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体字结字方式
2022-09-26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梁晓玲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梁晓玲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
这是校外教育硬笔书法专业中级层次第一期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学习,认识到在校外教育机构实施的书法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书法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校外教育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并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需自编创新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平等、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校外教育的追求。“独体字的结字方式”一课是通过游戏、欣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媒传法、拼装法、书空法、观察法、比较法、图解法、讨论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运用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语言,引导中年级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大胆地交流评价,从而创造美。教师也能较快、较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审美标准,传授书写技能。
“独体字的结字方式”一课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通过对“挑小棒”的联想,引出汉字的结字方式,既而展开学习并掌握结字方式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结构分为五个部分:1.游戏导入篇(激发学习兴趣,引出结字方式);2.传授新知篇(通过认识结字方式,学会比对相离的距离,找准相接的接点、相交的交点,提高书写能力);3.艺术实践篇(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后复书);4.迁移拓展篇(开展“口”字加一笔、再加一笔、再加一笔的“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结字方式不同,造成字的外形也不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5.评价总结篇(师生共同编写“结字方式歌”总结本课,并运用结字方式创作精美小书签)。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学科艺术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实际书写技能,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及使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书、画、歌为一体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美妙的书法世界。遵循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努力使视、听、写、说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与技能、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三、教学方案
“独体字的结字方式”
独体字的笔画组合关系认知与训练课
一课时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笔画组合成独体字有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通过认识结字方式,学会比对相离的距离,找到相接的位置,确定相交的交点,提高识字与写字能力。
2.通过欣赏、游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际书写技能以及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结字方式不同,造成字的外形也不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体会学书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认识结字方式,学会比对相离的距离,找到相接的位置,确定相交的交点,提高书写能力。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结字方式不同,造成字的外形也不同,感受字的形体美。
师:多媒体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磁贴、粉笔、红笔、书签(描红)、练习纸、例字(奖品)、笔画象形图片、奖励小印章。
生:铅笔、字帖、练习纸。
1.游戏导入激趣,引出独体字的三种结字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出示“挑小棒”游戏图片,观察小棒有哪几种组合关系?
相离、相接、相交。
中国汉字是由不同的笔画或者线条组合而成的,相离、相接、相交这三种笔画组合关系就是独体字的结字方式。
2.出示课题“独体字结字方式”
(设计意图:用游戏导入的方式,在游戏与想象中,既落实了学生对独体字结字方式的认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有趣味。)
1.出示例字,明晰相离、相接、相交。
你能说说“二、上、十”这三个字的结字方式吗?
增加难度,那这四个字呢?
归纳:一个独体字并不止只有一种结字方式,随着笔画的增多结字方式也会变多。
2.小试身手,互动结字。
这里有一个撇和一个捺,你能用相离、相接、相交的结字方式,结出哪些字?
相离——“八”,相接——“人”与“入”。
动画演示,还有相交时是“乂”字,让我们来认识新朋友“乂”字。
出示“乂”的字音、字义、起源。
乂:会意字,从撇从乂相交,本义是割草或收割谷物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选字上选择了撇和捺的相交的“乂”字,并讲解字音、字义、字的起源,将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在设计上体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
欣赏并了解汉字演变中的甲骨文字(视频播放)。每一个甲骨文字都是先前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
(设计意图: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会让课堂更有厚度,通过视频对传统书法艺术甲骨文字进行欣赏和了解,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文化自信。)
3.共同探究“八、人、入、乂”四个字,明确结字方式相离、相接、相交的要点。
出示“八、人、入、乂”范字,写好“乂”字要注意什么?观察一下,这三个“乂”字哪个更好看、更规范?为什么?
第三个“乂”字更好看,要注意交点,交点在撇的中间。
请小朋友上讲台,拼装出你认为更端正、更好看的“八、人、入”字。再向大家说一说,组合的要点是什么?
“八”字撇与捺的左右和上下的距离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人”字捺相接在撇的中上部,好似三分之一处的位置。
“入”字撇相接在捺的中上部,好似四分之一处的位置。
小结——相离比距离、相接找位置、相交定交点,这样才能让字更规范、更端正、更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法、拼装法、观察法、互动法,明晰相离、相接、相交的要点,明确掌握独体字结字方式的要领,体会学书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1播放“八、人、入、乂”字示范视频,提示学生书写时注意相离、相接、相交的要点。
2.学生书写,师巡回指导,提示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播放古琴音乐)
3.出示学生作品,师生互动评价,总结归纳优点和不足,明确还可以写得更好的地方在哪里。
4.学生再次书写,提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5.课间操。
(设计意图1:老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老师再次点拨指导、学生再次练习,将实践过程递进式呈现,体现练习的层次。学生互动自主评价,将教与学落到实处,富有实效。
设计意图2:书法教学具有强大的潜在育人功能,写字要用心,做人要真诚!在书写时除了对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的强调外,再加入“用笔在心”的要求,心正则笔正,这已经成为书法伦理的标准,让孩子们懂得字如其人,你的字体现了你的品格、修养与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3:安排课间操的环节,舒缓学生的身心,我们不仅要写好字,更要有好的视力和身体。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成长成才,也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要让学生智力与体力、视力同步提升,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通过变字游戏,明确“日、曰”结字方式相同,外形不同,揭示最后还要看外形。
“口”字加一笔横画变成什么字?
“日”“曰”。
加了一横,多了哪些结字方式?
两字都是中横与左竖相接,与右竖相离。
结字方式相同,你怎么区分这两个字呢?
“日”外形瘦长,“曰”外形宽扁。
小结——笔画和结字方式都完全相同的字,外形可以不同。
2.师示范,生书写“口、日、曰”,感受结字方式和外形变化。
3.通过变字游戏,再将“曰”字加一笔竖变成“田、由、甲、申”字,明确笔画相同,结字方式发生变化,字形也会变化,产生不同的外形,感受形体美。
“曰”字加一竖变成哪些字?
“田”“由”“甲”“申”。
加了竖之后,中间横有什么变化?
左右都相离了。
刚加的竖画与中横相交,与上下两横的结字方式有什么不同?
“田”中竖与上下横相接,“由”中竖与上横相交、下横相接,“甲”中竖与上横相接、下横相交,“申”中竖与上下两横都相交。
看看相同笔画的字,结字方式不同使字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田”字呈梯形、“由”字呈正三角、“甲”字呈倒三角、“申”字呈菱形。
小结——笔画相同的字,结字方式不同则字形也会变化,产生不同的外形,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师示范,生书写“田、由、甲、申”字,感受结字方式变化带来外形的变化,体验汉字的形体美。
5.书写“田、由、甲、申”四字,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中国汉字千变万化、博大精深,又有一定的规律与法则。让学生在拓展环节明白笔画相同、结字方式相同,字的外形也会不同;笔画相同、结字方式不同,字的外形也不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1.儿歌总结
让我们一起编一首儿歌,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吧。
《独体字的结字方式歌》
笔画组合有三种,相离相接和相交。
相离笔画比距离,相接笔画找位置。
相交笔画定交点,交点合适才美丽。
最后别忘看外形,写字要点要牢记!
(设计意图:把结字方式的要领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同时通过对朗读儿歌时要有节奏感的要求,传达给学生书法线条也具有快慢缓急的节奏之感,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2.精美小书签创作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非常出色,老师奖励给你们每人一枚小书签,请综合运用相离、相接、相交的结字方式,书写完成书签上的成语。
书签上是什么成语?
专心致志、手不释卷、聚精会神……
请开始书写。书签上面的每一个成语都是一种优秀学习品格的传达,相信小朋友们只要拥有这些美的品格,持之以恒学习书法,都能成为未来的书法家!
你们愿意将这枚小书签送给身边的同学和远道而来的专家老师吗?那就开始行动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书签的创作,不仅仅能够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更能够锻炼学生的作品意识和创作能力,为未来的独立创作积累经验,同时增强成就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