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排球教学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22-09-23林进清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排球思政育人

林进清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阳江 529500)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化,课程思政也实现了思政教育与各科教学、各专业训练的融合,其与体育教学的结合也带来了理想的育人效果,有助于高校履行立德树人的工作职责。其中,排球作为高校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以选修课的形式而存在,不仅能提升学生综合体能素质,而且能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成为学生道德规范形成的有力抓手。

1 高校排球教学的德育价值

1.1 以女排精神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我国女排精神影响深远,其传递顽强拼搏、奋力争取的正能量,从来都是体坛的传奇精神。在新时期,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可以发扬女排精神,挖掘其英雄基因,将其转化为社会文化符号,产生新时期的教育影响力,而这与思政教育所追求的立德树人目标相吻合,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等问题的积极回应。以女排精神与立德树人目标的融合,让女排精神在新时期彰显教育价值,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最终朝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判断,在体育锻炼中越挫越勇,逆流而上,积极拼搏,永不服输。以女排精神的缩影教育带来学生更宏观的排球训练视野和思政学习视野,增强教育的凝聚力,也达成教育的双赢目标。

1.2 指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德育教育中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排球教学中引入思政育人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保持身心健康,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团结协作,英勇拼搏。高校排球教学训练具有广泛群众性、全面技术性、激烈对抗性、严密组织性等特点。学生在掌握传球、垫球、扣球、拦网、发球等动作的基础上,加强团队配合才能表现出色,能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掌握人际交往方法,产生合作的意识、精益求精的意识,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1.3 强化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课程思政背景下挖掘思排球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实现学生德育引导,也体现为以排球教学带来的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排球规则对应的是排球训练规范,是排球运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则体系。鉴于排球规则团队性强、对抗性强、准确度高、约束性突出等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竞技意识,也能让学生具有遵守比赛规则的自觉性。学生在比赛中感悟比赛规则,明确竞技所要求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继而延伸到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明确道德底线,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排球规则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范式,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2 高校排球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渗透的必要性

2.1 推动高校排球课程建设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讲述排球课程知识时,教师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课程知识的讲解受教师主观经验判断影响,课程内容科学性大打折扣。而课程理念的融入,能加强排球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突出其政治性,保证排球教学的科学性。思政教育中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推崇科学精神,其能指导高校排球课程内容编排系统化、科学化,也能对体育教师排球知识的讲解做出价值引导,让高校排球教师能抓住排球课程的本质和规律,聚焦课程中的难点问题、基本问题,让排球教学开展行之有效。

2.2 解决排球运动发展问题

排球运动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对应不同的发展课题,在时代发展中,师生面对排球运动发展也会有相应的困惑,这也无一例外地体现在高校排球教学层次中,一些问题无法通过排球运动专业知识的讲解讲通讲透,而引入课程思政能给予课程讲解明确的指导,让问题的讲解变得清晰明朗。体育教师可以基于社会发展形势和国家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解释排球运动发展问题。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也能丰富与完善排球课程内容,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的排球知识,也能了解到国家体育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关注国家的发展规划,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也能增强排球课程的吸引力。

2.3 提升排球课程教学实效

任何的教学都讲求较高的实效性,离开了教学实效,就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排球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政治制度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而内部因素主要是高校排球教学软硬件条件。现阶段影响高校排球教学实效性的主因是内部因素。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将使得排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完善,让课程编排更科学合理。在教学中也能关注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及学生个体差异,以阶段性的教学部署增强教学实效性。

3 课程思政背景下排球教学德育实施路径

3.1 调整体育教学目标,推进教学内容融合

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排球教学应积极调整教学目标,加快内容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应实现教学目标的积极调整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以课程思政为教育导向,调整现有的排球教学育人目标,在教学中育人目标起引导作用,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指导。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现行要求,重新界定排球教学目标,以实现传统技能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结合,推出综合性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排球实践锻炼中掌握专业训练技能,且对应较高的思想认知水平,以实现高素质运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排球教学中也应善于挖掘排球教学中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工作。以垫球教学为例,除了让学生掌握垫球技术动作,达成知识与技能训练目标外,也应让学生在反复的垫球训练中养成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自觉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再如,在传球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战术,明确相应的传球技术动作外,也应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产生共赢理念,培养良好的奉献意识。在拦网技术动作训练中,可以选取合适的拦网点,选取合适的拦网高度,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以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也能让学生善于临场应变,冷静思考。学生在排球训练中既掌握了技术动作,明确了技能要点,也获得了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提升了思想道德整体水平。

高校排球教学也可以基于我国女排精神,让学生在排球训练中感悟女排精神,并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情怀,能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屈不挠、奋勇拼搏、团结协作、永不放弃。在排球课堂教学思政引导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在排球社团活动参与中获得思政教育。例如,要求排球社团在招收新成员时,设定具备良好政治素养的纳新标准。在开展社团成员培训时,除了技能培训外,也应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奉献意识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等内容,真正让思政教育与排球训练融合,让思政教育指导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打造思政教育+排球教学新的教育格局。

3.2 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性

在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除了让排球教学与思政教育直接结合外,也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方式,让思政教育在排球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应积极摒弃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如项目教学法。排球训练属于团体性训练活动,成绩的取得也受团队协作影响。纵观我国女排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可以借助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团队作战中感悟团队配合的重要性,获得思政启迪,再如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排球训练中组织开展一些协作性强、对抗性较强的小型项目或赛事,以激发学生的奉献意识,提升学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典型事例、冠军团队等,发挥榜样示范及引领作用,让学生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勇于奉献,善于团结协作。再如使用情感教育法,在排球训练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会经历失败,无论是发球、垫球,还是传球,学生在练习初期常常均会因为发力不足、动作不规范、技术动作不标准而无法取得应有的训练效果,而深受打击。教师应善于运用情感教育法,主动与学生沟通谈心,了解学生的困惑,给予学生真诚的关心与尊重,以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让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在挫折面前不放弃,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再如使用游戏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也可以引入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进行特色化的专项训练。例如,为增强热身的趣味性,可以设置障碍跑、越野赛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运动游戏参与中掌握运动技能,且能培养团结合作能力,产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3.3 加强监管考核,教育更有实效

高校排球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贯彻与深化需要健全的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包括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以考核为约束,督促教师自觉挖掘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效利用,也指引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发挥自身能动性,学习思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面,应明确高校排球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标准,可以将高校排球专业考核设置为两大部分,即平时成绩、表现考核各占40%,其中有10%属于思政教育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外资料查阅情况、主题探讨总结情况、课外思政宣传参与情况等,其余的20%用于期末考核。通过定量考核,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以主人翁精神学习专业知识,关注课程思政。

另一方面,要完善课堂思政监督评价机制,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让思政教育长效化、常态化,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实现高校排球专业教学的深化,真正于排球训练中挖掘思政素材,提炼思政教育主题,并整合利用学科教学中零散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完善的课堂思政监督评价机制下让思政教育工作落地,学校可以制定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思政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督导处与教务处联合建立课程思政听课制度,并将课堂质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之一,立足于高校排球专业教学实际,进行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听课评估,并给予建设性意见。应积极尝试二级同行评议制度,教研室以课程思政为主线进行同行互评,教学主任针对高校排球专业教学进行思政教育质量的针对性评价,多措并举让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排球教学中。

3.4 教师提升自我,做好榜样示范

教师应成为课程思政最好的典范,高校排球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让两者浑然一体,让学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真正让教育触动学生的灵魂,立德树人。教师理应做好榜样示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贡献于教育的热忱之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向师性。这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个体政治素养,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教学与育人两手抓,不仅能让学生积累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塑造品格。教师只有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具有修身的自觉性,才能给予学生专业知识引领和价值引领,让课堂有温度,让思政教育更富实效。

此外,专业教师应加强与思政教师的沟通合作,一般思政教师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突出。高校排球专业教师应加强与思政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保持对思政内容的敏感性,以增强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学科教师可以寻求思政教师的专业指导,于高校排球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在完成教学方案后听取思政教师的建议,以保证课堂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排球教师还应善于运用养成式教学策略,实现排球教学中思政教育“养”到“成”的转变。

虽然排球教学对应运动技能的教学,主要对学生身体产生影响,也对学生思想、精神、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推行养成式教学策略就是要求教师应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实际。如针对部分学生自负心理,设计有助于学生养成谦虚品质、尊敬他人的品质的排球训练活动。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排球学习,主动思考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视野,让学生思想不受限于课堂或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将排球学习训练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创新求变,科学探索,在学习现有的排球运动理论和技术时,也主动创造更多的新理论、新技术。

4 结语

体育教学中应自觉渗透课程思政理念,让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结合,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面育人。排球训练中引入思政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在思政教育的渗透中,应确保渗透的全面性、深入性、全过程性,需要教师重新调整育人方案,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并做好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配合自身的榜样示范,带来思政教育与排球教学的融合预期,真正让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个体。

猜你喜欢

排球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