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保险体系的构建及发展对策
——以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为例

2022-09-23陈华琛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草果怒江州产业链

陈华琛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云南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最高海拔6 740 m,最低海拔76.4 m,最高点与最低点直线距离约900 km,立体的气候特征、极大的海拔高差及高山峡谷相间的特殊地貌决定了云南农业种类繁多而又难成规模的特点。在云南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中,水果、蔬菜、花卉和茶叶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较具市场竞争优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云南省布局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这一重点产业,符合云南立体气候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气候、自然资源优势,符合云南作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符合云南发展的战略定位,对于云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国际上利用市场化手段化解农业风险问题的通行做法,符合WTO的绿箱规则,已成为国家“三农”领域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和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农业保险正逐渐由“保生产”向“保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的风险保障需求正在由传统上游产业的风险分担,向加工、销售、研发等下游和高层次产业链的风控需求转移。云南农业保险保障与风险脱节;上游产业保险产品供给多,下游产业保险产品供给少;保险政策布局与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未形成产业链风险保障全覆盖等不足和问题逐渐显现。

本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草果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和保险保障需求,构思设计了怒江州草果产业产业链保险产品,以期丰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保险的研究成果,为保险企业设计更多高原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提高风险保障范围及保障水平形成借鉴,从而使农业保险在推动云南农业现代化转型,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保险定义及相关概念研究

1.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定义

王文权等归纳认为,国内对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定义主要从云南农业发展阶段和云南农业地区的自然属性2个视角进行解读。其中李永前等从云南农业发展阶段的视角出发,将高原特色农业定义为基于云南高原地区农业的特点,利用经济区域比较优势及区域分工,以市场为导向、具有高原地域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而向明生及龙蔚等则基于云南农业地区的自然属性,定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为包含地形和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化的高原性的自然资源、兼具生态、旅游、文化功能特色的复合性的发展模式、相较而言缺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农业生态环境易遭破坏等内容的一种差异化的地区农业。

1.2 农业产业链定义

目前对于农业产业链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杨汭华在研究我国农业产业链保险现状和提升路径时,认为农业产业链由农产品生产、储存、加工、物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其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多个农业部门及相关组织机构,是一个以劳动分工及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为内驱动力的自组织系统。叶淇等在研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保险时对农业产业链也进行了类似的定义,认为农业产业链是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从初始的原材料提供到最终产品销售,按照内在的技术经济关联要求,前后顺序关联的经济活动、经济过程、生产阶段或经济业务所构成的整个纵向链条。

1.3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保险定义

目前行业内对于特色农业产业链保险尚无明确定义,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保险的内涵及范围。已有研究有叶淇等将农业产业链保险定义为广义上的农业保险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延伸。其中广义农业保险包括农资供应环节的农业信贷保险、生产环节中的养殖险和种植险、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农业机械设备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企财险、团意险和雇主险以及农产品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的保险。本研究认为保险的基础是风险概率问题,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以及不同风险因素,产业链保险既不可能满足全部的风险保障需求,同时在实际经营中也不需要对全部风险进行保障,只需要保障对产业链或者产业链中的特定主体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定义,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保险定义为:针对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产业中的核心成员和关键环节提供的因自身风险或产业上下游环节断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从而保障该核心成员或关键环节恢复再生产的风险保障方式。

2 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现状及草果生产情况

2.1 怒江州草果产业发展现状

怒江州森林资源丰富,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草果的生长。怒江州自1979年起引进草果种植,至今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经验,草果已成为怒江第一农业产业。截至2020年年末,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11.4万亩(1亩≈667 m,下同),草果挂果面积超过40万亩。主要种植区为怒江州福贡县、贡山县和泸水市。其中,福贡县种植面积最多,达56.55万亩,贡山县及泸水市种植面积分别为34.29万亩和20.14万亩。年总产值超过6亿元,直接带动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30万种植群众人均增收2 000元以上,成为当地带动力最强、辐射面最广、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全州草果产量占全国草果产量的近1/3,占云南省草果产量的近1/2,是全国草果的核心主产区和云南省最大的草果种植区。

2.2 怒江州草果生产情况

2.2.1 草果生产特点 草果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茎丛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既可以作为调味品,也可用于治疗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多生于温暖、阴湿的沟谷疏林下,其生长过程要求荫蔽的自然环境、充沛的降雨和富含养分的有机质黑沙壤,适宜在林下或溪边湿润处种植。就近些年怒江州草果种植情况来看,草果适宜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 100~1 800 m的溪边、山谷坡地及树林遮阴等地区。怒江北纬28°是草果种植的界限,北纬28°附近及以北地区少有草果种植。

草果生产周期较长,栽种后3年挂果,6—7年进入盛果期,随后产量会逐年下降,需要进行植株的替换,挂果周期15年。如遭受自然灾害,至少需要3年的生产恢复期。每年4—5月进入花期,采收的最佳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

2.2.2 林下种植及小农生产为主 怒江州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其境内除兰坪县的金顶镇、通甸镇有少量平坦山间槽地和江河冲积滩地外,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可耕种土地面积少。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在25°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区半山地占63.5%,河谷地占7.6%。因此草果种植地块多选择坡度在25°以上的林间空地或疏林地。草果生产以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全州拥有草果生产龙头企业6家,草果专业合作社36个。

3 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结构及产业链风险表现

3.1 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结构

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主要包括良种研发、农资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及销售环节。在生产环节总体来说以小农经营为主,管理粗放,部分草果种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种植密度在200塘/亩左右,却也存在如泸水市农业农村局草果种植示范基地的“主导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种植规模较大,管理相对规范并配备草果种植所需的水利设施。在加工环节,由于草果采摘后一般采用柴火烘烤或电烘烤就地干燥加工,因此,2016年起已有由云南能投集团与怒江州政府合资成立的怒江州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4亿元建设的怒江大峡谷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等加工龙头企业,建有全国第1家全自动化、高技术标准草果电烘烤草果生产线。但根据杨清等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户仍采用传统的柴火烘烤方法。在销售环节中目前怒江州草果产品以草果干果等原料及粗加工产品为主,其中销售的草果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的香辛原料,在药用及化工领域用量占比较低;粗加工产品中常见的有草果酒、草果精油、草果胶囊等。大部分草果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对粗加工产品没有标准化的包装和分级。整个产业缺乏产销龙头企业,云南省内经营销售渠道单一,在怒江州当地以出售鲜草果为主,州外其他地区主要销售草果干果及粗加工产品。本地市场由农村经纪人、本地经销商或者农民自主销售组成,省外销售以企业订单或电商销售为主。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结构如图1所示。

3.2 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风险分析

针对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风险,本研究借鉴杨汭华的方法,将怒江州草果产业链风险划分为以下4种。

3.2.1 涉农生产要素风险 涉农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为了获得所需的农产品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类资源禀赋及科技手段,因此,涉农生产要素风险就是指农业生产环节中涉农生产要素不可得或者涉农生产要素投入所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按农业生产经营阶段可将农业生产要素风险区分为产前和产中2个部分。其中产前涉农生产要素风险包括制种、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可满足程度低、农业生产资金供给不足所造成的风险。产中涉农生产要素风险包括农业播种、收割、加工机械和农用仓储用房等固定资产损坏以及土地、农业生产者健康、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风险。针对怒江州草果产业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户小额贷款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农户资金不足、资金紧张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表现出了较强支持作用。但是从怒江州目前农户小额贷款情况看,担保问题依然是农户小额贷款最大的瓶颈。担保物不足,农户仅能获得较少的信贷资金,难以扩大生产。资金不足,农户可能采取不同机构多笔贷款方式进行变相处理,一旦资金链断裂,连锁反应明显。二是良种研发投入不足,种植品种混杂,仅根据草果外形将其简单划分成4个不同种类,缺乏草果品种鉴定和优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落后,缺少科学管理方法,大量草果生长处于半野生状态,使得怒江州草果种植整体坐果率较低。三是由于怒江州草果种植的特点,其成本主要产生于移栽和草果采摘阶段,其他时期没有太多的成本支出。若仍采取传统的种植保险仅负担种植成本的模式,则会导致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一方面,较低的保障水平会降低农户有效需求,另一方面,难以实现草果保险分散农户种植风险、促进当地草果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3.2.2 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由具有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的发生所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农业生产环节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聚集和农业规模化生产使得自然灾害风险在农业生产环节集聚,并且沿农业产业链向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下游环节进行传递。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上的自然灾害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干旱、雪灾、冻灾风险。草果对环境要求特别严格,气候因子是影响草果产量及质量的决定因素,近年来的极端气候因素对怒江州草果产量影响较大。若开花季节遇上干旱,花就会干枯而不能坐果;若雨量过多,则会造成烂花不结果。从历史损失来看,2016年云南雪冰冻灾害造成部分草果被冻伤或冻死,导致产量下滑。2019年早春怒江州境内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草果开花期缺水导致减产20%~50%。二是病虫害风险。草果面临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茎腐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害尤其在草果种植遮阴条件差、气候干旱少雨时发生的概率将会显著提高。怒江州草果种植面临的虫害主要是以舞毒蛾为主,舞毒蛾的幼虫以草果的树叶为食,会导致草果植株死亡。例如由于2021上半年的干旱高温环境,怒江州草果遭受的病虫害比之往年更加严重。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6月,怒江州草果病害发生面积达17.729 7万亩,以舞毒蛾为主的虫害发生面积达1.77万亩。

3.2.3 市场风险 农业市场风险是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由于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动、市场行情波动、市场经济政策变化等或经营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问题等引起的经济损失。农业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农业产业链中的储藏、加工、物流、销售等下游环节。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上的市场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价格变动风险。由于怒江州草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健全,价格信号失真和市场调节功能缺失等问题导致云南的草果市场基本属于买方市场,草果作为非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价格波动明显,导致种植户在整个草果产业利益分配链条中获利十分有限。同时由于草果产业链链条较短,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使得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二是仓储风险。即草果在产后存储环节中可能面临的如仓储用房坍塌或火灾等风险。三是运输风险。即在物流环节货物由于冷链系统受损或运输工具意外事故等因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3.2.4 产业链利益联结风险 杨汭华认为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上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联结风险将阻碍农业从业者获取产业融合的增值收益,其中产业链利益联结风险主要包括合同合作式风险、入股式风险及员工加入式风险3种形式。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上的产业链利益联结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订单农业中的违约风险。截至2020年,已有云南能投集团怒江州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电商平台”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利益联结模式,成功带动了福贡县、贡山县草果种植农户1 500多人创收2 75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产业链风险,提高农民生产力,刺激企业经营销售活动,扩展了农民和企业的利润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公司违约率较高的订单农业违约风险。二是土地流转违约风险及入股式风险。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资料显示,华喜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推进租赁联结、股份联结和劳务联结等利益联结模式。农户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获得租金,将农户产业信贷资金经由合作社入股到企业并获得分红。其中有可能存在着土地流转合同违约的风险及草果种植户以信贷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后利益分配占比较低的入股式风险。

4 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保险产品设计研究

本研究将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保险划分成如表1所示的创新型险种。

表1 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保险产品设计

4.1 草果种子研发保险

针对草果良种研发过程中科研项目无法完成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为怒江草果产业发展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定制研发草果种子研发保险,用以分散良种研发机构科研项目中止或灾害事故造成损失的风险,推动草果品种结构优化。重点保障:一是与草果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有关的风险,具体包括科研院所和企业受制于自身的研发水平和能力或受政策影响无法继续执行研发项目的风险,及研发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至于破产、倒闭或重组所造成的前期投入费用的损失。二是不可抗力所造成的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

具体包括:火灾、电气故障等意外事故造成的用于草果良种研发的场地、核心机器设备损失或故障导致科研项目被迫中止或中断的风险以及法律法规变化、政策变化、知识产权纠纷等引发的法律、政策类风险。三是人力资本流失或损失造成的风险。包括草果种子研发项目中重要研究人员离职、疾病、死亡、伤残等意外情况无法继续研究工作,研发项目被迫终止的风险。四是成果转化不确定风险。包括良种研发项目的成果无法通过后续市场实验、试验、应用、推广的风险。

4.2 草果种植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针对草果种植户小额贷款担保问题,应积极开发草果种植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该保险产品在政府、农业企业、保险公司、银行、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公司之间等机构间分担风险,主要覆盖了农资供应环节上的农业信贷违约风险,以草果种植户的信用风险作为保险标的,在模式上可采用“政府+银行+保险”“银行+担保+保险”“企业+金服+保险”等形式,重点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

4.3 草果综合种植收入保险

针对草果生产环节面临的自然风险和怒江州草果的种植特点,开发草果综合种植收入保险。对于草果综合种植保险,由于怒江州草果种植的特点,其成本主要产生于移栽和草果采摘阶段,其他时期没有太多的成本支出。若仍采取传统的种植保险仅负担种植成本的模式,则会导致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为了克服传统种植保险的缺陷,在怒江州推行草果保险的过程中,可以探索将传统保障成本的种植保险与收入保险进行融合的新模式,采取传统种植保险的操作模式,结合收入保险保收入的特质,在怒江州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草果种植保险。结合怒江地区还未形成成熟的种植管理、产量和价格采集体系的现实情况,将保障水平覆盖接近于农户的真实收入水平,既降低保险企业在承保理赔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草果种植户的利益。

4.4 草果订单履约保证保险及草果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

在草果销售及土地流转环节,针对农业加工、销售企业违约以及土地流入方未按时履行合同约定向土地流出方交付租金等风险,开发草果订单履约保证保险及草果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以满足草果种植户对种植收益稳定性以及土地流出方对土地流转收益稳定性的风险保障需求。其中草果订单履约保证保险以订单合约中约定的收购数量和收购价格未保险标的,主要保险责任是加工、销售企业违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草果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以土地流转合约中规定的租金金额作为保险标的,主要保险责任是土地流入方未按合同月底履行缴付租金等义务所造成的土地流出方的经济损失。

4.5 草果烘干及加工机械设备保险

针对草果加工环节中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导致设备损坏或停工风险,开发草果烘干及加工机械设备保险。该保险主要以草果生产及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机械设备为标的,保险责任主要是草果烘干及加工机械设备损失,即因不可控灾害、机械制造安装员工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涉及草果烘干及加工机械设备的损失。同时加工环节的配套设备和附属设施的损失以及烘干加工场所的财产损失和操作人员的人身意外伤亡,也应当以组合保险的形式纳入到保险范围内从而拟定综合费率。定损时,应充分考虑农机购置资金补贴、烘干和加工机械折旧等因素,遵循损失补偿原则,理赔金额应当以草果加工企业的实际损失为限。

4.6 草果仓储及运输保险

该保险主要针对草果仓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如仓储用房坍塌或火灾以及物流环节货物因运输工具意外事故等因素而造成损失等风险。

5 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创新农险模式,合理设计产业链保险支持及推广政策

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当基于云南省各市州的实际情况,创新农业产业链保险模式。例如考虑到各市州尚不具备成熟的产量和价格采集体系,可以考虑将传统保障成本的种植保险与收入保险进行融合。同时要合理设计农业产业链保险推广政策,遵循从小规模试点到全域推广的原则,将农业产业链保险产品中运行时间久、市场基础好、拥有中央或省财政补贴的险种先行推广,再逐渐过渡到产业链各环节上各险种的推广。对于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新型农业利益联结方式开发的农业产业链保险,初期可以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推行。例如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初步推行时可按照土地流入方强制参保,政府财政给予补贴的“联办共保”的模式进行推广。在农业产业链保险补贴方面,应当给予多层级的财政补贴对农业产业链保险推广进行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补贴政策以提高农业产业链保险补贴效率。

5.2 加快农业产业链保险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产业链保险研发及服务能力

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当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应对农业产业链保险较高的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需求。具体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农业产业链保险人才培养和引进责任机制,成立农业产业链保险人才培养和引进专门领导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须由地方政府官员、农险公司人员及专家智库多方共同组成。该领导工作小组应当充分落实责任,科学合理制定农业产业链保险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明确农业产业链保险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以及人才引进方法,培养和引进兼具农业产业链保险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既熟悉农业保险又了解产业经济的复合型研发和服务人才,建立起一批农业产业链保险专业队伍。二是在政府支持下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下的订单型农业产业链保险培养模式。农险公司可根据推广农业产业链保险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在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方面的优势和自身在实操实务方面的优势,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与国内专业的财经或农业院校合作办学,开展农业产业链保险专业人才订单型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农业产业链保险推广所需的研发和服务人才。

5.3 打造综合农业保险数字服务平台,提升农业产业链保险服务水平

承保主体与政府部门应当基于平台联动的服务模式,借助政府、保险公司和专家智库等专业技术力量,建立全产业链和全流程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实现“保险+科技+服务”,形成农业产业链风险系统集成管理,提高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的效率。具体应当包括:一是绘制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数字地图。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数字地图应当包括农产品种植区经纬度、农产品种植类型、品种、种植面积、种植年限以及农产品植株新老交替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从而全面掌握农产品种植地块信息和作物生长情况,用以解决生产环节农产品种植保险面临的精准承保、定损、理赔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依据数字地图所涵盖的相关信息,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制定全方位、全流程、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方案。二是搭建农业产业链保险数字服务平台。以农业产业链闭环风险管理为目标,并基于风险地图,对农产品种植状况进行评估,实现针对气象、病虫等灾害可视化的风险提示,辅助种植户或是合作社改善经营决策、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在收取保费和出险理赔传统模式基础上,为投保农业产业链保险的农户提供规范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服务,达到防灾减损目的。三是建立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数字平台。依托服务平台的后台数据,掌握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价格的一手资料,用以解决经验数据、统计资料缺乏问题,提升高原特色农产品定价话语权,同时为未来推广高原特色农产品收入保险提供数据支持。

5.4 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韧性

建议以我国现行的再保险体制为基础,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拨款设立专项准备金,由再保险公司进行经营运作。同时利用期货合约、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将农业大灾风险向资本市场进行分散,建立起由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专项准备金以及政府或资本市场为主要分摊主体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并合理计算分摊比例,以化解保险公司在推广农业产业链保险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同时应当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组织构成、 运营模式及准备金积累等相关规定。

猜你喜欢

草果怒江州产业链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草果栽培起源分析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滇东南山区天然林下草果种植的民族生态学评价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怒江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现状与建议
怒江州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