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理论回顾与展望
2022-09-23丁永波王思佳
张 博,丁永波,王思佳
(1.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推进大众创业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创业热潮不断高涨,但创业本身始终面临奈特不确定性环境,创业失败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一般初创企业缺乏信息、资源,受制于传统思维路径,产品开发风险高、周期长、成本高,创业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与曲折性。在此情况下,追求创业的高效性、方向的准确性,利用不断假设、反复试验方式的精益创业理论,近几年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与传统方法相比,精益创业强调初创企业以更快、更低的成本推出客户真正想要的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创业效率。通过提出关于产品的关键假设,尽快收集客户数据验证假设[1],不断改进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通过高效试错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来自信息、资源的限制,避免了徒劳工作,有效降低了创业风险。深入探讨精益创业理论,为初创公司提高创业成功率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逐步改善创业格局,推动形成一个更具活力和创业精神的经济模式。
1 精益创业概念的提出
“精益”一词最早源于“精益生产”概念,1988年工程师Krafcik提出的丰田生产系统(TPS)体现了这一思想[2]。在早期提倡流水作业的泰勒制生产体系中,由于未对市场作出准确、多样化的反应,而一味追求批量化与专业化生产,产品逐渐缺乏竞争力。丰田公司分析其中的不足建设了TPS,强调要持续灵活改进产品,满足客户真正所需,匹配客户需求的数量与发生时点,这些理念体现了重视市场与产品的思想。1990年美国“国际汽车计划IMVP研究报告”从TPS中明确提出“精益生产”概念,强调企业应该整合生产管理等各项功能和资源,具备灵活的反应能力,杜绝浪费以降低成本[3]。
2008年Ries在创业课程中引入精益思想,形成了“精益创业”的概念雏形[4]。精益创业在早期提倡客户开发、快速反应与消除浪费,随着Ries在2011年《精益创业》一书的出版,通过结合商业模式概念,精益创业理论更加完善。初创企业应当找到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并能动态调整,为客户创造价值[5],基于此,Ries提出了基于快速迭代的精益创业理论,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模式[6],促使新企业创造独特的价值和持续的利润。
Ries认为,创业是在极端不确定的条件下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人类活动。在企业成立初期,缺乏资源、经验、信息,因此初创公司必须实施简单的方法和流程摆脱束缚。通过对市场用户情况提出假设,从基本的产品原型到不断的客户反馈之间进行“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不断试错验证假设,逐步改进产品,以达到消除浪费、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最终帮助企业寻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是精益创业理论的主要内涵[7],并为今后学术界开展精益创业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精益创业的目标、方法与过程
2.1 精益创业的目标
2.1.1 创造顾客价值
精益创业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围绕一套新的产品或服务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组织?”精益创业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围绕客户而运行,为客户交付价值。如何及时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可持续的产品而避免创业失败,就需要企业高效率反复验证,在高速迭代中确定用户真正需求。
2.1.2 消除浪费
精益创业理论认为,生产市场不需要的产品等于制造浪费。面对不确定的创业环境,应在有限时间内确定自身的商业模式[8],这就需要不断尝试、验证,对接准确的市场,避免无谓浪费,将风险在短时间内化解,因此消除创业浪费成为精益创业的另一目标。
2.2 精益创业的方法
基于创造顾客价值、消除浪费两大目标,精益创业理论主要强调3个方法:最小化产品法、客户反馈法和快速迭代法。
2.2.1 最小化产品法
最小化产品法是指通过敏捷开发的方式,根据客户反馈,在短时间内不断设计、修改,构建精简产品,其中只包含关键功能,满足用户最基本需求。通过快速的方式开发产品,消除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2.2.2 客户反馈法
客户反馈法强调“走出大楼”[9],接近客户,通过询问潜在用户、购买者和合作伙伴等群体的反馈,包括产品功能、定价、分销渠道等验证最初关于产品的假设是否成立,以此最终提供对口客户的产品。
2.2.3 快速迭代法
快速迭代法体现的是一种“小步快跑”[10]“见效快”的方式,追求敏捷性和速度,迅速抢占市场。为了提高创业成功率,赶在风险出现之前率先实现突破,初创公司必须实施简单的方法流程,迅速开发最小可行的产品,结合客户反馈,不断改进最初设想,对相对不可行的想法作出局部调整(迭代)或实质性的大调整(旋转),从失败迅速走向失败到最终走向成功,这便是快速迭代的基本原理[5]。
2.3 精益创业的过程
根据Ries[7]、Fazzi等[5]和Eisenmann等[11]的理论,将精益创业活动的过程分为5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精益创业的过程
2.3.1 建立商业愿景
首先应根据创业意愿建立商业愿景,确定要开展的业务。这些由创业者产生,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处于构思阶段。在反馈循环过程中,商业愿景一般保持不变;若之后商业模式被验证不具备可持续性时,应放弃初始的商业愿景。
2.3.2 制定商业模型和形成假设
商业模式的主流是强调客户需求,定义企业如何向客户交付价值,吸引客户为价值付费,并将支付转化为利润[6]。在这一步骤中,创业者不是直接绘制一份商业计划,而是根据商业愿景、商业模式的内容设定模型和假设[12]。所形成的假设着眼于用户的痛点需求,开发对应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对市场潜力的增长、关键产品的确定、所开发产品的价值和潜力作出假设。
2.3.3 构建实验
当创业开始时,最初形成的商业模式和假设,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都要经过不断的市场测试,通过实验得出结果,以验证假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实验,如最小化产品法、定性访谈、a/b测试等。
2.3.4 测量结果
根据用户的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和使用统计工具来测量和监控实验结果,验证预先提出的假设。
2.3.5 形成认知
基于测量结果,接受或者排除预先假设,得到新的认知,认知后的结果一般分为四类:迭代、旋转、升级和放弃。迭代是一种较为缓和的改变,在获得新的认知后,假设被初步验证,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迭代继续测试假设,逐步接近更加可行的商业模式。相比于迭代,旋转则更为激进,它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模式维度的行为,以形成一个新的假设,并通过新的实验来验证假设。升级是指创业者已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能够获得长远发展。当测试和实验表明不能产生可持续的商业模型时,则进行放弃。
关于图1中的反馈循环部分,Ries总结为“开发—测量—认知”过程,具体展开为“概念—开发—产品—测量—数据—认知”6个环节[7]。其中开发、测量和认知为核心环节,概念、产品和数据为辅助环节[4]。从概念环节开始,提出相关假设,开发最小化产品并推进市场,通过测量获得用户反馈数据,验证提出的假设获得新的认知,并决定是否进行下一轮的迭代、旋转循环,这样便形成一轮完整的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
3 精益创业理论影响与展望
3.1 理论影响
精益创业理论的提出,为解决新创企业普遍面临的高不确定性、高模糊性和高资源依赖性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4]。精益创业基于“开发—测量—认知”的快速反馈循环机制,找到切合市场的最小化产品,追求创造顾客价值,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战胜创业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提高成功率。
精益创业主张高效率、敏捷性,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缓解资源限制,对于解决创业资源不足问题具有良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相比传统方法,初创企业在投资组合中使用精益创业方法,失败率也将大大减小[9]。除此之外,精益创业的过程贯穿了创业产品、服务和价值主张等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包含渠道、客户关系和定价结构等营销要素,通过结合反馈循环机制,能够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3.2 未来展望
通过对当前相关成果的梳理,未来精益创业理论的发展和研究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精益创业应搭乘5G快车,进行数字化赋能,包括顾客赋能、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实现企业与顾客数据的有效共享、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创业环境的有效改善,再次为精益创业活动提速。
2)考虑更多的价值链主体。精益创业理论强调了价值创造下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未来可考虑价值网中供应商、竞争者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为精益创业理论从聚焦内部产品和客户转到聚焦竞争者等新兴领域方面提供洞见,进一步拓展理论宽度。
3)推进在中国环境背景下的理论应用。精益创业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实践与检验,在分析国外的情景化研究中,深入推进理论的中国情景适用化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式明确适用边界,对过程机理、测量工具进行适用化改造,并与创业拼凑理论、效果推理理论等内容结合研究,建立起中国境内精益创业实践的成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