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用油菜在枝江市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2022-09-22姜成红周元委张晓玲彭正文程雨贵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菜用中油菜薹

姜成红,周元委,张晓玲,向 欣,童 玥,彭正文,程雨贵

(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油菜(Brassica napusL.)是长江流域地区冬季十字花科作物,传统油菜主要作为油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油菜的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利用,除油用外,还用作蔬菜、饲料、绿肥、观赏和蜜源植物等。长久以来,中国就有食用菜薹的习惯,菜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有益元素,然而早期食用的菜薹主要是白菜型油菜[1],存在薹少叶多、看相差、上市时间短等问题,并且货架期与红菜薹和白菜薹一致,在市场上无竞争优势,因而逐渐退出了市场。自2000年中国开始发展甘蓝型油菜“一菜两用”技术,传统双低甘蓝型油菜在采摘一次菜薹的同时还不影响油菜子的产量,因而可以增加油菜生产效益,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了应用[2-11]。近年来,油菜菜用技术不断发展,在品种改良上,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菜薹专用品种,如大地95[12]、狮山菜薹[13]、狮山2017[14]等相继通过认定;一些功能型油菜品种也被开发出来,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油高硒1号、中油高硒2号、硒滋圆1号[15]、硒滋圆2号等富硒油菜,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和延缓衰老,对男性睾丸支持细胞具有增殖效果[16]。

江汉平原地区年无霜期长,秋冬季节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充沛,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菜用油菜生产,发展油菜菜用功能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一菜两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菜用油菜品种的相继推出,油菜菜用功能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不同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口感和地区适应性等相差较大,利用时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不利于推广。为此,本研究通过3个菜油兼用油菜品种、3个专用菜用油菜品种和4个富硒菜用油菜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在枝江市直播种植模式下10个菜用油菜品种的生育期、菜薹和鲜饲料产量、菜薹产量特性指标、菜薹口感以及经济效益,以期为枝江市乃至江汉平原地区菜用油菜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菜油兼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和双低华双5R,专用菜用油菜品种狮山菜薹和狮山2017,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菜油兼用油菜品种大地199,专用菜用油菜品种大地95,以及富硒菜用油菜品种中油高硒1号、中油高硒2号、硒滋圆1号和硒滋圆2号,共10个油菜品种。

试验在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岗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春玉米。春玉米收获后施发酵好的羊沼渣15~20 t/hm2作为底肥,油菜播种前再施油菜专用复合肥600 kg/hm2作为底肥,每次采摘菜薹后追施75 kg/hm2尿素。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开 展,采用直播种植方式。

试验种植10个品种,其中华油杂62油菜作为油用和饲用功能,在枝江地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种植技术成熟,同时作为菜用和肥用功能,也开展了相关试验示范,作为本试验的对照品种,每小区16 m2,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

2020年9月8日直播,播种量约6 kg/hm2,出苗后15 d间苗,3叶期定苗,确保每个品种密度约37.5万株/hm2,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

1.3 指标测定

1)生育期调查。按照油菜区域试验调查办法记载10个油菜的生育期,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和收获期。

2)菜薹产量测定。当薹高30~35 cm时,采摘15~20 cm部分菜薹。10个油菜品种不限时间和次数,均采用随长随采的模式,待2—3月气温升高,薹高低于25 cm即开花时停止采摘,每次采摘后均记录产量数据。

3)菜薹相关特性指标测定。第一次抽薹后,每个品种采摘10株20 cm主菜薹,测定单根菜薹重量、除去叶子后的净薹重,计算薹叶比,用游标卡尺测量菜薹最下段茎粗。

4)菜薹口味比较。选取6个菜薹品种随机编号,聘请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岗试验基地食堂一位技术熟练的厨师清炒菜薹,由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0名员工品尝,分别给每个品种打分。

5)饲料油菜产量测定。待最后1个油菜品种终花期后,收获剩余植株地上部分作鲜饲料,记录每个油菜品种鲜饲料产量数据。

6)效益比较。比较不同油菜品种的成本投入和经济产出,分析效益。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WPS Office和SPSS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1可知,10个菜用油菜品种的出苗期一致,均为6 d。不同菜用油菜品种抽薹期相差较大,按照在枝江市播种到抽薹天数将其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播种到抽薹天数小于60 d的早熟品种有4个,分别为狮山2017、狮山菜薹、硒滋圆2号和硒滋圆1号;播种到抽薹天数为60~90 d的中熟品种有5个,分别为华油杂62、双低华双5R、大地199、大地95和中油高硒2号;播种到抽薹天数大于90 d的晚熟品种1个,为中油高硒1号。参照2021年本地油菜平均初花期3月5日,对照华油杂62初花期推迟了8 d,早熟品种的初花期提前了5~16 d,中熟品种的初花期推迟了0~8 d,晚熟品种的初花期推迟了10 d。参照2021年本地油菜平均终花期3月30日,对照华油杂62终花期推迟了9 d,早熟品种的终花期提前了14~18 d,中熟品种的终花期除了中油高硒2号提前1 d外,其他4个品种的终花期推迟了3~6 d,晚熟品种的终花期推迟了11 d。本试验中的收获期为最晚1个品种的终花期4月10日。

表1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生育期

2.2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和鲜饲料产量

由表2可知,4个早熟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比对照华油杂62高1.6%~17.1%;中熟品种大地199和大地95的菜薹产量分别比对照华油杂62高10.6%和8.5%,双低华双5R和中油高硒2号的菜薹产量分别比对照华油杂62低7.3%和2.2%;晚熟品种中油高硒1号的菜薹产量比对照华油杂62低2.6%,整体而言,早熟品种菜薹产量相对比中、晚熟品种产量高。所有品种的鲜饲料产量比对照华油杂62低5.9%~36.1%,总生物产量比对照华油杂62低0.7%~20.8%。由于收获期为4月10日,4个早熟品种已进入角果期,对鲜饲料产量和总生物产量可能存在一些影响,最终结果偏小。

表2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和鲜饲料产量(单位:t/hm2)

2.3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特性指标

单根菜薹的特性指标影响着菜薹的产量、口感和外观等,从表3可以看出,除中油高硒2号单根菜薹重量比华油杂62高4.6%外,其他菜用油菜品种单根菜薹重量比华油杂62低10.8%~57.4%,4个早熟菜用油菜品种的单根菜薹重量相对较轻,可能为前期温度高菜薹生长较快的缘故。各品种的单根净薹重除了双低华双5R较轻,为14.5 g/根外,其他品种单根净薹重在21.5~39.2 g/根;从薹叶比看,本研究中,菜油兼用油菜品种薹叶比小于0.33,而专用菜用油菜品种薹叶比大于0.33,一般来说薹叶比大的菜薹更好保存,看相好,更受群众欢迎。4个早熟品种的薹茎粗较小,介于11.31~13.12 mm,而中、晚熟品种的薹茎粗除了双低华双5R和大地199分别为12.51 mm和14.53 mm外,薹茎粗都在16 mm以上。

表3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特性指标

2.4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口味比较

品鉴时间为2020年11月20日,此时除了4个早熟品种正常抽薹外,其他品种均未达到正常采摘菜薹标准,因此选择性挑取了对照华油杂62和前一年试吃口感最好的大地95作为口味比较品种。从表4可知,各个菜用油菜品种的评分都在70分以上,说明菜薹味道鲜美,大家对油菜菜薹的认可度较高,除硒滋圆1号评分低于对照华油杂62外,其他品种的评分都高于对照,其中大地95评分最高,达到90.0分。

表4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口味比较

2.5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的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成本投入、经济产出和收益情况见表5。成本投入方面,按照种子用量6 kg/hm2,种子价格参照2020年10个菜用油菜品种市场价;肥料按照羊沼渣有机肥3 000元/hm2,复合肥+尿素1 950元/hm2,农药300元/hm2,合计5 250元/hm2;农机费用记1200元/hm2;人工费用按照种植管理3 000元/hm2+人工采摘费1 000元/t。经济产出方面,菜薹参考市场价格,按照均价普通菜薹4 000元/t,富硒菜薹10 000元/t计算;鲜饲料参考市场价格,按照均价普通鲜饲料180元/t,富硒鲜饲料450元/t计算。

表5 不同菜用油菜品种成本投入、经济产出和收益情况

可以看出,将油菜进行菜饲两用的产值远高于油菜油用产值。以菜油兼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例,作为油用收获菜子纯收益不超过7 500元/hm2,而收获菜薹和鲜饲料效益则能达到64 219元/hm2;其他普通油菜品种作为菜用产值最低也在58 180元/hm2,而富硒菜用油菜品种更是高达195 067元/hm2以上。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中,4个早熟菜用品种狮山2017、狮山菜薹、硒滋圆2号和硒滋圆1号抽薹时间快,有利于快速抢占市场,适合作为早熟品种在枝江市等江汉平原地区推广。5个中熟品种中的华油杂62、双低华双5R和大地199作为“一菜两用”品种,适合配套“一菜两用”种植技术在长江流域平原丘陵主产区推广。中熟品种大地95和中油高硒2号以及晚熟品种中油高硒1号可以通过推迟播种期等方式让抽薹期与春节重合来提高销售价格,以达到效益最大化。本试验中,10个菜用油菜品种各有特色,建议在推广过程中,通过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同播期、种植方式结合来达到延长上市时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富硒菜用油菜售价较高,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种植。

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一菜两用”技术更是推动着菜用油菜迅速发展,但是“一菜两用”技术在长江流域平原丘陵主产区主要是秋季播种,冬季采薹,存在上市时间集中、货架期短、口感参差不齐等瓶颈问题,影响了大规模生产利用,无法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专用菜用油菜品种特别是早熟菜用油菜品种的推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专用菜用油菜品种的菜薹看相、口感等均好于普通油菜品种。本试验中,将不同品种的菜用油菜生育期、菜薹看相、口感等进行了比较,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在种植菜用油菜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佳品种,并且通过品种和播种期的合理搭配达到延长上市时间以及错开红菜薹、白菜薹的集中上市时间;从全国范围看,可以通过南北季节差、高低海拔温度差来调节菜薹上市时间,利用不同区域来实现油菜薹四季生产、周年供应。

本试验中,菜用油菜菜薹采摘结束后,剩余植株还可以花用和蜜用,花期结束后可以收获鲜饲料或者全株青贮作饲用,也可以翻压作绿肥,涵盖了油菜多功能利用的每一个方面,是油菜多功能利用最全面的一种种植方式,将油菜种植效益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利用的是春玉米地发展油菜菜用,既能够兼顾茬口问题提前播种油菜,又能充分利用春玉米收获后的冬闲田,同时油菜作为一种养田作物能改良土壤,反过来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因此该种植方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菜用中油菜薹
仪征的紫菜薹
仪征的紫菜薹
家乡的蕻菜薹
中油交通,“气”势如虹
“中油13 号”油桃引种表现及设施栽培技术
“中油平台”正式上线旨在打造联动生活平台
外源硒及脯氨酸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白菜薹杂交新组合比较试验
改性煤矸石对污水中油的吸附作用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