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博物总馆藏青釉莲花尊化学成分初步分析

2022-09-27孙华勇马瑞文徐波王卫丹

山东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釉陶青釉釉面

孙华勇,马瑞文,徐波,王卫丹

莲花尊为我国南北朝时期陶瓷器中的代表器型,一般体型较大,喇叭状口,长颈,椭圆腹,器身多堆塑仰俯莲瓣、宝相花、忍冬等纹饰。目前所见南北朝时期的莲花尊共17件,且集中发现于河北景县封氏墓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武昌、南京等地。除此之外,山东淄博和庄北朝墓、山西太原斛律彻墓也有少量发现。

山东地区所见的莲花尊仅淄博市博物总馆馆藏1件(图1)。该莲花尊出土于淄博和庄北朝晚期墓葬,体型高大,高59 cm,口径13.1 cm,底径16 cm,喇叭口,长颈,椭圆腹,通体施青黄色釉,胎较坚致呈灰白色,表面堆塑莲瓣纹、忍冬纹等繁复精美的纹饰,体现了颇高的艺术水平。该件莲花尊的胎色灰白,为高岭土制作,釉色与传统青瓷器外观有所差异,呈青黄色,口沿有几处釉层剥离露出胎体。一同出土的还有1件素烧的碗形器盖、3件青瓷碗[1]。

山东淄博出土的这件青釉莲花尊备受学术界的重视,有许多学者将之归入青瓷器的

图1 淄博市博物总馆藏青釉莲花尊

范畴。中国硅酸盐协会编写的《中国陶瓷史》提出,莲花尊是寨里窑代表性的青瓷产品[2]。刘毅对见诸披露的15件莲花尊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提出莲花尊是南北朝至隋初社会上层使用的带有一定佛教意义的随葬器,而淄博出土的莲花尊为青瓷莲花尊,可能是寨里窑产品,其外观上和安徽淮南窑也很接近[3]。在一些关于北朝青瓷的研究中,也常常认为此件莲花尊为青瓷[4-6]。

然而,此件莲花尊在外观上和传统的青瓷又有所不同。它的胎色灰白,应该是高岭土做的胎体,这与青瓷的胎十分类似。但是,胎上青黄色调的釉,更接近于寨里窑址出土的低温铅釉器。为了确定该件莲花尊是青瓷器还是铅釉陶瓷器,我们使用手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胎釉化学成分的半定量分析。

一、测试方法

此次检测所使用的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为美国Niton公司生产的XL3t950型手持式合金分析仪, 该荧光分析仪使用高性能微型X射线光管,银靶材;管电压6~50 kV,管电流0~200 μA,匹配功率不超过2 W。检测时间为200 s,选择矿石铜锌模式。该仪器为半定量的化学成分分析仪,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是也可以通过胎釉成分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现其部分特征。

二、测试结果

在莲花尊的釉面选取3个测试点位,测试釉面的化学组成;在口沿露胎处选取两个点位,测试胎体的化学组成。所测数据见表1。

表1 莲花尊胎、釉的化学组成测试结果 单位: %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通过对胎釉化学成分测试结果的观察发现,无论是胎体,还是釉面,SO3含量都很高,基本都在15%以上。这在所见陶瓷成分检测中不曾见到,怀疑可能与莲花尊埋藏环境有关系。对于硫元素,由于其异质性会明显影响PXRF的分析结果[7],PXRF测试结果无法反映出硫元素的含量。故本研究只能推断出硫元素的存在,对于其含量和存在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从胎体和釉面的成分上来看,其成分含量相差很大。釉面成分中含有较多的PbO,其含量接近30%。器物口沿露胎处瓷胎的测试结果显示瓷胎几乎不含PbO。除此之外,釉中含一定数量的P2O5、BaO、As、ZnO,而这些成分在胎体中的含量较低,甚至有的接近于0;釉中SiO2、MgO、CaO、Fe2O3的含量明显高于胎体中这些成分的含量;釉中TiO2、K2O的含量明显低于胎体中这些成分的含量。

3.胎中的呈色元素有Fe2O3和TiO2,含量均不超过1%。釉中的Fe2O3和TiO2含量也不高,其中TiO2含量不到0.3%,Fe2O3含量在1.5%左右。

四、相关讨论

1.从胎釉成分的数据来看,釉中PbO的含量较高,而器物口沿露胎处铅元素的含量却极低,如果是埋藏环境造成器物含铅,那么胎体的露胎处和釉面均应含有较多PbO。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该器物应为铅釉器,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青瓷器。

2.寨里窑曾发现类似的堆塑花纹残片(图2),为该莲花尊产地提供了依据。该窑址也曾发现一种黄釉产品,经过化学分析,PbO的含量高达55%,显然属于铅釉器。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黄釉高足盘(图3),出土于淄博辛店北朝崔氏墓群,其胎釉与寨里窑黄釉产品相似,应该也是铅釉[8]。河北临漳曹村北朝窑址和内丘邢窑第一期发现的颜色类似的青黄釉陶瓷器残片,经测试证明为铅釉器[9]。由此推断,在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类似的青黄釉陶瓷器有很多都是铅釉产品。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科技检测工作。

图2 寨里窑出土的堆塑花纹残片

图3 黄釉高足盘

除此之外,我国北方地区也出土了一些和该莲花尊类似的,釉色青黄、堆塑复杂纹饰的器物。山东博兴县龙华寺曾出土1件北朝至隋代的八系罐( 图4),釉色青黄,表面堆塑宝相花、忍冬等纹饰[10];山西寿阳县贾家庄北齐厍狄迴洛墓出土的1件青釉莲花带盖尊,釉色青中泛黄,表面堆塑宝相花和莲瓣图案[11];1981年河南鹤壁出土的北朝时期的青釉贴、刻花尊也是这种风格,青黄色釉,表面堆塑兽面和团花纹饰[11]。这些釉色青黄、堆塑复杂纹饰的器物很有可能也是铅釉器。

图4 龙华寺出土的八系罐

北方地区出土的这一类铅釉器与南方出土的青瓷有明显区别。1982年安徽寿县出土的早期寿州窑烧造的青釉贴花八系罐(图5),与博兴县出土的八系罐造型类似,但是他们的釉却相差甚远[11]。寿县出土的八系罐的釉色青绿,外壁施半釉,流釉现象严重,为明显的钙系釉。相比较来看,以上认为是低温铅釉的青黄釉器,釉色皆偏黄,且不见流釉现象。当然,由于烧成温度、胎釉成分、烧成气氛的不同,这一时期的青瓷在形貌上也不尽相同,仅依靠釉的颜色和垂流状态还无法判断器物的釉是铅釉还是钙系釉。如何准确地区分这一时段的青黄釉器和青瓷还需要进一步的对比研究和科技检测工作。

图5 青釉贴花八系罐

3.通过烧成温度判断,曹村窑类似的青黄釉器为二次烧造,即先以1 000℃以上的高温烧好素胎,再施铅釉低温烧成。该件莲花尊在发现时,存在一个素烧的碗作为器盖,同时寨里窑窑址也曾出土素烧的陶器,由此可以反映出该莲花尊很可能是二次烧造的。笔者认为,之所以采用这种烧造方法,是因为其可以兼顾胎的坚硬程度和釉面的光泽性。否则,烧成温度太低,会造成胎质疏松,而烧成温度太高,铅釉则会因为流釉而成为废品。从外观来看,该莲花尊的胎体不同于传统釉陶的陶胎,而为瓷土所烧制的瓷胎,可能是由于烧成温度不够,胎质略显粗松。

4.汉代以来的釉陶器多为绿色、褐色和黄色,呈色元素铜或铁含量较高,所以一般颜色较深。例如在张福康等学者对中国历代低温色釉的研究中,经检测的汉代绿釉陶釉中含2.31%的Fe2O3和1.26% CuO[12]。而在北朝时期出现的青黄色的铅釉器,胎色浅,由于釉中可以呈色的Fe2O3和TiO2的含量比较低,颜色也较浅,这些因素造成了铅釉器外观上呈颜色较浅的青黄色调。它们的胎体和青瓷的制作材料均为高岭土,釉的颜色也类似,这很可能是该时期刻意地对南方青瓷的模仿。

五、结论

该件青釉莲花尊不是过去认为的青瓷,而应该是铅釉陶瓷器。与之类似的釉色青黄、堆塑复杂纹饰的器物,有可能也是铅釉器。与同时期的青黄釉器类似,该件青釉莲花尊应为二次烧造。由于胎釉中呈色元素含量较少,故这一类铅釉器外观呈较浅的青黄色。

猜你喜欢

釉陶青釉釉面
一种无光黑釉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陕西西安月登阁村唐杜华墓发掘简报
宜兴釉陶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