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节地典型经验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解读

2022-09-26刘静文

资源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节地集约节约

□ 刘静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要求,推广节约集约用地典型经验,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部发布《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以下简称“第三批推荐目录”),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问:什么是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对其进行推广有何重要意义?

答:节地技术是指能够在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达到高于社会平均节地水平效果的工程技术,其本质是资本、科技等要素对土地要素的替代。节地模式是人们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践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先进技术、规划理念、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在时空上的优化组合形式,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集合体。

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工程设计、线路优化、立体开发、复合利用等创新技术和模式,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问:国家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推广应用。2008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提出“要采取先进节地技术、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桥隧比例等措施,降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用地标准”。2015 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2016 年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地上地下立体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空置楼宇、厂房等存量资源再利用”,将“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列入“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重大工程”。2021年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大力推广节地模式”。2021 年7月,《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首次将“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要求上升到法律层面。

问:第三批推荐目录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答: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深入研究节约集约用地技术方法体系,支持地方试点探索激励配套政策,曾于2017 年11月出台第一批推荐目录,2020 年1月出台《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节地模式推荐目录》。

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节地技术和模式案例,各地推荐案例124 个。

第三批推荐目录首次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行业协会和企业推荐的案例约占1/4。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围绕政策导向性、水平先进性、效益显著性、推广可行性等要素,评选出23 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新能源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热点领域,既介绍了具体做法和成效,又凝练了政策创新点,便于各地在推广应用中借鉴,强化政策协同效应。

问:第三批推荐目录主要涵盖哪些内容?

答:第三批推荐目录包括工业厂房节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节地技术、新能源环保产业节地技术、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6 种类型,共23 个典型案例。

关于节地技术,工业厂房节地技术类收录了“服装加工企业建设高层工业厂房节地技术”“肉食养殖产业立体养殖、综合体节地技术”“开发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节地技术”3 个案例,主要是通过工业生产立体布局,建设多层工业厂房;通过立体养殖、不同用地类型集中布置,发挥生产要素集聚的规模效应;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和统筹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整体提升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节地技术类收录了“中央墩大悬臂盖梁节地技术”“高速公路服务区节地模式”“高架桥下建停车库节地模式”“平原区公路路地和谐共建节地模式”4 个案例,主要是在既有公路上,设置中央墩大悬臂盖梁,减少旧路、旧桥加宽改造带来的征拆问题,在设计方案中提高桥梁占比,为城镇密集区开辟出桥下空间;在公路服务区建设中,建设单侧集中式服务区,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建设服务综合楼和停车场,划定潮汐车位,减少服务区占地;在高架桥下,建设大型停车楼,解决停车问题,无需新增供地;在新建公路项目中,优化设计方案,对道路进行适当归并,利用周边土地整治土方、空心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弃方等资源,减少耕地取土。

新能源环保产业节地技术类收录了“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节地技术”“光伏+节地技术”“全地埋式净水厂项目节地模式”3 个案例,主要是在风能发电中,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实现高架或深埋,减少对土地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建设农牧(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将污水处理设备及生产工艺埋藏于地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关于节地模式,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收录了“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集成开发建设模式”“旧城区地上地下空间立体改造开发模式”“公交场站地上地下空间综合改造模式”“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生态智能粮食仓模式”“学校体育场立体建设模式”5 个案例,主要采取平面节地(向地面集中要密度)和立体开发节地(向地上地下立体空间要高度、深度)相结合,提高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立体空间中工作、居住、商业、娱乐、文化和休憩等多功能结合,提升区域整体功能。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收录了“桥下空间集约开发节地模式”“屋顶上的体育休闲公园节地模式”“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改造利用模式”3 个案例,主要是对高架桥下、建筑边角地、轨道交通沿线零星用地的改造利用,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利用污水处理厂屋顶空间,打造体育休闲公园,实现地上、地表、地下空间分层供应,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前提下,合理改造利用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存量低效用地,通过集中连片改造,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收录了“地灾废弃村落遗址改造提升节地模式”“整镇优化存量农村小微企业用地节地模式”“盘活闲置村落打造旅游综合体节地模式”“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节地模式”“乡村振兴项目开发建设节地模式”5 个案例,主要是对村庄废弃遗址建筑进行修葺,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对农村散乱低效小微企业用地进行复垦,腾挪出存量用地指标,引导小微企业入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发掘、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将废旧厂房改建为旅游配套设施,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双赢。

问:下一步,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一方面,研究促进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应用的政策激励机制。例如,与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相结合,调动各方面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相对成熟的节地技术,将其纳入土地使用标准,促进各类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对于相对成熟的节地模式,将其纳入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

节地集约节约
发挥节地技术模式在用地管理中的先导引领作用推进实现“三个转化”
节约
节约
节约
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措施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节约及考虑循环经济的“绿色”措施在施工中的应用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