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

2022-09-26张亚云

戏剧之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交融音乐文化

张亚云

(静宁路教育集团创成分校 甘肃 兰州 730000)

多元文化交融主要是指因历史背景、人文传统、自然环境、政治等因素形成的不同文化交流、互动、碰撞、融合的现象,多元文化交融具有持续性特点,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还可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使学生积极传承本国优秀文化。对于教师来说,多元文化交融可以使教师统筹利用更多人文资源,优化教学活动设计。目前,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存在教育思想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并未充分运用多元文化资源。基于此,为了使小学音乐教育效果更好,探析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尤为重要。

一、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要点

(一)根据教材选用多元文化资源

多元文化交融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素材,教师可以从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经济、政治等角度切入,根据教材需要合理选用多元文化资源,将多元文化交融视为导出音乐知识的一大渠道,使音乐教育更具逻辑性与拓展性,为高效育人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老师最理解我》的教学时,可将“了解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老师”视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着力点,筛选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老师上课的图片,指引学生猜一猜这些老师来自哪些国家或民族,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学生会从老师的服装、肤色、教室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大胆猜想,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播放本曲,引领学生在乐曲声中想象图片中的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景,使乐曲更具感染力,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给不同国家及民族的老师送上祝福,而后将这些祝福编进歌曲唱出来,基于多元文化交融启发学生创新实践,有效培育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及创作能力。

(二)将学生视为基于多元文化的教学主体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因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教师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多元文化交融搭建音乐教育平台,确保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助力下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折纸船》的教学时,可将“与台湾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谊”视为教学目标,并以该目标为导向搜集整理与台湾本土文化有关的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方言、美食等均为文化传导载体,教师需从这些载体中选出能够被学生接受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将文化传导载体转化为走进台湾的一扇门,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美育、德育交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将台湾当地的童谣、传统民间游戏、儿童玩具视为传导台湾本土文化的载体,引领学生对童谣、游戏、玩具进行对比分析,在让学生发现异同点的同时加大多元文化交融力度,使学生对台湾及台湾同胞产生亲切感,这有利于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折纸船》这首歌,并有效强化学生的表现力及感染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

二、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有客观性,教师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多元文化,并把对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发展有益的文化资源引入音乐课堂,确保学生可以从这些文化中获取养分。例如,教师在进行《茉莉花》的教学时,可将江南文化引入课堂,将江南人文、江南园林、自然环境视为江南文化融入音乐教育活动的着力点,助力学生感受江南文化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东北文化引入课堂,在不同地区文化的鲜明对比下凸显江南文化的特点,同时,指引学生建立包容心态,发现不同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基于江南文化特点演唱本曲,凸显《茉莉花》的柔美、婉转、清丽,还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强人文素养,充分认识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对音乐风格的影响,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能力,继而有效落实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目标。

(二)趣味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音乐课堂上主动演唱、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乐于表现,教师要增强多元文化的趣味性,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力、审美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杨柳青》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玩“听方言、猜意思”的小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江苏当地方言,如哪块、你啊兹道啊等,而后引导学生积极联想、开动脑筋猜一猜这些方言对应的普通话是什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调动学生了解江南语言文化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江淮官话、吴语、中原官话等江苏方言的特点,同时,组织学生玩趣味问答游戏,鼓励学生用方言知识创设问答对话情境,使之进一步体悟江苏方言,而后,教师播放《杨柳青》,助力学生感受乐曲的速度和情感,在此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玩“找衬词”小游戏,使学生主动朗读与解析歌词,调动学生学唱音乐的积极性,达到培育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多元文化交融下小学音乐教育的阻力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的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的教育思想较为陈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以高效导出音乐知识为出发点利用多元文化资源,存在育人眼界较窄的问题,学生并不能基于多元文化交融增强核心素养;第二,教育方式需要创新。有些音乐教师习惯通过“我唱你听”、齐声合唱等方式开展育人活动,这虽利于强化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但存在多元文化与音乐教育活动融合度较低的问题,多元文化在音乐课上失去了启发学生思考及引领学生实践的作用,很难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课程体系有待开发,虽然小学音乐教材将许多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引入课堂,并构建了多元文化交融平台,但国外文化引用力度仍然较弱,国外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交融不够紧密,继而影响基于多元文化交融的音乐教育成效;第四,课后服务质量较低。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不注重拓展性教学,课后服务活动中的教学内容与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相差无几,这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体悟多元文化,也降低了基于多元文化交融的音乐教育的质量。

四、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

(一)文明互鉴,改进教育思想

文明互鉴指的是不同文明之间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互相借鉴,文明互鉴是各国人民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动能,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良性发展的基石。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文明互鉴意识,用包容、开放、尊重、平等的态度接纳多元文化,将音乐教育视为多元文明交流的过程,指引学生了解、关注、接受先进的文明。只有教师的文化理念是开放的、先进的,学生才能以教师为榜样主动敞开心扉接纳多元文化,进而为多元文化交融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黄河船夫曲》欣赏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一同赏析《威尼斯船夫曲》这首歌,引领学生在对比分析两首歌曲时谈一谈感受,而后想一想、说一说为何两首歌都写船夫却风格迥异,有些学生会想到,这可能与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有关,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的同时,进一步讲述黄河文化及威尼斯文化,指引学生进行文明互鉴,感受不同国家的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增强,使学生对乐曲的赏析更有深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文明互鉴的过程中,教师需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原则,指引学生热爱本国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法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模式的优势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用到与文化相关的各类资料,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互联网+”模式高效育人,利用数据库技术构建利于多元文化交融的资料库,存储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与建筑、美食、艺术、方言、传统风俗、历史、地理等方面有关的资料,包括纪录片、旅行笔记、图片、音频、新闻等,教师根据音乐教育需求灵活选用上述资料可以打造多模态课堂,增强音乐教育的感染力。除了在课前导入、情景渲染等环节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料外,教师还可将互联网与传统的教育手段融合在一起,赋予传统教学法以发展性及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洗衣歌》的教学时,可采用“互联网+小组合作表演”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组漫画,引导各组成员听音乐、看漫画并给漫画排序,助力学生理顺乐曲发展主线并解析乐曲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各组成员围绕“为何藏族姑娘要给解放军洗衣裳”这一问题进行积极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同胞对党的敬爱之情,这有利于学生强化敬党爱国情感。教师可利用微课播放藏区的歌舞视频,指引各组成员了解并学习简单的藏族舞步,以歌舞为纽带加大多元文化交融力度。教师也可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引导各组学生运用《洗衣歌》创编舞蹈情景剧,使学生怀揣对党的敬爱之情和对藏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完成创编与表演任务,有效强化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开发,统筹多元文化资源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有规范性及高效性。教师肩负着把优秀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责任,只有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才能提高基于多元文化交融的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基于此,教师需积极开发课程,为多元文化资源引入音乐课堂提供着力点。例如,教师在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教学时,可以“不同国家国歌大赏”“听到各族人民的爱国心声”“爱国之花在音乐艺术中绽放”等主题为支点开发课程,确保多元文化资源被有导向性地引入课程并发挥教育作用,同时,教师需将利于学生增强人文素养、提升音乐素养视为筛选课程资源的主要标准,确保引入课程的多元文化既利于音乐教学实践,又利于学生学习成长。

(四)课后服务,在扩展性主题活动中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课后服务是音乐教师基于多元文化交融开展育人活动的关键环节,为了使课后服务环节的音乐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课上的多元文化与课下的多元文化应具有差异性,要拓宽学生的眼界并吸引学生了解更多文化;二是加强知行合一,将音乐实践活动视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载体;三是不断创新争优,提升课后服务扩展性主题活动的丰富性。例如,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可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鼓”这种乐器,教师将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鼓的图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指引学生利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开展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在了解鼓、制作鼓、演奏鼓、学跳鼓舞的过程中接纳、喜爱多元文化,继而将乐器视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着力点,强化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审美力等素养,通过扩展性主题式课后服务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还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扩展性主题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助力学生发现传统音乐文化的身影,并在馆员的帮助下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还可参与博物馆组织的体验类趣味活动,继而强化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感受。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全方位、个性化的成长,基于此,教师要将教材视为多元文化资源引入音乐课堂的要点,把学生看作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音乐教育主体,按照客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展教学,使学生了解、喜爱、接纳多元文化,并助力学生把多元文化转化成个人价值观和技能发展的动力,同时,教师需注重文明互鉴,使用“互联网+”模式育人,统筹多元文化资源开发音乐课程,在课后服务环节展开扩展性主题活动,基于多元文化交融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交融音乐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真美
谁远谁近?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