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
——儿童公益素养报告经典案例之一
2022-09-22慈一
文/慈一
2022年6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儿童公益素养报告发布暨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主办方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发布了国内首个儿童公益素养教育发展报告和相关案例,并连线北京、上海、成都、太原、厦门等地的专家,交流案例经验,探讨如何提升儿童公益素养。央视频、凤凰网、触电新闻的实时数据显示,本次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1.4万。
“公益素养”是一个新概念。《儿童公益素养教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其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描述了当前儿童公益素养发展的整体状况。该《报告》是我国首份儿童慈善教育发展报告,专家称具有里程碑意义。《报告》指出,在宏观环境支持和各方需求呼唤的利好氛围下,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望迎来发展新机,同时也亟待强化顶层设计、凸显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战略地位;呼吁发挥联合优势,推进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地方实践;搭建资源平台,完善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竞争机制。
社会组织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目前已有不少探索,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配套的《慈善读本》,是目前覆盖范围最广、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教材。
发布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约顾问叶慕亚发布了儿童公益素养教育项目系列案例。
案例研究是儿童公益素养项目的一部分。中国公益研究院的项目团队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面向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发起专题案例征集活动,通过邮件申报、自荐、他荐、网络搜索以及个案访谈等方式,共搜集了相关活动案例近百个。为了深入挖掘可复制、可推广、可优化、可迭代的案例,研究团队从项目模式、知识开发、特色亮点、受益规模、推广价值等维度对所有案例进行了内部专家推选,分五个类型甄选了16个案例予以集中发布。其中包括2个经典案例,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成为经典案例之一。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项目自2011年开展以来,以推广慈善文化为核心,以向中小学生赠阅《慈善读本》为载体,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慈善文化专题阅读课程,并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开展绘画、写作、演讲、表演、实践等各类慈善公益主题活动和课外实践,使孩子们在多彩的校园团体活动中,肯定自我和他人,积极开朗学习生活,弘扬慈善精神,播撒爱心种子。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极大提升了儿童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弘扬了慈善精神,传播了慈善文化。将慈善文化从娃娃抓起,真正做到入眼、入脑、入心,把慈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点滴生活中,积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慈善风尚,使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受到中小学生、教师、学生脚掌的普遍欢迎,得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欣喜的成果,被社会公众誉为慈善文化教育的“种子工程”“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