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22-09-25张国强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张国强

近年来,包头市昆都仑区(以下简称昆区)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地区发展,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起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昆区总面积301平方千米,人口78.8万人,辖2个镇、13个街道、24个行政村、78个社区,是包头市一个多民族共居区和人口大区,45个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共同奋斗,少数民族常住人口5.43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9%,蒙古族3.37万人,占全市蒙古族人口3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0.46万人,1个少数民族聚居嘎查一卜尔汉图嘎查。昆区作为工业大区,驻有全区最大的工业企业包钢,是“齐心协力建包钢”这一民族团结历史佳话的发生地,具有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基础。近年来,先后有3家单位和2名个人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2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175家单位被命名为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3家单位获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包钢集团先后5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也是唯一一家连续9次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

一、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昆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构建“一主线二创新三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模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纵深发展。2021年以争创“红石榴家园”为抓手,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培育打造了阿1社区、钢三小、钢38社区、蒙古族学校四家较为成熟的典型示范单位。

(一)坚持一条“主线”,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部署推进。将民族工作纳人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人科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纳人宣传工作计划、纳人中心组学习和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2021年区委常委会5次研究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4次,统战领导小组6次协调调度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健全机制建设,压实工作责任。研究制定《昆都仑区贯彻落实包头市<关于全面深人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责任分工》、《昆都仑区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任务分工方案》以及《昆区仑区全面深人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研究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和创建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完善组织调度、系统推进、综合研判、监督考评、动态管理、条件保障各环节机制,确保顺利推进、落实到位

(二)探索两项“创新”,以创新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为“要”,开启民族工作新局面

——积极探索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方式,五项举措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一是深化“互联网十民族团结”行动,重点打造“端、网、微、视、报、屏”六位一体的宣传矩阵。依托爱我昆都仑、昆区统战、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公众号、网站、App和理论学习圈,推送民族政策学习信息,有效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

二是以“一周两月”为抓手,“八进活动”为载体,组织“草原学习轻骑兵”、“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等宣传队伍,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规专题学习宣讲、志愿服务、民族服饰展演、书画竞赛、文艺汇演等宣传活动。举办民族政策宣传月线上直播活动,联合包钢集团加强互动交流,深人宣传“齐心协力建包钢”传统佳话,组织“魅力昆都仑”品牌文化活动,线上直播扩大覆盖面。

三是注重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学组织开展“童心向党”专题课、石榴籽微课堂、开发校本资源包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等专项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扎实做好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严格落实《昆都仑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和10个配套方案,采取五级包联、助学助教等方式,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

四是开辟新学习途径,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实效昆区区委党校与包头市委党校联合办学,购人知名高校视频课件,开设“干部周末充电班”,实施“互联网十课堂”,线下邀请专家教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培训班,累计培训科级以上干部6000余人次,每年至少举办2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业务骨干培训班,有效促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能力

五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哈布图·哈撒儿祭祀、打拉亥村民间歌列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撰出版《昆都仑召文化溯源》,创作历史长诗《洒落的金日》、国画《岁月如歌》等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作品,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蒙古日报》等媒体刊发《石榴籽同心颂党恩》《梦想从这里启航 希望从这里放飞》等稿件,宣传报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

——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基地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探索多元共建模式。制定《昆都仑区创建民族工作“红石榴家园”的指导意见(试行)》,累计投人500万元,用于打造各街镇、社区的“民族团结+N活动室暨“红石榴家园”项目,搭建完成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智慧·昆都仑”,建成四级联通网格网络,围绕城市民族工作,打造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的规范化社区服务站,将矛盾化解、政策咨询、法律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民族团结宣传宣讲等融人街镇社区工作

二是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面。在全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和“守望相助好家园”建设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红石榴家园”为依托,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培育“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感受“守望相助”团结力量,有效促进了广大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抓好三个“融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

一是做好与重点工作融合,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同奋斗,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通过立足资源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区域实际,加快推进“四基地三区”建设,形成新材料、光伏新能源2条产业链和新型功能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3个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包头市领先,综合实力稳居自治区前列,2021年吸引投资超1790亿元,人选全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累计投入8503万元资金用于乡村经济发展,积极引进好鲜羊、蒙源肉羊等龙头企业人驻,促使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组织80余名农牧区实用人才帮带培养近千名农牧民,创建10种振兴发展示范村。2021年昆区嘎查(村)集体经济年均收益净利润已近500万元,人均收益从2015年的8千元上涨至4万元。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推进“三大攻坚战”,城乡面貌持续改观。积极推进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行“基础设施联动十精品工程带动+资源配置联动模式,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备。2021年完成“五大重点区域"绿化1万亩,治理修复地质环境27处,新(扩)建城市道路37.1千米、地下管网61.3千米,绿化覆盖率近50%,农牧区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村9个,三年荣获“国家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昆都仑河湿地公园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城乡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二是做好与社会民生重点工作融合,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昆都仑区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108.7亿元,“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行政审批服务“一网办”“一次办”“24小时不打烊”等改革全面推开,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15个、社区便民服务点85个,形成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0%以上,并在全市率先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城乡一体化,昆区人围国家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试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获评“自治区健康促进区”

三是做好与法治建设工作相融合,铸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将党的民族政策法规纳人昆区“八五普法实施规划,做到法治工作与民族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创新“法律服务人才+无人律所+法律服务机器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为街镇社区及时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提供有效助力。全力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昆都仑区民族领域重大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政法、公安、宣传、统战多部门联合发力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做好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摸排工作和奥情监测分析评估工作,建立联席调度、信息整理报送等工作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发挥民族团结知识库、正面信息传声筒、舆情管理处置器的作用,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资源要素整合机制不够完善,需要聚焦主线统筹资源力量,搭建更多有形有感有效的平台载体。二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覆盖面和示范带动作用还不够,需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实现扩面、提质、增效。三是充分发挥社区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作用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和教育引导功能,推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下一步工作发力的方向

(一)加强学习宣传,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一是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程,建立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员化、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二是深人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功能,用好国家教学资源,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教育供给力度。三是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钢集团合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基地,加强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四是用好社区“大讲堂”等宣传阵地,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群众身边,打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五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编印《民族工作理论政策手册》《民族工作应知应会知识手册》。六是在青少年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好教师教育培训,融人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挖掘和宣传包头市和昆区大地上深厚的草原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钢城文化,多层次呈现我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是发挥包钢展陈馆功能作用,讲好“三千孤儿人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历史佳话,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续红色血脉。三是深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作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精品。四是持续推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配齐配强师资、提升教学能力。五是开展中小学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六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人文明创建评价体系,统筹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资源,开展线上知识竞赛、云上演讲、抖音短视频大赛等覆盖面广、群众性强的文化宣传活动。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四基地三区”建设,在发展中实现各民族根本利益。二是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功能性短板,加大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设施改善,打通断头路、推进厕所改造提升工作。三是加快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居民致富,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水平。五是依托智慧昆都仑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服务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保障,

(四)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楼宇深人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活动,开展“我帮你进行时”“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二是细化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街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职责任务清单,建立创建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做好跟踪问效,提升创建质量。三是推进“红石榴家园”建设,建设5个示范单位,示范带动全区102个社区(村、嘎查)、59所中小学民族团结创建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四是完善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服务政策措施,提升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五是发挥乌兰牧骑小分队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主题,开展“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

(五)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一是深人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族法治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规政策学习,提升各民族群众法治意识。二是定期对民族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排查思想认识、文化宣传、政策文件等方面的问题和偏差,有序推进整改落实。三是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重要内容,推动社区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严格敏感问题报道、民族领域出版物、各类馆室的审核审查工作。五是建立健全协调处置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机制,抓好民族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和解决突出问题,切实肩负起、履行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责任。二是细化党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成员、民委委员推进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考核督导,构建民族工作新格局。三是加强民族工作量化指标任务考核,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落实民族工作能力提升。四是按照“四个特别”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选拔配备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五是做好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开展干部轮训,组织观摩交流,提升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祖国边疆、开展反分裂斗争的能力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