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SO理论的我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2022-09-27欧国立
文 / 欧国立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交通运输无法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产业。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交通运输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创下多个“第一”。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是建国初的6.6倍,其中高铁营业里程3.7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居世界第一,且高铁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全国公路通车里程519.81万公里,是建国初的64.2倍,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10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且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其中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61万公里,全国内河运输货运量完成38.15亿吨,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214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居世界第一,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145.5亿吨、2.6亿TEU,均居世界第一;全国快递服务业业务量达到833.6亿件,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354.7公里,居世界第一。数字变迁见证了中国交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革,在世界交通史上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我国交通运输已经从原来的“短缺”转变为“基本适应”,从“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方向迈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强调“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重大意义,并赋予“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新使命和新定位。新时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基于理论的发展推动实践的不断创新。
FSO理论要义及经济学解析
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表明,综合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素构成的系统,深刻解析和认识综合交通运输的涵义和构成,对实践中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指导交通运输的科学合理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综合交通运输是一个三维的多因素综合体,具体来说包括功能维度、结构维度层面和运作维度。
1、功能维度(Function dimension)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功能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从功能维度层面,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旅客和货物)的角度,综合交通运输又分为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等。
2、结构维度(Structure dimension)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是构成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维度,即结构维度。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构成相互协调、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3、运作维度(Operation dimension)
一个完整的运输活动一般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得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导致运输链条不断延长。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提供便捷、高效、完整的优质服务,而衡量运输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运输过程的全过程和全链条,能否实现点到点、门到门的运输。交通运输产业需要向运输服务对象提供完整的、全链条的运输服务,因此需要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共同协作,通过这种协作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一体化协作能力和水平,决定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效益。高效的一体化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运输方式在节点上的有效联接,取决于不同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等硬件和经营管理等软件在物理和逻辑上相互联接和配合的紧密性、融合性和一体性,即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活动过程中的硬联通(基础设施、枢纽等物理上的联接)和软联通(运营管理、相关制度规则、财务清算、时刻表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硬联通和软连通需要基于相关企业、组织、部门的合作、协调等方面的共同运作。
基于经济学视角,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应当能够满足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要素资源的快速流动,各种交通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在效能,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当好现代化开路先锋。FSO综合交通运输分析框架,与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框架是基本一致的:
功能维度---对应经济学中“生产什么”的问题;
结构维度---对应经济学中“用什么生产”的问题;
运作维度---对应经济学中“如何生产”的问题。
构建三维综合交通运输分析框架,在理论上极大方便了基于经济学角度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生产什么”、“用什么生产”和“如何生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