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生可弃,史册流芳
2022-09-22志愿者李长江
■ 志愿者 李长江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向英雄烈士们致敬,感恩他们的丰功伟绩。
为烈士寻亲,是我们用最可能的方式,去走近先烈、走进他们的故事,去完成一次令心灵最滚烫、需要认真践行的使命,去完成一次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亲情“对接”,我们心里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神圣感!
我负责为陈新泉烈士寻亲。得到陈新泉烈士的相关信息后,我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挖掘着一切可能的线索——
籍贯:广东省兴宁县宁塘公社龙岗大队梅树下
原部队:铁道兵三师15团(解放军8699部队)司务长
出生时间:1935年12月
牺牲时间:1965年2月
安葬地: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
我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广泛发布为烈士寻亲信息,但是始终没有音讯。我把身边人都发动起来,“我”壮大成了“我们”,一起认真研究,觉得只有先确定陈新泉烈士的籍贯所在地,与当地取得联系,才能更有方向性。
因年代相隔久远,当地行政区划几经变更,找一个已牺牲多年的烈士的亲人,实属大海捞针。但我们不灰心、不气馁,硬是靠着查阅地图、翻阅相关资料、询问各界朋友,终于有了突破——“广东省兴宁县宁塘公社龙岗大队梅树下”这个地方,可能就是现在的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县级市)宁中镇龙岗村。
黑龙江省与广东省,一北一南,人生地不熟,联络极不方便。我们给在广东省的朋友、同学发去了信息,期盼着能有好消息。在2022年3 月末的一天,广东省的南方杂志社给我们发来消息,说能联系到梅州日报社的朋友,请他们帮我们在梅州市找寻烈士亲人,并将梅州日报社全媒体经营中心副总经理范斌的联系方式发给了我们。
梅州市是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红色资源积淀深厚。在梅州日报社的大力帮助下,经过范斌和他的同事不断走访、核实,终于传来了我们盼望已久的好消息——找到了陈新泉烈士的侄子陈仿彬、陈仿朋!这一天是2022 年4 月5 日,清明节。就这样,我成了“第一”——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与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展的“为烈士寻亲”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中,第一个为烈士找到亲人的志愿者。
“虽然没见过面,但以前经常听家里的长辈讲起叔叔的事情,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陈新泉烈士的侄子陈仿朋,谈起素未谋面的叔叔,打开了话匣子:“曾经听我姑姑讲,叔叔在北方当兵,偶尔会寄信回来,也会寄点钱补贴家用。”陈仿朋说,他是在叔叔牺牲的第二年出生的,到十几岁时,已经从家人口中听了许多关于叔叔的事。叔叔曾经在信里说过,他们那边经常会遇到暴风雪,物资也比较匮乏,经常有人被冻伤或者饿坏。
1964 年,陈新泉回家乡探亲。那次探亲时,陈新泉把积攒的津贴留给家里,委托哥哥给建一栋新房。陈仿朋说:“探亲过后才一年时间,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家里刚建好的房子,叔叔就牺牲了。”
在陈仿朋的哥哥陈仿彬脑海中,关于叔叔陈新泉的记忆也比较模糊,但家里得知叔叔牺牲时的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叔叔所在的部队有一些人来到家里,把军装和蚊帐等遗物交到我爷爷手中,但未告知具体安葬在哪里。当时一家人都号啕大哭,特别是婶婶都已经哭到声音嘶哑。”陈仿彬说,叔叔陈新泉牺牲时,其女儿还不满一岁,后来其妻子携女儿远走他乡,与陈新泉的家人失去了联系。
此后,我们又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烈士的女儿——陈碧珍(现名魏碧珍)。“爸爸牺牲时,我还不到一岁。我今年58 岁了,时隔57年终于找到了爸爸!不管多远,我都要去看看爸爸。”原来,陈碧珍4 岁时,便跟着母亲到了海南生活。她也曾随母亲回过老家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中镇龙岗村,听到了好多关于父亲的事情。这些年来,她一直打听父亲埋葬在哪里,但始终都没有结果。这次得知父亲安葬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的消息后,她和儿女都强烈表示要尽快到墓前祭扫。
为烈士寻亲的过程,是我们对一段历史的深情回望和热切追忆,让我们重温英雄铁道兵的不朽精神。
为烈士寻亲,让我们一次次感恩先辈们的伟大奉献精神。1964 年年初,铁道兵三师、六师、九师的8 万官兵向大兴安岭“高寒禁区”挺进,拉开了修筑祖国北陲铁路的序幕。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许多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英勇的铁道兵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以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把钢轨铺进万年沉寂的林海雪原,把幸福之路带给祖国北疆各族人民。
为烈士寻亲,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洗涤和震撼!据统计,近代以来,全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英勇牺牲。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每个“1”代表的都是有血有肉、有亲人有家庭、有痛苦有欢笑的活生生的人。
2022年6月28日,陈新泉烈士的女儿陈碧珍,带着女儿、儿子、儿媳,从遥远的海南省来到黑龙江省,来到了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扫墓。
一行人在陈新泉烈士墓前肃然默立,热泪长流。一句“爸爸,我来看你了!”饱含着女儿对父亲57 年来的思念无涯,倾诉着女儿那些从未有机会和英雄父亲说起的心里话……此刻的陈碧珍,似乎重新化身为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孩儿,渴望爸爸温暖的怀抱和亲昵的呼唤。了解了当年父亲曾爬冰卧雪、开山劈岭为祖国建设流汗流血乃至付出生命的详细经历,陈碧珍动情地说:“我的爸爸,真的是个大英雄。他很伟大!为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牺牲的烈士们都很伟大!”烈士的外孙女是一名人民警察,她说:“我虽然没见过外公,但我也因外公而自豪。我也要以外公为榜样,时刻不忘外公那心怀‘国之大者’的精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烈士虽然已经走进历史,但每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雄都应被铭记,每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都应被仰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英雄不老,烈士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