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记忆的文化整合与传播
——以敦煌文化为例

2022-09-24王旸之

团结 2022年4期
关键词:敦煌历史文化

◎王旸之

历史是人类对过去发生的值得注意的事实的记录与表述, 而历史记忆, 不仅仅是传统的历史书写, 更是人类与历史之间在情感上的关联与互动,是想象、体验与反思。对历史记忆的建构,有利于自我认同的确立,有利于群体社会共识的形成,进而有利于民族共同体的塑造。

敦煌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延续、拓展,是历史记忆的一种类型,它独具特色,包含了壁画、石窟造像、文献、文物考古、文学、宗教等多个类别与载体。敦煌文化的诞生地在甘肃敦煌,在时间上纵跨1700年的创造生成史,在空间上横跨欧亚大陆多民族交汇史,在维度上容纳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多学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

敦煌文化有着开放包容、自立自信、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新时代下如何传承与发掘敦煌文化,让它成为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认同的载体;如何弘扬与创新敦煌文化,让它成为国家和民族人民的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敦煌文化在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敦煌文化的认知偏差

敦煌文化由诸多因素融汇而成,广涉多种门类,兼具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文化。虽然“敦煌文化”这一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频繁被提及,但什么是“敦煌文化”,其概念边界仍未厘清。

当下对敦煌文化的认知大约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术研究层面,学者们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敦煌教育、敦煌宗教等门类分别展开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例,通过对“敦煌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搜索到在1958~2022年间发表的共1880篇文章,研究旨趣从考古到艺术,从文学到文化,不一而足,丰富多样。尤其在近20年间,敦煌文化在各个学科范围内的相关研究热度居高不下。但同时也看到,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呈发散式状态,多而不专,散而不聚。甚至到目前为止学界仍没有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学者颜廷亮的解释: “指的是4—14世纪以汉族为主体的敦煌地区居民具有特点的精神活动及其物化表现。”

另一个是大众文化层面,主要由绘画、舞蹈、民俗故事、文化旅游、文创产品、影视创作等相关衍生物构成。敦煌文化摆脱了“高冷”姿态,实现了与大众的直接交流,通过敦煌壁画中动物形象、人物故事、线条元素等来展示敦煌文化的艺术特色,通过旅游线路的开发、文创产品的更新、影视作品的演绎来展示敦煌文化的生命魅力。但同样的,在公众视野里,敦煌文化的概念边界也不确定,通常认为敦煌文化就是莫高窟里的壁画、造像、文献等,但其实还应包括民族、民俗、军事、科技、教育等门类。

敦煌文化应该是一个集群概念,它包含历史、文学、宗教、民族、艺术等多学科,表现为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载体,其文化概念内容涵盖面广;它最为突出的是其艺术文化, 所承载的艺术形式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它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经历传递与变迁后,仍生机勃勃。敦煌文化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敦煌文化生命体的具体展现,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使敦煌文化展现整体拓展态势,同时应加强传播质量,重视敦煌文化深刻内涵的挖掘和传播,以回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敦煌文化的整合路径

文化是人类代代相传的全部社会生活的结晶,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文化不是大杂烩,它是一个有机系统,由不同要素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应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敦煌文化不仅保留着历史的遗迹,在现当下对它的继承、挖掘和创新,还呼应着时代、社会和民众等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1.历史遗产的归纳整理。敦煌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始于藏经洞的发现,由于其所藏遗书的丰富性,广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医书、账册、诗文、辞曲等,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与补充参证。敦煌文化以敦煌壁画、彩塑、藏经洞文献以及敦煌地区文物遗存为历史遗产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等内容,学者进入该领域,研究发表有关著作,仍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学艺术的提炼升华。敦煌文化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音乐、美术和舞蹈的造诣上。在敦煌壁画中,绘制了多达44种乐器形制,而壁画中涉及的美术题材,更是丰富多彩,包括风景画、人物画、装饰图案画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至于舞蹈,以舞剧《大梦敦煌》为代表,其舞姿,包括服饰、妆容等,对传统民族舞有极大影响。

3.大众生活的教育普及。近年来,敦煌文化展开大规模多层次的文化展示活动,兼顾传统与现代,通过博物馆展览、歌舞剧巡演、影视剧演绎、文创产品营销、旅游线路开发、新闻媒介报道等大众传播形式,普通受众对“阳春白雪”的敦煌文化有了更多地亲近和接触的机会。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敦煌文化进一步揭开神秘的面纱,像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这样的创新传播,更是增强了大众对敦煌文化的体验感。

4.文化精神的继承创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敦煌文化表现出对华夏主流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支流文化的吸纳与创新,发展出兼容并蓄、和谐共进的中国气派,契合我国主流文化的思想内涵。保护好敦煌文化,并赋予其新的历史意义,才能更好地将其继承与发展,让敦煌文化成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内容。

三、敦煌文化的传播改进策略

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把含有丰富敦煌元素的符号转化为普通民众可接触、可体验、可感知、可接纳的文化产品,呈现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敦煌文化。但同时也看到,传播的着力点更多地在形式的推陈出新上,如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应用,而对文化价值的提炼,如对敦煌文化的文化认同上,少了一些系统性规范化的深耕。同时,大众媒体、新媒体也存在着过度碎片化和娱乐化的问题,造成敦煌文化认识的表层化和狭隘化。

1.在数字化传播的基础上,多做价值引导。近年来,在文化自信战略背景和数字技术赋能下,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创新等领域都做出过卓越成绩。敦煌文化也借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连接传统与现代、推行继承与创新、践行交流与合作,在中外文化文明互鉴上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但在加大数字化传播力度的基础上,需要阐释、挖掘敦煌文化中的价值内涵,在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精神之美等方面深耕、开拓,以全面展示敦煌文化的核心价值。

2.在复制性传播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认同。伴随着数字复制技术的应用,藏在深闺中的莫高窟壁画、石窟造像等得以“真实”地还原再现在人们面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不仅解决了文物保护与环境侵蚀之间的矛盾,也实现了公众直接“接触”文物的可能。但是对过去信息的还原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为了“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也就是通过保存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来保证文化的连续性,同时确证社会成员的集体身份,重构后人的文化身份。因此,我们在记录和传播敦煌文化的物质遗产时,给公众分享的是历史遗存,传达的是特定的文化内涵,最终的目的是构建国家认同。

四、结语

敦煌文化经历了千年的生成史,走过了700年的传承史,当下又面临着继承和创新的新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敦煌文化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首先是概念的界定。长期以来,人们将莫高窟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认定为敦煌文化,其实它关涉的研究领域和传播阈限远超于此。其次是体系的建构。敦煌文化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体系,涉及广泛领域, 整合文化资源,建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形成敦煌文化品牌。

敦煌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历史记忆,记忆的留存与完善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播必须深度融入新媒体传播语境中,同时深度解读时代机遇下提出的新要求,更加生动、直观地讲好遗产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千年邮驿敦煌悬泉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