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2022-09-23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职业大学生课堂教学

崔 晓 芳

(太原学院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太原 030027)

一、研究背景

我国就业市场上多年来一直存在一对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失业现象。大型专业招聘服务网站智联招聘从全国多所高校观察到:一方面,财会、法律等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求职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一些高技术行业招不到具备相应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的错配[1]。以高端制造业为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学所授的专业课程无法跟上产业迭代步伐,理论与实践相差较远造成大学生素质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要,出现大量岗位空缺;此外,大学生更倾向于白领工作,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而在预期转弱的大环境下岗位收入、办公环境、工作强度等可能与其理想状况有差距,也会导致求职招聘需求错配。以上现象折射出大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障碍。资料显示,地方高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不可不提的是,高校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内部运行机制和以真实应用为基础实现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矛盾。对高校进行内部改革成为迫切需要,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迫切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2013年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课程性质大多为公共必修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外部职业世界,并试图找到匹配的职业,建立规划意识,从而为目标职业奠定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注重学生的参与、思考、体验、探索,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很难完成,而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质量获得保证。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上海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在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有很大不同(表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指的是两个方面:第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如果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那么教师占用20分钟用于传授知识,剩余20分钟交由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学生要自学、提炼学会的部分、不懂的部分、提问别的同学、帮助别的同学,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及精准描述。老师精讲满足的是知识技能传递的共性需求,学生自学是满足对个性化以及社会化学习的要求。这么做的结果是,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内容是一样的,但层次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与消化存在差异,这间接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分”的第二个方面是权力和责任的分界,让教师承担传递知识技能答疑解惑的责任,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实践应用,让“学”与“习”与“思”的结合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2]。

表1 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对比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学习内化时间不足、主动性不够、社会化学习比例低的弊端,有效防止了教学误区的出现,例如,教师教了视同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代表已经掌握了等。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明确师生各自的责任,给予学生加工知识的时间、空间、参照物(伙伴),有输出知识的环节,最后还有具体的评价系统,以便于学生准确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不懂不会的可以向同伴和老师请教,保障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对分课堂教育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的前期工作分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情的了解、加工和准备。

首先是备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多种可选择教材,教材内容比较多元。值得强调的是,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当涵盖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大学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部分,职业特质探索,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第三部分,职业社会认知,介绍大学生对外部职业世界、职业信息如何了解;第四部分,职业生涯决策,主要介绍职业发展决策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第五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落实与调整;第六部分,大学生活的管理,主要学习如何根据职业目标规划大学生活,包括学业规划、时间管理、能力提升计划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必须做到精讲留白,围绕教学目标对原本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精炼选择和设计,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及目的。所谓学,强调的是重难点及框架;为何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学提供的是学习的方法、策略[3]。

集体备课是一种高效的路径,通过不同教师的视角发现、观点碰撞、资源共享,教学内容被高度浓缩,教师经过“懂-熟-化”的过程吃透教材、融会贯通,教学技能也能得到相应提高。当然,备教材不能只备本课程所用教材,应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深度和广度,并注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创新创业课的衔接工作,处理好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掌握。真实的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出发点,准确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及学习行为,教学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通常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刚入高校的大一新生的身心特点、学习习惯、对大学和本课程的认识,决定了他们课堂上的表现。备学生需要了解所带不同专业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兴趣点、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方面。合理应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便于教师掌握学情分析。根据学情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中的案例、讲授方法、考查形式、最近发展区等。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存在差异,所以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会想办法拉齐大家的认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不规避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通过小组的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寻找差距、取长补短,社会化的学习氛围让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仅贡献出智识,也看到别人的思维方法。知识水平不高的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与别人在知识与思考模式方面的不同,并为了向别的同学提问和教会别人努力赶上,化被动为主动,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的准备。教法指的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方法体系,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教,主体是教师,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等;二是学,主体是学生,比较惯用的学习方法有笔记法、自学法等。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上述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乐学、会学、学会的方法。对分课堂理念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讲授法、讨论法是必选项,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再选择适宜的其他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准备相应的内容、方法,旨在为学生探索职业世界提供帮助,力图构建职业认知地图,形成职业目标,明晰大学生活的努力方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 学生分组

授课前需要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到五人的学习小组。组员的知识水平、地域、宿舍、性别尽量多元化,目的是讨论时呈现差异性高的观点,激发学生思考、表达。人数太少,观点容易受限;人数过多,每个人无法做到充分表达,讨论难以深入。分组工作最好由教师主导,防止有些学生被排斥在小组之外。每个小组都应当包括计时员、记录员、发言人,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组长,值得强调的是,为了体现公平性,这些角色可轮流担任。如果教学周数较长,可期中再分一次组,保持组员的新鲜感。

2. 教师精讲

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板块精选重难点知识内容,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选择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教师的讲授为学生提供了支架,独学是作业和“亮考帮”的前提,作业和“亮考帮”为小组讨论提供了支架,小组交流又是师生对话的基础,这体现了层层递进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则。讲授时原则上表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框架性、要点性的知识,不注重细节与精确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讲授期间必须留有空白,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对原本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精炼选择和设计,除核心概念和原理外,其他内容不要讲得太全面太透彻,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3. 学生独学

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注重学生体验的实践性课程特点,在独学这个环节,可设置问卷测评、回溯记忆等作业,引导学生依据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探索。最好形成可见的、文字性的学习输出内容,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作业,为今后的信息整合积累素材。独学的过程是内化和应用知识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一次梳理,已懂和不懂的知识和技能自然分层,真正完成个性化的学习,并且明确小组讨论中的内容。例如学生对于“我在哪”“我要到哪去”“我怎么去”这样的生涯问题比较迷茫[3],独学时结合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可让学生尽早明确职业目标定位。

4. 小组讨论

学生独学后已掌握的知识作为“考考你”的素材,没完全掌握的知识作为“帮帮我”的素材,在小组里展开充分的讨论。根据课堂教学时间,每个学生可各提三个,假设是四人小组,那么在一个讨论单元每组学生需要对24个问题进行同伴间的互帮互学,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学习金字塔原理,最适用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教他人,对分课堂提供了同伴之间互教互助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体会用自己所学帮助别人的价值感,拉近同学之间的情感,符合“平行教育”原则:充分发挥团队力优势,将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由于时间有限,学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讨论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他们精确表达、遵守规则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日积月累的职业素养提升对学生进入职场、在职业世界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同时帮助学生以社会化的合作学习模式完成知识的个性化构建。

5. 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扫尾共性问题,教师答疑解惑、总结升华。教师先抽查讨论环节当中的精华知识,收集学习小组中未能解决的疑问。这些问题交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回答,观点碰撞拓展至全班。如果大家都没有思路,或思路不清,教师进行解答,解决的是学生刚才所学知识的共性问题,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可在课下再解决,保证课堂效率。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结束本课,完成对分课堂教学闭环。部分教师心存顾虑,担心学生的问题无法解答,其实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课堂中学生提问题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知识薄弱点,进而有针对弥补自身知识空白,不仅有利于开拓新思维,也是“教学相长”的真实呈现。

(三)课后教学评价及个别辅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强调学生对自我和外部职业深入的了解,需要引入家人、朋友、同学等其他方面的视角达到此目标,课堂上时间资源恐怕不够,可布置成课下作业请学生完成,并写出自我觉察心得或访谈报告等学习成果。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在作业形式与难度方面的需求,了解清楚他们完成作业是否有障碍,教师是否需要提供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提交已经完成的作业,教师可以根据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四、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层面

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减轻教师负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清晰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之间的责任与界限,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应当饰演好引导者的身份,例如,作业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思考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要以引导学生掌握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作业中形成创造性能力,对自己了解更深入的载体。教师思考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成长上,教学的机械公式化特点逐步降低,去掉无价值的作业,释放学生的活力,无形中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 精准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真实的学习反馈。信息论重点强调的是反馈,控制的前提是反馈。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劣势体现在教师不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虽然做题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习反馈,但是有学生瞎蒙的成分存在,结果可靠性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学习过程不清晰不易把控的弊端,教师从小组讨论、作业、全班交流中进行过程性诊断,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并适时予以纠正和指导,实现了教学的闭环管理。

3. 促进师生民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倒逼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是从别的学科调整,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比例不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主要依赖学校或省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课程学习,待系统理论学习结束,课堂也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渠道。如在全班交流环节学生呈现的问题:兴趣保持时间的长短是区分真假兴趣的标准吗?如果不是,标准是什么?考研和就业该选哪个?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无法做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学生的反馈具有较高的价值性,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指明了道路,找到提高专业素养的抓手,促进集体教研、跨学科交流的发生。而且,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挑战现有的学科知识边界,回归到科学探索的本质。教师不再视自己为学科的权威代表,心态更加平和、谦虚,把学生视为一起探索知识的伙伴,形成开放、平等、对话的学习共同体。

(二)学生层面

1. 问题式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知识源于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的总结和提升,学生所提的问题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对分课堂中讨论的问题是学生的真实问题而非教师指定的预设问题,这些问题由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反映学生真正的困惑,带着学生个性化和现实场景化的特色,学生寻找答案的自主性大大提升。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行探索,围绕问题进行安静、系统思考,摆脱对标准答案的依赖,从固定知识的学习转换为思维能力的获得。同时,学生通过讨论,更容易获得伙伴的认可,从他人的反馈中感受进步,进而最大化激发潜能。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自己未来的职业及学业规划,不仅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提升了长期教学效果[4]。

2. 获得感和幸福感驱动学生形成学习正循环

对分课堂是没有批评的课堂。教师一旦完成教学设计,其他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交由学生,任其开展独学或者讨论,这是信任学生的体现,正是因为不做过多干涉,学生的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促使他们放下被提问、被比较的心理包袱,放心地投入学习,体现了人本主义倡导的自由发展原则。罗杰斯认为学生在安全的气氛中,应该也能够自主发动学习,提倡培养学生的对未知的探索欲,并且自己做出抉择的勇气[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不刻意追求教学效果的一致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自己,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设计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每一次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进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学习的正循环。

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目标,把合作能力、问题意识、联机学习等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它实现了教与学的整合,使师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既能够保证教学成效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长远视角来看,具有值得推广的意义。

猜你喜欢

职业大学生课堂教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