客人介绍中国人民几年来战胜自然灾害的情况。会谈中,周恩来谈到阿富汗反抗帝国主义,在王国政府的领导下几次打退了侵略军,使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非常钦佩。相信阿富汗人民在建设中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就。9月6日,周恩来在欢迎纳伊姆亲王的宴会上致词,重申中国人民对有益于进一步和缓国际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美苏两国首脑即将举行的相互访问表示欢迎。同时指出,一切亚非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应该警惕帝国主义者正在远东加紧制造紧张局势和挑拨亚非各国的关系。9月7日,周恩来陪同纳伊姆视察已胜利拦洪的密云水库工地。在火车上,他同亲王谈了亚非国家要团结和中印关系问题等两个问题,阐述了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

9月8日,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纳伊姆,周恩来、陈毅等在座。毛泽东和纳伊姆在谈到中国同印度的关系时指出:中国需要和平。不会侵略印度,你们将来就会看到。中国领土很大,人口很多,但中国不需要侵略别人。主要问题不在于人口多寡,社会主义的原则,马列主义的原则,是不允许侵略的。我们的党是共产党,我们反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人口多了是否就必须打仗解决?中国再增加几亿人口,也还能够解决吃饭问题。我国一百多年的历史都是被侵略的,从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所以中国历史可以给各国作参考,特别是印度。尼赫鲁的中立政策如能坚持下去,我们欢迎。印度现在的政策是不利于尼赫鲁的,反动分子反对中国,印度人民会起来反对的。印度反动分子要亲美,要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想把我们包围起来。这个组织不仅威胁中国,还威胁到阿富汗、锡兰、柬埔寨、印尼等国,这是个大问题。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阿富汗很重要,你们是纯粹中立的国家,政治上不侵略别人。你们说话很有力量。你们国家虽小,但真理在你们的手中。我们不小看小国。有机会欢迎你再来。如果你们欢迎,我们也会派人去访问贵国。

9月19日,周恩来接见锡兰驻华大使高伯拉瓦,向客人说明中印边界问题的整个局势,指出我们愿意我们西南方的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而不是紧张的边界,不但与印度如此,还包括与阿富汗、尼泊尔、巴基斯坦的边界。请转达锡兰总理。

20世纪60年代中阿交往

1960年,中国和阿富汗签订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963年,中国和阿富汗签订边界条约,中阿边界全长92.45公里。1963年11月22日,刘少奇出席中国阿富汗边界条约签字仪式。他在会见阿富汗内务大臣阿布杜·卡尤姆博士率领的阿富汗王国政府签订阿中边界条约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要进行经济和文化建设,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建设是搞不成的。中国要改变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不愿同其他国家发生什么战争。”11月24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卡尤姆时谈到了中阿签订的边界条约,指出:你们同我们签订了边界条约,很好。我们两国之间本来是没有边界纠纷的,有了这个条约就更加好一些。卡尤姆说:我们不论在喀布尔还是在北京谈判边界条约的时候,都是在一种非常友好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下进行的。这种气氛应该是20世纪的人们应有的精神。毛泽东说:我们热爱和平。如果有人危害我们的独立,我们的天性就是奋不顾身地起来捍卫。有的人要搞颠覆活动,一定要把统治者弄死,这有什么必要呢?西方国家在这一点上是缺少文明的。

1962年12月20日,周恩来应邀出席阿富汗王国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舒埃卜·米斯凯尼亚举行的宴会。周恩来在会上讲话时指出:亚非国家应该和平友好相处,特别是对彼此间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统治而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应该通过友好谈判解决,而不应该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

1963年11月21日,周恩来在接见阿富汗国务大臣阿布杜·卡尤姆时,询问、了解阿富汗对水库淤泥的处理办法,并说:我们共同的问题是,两国都砍伐掉很多森林,都是古老的文化地区,也是森林砍伐较多的地区。

1964年6月27日,周恩来在接见中国-阿富汗联合勘界委员会阿方首席代表、阿富汗王国民航局局长苏尔坦·马茂德·加齐亲王时说:必须把丝绸之路现代化。但目前条件不具备,航空条件差。这次你来谈民航问题,对我们是一种压力。这是一种好的压力,逼得我们搞好这条路,去创造条件。

1964年10月,毛泽东会见来访的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及王后,周恩来同查希尔进行了会谈。通过会见和会谈,双方在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1964年11月1日,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周恩来等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毛泽东指出:阿富汗是个英雄的国家,历史上你们没有屈服过。我们与你们是友好国家,你们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同我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在国内你们努力进行建设,正向着进步方向发展。查希尔说:15年来,中国人民取得的很大成就是世界上有目共睹的,是没有前例的。毛泽东说:吹嘘得大了,与实际情况不符。我们要学习先进技术。以前西方国家说我们不行,我们就是不相信这一条。论人口,就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最多,论地区也是最广。只有他们西方行,我就不相信。不过还需要时间,要几十年或者更长一些,但总是可以行的。他们能办到的,我们也可能办到。毛泽东说:现在还有人说中国要打仗,其实我们并不想打世界大战,也不想打局部战争。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看看我们的军队和民兵,他们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不是为出国打仗。同日,毛泽东夫妇、刘少奇夫妇、朱德夫妇、董必武、周恩来、彭真、贺龙,同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和王后、马里总统凯塔和夫人一起观看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的日本芭蕾舞剧《祇园祭》。

1965年3月25日,周恩来和陈毅联名致电阿富汗王国政府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优素福博士,祝贺中阿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五周年。电文称:“五年来,中阿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各方面有了新的巨大发展。中阿两国一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相待。中阿两国间的这种睦邻关系,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相处,树立了良好的范例。”同日,中国接到优素福博士的贺电。

1965年3月,陈毅出访阿富汗,双方签订中阿边界议定书、中阿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及中阿文化合作协定。4月4日,毛泽东在武昌听取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阿联(今埃及)、巴基斯坦、缅甸六国以及陈毅访问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三国的情况汇报。

1966年4月4日,刘少奇离开和田前往阿富汗访问,到达喀布尔,受到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和王后的欢迎。刘少奇向阿富汗已故国王穆罕默德·纳迪尔·沙阿陵墓献花圈。在国王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话:“中国一贯主张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发展关系。中国不容许别人用大国沙文主义态度对待我们,同时也不容许自己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4月5日,刘少奇同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和首相穆·哈·迈万德瓦尔会谈,谈到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时说:我们是真心诚意帮助亚非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我们在给援助时,没有任何政治或经济的要求。但因为中国基本上仍是一个落后国家,力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现已有35个亚非国家接受我们的援助,对我们来说,需要相当一部分支出,但分给35个国家,每个国家只能得到很小一部分。希望亚非国家了解我们这种实际情况。4月6日,刘少奇访问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时,参观了清真寺和比扎德公园。4月7日,刘少奇等参观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出席喀布尔市民举行的欢迎集会并讲话。4月8日,刘少奇离开喀布尔回国。

1966年7月28日,周恩来接见以农业水利大臣米尔·雷扎为团长的阿富汗经济代表团,询问阿富汗的农业、水利、水库流沙沉积方面的情况。得知阿富汗在治理水库流沙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后,他指示在场陪同的中国对外经委主任方毅:告诉我国驻阿富汗使馆的同志,要好好研究当地水利工程的流沙沉积情况。

丝绸之路的重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中,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从而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也是中国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5月,中阿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对阿富汗这样一个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的内陆国家而言,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地缘、资源、人口结构、人脉和国际关注度等优势,扬长避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扮演积极角色,获得可观收益。

2017年10月,阿富汗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令中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中阿阿富汗国家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美国正在窃取阿富汗的钱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